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区域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学的产生基于当今世界全球化与区域化交织发展这一进程中,真正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发展是由于200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峰会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大学这一教育共同体,之后外语+区域学的学科建设在全国各大高校的积极实践中获得很多新的内涵。黑龙江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开设俄语专业和加入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专业培养的中方院校之一,在外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上有着自身特色,为推动我国区域学发展贡献了力量。探析黑龙江大學区域学(又称俄罗斯学)学科建设,以期对我国区域学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区域学;俄语;黑龙江大学
  一、区域学学科建设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更是使全球和地区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伴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不断发生,我国的外语人才教育也应当顺应和把握时代发展的大潮,培养时代需要、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越发凸显,对外语人才的通识知识和非外语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因此教育界对区域与国别人才(也称区域学)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201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设区域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高校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俄罗斯为代表的独联体国家作为俄语通用国,处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带,利用俄语进行对俄语国家的国别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对俄语+区域学的专业人才培养处在一个起步不久且正在快速推进的阶段,各大外语或综合类高校依托原有的俄语专业开设区域学专业或方向,建设相关研究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机构支持,如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去与国别研究院及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各高校凭借深厚的外语教学经验和别具特色的区域国别建设理念,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变化和正在进行的国内教育转型进程中探索适合国情的人才培养道路。
  二、国内外俄语+区域学学科建设现状
  俄语+区域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被国内外学界所积极探讨,不同国家的学科定位不同带来的学科建设角度和方向也有较大的差异。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于俄语+区域学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俄语专业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俄语+区域学的人才培养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因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是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我国高校陆续在原有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开设区域学这一方向,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2)新文科视域下对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问题的相关研究,新文科的提出是我国人文社科教育模式面对时代变化做出的转型,在外语界引起强烈反响,在俄语界暂未受到广泛关注。部分高校已经实行的俄语+区域学专业实际上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可行方向和有益探索。3)俄罗斯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新方向的教学改革研究,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等加强大国外交和国际合作的政策对俄罗斯学这一研究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在学科建设上要求更加系统化、综合性、借助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等。4)对我国区域学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进行讨论,中国作为崛起的东方大国,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关系变化不断加快,开设区域学这一专业服务于我国战略发展,对这一专业的建立、规范与完善可以给我国新时代战略提供人才和治理支持。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俄语+区域学专业人才和学科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主的欧美国家和俄罗斯。1)俄罗斯学术界对境外俄罗斯学问题的研究,由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副校长阿·鲍·阿兹博罗多夫教授等人合著的《国外俄罗斯学(教程)》2013年正式出版,面向高等学校学生、教师、研究中心研究院和所有对俄罗斯学问题感兴趣的人士。其中第五章、第七章分别谈及中国的俄罗斯学发展问题与国外教科书中的俄罗斯学问题,其他章节对西方苏联学沿革与当代英美俄罗斯学研究的发展作了详细介绍,比较了德、法、奥地利等西欧国家的俄罗斯学研究概况,还介绍了土耳其、波兰等国的俄罗斯研究状况。2)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欧美国家的俄罗斯学研究,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与其最终确立“国际主义”对外政策方向的历史性转变有直接关系。专门针对俄罗斯的区域学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时期是最为活跃的时期,苏联解体后至今是一个面临多重挑战的发展时期。二战结束后到苏联解体期间,以苏联学为主,对苏联的经济、政治、历史、外交、社会文化、语言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研究,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俄罗斯学研究努力摆脱冷战时期的影响,朝着多样化发展,众多高校开设针对俄罗斯的区域研究专业,例如哈佛大学开设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专业、纽约大学开设俄罗斯与斯拉夫研究专业、耶鲁大学开设俄罗斯与欧洲研究专业,吸纳有俄语基础和英语研究能力的全球人才至美国学习和研究。顶尖高校的专业设置与架构配合众多跨学科的科研中心使针对俄罗斯及东欧地区的区域学呈现出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在这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拥有显著优势。
  三、黑龙江大学区域学学科建设实践的思考
  黑龙江大学作为拥有深厚俄语教学与科研底蕴的老牌院校,在外语复合型人才——俄语+区域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有了很多成功经验,如2013年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俄罗斯学专业博士点、在上合组织大学框架下与俄罗斯多所院校开展校际人才联合培养及合作交流等。黑龙江大学的俄罗斯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具有其自身学科建设特色和思考,为我国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提供了推动力。   第一,以语言能力为基础。黑龙江大学的俄语专业教学已有近80年的历史,所具备的教学经验、书本文献资料、专业师资队伍在全国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中皆位于前列,俄语+区域学这一方向的要求就是学生需要具备较为扎实宽广的俄语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储备,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语言技能全面发展,在熟练掌握俄语的基础上,拥有第二外语英语的口、笔译能力以及阅读专业相关文献的能力。黑龙江大学开展俄罗斯学相关人才培养,使学生在达到语言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利用语言从事国别与区域的相关学习与研究工作。
  第二,培养目标清晰。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区域学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的区域学方向和单独的俄罗斯学专业,二者隶属于不同的教学单位,因此在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方面有所不同,但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类似,即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的高级俄语专门人才。依托本科四年学习打下的俄语语言与文化基础,利用所具备的语言优势对目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外交、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既能够满足于未来求学深造和就业的需要,同时也能够用所学所研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贡献智慧。
  第三,培养计划因人制宜。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和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袂合作,根据所在培养单位的师资和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导师和课程选择,旨在让每个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学习兴趣制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培养方案,避免千篇一律的学习计划影响后续学习。在导师选择上,采取师生自愿互选以达到最大匹配度;在课程选择上,培养单位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可供选择,除了必修的学位、公共必修课以外,学生可以根据学分完成情况和个人兴趣选择相对应的学位方向课和公共选修课课程,最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个人培养计划。
  第四,学术活动丰富。除课程学习外,黑龙江大学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研究生论坛及其他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学生开展学术知识普及与交流。受新冠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的线下学术活动转为线上,邀请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以及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俄罗斯高校的区域学专家为研究生开展学术讲座,丰富学术知识,夯实学习成果,拓展学术眼界。
  四、总结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下的俄语+区域学方向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才需求号召,思索新文科建设下俄语+区域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依托原有的俄语专业基础优势,在上合组织大学的框架下擴大人才交流合作机制,旨在培养既具有俄语语言能力又掌握区域学专业知识的俄罗斯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在近些年中培养出了一批服务于区域研究的优秀人才,值得我国俄语+区域国别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常俊跃,李莉莉.增设国别区域学专业,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设立国别区域学专业的思考[J].外语界.2020(03):29-35
  [2]刘鸿武.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J].国际观察.2020 (05):53-73
  [3]马亮.“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专业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俄语教学.2019(01):91-96+20
  [4]王钢.新文科视域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态势分析——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俄语+区域学人才培养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02):74-79
  [5]徐来娣.从“强化教学”到“俄语+俄罗斯学”——南京大学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J].俄语学习.2019(03):34-39
  作者简介
  肖寒冰(1998-),女,汉族,安徽省宣城市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与国别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黑龙江省外语学术交流基地课题《外语教学中俄语+区域与国别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2020014)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业财融合是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经验互相融合,业务的开展接受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接受业务的信息反馈,要求财务实现对业务活动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动态管理。本文介绍了业财融合对企业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公司业财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实现财务职能转型的五大路径选择,以期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业财融合;财务职能转型  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全面、综合的管理活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增加学生人文积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以期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传承;语文课程;传统文化  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是经过千年沉淀的精华,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播和继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继
期刊
摘要: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统一,加强立德树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三全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建设;三全育人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下文简称课程思政建设《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目标、内容、方法等作出了全面的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
期刊
摘要:社会认同理论为研究红色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困境及实现路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借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了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播困境,并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方面提出弘扬红色体育文化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社会认同;红色体育文化;心理策略  1.研究现状  1.1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现状  社会认同理论为解释群体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认同理论的创建者泰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自己在
期刊
摘要:2007-2009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此次金融危机背后蕴含着全局性和综合型的系统性风险,引起各国的重视,各国政府呼吁加强對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我国银监会也在工作会议上强调将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2018年政府报告中也强调要防范重大风险。作为占据我国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银行业,做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防控工作就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单的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简单评价。
期刊
摘要: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要了解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以及其模式下的教学依据;在体有课堂上,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要抓住比较合适的契机才会有显著的效果;其次,合理分配是直接关系到训练结果的重要部分。教师合理的分配,其中包括合理的学习内容和分组原则,以及相应的评价表;最后要从技战术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多开展群体性的竞赛活动,创造合作的环境。  关键词:合作意识;中学体育;体育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出现了形式万千的公园,这些公园不仅具备了形式美而且也具备了艺术美,这些美主要体现在景观植物的配置方面,正是由于景观植物的存在,才会使得公园更加富有生机和朝气,由此构成了美的画面。这些景观植物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景观植物的独特作用,因此针对本文而言,做好南昌市九龙湖新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于南昌市九龙湖新区
期刊
摘要:《红色手推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鼻祖William Carlors Williams的代表作,其诗歌理念与所体现的“思在物中”与中国传统诗学提倡的“情景交融”极具相似之处。本文结合《红色手推车》所体现的诗歌理论与中国诗话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诗学有更全面地认识。  关键词:红色手推车;思在物中;情景交融  William Carlors Williams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被
期刊
摘要:唐朝时期的教育十分兴盛,并且主要分为官学教育与私学教育两大类,其中的官学教育依次经历了繁荣昌盛及日渐衰退的局势。而与之相对应的私学教育则是一开始处于不被统治者所重视的地位,后随着国家的动荡不安,社会紊乱才渐渐发展起来。在这其中,书法教育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但是对于很多学者来说研究倾向更多的为唐代官学教育之中的书法教育,在实际上,唐代私学教育中的书法教育也是非常兴旺的。也正是因为在私学教育中
期刊
摘要: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股市参与行为的影响。根据受访者对调查问卷中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知识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构建金融素养指标,通过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高的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越大,但参与股票市场的程度对家庭金融素养高低并不敏感。此外,收入水平、社保情况以及户主风险偏好等因素也会影响家庭股市参与。因此,提升我国居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