浅析漆画中材、艺、情、意的表现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漆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因独特的材质、工艺技法及特殊的审美思想,在整个中国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漆艺的发展离不开漆艺材料的运用和髹饰技法的变异,漆画材质、漆艺技法不仅是漆画艺术的基础,亦是传达漆画艺术情感的重要条件。文章将以台湾著名漆艺大师王佩雯的漆艺作品为例,分析论述漆艺中材、艺、情、意的表现。
  【关键词】 漆画;王佩雯;材质;技艺;情意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漆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出土于浙江萧山跨湖桥的漆弓“漆之源”开始,发展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漆艺作为中国最独特的发明,对中国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而漆艺文化在台湾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福建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台湾,并且将漆文化带入台湾地区,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艺术文化的重视,造就了漆艺文化在台湾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创新。[ 1 ] 2 1 - 2 5目前,漆艺包含漆器、漆画和漆塑三种形式,本文以台湾漆艺大师王佩雯漆画作品为例进行专门论述。
  王佩雯,台湾南投草屯人,善于漆艺、胶彩画、古迹修复等,毕业于台南艺术大学,师从黄丽淑, 继承黄丽淑“有景入情,以情入境”的创作精神,善于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创作题材。[ 2 ] 1996年王佩雯参加传统艺术中心委托台湾手工业研究所承办的“漆器艺人陈火庆技艺传习计划”,学习传统漆工打底工法及装饰技法。传习期间,王佩雯还师承王清霜老师的日本莳绘技法、施炯裕老师的漆线技术,及来自中国福建的吴川及郑力为老师教导的中国漆工技术。[ 3 ] 2003年,王佩雯前往日本京东艺术大学保存文化财保存雕刻研究室及东京博物馆小西美术工艺社实习漆器修复之学。2005年她融入研究所时期施镇洋大师的木雕智慧,承接林春美、威墨林、魏理等老师文物修护的熏陶素养,集大师技艺于一身,转化内敛,其胶彩画和古物修复,美学创作的功夫独具一格。慢工出细活,精雕细琢,是王佩雯修复古物的工作态度,二十多年来,王佩雯漆艺创作获奖无数,作品典藏于台湾地区史馆。2013年她荣获大墩美展工艺类首奖,观赏其作品,可谓视觉饕宴。2014年她成立“翠雨山房”专职漆艺创作,并接受各公私立博物馆委托修复木质、漆器文物,以“漆色有无中”为题,在彰化美学馆推出漆艺创作展,分別以“漆彩台湾”“翠雨闲情”“花开偶寄”和“华想容”等为四大系统主题。[ 2 ]2 0 1 8年她参加“新时代·新漆境”为主题的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作品主要呈现了传统大漆与不同媒材的跨界融合,以寻求两岸漆艺的创新发展。[ 3 ]
  一、漆画材、艺的表现
  漆画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形式,其美体现在漆艺材料和技法工艺上,具有绘画和工艺双重性的特点。天然大漆,又名大漆、土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漆液呈褐白乳汁状,刚采收下的生漆便可直接髹涂在器物的表面作为保护层,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因而著有“涂料之王”的美名。[ 4 ] 3 7除天然漆之外,漆艺材料还包含很多,比如金银箔、闪光磷等一些金属物质以及蛋壳、石片、木片等。入漆颜料亦是极其丰富,如银朱、石黄、钛青绿、钛青蓝、钛白等。另外,漆艺在髹饰技法上丰富多彩,充满魅力。[5]106-107如明朝时期黄成编写的《髹饰录》(1)中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的专著。乔十光先生在《漆艺》一书中将髹饰技法归纳为八大类: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雕漆,每个技法还分划了更细致的手法工艺,它们可以独立运用,形成各自的漆艺品种,又可以综合运用。[4]69综上,漆艺工艺的纷繁复杂可见一斑。


  王佩雯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美的灵感,利用天然漆结合蛋壳、贝壳、台湾扁柏以及矿物粉等一些天然素材创造出层次井然、色彩绚丽的漆艺作品。[ 2 ]如漆画作品《漆彩台湾——伴彩霞落日出海》(图1)(2)横幅构图,描绘了具有台湾西部特色的滨海传统农家普通生活的场景,是台湾一道和谐靓丽的风景线。据王佩雯介绍,该作品以台湾扁柏做基底材,海边景象凸显台湾扁柏特殊木纹,除此以外,该作品还运用了天然漆、纯金粉、银粉、碳粉、黄土粉以及薄贝、金箔等材料;运用了莳绘、彩绘罩明、螺钿镶嵌、堆塑等技法,用天然漆和碳粉将蚵弄、蚵篮、牛及牛车等形象堆高,然后研磨,而后在其蚵篮表面用螺钿进行镶嵌;其余画面则运用描漆彩绘的手法进行描绘;画面中蚵农与黄牛在辛勤工作中互相陪伴,当海水退去日落彩霞撒在海面上,形成海天一色的美丽风景,将台湾质朴的民间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漆画作品《漆彩台湾——淡水舞曲》(图2)以传统的正方形形式构图,利用台湾扁柏、天然漆、碳粉、银线、贝、锡屑等材料以及彩绘、镶嵌、磨绘和堆塑等技法,加以色漆描绘,刻画出舳舨船与关渡大桥的倒影随着潮水与月光起舞的淡水风情。石岸被潮水冲刷后长满了绿色的青苔,成功地表现了台湾北部老梅地区四五月份的特色风景。《髹饰录》中说:“罩漆如水之清,纹色明于外,莹彻见底,佳绝可爱。”作漆画时以清漆打底,底面的木纹则会清晰的显现出来,展现其绝妙之处。[6]89-91作品画面中显示的水波纹以及天空中云纹用揩漆做底,保留台湾扁柏的天然纹路;水面及小船则施以金屑,经罩明后,金屑闪烁于画面之上,除了给画面增加了立体感之外,还展现出了奇妙绝美之感,使水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闪耀感,从而引发观赏者亦幻亦真的联想;高挂在天空中的太阳首先运用堆塑的技法,运用碳粉多次堆起,使其具有浮雕似的起伏感,然后在其表面撒金粉粘于漆面,罩漆并研磨推光,营造出日出时朝气蓬勃的氛围。另外,据王佩雯介绍,漆画《漆彩台湾——土地生活与我》(图3)取木、天然漆、薄贝、干漆粉等材料以传统的镶嵌技法,生动地描绘了台湾台中公园的繁华景象。画面横幅构图,据王佩雯介绍作品中的近景部分表现的是台湾台中市的市花——木棉花,镶嵌技法精湛,布局疏密得当;而画面中的屋顶部分的呈现则是将银片在镶嵌之前进行了烧烤的处理,烧烤后的银片粘贴其上,而后在其表面覆大漆,色泽则会较之前明亮,相比画面其他部分則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此外,螺钿的选择和背面底板的颜色有很大关联,画面中白色部分,则运用薄螺钿镶嵌,因螺钿后运用了衬白色的漆,所以画面会显出七彩光泽。作品以台湾妈祖游街绕境(3),展示生活中的人们与阵头(4)的趣味变化,舞龙舞狮、八家将、七爷八爷、抬神轿、信众游街、小贩叫卖、制香、制面、炊煮、织绣等情景,热闹的公园里,人们穿梭其中,热闹非凡,营造出欢快和谐的景象。   优秀的漆画作品离不开精湛的漆工艺以及辉煌耀眼的金银、贝壳等材料与天然漆的巧妙搭配。漆画的创作和其它画种不同,它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特殊的制作材料和纯熟的工艺技法,漆艺材质和工艺技法的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体现其审美价值,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二、漆画情、意的表现
  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关于手工业技术的文献《考工记》(5)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四者,然后为良。”意为造物应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四者合一的前提下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而这里所讲的“工巧”包含了表现技巧、艺术形象和意境的创造。中国明代时期黄成的专著《髹饰录》中记载:“三楷法: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 7 ] 2 8展现了古代漆艺术的创作理念,万物皆来源于大自然,艺术创作源于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模仿,只有效法自然,才能真正创作出体现美的真谛的事物。漆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运用自身的审美思想,借助一定的创作手法,通过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不断提炼、总结、积累艺术创作题材,最终创造艺术形象,这一点与其它艺术创作并无不同。创作主体以其独特的感受去捕捉和塑造自然事物中美的形象,赋予其真情实感。在漆画中,漆画材质和工艺碰撞结合产生的审美效果本身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意境优势,能够很好地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意。


  台湾漆艺大师王佩雯学习恩师黄丽淑“有景入情,以情入境”的创作精神,在漆画创作时不仅运用天然漆结合天然生活化媒材进行创作,而且善于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为创作题材,她创作的四大系列漆艺作品,通过漆艺的形式无不表达出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之情:“漆彩台湾”系列作品仿佛一幅台湾的风俗人情画;“翠雨闲情”系列作品表现了悠闲安逸、趣味横生的日常生活;“花开偶寄”系列作品展现了生活中不同的植物花卉;“华想容”系列作品表达了女性物质理念。下面以“漆彩台湾”系列漆艺作品为例进行阐述,该系列作品不仅运用了丰富的漆艺技法和材料,还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作品的意境之深远。
  漆画作品《漆彩台湾——游·戏》(图4)描绘的是台湾南投日月潭著名的景观意象“九蛙叠像”水位标志的形象,清风吹拂潭面,竹影摇曳,小鱼游戏蛙边。据王佩雯介绍,如果九只青蛙全部露出水面,则表示严重缺水。在实景中,九只青蛙各有表情、姿态,其中有一只青蛙踢出腿来,姿态最为特殊、有趣,故而创作者构想将青蛙的腿恰巧点在底板木纹上,将其设计为“青蛙点水”的形象,然后再加上水里游戏的小鱼,整体画面给人以活泼生动之感。作品采用高莳绘和贴贝的髹饰技法,以台湾扁柏、天然漆、碳粉、贝、银粉、纯金粉等为材料。以漆层层堆高的方式塑造蛙的形象,磨显后在其表面施银粉,而后以透漆覆盖;画面前景部分采用厚螺钿镶嵌,给画面增加了闪耀感;创作者运用台湾扁柏木纹的特质和富有趣味的方式呈现台湾当地景色,富有台湾地域特色,表达出创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漆彩台湾——鹿港意象》(图5)作者表现的是早期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鹿港龙山寺周边淳朴又丰富的景象,常民生活虽不易,但随处可见生机。作品主要采用木、天然漆、薄贝、厚贝、干漆粉等材料,以平仰的视角,横式构图,展示了具有鹿港龙山寺当地特色的建筑,呈现出和谐繁荣之风貌;在技法上,该作品主要运用了镶嵌的技法,根据画面需求不同,又分为厚螺钿镶嵌和薄螺钿镶嵌两种,螺钿片以其自身的材质之美在黑漆地的衬托之下,透出天然的绮丽光彩,该作品表达出王佩雯对当地生活风貌的喜爱之情。另,漆画《漆彩台湾——经过》(图6)描绘了以鸟类杓鹬为主体的彰化地区滨海风情,画面中的杓鹬驻足海面,仿佛望向下个旅程。作品运用堆高、镶嵌、彩绘、莳绘髹饰技法,以台湾扁柏、天然漆、碳粉、贝、锡屑为材料。作品画面同样保留台湾扁柏木纹,其中小鹬的形象最为生动,其远远地眺望远方,好像准备展翅飞翔的样子,此处的处理不僅为画面增添了动感,笔者认为亦在隐喻人生,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会使人成长,艺术创作亦是同样道理,每一段旅程都会潜移默化、或大或小地影响艺术的创作,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漆艺大师王佩雯的生活经验积累以及情感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将对家乡的情、意以漆画的形式展现给大众,给人以充沛的情感体验。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漆画艺术的创作更多地体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或活跃且丰富,或缄默且简单。但无论怎么样的创作,都伴随着创作者强烈而炽热的内心情感,把对生活的感悟、观察以及思考进行积累,进而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所以,漆画作品充满着创造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包含着艺术家的个人情感。
  三、结语
  漆画和其他绘画形式一样,运用丰富的材料和特有的技法塑造艺术形象,且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再加入创作者深厚的感情及个人独到的见解,形成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漆画的发展,不只在于对传统的继承,还要勇于创新,丰富艺术语言,拓展艺术视野。如今,创新强调的不再仅仅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意境等外在方面的更新,还体现在作品的材料和制作技法等外在方面的创新。在漆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强调在继承优良传统的漆工艺技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进而根据作品主题的异同,选取适当的材料恰如其分地表达创作主题,以充分传达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世间万物中可表现的事物形象不胜枚举,还需要创作主体善于运用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淳朴的心灵,投入淳厚的情感,去发现表达生活中一切充满美的事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去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手段、创造新形式,为漆艺艺术打造别具一格、异彩纷呈的全新世界。
  注释:
  (1)《髹饰录》,我国最早唯一现存的古代漆工专著,由明代隆庆年间黄成所作,后又经明人杨明加注,并撰写序言。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专业性极强。
  (2)文中图1、图2、图6拍摄于王佩雯漆艺作品集,图3来源于笔者拍摄于2019年4月14日在扬州大学举办的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林永钦研究员和台湾漆艺大师王佩雯女士主讲的主题为《中华髹饰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台湾漆艺发展与新貌》的讲座中,图4来源于“台湾好新闻”网站,图5来源于网路社区报网。
  (3)妈祖绕境,一种大型的传统民俗活动。
  (4)阵头,是闽南民俗技艺,是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庙会喜庆不可或缺的民俗曲艺之一。
  (5)《考工记》出于《周礼》,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李东旭,王成民.浅论台湾漆艺文化[J].中国生漆,2015(01).
  [2]陈世旺.环保漆艺胶彩画家王佩雯作品题材生活化[N/OL].网路社区报.(2018-6-21)[2020-09-20].http://www.u369.tw/index.php/news/4888-2018-07-08-05-20-29.
  [3]苏榕蓉.台12漆艺家亮相国际漆艺展[N/OL].大公网.(2018-12-27)[2020-09-20].http://www.takungpao.com/culture/237144/2018/1227/226254.html.
  [4]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5]金波.浅析漆线雕艺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6]周明扬.漆画材、技、情、意的表现[J].艺术百家,2005(06).
  [7]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作者简介:杨晓晓,扬州大学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林步艳]
其他文献
摘 要:甘南地区以绚丽多姿的草原风貌、藏族民俗风情、藏传佛教文化而闻名全世界,也是众多艺术家长期创作和写生的“艺术圣地”。合作市原名“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合作市人文景观二十多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民俗特点浓郁,有天然辽阔的草原文明、独居特色的太子山、神秘的岗岔溶洞石窟雕像,是集草原、河流、雪山、藏民俗、探险为一体的写生资源艺术圣地,通过考察对合作市写生资源素材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写生类型、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民族志电影《大河唱》为例展开研究,从《大河唱》蕴含的媒介形式出发,通过“在场”与“空间”的视角探讨不同媒介形式下仪式传播的哲思,探究民族志电影承载的文化记忆,并浅析其在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接续实践。  关键词:媒介 文化记忆 民族志电影 大河唱   社会记忆往往依托于具体的媒介形式进行建构、传播与延续,媒介作为承载记忆的介质,为文化记忆的生成、传播与互动提供了特定的场域。民族志电
期刊
摘 要:通过音乐治疗的原理与技术并结合实际考察哈尔滨地区不同學龄段学生家长群体的生活状态所得出的结果设计一套问卷,通过分析结果以更多的了解重大公共时期下此部分人群的应激源、焦虑程度与对音乐治疗的接受度,为后续的音乐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论指导。旨在有效地通过音乐治疗技术与方法对症下药,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重大公共事件下的群众应激情绪做好充足的应对手段与理论基础,提升其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音乐
期刊
摘 要:刘文金先生的一生挚爱着他的民族音乐创作事业,即便在他晚年“退居一线”后也不例外。他的晚年作品音乐语言不断开拓,为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以他晚年创作的三部代表性作品《雪山魂塑》《虹》《酒歌》为例,从曲式结构、和声处理、节奏安排、演奏技巧、伴奏编配以及音乐内涵等方面深入剖析,解读刘文金先生晚年为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做出的貢献。  关键词:刘文金 民族音乐 创作贡献   “昨天音
期刊
摘 要:从上世纪40年代心理治疗成为正式学科,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音乐治疗学给治疗领域带来新的方法,音乐治疗这一学科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知名且瞩目的新型学科。大庆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在近年来不断地从各个领域中展现出来,不仅仅从艺术文化中体现出大庆的不断进步,步入了新时代,更注重“软硬结合”的发展态势,音乐这一艺术类学科,从审美回到实用,从音乐艺术走向音乐治疗,这是人们对于新学科发展的探索,更是对特殊
期刊
摘 要:《红楼梦》主题声乐作品以原著小说为蓝本,通过主题曲、插曲和片尾曲等形式,在1987版《红楼梦》影视剧中为公众所熟知和喜爱。主题系列作品借用了曹雪芹的诗赋与判词,经作曲家王立平的精心雕琢,终成不朽经典。12首声乐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凄婉、郁结、怜悯、悲切的美学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尚悲”美学倾向进行了音乐化的表达。不仅显见于母题生成和创作动机的推敲中,也贯穿在音乐创作的歌词提炼、调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德彪西《游戏》的材料进程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论述,来探究德彪西如何在音乐结构的生长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对各段落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如何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布局。  关键词:主题材料 运动关系 组合形态 结构功能  音乐结构是一个动力性概念,它是音乐材料在时间中延展的运动。而这一运动方式即为结构的生成。从古到今,音乐作品的结构生成方式多种多样,其生成的结果也是形态各异。“在共性写作时
期刊
摘 要:影视音乐是提高大学生审美与艺术修养的重要通识课程,其教材建设在新世纪以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一些优秀教材,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是两部深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材,体现出教材编写的科学严谨与实用方便。  关键词:影视音乐 教材 通识  电影电视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它包含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传统艺术的智慧结晶并在当代科技的发展下成为深受
期刊
摘 要:仪式作为族群认同塑造的重要方式,为族群认同研究提供了观察点。随社会发展,仪式的变迁使族群认同亦产生变化。以京族哈节为例,国家在场使哈节仪式融入新符号,仪式的公共性增强,并由传统民俗转化为文化名片。因此,随仪式变迁,京族的族群认同产生从自觉到自信的演进,具体表现在身份认同、族群行为、文化认同这三个方面。在仪式的变迁中可以捕捉族群认同演进的轨迹,也可洞见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整合与再塑造。  关键
期刊
摘 要: 和声课是全国的音乐类大学必修课之一,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多为《和声学教程》及类似的教材。这类教材多以西方古典音乐的为参考基准,选取其中的片段作为分析谱例,和声进行的逻辑也以此为标准。但是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的学生是在现代的、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所接触的音乐范围极为广泛,因此在教学与实践两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另外,以西方古典音乐为基础的教材中,设定了很多必须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