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中和美与黑格尔和谐美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和习俗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蕴,因此造成了美学思想中许多不同的特点,正是这种种不同中又蕴含着很多相似的、共性的方面。中国有“中和”这一审美范畴,中和作为中国特有的美学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方式及民族精神特征,这一美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西方也有“和”的观念,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有“美是数的集合的观念”,他们从数的和谐关系角度论述音乐以及宇宙的审美特征,这种以和谐为美的观念也给近现代西方的美学思想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中和 和谐 音乐 儒道 黑格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23-02
  中国古代认为星体、神话具有浓厚的神秘感,然而随着人们逐渐进入理性自觉的时代,儒家注意到“和观念”的存在,并进行了论述,于是就形成了作为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审美范畴——和,从而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审美意识与文学创作。在古希腊罗马社会之中,人们总是热衷于通过音乐,用数量、音调、节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感悟。中西方在哲学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中国古代儒家的“中和美”与西方“和谐美”美学思想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但两者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一、儒家的“中和美”
  在中国古代美学问题探讨的过程中,中与和常常被看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代常常把“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强调多元一体和天人和谐相处,“和”就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中是和的本体存在,是中国古人与自然、相处的重要枢纽,和谐共处也有着“天人合一”的意思。中和的产生需要有杂多或者对立因素,且这两种因素可以形成统一的整体。
  “中和之美”在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之上,包含了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适度与和谐。适度即为“中”,和谐即是“和”,儒家在这二者基础上,结合文艺自身特点的认识,提出了中国特有的“中和”的美学范畴概念。一是适度,即对某种量的限定。音乐在表现音乐家的感情上就有一定的限制。孔子用八个字概括对诗经《关雎》的评价,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就表明先秦儒家对诗乐与感情的要求,不是限定某一种感情的抒发,而是要求情感的宣泄应该有节制。孔子认为音乐家在制作音乐时一定要懂得处理好自己较为极端的情感,不能太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人们极度的痛苦和疯狂的欢乐,而应该遵循“中庸”的要求;二是和谐,即以一统多。根据一定的节奏、音调,相互调和、共同融合,演绎出五彩绚丽的动人乐章。中国古代音乐象征着一种宇宙生命精神,是人的个体生命向宇宙生命精神提升的有规律的活动。中国古代音乐要求表现生命运动的欢畅与自由,所表现的正是中和的宇宙生命精神的欢畅与和谐。这种宇宙生命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在儒家看来,音乐生于心,这种心不是个人偏私之心,而是一种“天心”。这种“天心”实际就是一种普遍人性的生动表现。儒家认为“天心”就是符合宗法社会统治需要的社会性的伦理情感,每个生命个体超越个体生命局限达到与天地同流时的一种生命精神,是一种审美化的情感运动。因此,“天人合一”的大音乐文化决定了中国古代音乐也是人性修养的文化实践,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相互和谐一致的“气化和谐”的生命实践。
  儒家认为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即音乐必须服务于制度、道德规范。这充分肯定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起到教化作用的地位,尤其是这种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巩固自己的政权。
  二、黑格尔的“和谐美”
  静态、形式、和谐是希腊古典美的三要素,和谐美作为希腊古典美的基本形态而存在。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和谐所牵涉的不复是单纯的量的差异,而基本上是质的差异。这种质的差异不再保持彼此之间的单纯的对立,而是转化到协调一致,才有和谐。”艺术领域的和谐是一种最重要且是最复杂的和谐。而音乐和绘画这种浪漫型艺术主要借感性形象来表现,能够显著得体现出艺术和谐的这种特点。所谓的艺术和谐,不仅仅是形式因素的平等或井然有序,也包含一些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克服杂乱无章而实现的一种整一状况。
  声音的美是以和谐比例为基础的,声音的比例可以引起和谐的快感,而不是各种声音的混乱叠加。一切成音乐的声音都可以说是以和谐为基础的,但各个部分之间又具有较高自由的主体性,这些对立或者互相否定的音调的存在,使得和谐不再是单纯的和谐,而是各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各种不同的节奏、韵律,通过排列、协调,形成成一个整体,组成优美的旋律。音调、声调的不同融入和声,变成高低错落、急缓交错、抑扬顿挫的曲调,谱成一首首美妙的乐章。音阶的第三音与第五音这些在本质上有差别的音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系,各种声音在为了协调,不会刻意突出自己的优点或短处,而是取适度的方式表现自己,使自己去融合其他不同的声音。
  声音具有抽象性,和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不同,它不是一种持久的客观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黑格尔在著作《美学》第三卷中,介绍了音乐的表现手段和特殊定性。其中,黑格尔对尺度、拍子和节奏这几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梳理,使音乐和数的比例关系更为突出。只有外在的声音和内在的情感相融合,才能发挥音乐的效力。声音是一种时间艺术,来自物体的震动,而复杂的比例关系归于震动的定性,即归原到在一定时间里的震动的一定的数量,因此西方音乐中也体现了数的和谐的美学思想。由此可知,音乐是各种声音有规律的反复复现,协调一致产生的,是有序的、整体的统一。由于和谐本身就是内外一致的整体,不是同一性的重复,而是表现出其内在联系和外在对立统一的差异。和谐同时还要求有整一性,它里面没有一点是片面的,相反,却显示出本质的联系和整一性。
  三、“中和美”与“和谐美”之比较
  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具有桥梁作用。用来沟通神人,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在音乐上体现为表达情感思绪的审美特点,诗歌和音乐是中国古代“中和”美学的典范。这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和谐美的作用不同,西方和谐美具有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把握,通过揭示自然界存在的真理和现象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对立的统一与冲突。古希腊的“和谐美”,以黑格尔的美学著作为例,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物质外在形式的对称。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中的“中和美”强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要有一种可以和谐相处,追求主观客观、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的协调一致。古希腊的“和谐美”则是一种 “天人相分”的实体论哲学思想,持有一种人自然相分离,感性与理性相区别的二元对立观点。
  综上所述,古中国古代儒家倡导的“中和”与西方黑格尔所阐述的“和谐美”都意识到了自然界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对立性,都试着采用一种比较恰当的方法达到整体上的和谐。黑格尔提出的“和谐美”主要是指一种具体的科学的美,与儒家的“中和美”存在着某些相似,但更多的是明显的差异性。这两者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和谐与不同时期的思想、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新的含义。这两种思想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将音乐与美学联系在一起,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的文化比较中,应该采取正确客观的思考方式和学术态度,充分挖掘思想中的闪光点,并对存在的不足给予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苏]舍斯塔科夫.美学范畴论[M].理然,涂途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
  [2][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第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朱立元.黑格尔美学论稿[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5]蒋一民.音乐美学[M].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6]曾繁仁.论希腊古典“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J].中国文化研究冬之卷,2001,(04).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的戏曲文化不仅担负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美育素质的特殊使命,而且还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人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本文将积极探索改进戏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热情,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真切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塑造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戏曲 大学语文 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 美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J614
期刊
摘要:文章就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从“远观、静听、细品”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演唱声部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艺术歌曲 伴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09-0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宋代文豪苏轼所作的《琴诗》,作者通过对琴指间关系的思考,阐述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各类教育的重视度也是越来越高,各类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教学之中。以笔者从事的声乐教学为例子,翻转课堂教学法就可以看作是这些新技术方法的代表。笔者试图对此展开研究,提升使用的效率。  关键词:高校声乐课 翻转课堂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90-03  结合翻
期刊
摘要: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一切改革与发展都应围绕如何培养“全能型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进行。笔者在长期从事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对怎样通过高师声乐双人课教学来培养全能型基础音乐教师,做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也有较多的切身体会与感想。  关键词:全能型 音乐教师 高师声乐 双人课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
期刊
摘要:曲艺专业作为高校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丰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智育和德育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承担着传承发展优秀音乐文化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优化发展,地方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自身壮大的需求,开始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方向进步。在音乐专业的设置问题上,高校着眼于相关特色课程的创新设置与突破性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在音乐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上应当注意的要
期刊
摘要:京剧《群英会》传演了近200年,常演不衰,是连台本戏《三国志》中的精华折目,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在戏曲结构上“武戏文唱”,是中国戏曲经典的代表;二是在戏曲创作手法上应用不断的对比刻画塑造人物形象。这两大特征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京剧 《群英會》 戏曲经典 武戏文唱 对比塑造  中圖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
期刊
摘要:《赤壁》和《太平轮》历史题材系列片受一代名导吴宇森从好莱坞回归中国影坛的突破之作而备受瞩目,标志着他的电影导演风格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电影中对美学的高度重视与敏锐把握一直是吴宇森电影风格中不可或缺的构建成分,然而在他从未涉猎过的历史题材影片下他的美学塑造是否会有新的尝试?本文以《赤壁》和《太平轮》系列的电影为例,从选材、叙事视角、主题、人物塑造、视听语言等方面思考吴宇森在新时期的电影美学
期刊
摘要:左权小花戏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又有丰厚的旅游经济价值。将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既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升级,也推进了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在对左权小花戏进行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其与旅游经济的接轨,使左权小花戏音乐文化能与旅游文化融合快速发展,实现两者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左权小花戏 旅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爆炸性增长,但是票房收入最高的一批影片中,都是动作电影、科幻电影等商业属性明显的电影。电影制作团队不断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能够预见到商业回报的商品。这一现象对于电影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电影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是能够给予观影人群一种人生感悟和情感升华的艺术。《冈仁波齐》作为近年来少有的,能够凭借内容创新引领票房的一匹黑马,足够引起电影行业的重视,本文将
期刊
摘要:肖邦是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降E大调夜曲OP9 NO2是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作品。肖邦给予了《降E大调夜曲》优美的内涵和外在的光芒,整体风格上清澈流丽。肖邦在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在音乐特色、意境刻画、曲式特征方面,都有独特的设计,从多个角度融合了音乐和钢琴的搭配,形成了具有首创意义的新钢琴曲风格。  关键词:肖邦 《降E大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