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点,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中考成绩的高低,所以初中数学是老师和家长重点关注的地方。课堂学习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的途径,面对初中生学习自立性不强、容易不专心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采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目前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尤为注重的问题。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并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着重分析和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
一、引言
初中的学习是整个学习体系中的关键时刻,而数学又是初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抽象和灵活,所以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尤为注意。课堂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它更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新时期的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学习陪伴者的角色出现,提高学生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快乐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含义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遵循教学大纲,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成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到知识。中学的数学有效教学亦是如此,它要求教师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少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完成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老师个人价值的体现。
三、降低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1.班级内学习机会的差异。课堂教学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老师面对一群学生教学,是普及教育,而不是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就注定了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大家的上课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学生接受的很快,有的学生需要反复讲解很多遍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正是这种学习机会的差异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举个例子,以初中生最为头疼的文字应用题为例,据有关数据表明:在一个班级中,只有20%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分析题干、完成整道题目的解答过程。其他学生在或早或晚都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由此表明,微弱的学习机会的差异将会导致越来越大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抱怨,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很多东西来不及讲,很多老师也将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分片面的归结于教学时间的不够长。从客观上讲,教学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不是根本因素。教师没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密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密度的定义就是一节课中有效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率。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就必须提高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时间。事实上,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作业完成问题、维持课堂秩序是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有甚者,过度强调课堂教学密度的问题,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反了客观发展规律,造成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显著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路和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能够声情并茂的讲解知识,每位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地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下面,将和大家着重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细分教学框架,整体把握、重点研究。如果要想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总体的浏览教学大纲,在心中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布局。因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教学可能需要复习过去学过的很多个知识点,所以每个教师千万不能忽略教学中相互联系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不但能使新的知识快速的推行下去,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以前所学,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半功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式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教学成功。事实上,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往往成为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学科,一旦有所掉队就可能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老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让每个學生参与进来,主动的去研究数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3.重视课堂互动。课堂并不仅仅是老師一个人的课堂,课堂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而现在,很多学校采取“填鸭式”教学,完全忽略课堂的互动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根本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是需要被摒弃的。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有利于老师真正了解教学的问题点在哪,可以针对性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4.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把握好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能够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灵魂,教学者应该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心理,不断的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剑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12-13.
[2]陈勇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89-92.
[3]张继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学大众,2015,(03):30.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
一、引言
初中的学习是整个学习体系中的关键时刻,而数学又是初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学科的特点就是抽象和灵活,所以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尤为注意。课堂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它更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新时期的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要有计划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为学习陪伴者的角色出现,提高学生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快乐中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二、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含义
所谓课堂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遵循教学大纲,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成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到知识。中学的数学有效教学亦是如此,它要求教师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少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完成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成绩的提高和老师个人价值的体现。
三、降低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1.班级内学习机会的差异。课堂教学的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老师面对一群学生教学,是普及教育,而不是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就注定了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具体需求。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受:虽然大家的上课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学生接受的很快,有的学生需要反复讲解很多遍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正是这种学习机会的差异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举个例子,以初中生最为头疼的文字应用题为例,据有关数据表明:在一个班级中,只有20%的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的分析题干、完成整道题目的解答过程。其他学生在或早或晚都会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从而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由此表明,微弱的学习机会的差异将会导致越来越大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抱怨,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很多东西来不及讲,很多老师也将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分片面的归结于教学时间的不够长。从客观上讲,教学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它并不是根本因素。教师没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密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密度的定义就是一节课中有效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的比率。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就必须提高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时间。事实上,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处理学生作业完成问题、维持课堂秩序是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有甚者,过度强调课堂教学密度的问题,完全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反了客观发展规律,造成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显著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路和方法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老师能够声情并茂的讲解知识,每位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地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下面,将和大家着重探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细分教学框架,整体把握、重点研究。如果要想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总体的浏览教学大纲,在心中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布局。因为数学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教学可能需要复习过去学过的很多个知识点,所以每个教师千万不能忽略教学中相互联系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这样,不但能使新的知识快速的推行下去,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以前所学,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半功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式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教学成功。事实上,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所以往往成为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学科,一旦有所掉队就可能使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所以,老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让每个學生参与进来,主动的去研究数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3.重视课堂互动。课堂并不仅仅是老師一个人的课堂,课堂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的,而现在,很多学校采取“填鸭式”教学,完全忽略课堂的互动问题,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根本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是需要被摒弃的。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有利于老师真正了解教学的问题点在哪,可以针对性的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4.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把握好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能够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灵魂,教学者应该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和老师相互配合,所以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认真钻研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心理,不断的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快乐地学习、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剑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12-13.
[2]陈勇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89-92.
[3]张继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学大众,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