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网络校本教研可谓是教研方式的亮点、焦点。国内大多数地区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网络教研。省域的如海南省的博客群、江苏省教研网上的网络教研开展得都有声有色;市域的如江苏苏州、山东淄博的教育博客,由于更加贴近一线教学实际,开展得更是有“形”有“神”。县域和校本的像江苏太仓、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这样的成功典范,也比比皆是。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苏北农村地区网络校本教研现状分析
现状一:组织和管理不到位
很多发达地区的网络校本教研2006年就开始组织实施了,而苏北很多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真正把网络校本教研提上议事日程,教研方式仍是传统教研。虽然有些校长认识到网络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但基本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层面。
现状二:教师的参与性不够
一是教师的苦恼。很多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总结反思一天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教师的担心。虽然全国各省市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如江苏省实行了“五严”规定,但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教师担心搞科研会影响升学率。三是延续性不够。不少教师有自己的博客,但发表的博文很少,只是心血来潮时,或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时才写上几篇。四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有些教师把博客作为记事本,内容随意,专业性和研究性不强,且记录反思时,意思表达不清楚,深度不够,理论和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
现状三:同伴互助不够
一是教师之间的研究兴趣不同,难以合作。不同学科教师研究的内容往往局限在所教学科范围之内,所在年级的差异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个障碍。二是教师课务繁重,相互交流的时间很难保证。三是学校的常规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个人初备说课稿,但大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有主备教师,但没有备课组教师针对教学环节的讨论。再如平时磨课时,有些教师听完课后,只说几句套话,点评不到位,没有根据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没有根据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
现状四:专家引领不足
专家、学者真正通过网络对一线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的很少,大多还是停留在作报告和讲座层面,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家互动和探讨。
二、如何使网络校本教研更有“研”味
1.教研的氛围要有“研”味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搭建好教师可以交流的网络平台,如博客、校园网等,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教研水平,并使教师明白网络校本教研的目的和意义。二是要成立组织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将学科组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列入计划,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在线学习。让新老教师连起来,骨干教师亮起来,一线教师动起来,组织教师开展电子备课、网上评课、网上课题研究,促使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常态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教研的气息。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定期对教师的网上教研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比。如文章被评为“优秀”或文章被加“精华”的教师,在量化考核时可以适当加分;评比最佳校园博客和个人博客等。
2.教研的问题要有“研”味
网络校本教研的开展要围绕课堂、立足课堂、贴近课堂。研讨的问题应立足于小、真、实,组织者要善于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捕捉和发现问题,并经过筛选提炼出值得研讨的问题,使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熟悉的课堂和学生关注的热点,才能让教师有亲切感,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才能让教师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主动参与。研讨的问题要事先通知参与教师,让教师有时间思考,教师在研讨时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产生智慧的碰撞和共享,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行动。
3.教研的方法要有“研”味
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把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和主持等权力交给一线教师,改变传统教研中一言堂的形式,让所有教师有互动交流的机会。
“研磨链”教研模式。备课→说课→上课→评价→反思,教研组长应提前将下周的教学内容及时分配给组内成员。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每位成员都要对每个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说课,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合理组织和整理,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补充、筛选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书籍或其他材料中的名言典故等,其他成员要及时进行补充。上课实践时组内成员都要参加,并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把问题带到博客或论坛上进行交流,构成了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校本教研模式。当然,研课、磨课的方法有很多,如“同课异构”课、“异课同构”课、“照镜子”(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就很值得推广。
“案例透析式”教研模式。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的真实写照,是蕴含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包含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可以要求教师个案及教学实录上传到网上,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可能不很完美,但从中能体现出教师普遍存在的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教师共同的思考,对教师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领会自身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典型问题,同时可以发布自己的反思,让思维得到碰撞,并在碰撞中互相提高。
对于苏北农村地区来说,网络校本教研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提倡和大力推进,制定相应制度和评估体系,在“研”字上做文章,将网络校本教研置于整个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苏北农村地区网络校本教研现状分析
现状一:组织和管理不到位
很多发达地区的网络校本教研2006年就开始组织实施了,而苏北很多市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真正把网络校本教研提上议事日程,教研方式仍是传统教研。虽然有些校长认识到网络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但基本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层面。
现状二:教师的参与性不够
一是教师的苦恼。很多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总结反思一天的教学实践活动。二是教师的担心。虽然全国各省市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如江苏省实行了“五严”规定,但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没变,教师担心搞科研会影响升学率。三是延续性不够。不少教师有自己的博客,但发表的博文很少,只是心血来潮时,或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时才写上几篇。四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有些教师把博客作为记事本,内容随意,专业性和研究性不强,且记录反思时,意思表达不清楚,深度不够,理论和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
现状三:同伴互助不够
一是教师之间的研究兴趣不同,难以合作。不同学科教师研究的内容往往局限在所教学科范围之内,所在年级的差异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个障碍。二是教师课务繁重,相互交流的时间很难保证。三是学校的常规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如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个人初备说课稿,但大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有主备教师,但没有备课组教师针对教学环节的讨论。再如平时磨课时,有些教师听完课后,只说几句套话,点评不到位,没有根据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没有根据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
现状四:专家引领不足
专家、学者真正通过网络对一线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的很少,大多还是停留在作报告和讲座层面,一线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家互动和探讨。
二、如何使网络校本教研更有“研”味
1.教研的氛围要有“研”味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搭建好教师可以交流的网络平台,如博客、校园网等,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和教研水平,并使教师明白网络校本教研的目的和意义。二是要成立组织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将学科组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列入计划,鼓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在线学习。让新老教师连起来,骨干教师亮起来,一线教师动起来,组织教师开展电子备课、网上评课、网上课题研究,促使学校的网络校本教研常态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教研的气息。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定期对教师的网上教研成果进行量化考核和评比。如文章被评为“优秀”或文章被加“精华”的教师,在量化考核时可以适当加分;评比最佳校园博客和个人博客等。
2.教研的问题要有“研”味
网络校本教研的开展要围绕课堂、立足课堂、贴近课堂。研讨的问题应立足于小、真、实,组织者要善于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捕捉和发现问题,并经过筛选提炼出值得研讨的问题,使研究的内容贴近教师熟悉的课堂和学生关注的热点,才能让教师有亲切感,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才能让教师带着对问题的思考主动参与。研讨的问题要事先通知参与教师,让教师有时间思考,教师在研讨时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产生智慧的碰撞和共享,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行动。
3.教研的方法要有“研”味
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把网络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和主持等权力交给一线教师,改变传统教研中一言堂的形式,让所有教师有互动交流的机会。
“研磨链”教研模式。备课→说课→上课→评价→反思,教研组长应提前将下周的教学内容及时分配给组内成员。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每位成员都要对每个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说课,说出自己对教材的合理组织和整理,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补充、筛选日常生活中的生动事例、书籍或其他材料中的名言典故等,其他成员要及时进行补充。上课实践时组内成员都要参加,并做好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把问题带到博客或论坛上进行交流,构成了互动互促、优势互补的校本教研模式。当然,研课、磨课的方法有很多,如“同课异构”课、“异课同构”课、“照镜子”(教师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就很值得推广。
“案例透析式”教研模式。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的真实写照,是蕴含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包含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可以要求教师个案及教学实录上传到网上,这些案例绝大多数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可能不很完美,但从中能体现出教师普遍存在的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教师共同的思考,对教师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领会自身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典型问题,同时可以发布自己的反思,让思维得到碰撞,并在碰撞中互相提高。
对于苏北农村地区来说,网络校本教研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提倡和大力推进,制定相应制度和评估体系,在“研”字上做文章,将网络校本教研置于整个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合理地位。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