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与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实效性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详细阐述成功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的区别及其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成功智力理论为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带来的启示,指出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性,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应以成功智力理论为依据,着重加强两方面内容的指导:将职业理想教育与人生目标的确立结合起来,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方向和动力支持;将职业能力培养与成功智力培养结合起来,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实力保障。
  [关键词]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中高职学生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张玲(1975- ),女,吉林松原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和职业教育管理。(吉林 松原 138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关于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实践活动,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吉职学会字[2007]7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2-0098-02
  
  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成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所推崇和培养的智力与能力仅仅能为学生带来较好的学业成绩,却难以指向他们在未来生活及事业上取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1996年提出了与学生现实生活成败密切相关的成功智力理论,该理论其目标指向个人未来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理应通过富有成效的职业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成功的职业人生来实现、体验人生的成功。
  
  一、成功智力理论为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成功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的区别及其内涵
  1.两者的理论内涵及目标指向不同。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由言语能力、推理能力、记忆能力等因素组成,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可以说传统智力理论所推崇的智力实际上是学业智力,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而成功智力理论认为,学业智力仅仅是智力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并非全部,真正指向未来生活并能帮助个体取得生活和事业成功的是成功智力。成功智力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使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构成。分析性智力是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给定的内容和信息产生出新异独特思想的能力;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的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有四个基本方面:(1)成功智力是在个体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依据个人的标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能力;(2)个体达到成功的能力依赖于利用自身的长处,纠正、弥补自己的不足;(3)个体通过达到智力的平衡去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4)成功通过分析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智力及良好的人格平衡来实现。
  2.两者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紧密度不同。传统智力理论将学生智力发展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和学业智力的范畴,把知识设定在人为的环境中而不是现实环境中,忽略了智力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其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解决实际问题。成功智力“是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表现为个体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行为而更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的能力,或选择一个新环境的能力”。问题解决是贯穿其理论的一条主线。由此,成功智力理论强调培养的智力不仅与学校中的学业成功有关,更与未来生活、事业中的成功紧密联系。
  3.两者对智力能否通过教育与培训得以发展持不同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智力是非习得的,是相对稳定和难以改变的。但斯腾伯格认为,智力小部分来自遗传,大部分则来自社会文化和个体经验的影响,智力是可以“教学”的,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这对我们现行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成功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每一个学生都可通过开发成功智力而成为成功者。
  4.两者对智力水平的评估与评价方面存在不同。在斯腾伯格看来,传统的IQ测验所能测量的只是内涵宽广、结构复杂的智力的极小一部分,它只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作部分预测,而与现实生活中的成败较少联系,以此来评判智力的结果是片面地把部分学生评价为“智商低下者”或“成功无望者”。与传统智力理论不同,斯腾伯格从智力功能的角度提出以智力活动的产品或成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来评判智力。在智力评估中,项目和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文化的差异以及测验所要应用的情境和领域。他认为成功智力的评估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成功智力优势领域的鉴别过程,就是作为成功智力动力系统的个性特征的培养过程,也就是成功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他还认为,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是由于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方面能力的不同组合所致,从而表现各不相同的智力倾向、思维风格和行为特点,智力倾向或思维风格是个体运用思维的一种偏好,而非能力本身,因此,各种各样的风格只有类型之别,没有优劣之分。
  总之,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是指向未来生活并能帮助个体取得生活和事业上成功的智力,是为了达到个人、群体的文化目标而去适应、选择和塑造环境的能力,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是对仅以学业成绩作为关注点的传统智力理论的一次全面突破和超越。成功智力理论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必将带给我们诸多启示,用成功智力理论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必将引发我们观念及行为等方面的更多思考;用成功智力理论导引我们的学校教育,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变革与惊喜。
  (二)成功智力理论为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带来的启示
  1.成功智力理论为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提供了新的智力观。综合上述成功智力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的区别及其内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增强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培养出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存留于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头脑中根深蒂固并严重影响其教育行为及教育评价的陈旧智力观,树立新的智力观:(1)树立新的智力评价观,不能仅以学业优劣来评判智力、评价学生,而更应指向真实世界的成功。斯腾伯格认为,学业成功不一定将来事业成功,现在学业上的落后也不能完全说明学生今后在生活和事业中不能取得成功。学生间的智力差异主要是个体智能组合上的差异,而不是优劣差异。中、高职学生虽然在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分析性能力方面不如其他学生,但动手实践能力却很强。斯腾伯格认为,个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对自身成功智力优势领域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成功智力就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达成自己目标的智慧技能。这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智力,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智力优势,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走向成功的彼岸。(2)树立新的智力发展观,明确人的智力是可以修正并得以发展的。与传统的智力观不同,斯腾伯格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发展的潜力,成功智力尤其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表现在学业上的分析性智力,一般随着求学的进程而逐渐提高,在个体完成学业之后达到顶峰,随后便开始逐渐下降;而实践性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未明言知识”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会有增长的缘故。这种未明言知识来源于经验,它是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它能使个体达到个人追求的目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学生的成功智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高职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大,因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实践性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职业指导的目的与成功智力理论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成功智力理论为职业指导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人生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从事职业活动来得以实现。中、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创业者成业。正如我国职业指导的先驱、教育家黄炎培和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分别指出的:“职业指导,外适于社会分工制度之需要,内应天生人类不齐才性之特征”“为事择人,为人择事,使社会事业与个人才智得其圆满发展之机会,乃其主要目的。”用一句话概括,职业指导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个体成功获取职业并取得职业成功。这与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即成功并非伟人的专利,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成功属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找对自己位置的平凡人。也就是说,人人都能成功。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一切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性,提高中、高职学生成功智力水平,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按照职业生涯阶段划分,中、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的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准确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人—职”匹配,对于学生成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成功智力理论为依据,增强职业指导实效性,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应着重加强以下两方面内容的指导:
  (一)将职业理想教育与人生目标的确立结合起来,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方向和动力支持
  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能够最终达成的人生理想,而不是遥遥无期的空中楼阁。以成功智力理论为依据,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人生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是基础。只有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理想目标去做各种准备工作,才能依照职业理想所指定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才能为实现目标而付出最大的努力。人总是要通过从事一定的职业,并以此为依托去实现其社会理想,因此,职业理想目标直接影响到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崇高的职业理想、宏伟的人生目标的实现是以扎实、宽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为依托,以顽强的敬业精神为动力的。
  (二)将职业能力培养与成功智力培养结合起来,为学生走向成功提供实力保障
  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知识,将是对工作世界产生显著影响、能提高经济竞争力、能提升个体有效性的知识,也就是说,更具操作性、更实用和更具行动导向的知识形式对学术知识概念提出了挑战。在工作世界中,现在人们关注学生的问题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对劳动者而言,在工作世界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技术知识及职业能力。技术知识包括设计、使用、制造技术产品的知识及实践的知识;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和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显然,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价值观等多维目标。要想在工作与生活中获得成功,更需要运用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强调与一定职业(群)相联系的职业能力的获得,强调具体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方面,职业教育更能有所作为。因为,普通高校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而职业院校以传授技术知识为主,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转换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式,以及生产具体物质产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智能操作人才”。这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的“冥思行动”和“制定行动”而言,更强调其“进行行动”即“做”的行动。这种行动其实就是将技术知识转化为现实产品或服务,而这种转化能力并非掌握了同样标准的、有明确语言表征的显性技术知识则可获得的。除了客观的显性的技术知识外,技术转化能力的获得还依赖于大量的具有个人性质的实践知识(缄默技术知识)的发挥。而且正是个人实践知识丰富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优劣与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可见,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言,其实践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决定了在工作世界中的成败。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中的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就是达到“学会做事”的目标,而培养学生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即是“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显然,这里职业能力的培养范畴与成功智力理论的内涵是一致的,两者的最终目标与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吻合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为此,要求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成功智力的教育措施。从问题、例证、实践、操作、动手出发,注重与情境相关的、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知识”的传授,加强职业实践与实训,通过采取基于问题的学习法、项目作业、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发展成功智力是每个人的内在需要和愿望。在职业选择、职业准备、职业适应三个阶段的职业指导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培养与成功智力培养有机结合,实施个性化职业指导,实现学生多种智能的获取、平衡、协调与整合,为学生打牢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素质,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真正开启迈向成功的大门,就一定能实现中、高职学生“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R.J.斯腾伯格.成功智力[M].吴国宏,钱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唐金士.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W.卡尔,袁文辉.技术抑或实践?——教育理论的未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
  [5]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Sternberg,R.J.Allowing for thinking styl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11).
其他文献
目前,网络校本教研可谓是教研方式的亮点、焦点。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络教研。省域的如海南省的博客群、江苏省教研网上的网络教研开展得都有声有色;市域的如江苏苏州、山东淄博的教育博客,由于更加贴近一线教学实际,开展得更是有“形”有“神”。县域和校本的像江苏太仓、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这样的成功典范,也比比皆是。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苏北
Fermat定理及其应用,能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特别是对有些问题可以给出更加简捷的解法。 一、费尔马定理 定理1 若p为素数,对于任何整数a,有p|a<sup>p</sup>—a或a<sup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对发展人际关系、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合作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和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被中小学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课堂上,过多地应用合作学习、过分地追求合作形式,缺少充分的前期设计和准备,缺乏对合作学习原理、方法、基本要素和操作步骤的充分认识和理解,
【每日电讯报】英国负责继续教育事务的国务大臣凯文&#183;布伦南目前承认,他对假高等院校盛行有损英国声誉的事件表示担忧。他正在考虑将“college”一词用作获得批准的高等
2008年国家开始允许大学三年级考生报名参加司法考试,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消息。但是在兴奋之余,一些严重的问题也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司法考试是一个侧重于应试能力的考试。司法考试不是侧重考察一个人法学理论知识的深厚与否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而是,侧重于考察一个人对于现行法律的掌握情况。司法考试要求答题要严格按照法条规定,而很多法学知识很丰富的法学硕士、博士、教授通不过司考,就是因为他们对现行
[摘要]高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是实现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德育方式是学校整个德育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文章提出了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具体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各种压力;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德;因势利导,树立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专业教学 德育渗透
我们的课堂也能像在电影院欣赏的《冰河时代3》和《飞屋环游记》那样吸引孩子们吗?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在不久的将来,电影院中这种震撼的立体视觉效果,在课堂中也能轻松实现。更让人振奋的是,这并不要学校花费太多的额外成本。德州仪器DLP通过其不断创新的3D显示技术,正在帮助学校和教师实现这种愿望。
轨道占用检查装置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关键基础设备。针对目前轨道电路、计轴设备易遭受电磁干扰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轨道占用检查方案。通过现场试验,该方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病保险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大病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采集、实地走访等方式,结合典型研究及医改监测报表数据,分析云南
[目的]基于政府财政供给和居民财政需求匹配视角探究政府卫生支出区域公平性,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2004-2014年按需方和供方配置的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基尼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