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创建一流学校”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说‘创建一流学校”’的标题,很容易让人产生大而无当的感觉。但是,它却是我阅读《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之后产生的第一个随想话题。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是国际公认的演讲家、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托德。威特克尔教授继推出畅销书《优秀校长的独到之处》之后的又一力作。全书“总结了优秀教师所秉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区别”。
  也许书中描述的14件事之间没有严格明确的先后逻辑顺序,但是书中阐述的第一个问题——“什么决定了学校的质量”,则能够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在这里,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杰出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了杰出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学校的决定因素的理念并不能给人新人耳目的感觉。美国新城学校校长托马斯·R霍尔也曾说过:“教师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所好学校,简言之其实就是一座充满好教师的建筑,一所顶尖学校,就是充满顶尖教师的建筑。”我国著名学者顾冷沅教授在一次演讲中也说:如果拥有了一流的教师,即使在破庙里,也能办成一流的学校。
  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创建一流学校的关键和根本是锻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这个结论的得出同样不可能使疲惫的中国教师精神为之一振,因为这的确也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观点。但是问题就来了,既然我们早已知道了创建一流学校的根本途径和方向在哪里,为什么却没有如人们所愿地创建出更多的一流学校呢?
  托德·威特克尔教授指出:“改进学校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但却像其它许多简单想法一样不大容易实现。事实上只有两种办法能够明显改进学校——找到更好的教师和提高学校原有教师的水平。”
  只要对照一下“能明显改进学校”的这两种方法,就会发现我们为什么不可能创建出更多的一流学校的症结所在。
  首先,我国中小学校用人体制上“计划分配”的大一统局面,决定了我们的中小学校长不可能“找到更好的教师”为我所用。而与此相反的恰恰是校长想要的教师进不来,而不想要或不需要的教师却能源源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和渠道被硬塞进来。笔者的一位任某市重点初中校长的同学就曾因此而大吐苦水:教师编制为90人的学校,现在竟有教职员130多人,且大量的“富裕”人员多为“无用”之人,于是学校学生处、教务处和办公室分别有11人、9人和7人的规模,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处(室)”,就是一般学校都有的伙食管理处(也是处级部门),也有6人之多。一方面是人满为患,一方面却不能找到令人满意的一线任课教师,致使学校内部看着的人几乎要超过干着的人。
  其次,“提高原有教师的水平”,似乎可以使校长“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但是实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是整个社会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评价的唯分数、唯成绩、唯升学率的标准使得学校的教育科研异变为应试技巧的教育科研、猜题押题的教育科研、甚至是舞弊技术的教育科研,因此,虽有科研,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内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少干多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体制(升学奖除外),不可能从根本上启动教师提升自己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从而使教师的自我提升缺少“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需要,也就却失了自我提高的根本可能。说这话,也许会使一些人将嘴撇到耳根下边,且振振有词道:不要空发议论了,请你看看我们每年有多少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有多少教育科研项目结题,又有多少教育科研成果获奖吧。是的,如果说我们不少学校、不少教师没有为“教育科研”而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绝对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正的。因为他们在填写立项申请报告的时候,曾经夜以继日过一两天,更重要的是在“撰写”科研结题报告的时候,夜以继日地工作过三五天也是极有可能的。因此说,“项”可以不断地立,“题”可以不断地结,“奖”可以不断地发,但水平却不见提高。
  凡事都有例外。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就是这种普遍现象中的“例外”。早在几年前,该校吴晓晖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就提出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手抓现有教师潜能的发挥,“盘活存量”;一手抓优秀教师的引进,“扩大总量”。有趣的是,吴校长与异域的托德-威特克尔先生竟英雄所见略同。这种相同的英雄所见,使得平潮高级中学抓着了发展的机遇,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流名校。
  在托德‘威特克尔先生所阐述的“第一件事”中,还有两个观点不能不提及:“关键在人,不在方案”,“做什么不重要,怎么做才最重要”。如果你是一位用心做教育的教师,或者是一位用心办学校的校长的话,细细品味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话语,对于反思我们创建一流学校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将会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采用专家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校本培训,实施专业引领,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重要方式。它能提高骨干教师行为示范的效度,为以校为本的培训提供方法论和理论的佐证,这对于规范校本研究发展的方式将起到有效的定向功能,这同时也是解决以校为本低层次重复性研究的重要方式,能消除教师满眼“萝卜”现象的重要举措。  随着课程改革实质性的推进,通识性的专家报告已无法满足课程实践的急切需求,来自实践层面上对行为过程的
期刊
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人事制度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这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校和谐管理。在人们的心目中共存着这样一种意识,谁拥有学校财权的真正支配权,谁就是学校真正的主管。钱是学校运转的中枢神经,纵观一些衰败的学校,不难发现一条规律:一定有人破坏财政管理,将学校的醋坛子打翻,导致学校管理失控。  如何使一笔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时代需要特色、教育需要特色、学校需要特色,这早已成为共识,提倡“特色”正形成风气,追求“特色”正成为时尚。当教育不必遵循一种僵死的模式、不必信奉一种唯一正确的理论的时候,教育界的朋友们可以“吃自己饭,流自己汗,自己事情自己干”了,可以用自己的头脑来想问题了,这何等痛快!  然而,当校长愈来愈像官员、愈来愈像商人成为教育界的特色的时候,“特色”也许正面临着危机。其实官员可以创造有特色的政绩,商人可以
期刊
一、校长决策是和谐教学的关键    踏进嘉兴市高中园区,可以看到东南角的草坪上横卧着一方半人高的巨石,上书一行鲜红的大字: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这是一所开放式的学校,没有通常的围墙,那块别具一格的石碑显然就是校牌了。像这样的石碑在校园的入口处还有一块,同样镌刻着鲜红的大字:为明天的成功做准备!  沈洪国说:“校长不出思想,学校就没有灵魂。”  沈校长所说的思想,实际上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所形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管理需要创新。认真处理好继承我国教育管理的优良传统与改革中存在的弊端,是教育管理创新的关键。  据国内外的学者、专家的评价,我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很多好的传统,例如和谐的家庭教育,严格的学校管理,严格的考试制度,科学的班级管理,自我修养的教育,实事求是的定性分析,教师的奉献精神,学生刻苦勤奋的目标追求,扎实的“双基”教学等。对
期刊
几年来,在深化新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我们获取了一些成功经验。然而,当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回首审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发现在一些问题的探讨上,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思考,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新学期工作,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突击重点,抓住经脉,各个击破,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有效引领师生走进新课程,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政治学习:引领教师做思想者。我们常说,
期刊
书香校园建设的价值,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把育人教育融入阅读活动中,以阅读改变学生,以阅读培养学生,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行为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新学期,我们要在“书香校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升阅读层次,通过学生的阅读行为,影响家庭,渗透到社会,使学校教育最终和社区建设达成一致并彰显价值,从而构建书香社区。  1.开展常态阅读与批判性阅读相结合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的知识背景、个人素养是教学工作的直接保证,要想使一所学校充满生机和希望,对教师的全面培训是不能缺少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英国教育部门规定,每五年,教师必须接受一次不低于半年的脱产培训,从而保证教师的学习力的增加。  农村学校的教师直到现在还停滞在学历培训上,长期以来因为资金和条件问题,很少有老师参加过专为增强学习力的培训,一些短期的专
期刊
熊丽丽: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第二期小学语文骨干班教师,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禅城区骨干教师,禅城区资源骨干教师。是区级作文研究课题的主持人,主管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所写论文在市、区、镇级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科研论文被选编入《禅城区教育科研论文集》内。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为道路,以上级部门倡导的“规范学校,形成特色”为宗旨,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不仅要“洗脑”更要“充电”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对此,领导重视,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实行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教与被教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教师还是抱着老观念不撒手,怎么教书育人?如今的学生,遇到事情都喜欢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