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与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风格的比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平行研究角度来看,处于邻近时代的莫泊桑和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以小视角切入主题,由小见大,结局出人意料、情节变化多端、语言简练生动。然而,他们毕竟来自不同的国度,国情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又导致了两位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本文以莫泊桑的《项链》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为例,分别从艺术结构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位短篇小说大师在创作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及共通之处。
  【关键词】:莫泊桑;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比较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生活在19世纪末的法国。在1880 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羊脂球》后,从此震撼了整个法国文坛。其他短篇小说代表作有《一家人》、《我的叔叔于勒》、《米隆老爹》、《两个朋友》、《项链》等。创作生命很短暂,但工作效率极高,短短十年,为世人奉献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部中短篇小说,这样巨大的短篇小说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成为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
  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历生共完成了一部长篇和300个短篇的创作,其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他的被人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经常使得读者大呼意外。
  艺术结构
  从艺术结构,主要是情节的布局来看。两人的短篇小说也是各有特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较之欧·亨利的多一些起伏。
  莫泊桑追求自然流畅、不露痕迹的巧妙,擅長巧妙的艺术构思。他认为“布局的巧妙决不在于有激动力或者令人可爱,决不在于引人入胜的开端或者惊心动魄的收煞,而在于那些表现作品明确意义的可信的小事的巧妙组合。”[1]因此,他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在“充满了偶然的、琐碎的事件的生活里,采用其中最具特征的细节及巧妙的转换手法,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却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
  除了选择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的具体细节特征完成他巧妙的情节布局外,还善于用莫泊桑特有的矛盾“层递法”,使情节生动巧妙。如《项链》中,“可是”、“突然”这一类转折性手法的运用,使读者感到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她正为自己生活平淡而感到痛苦和不平的时候,收到参加教育部部长的晚会请柬,她高高兴兴,“可是”想起没有合适服饰她懊恼忧愁;为此,她身着华丽服饰,并向女友借了钻石项链参加舞会,志得意满,“突然”项链丢失,惊惶无助,为赔这项链,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时间;玛蒂尔德在向已认不出自己的女友叙述借还项链的曲折中,“突然”得知原来丢失的项链不过是假的。通篇人物的命运悲喜交织,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人物命运出现多次的急剧转折,高潮迭起。
  除了表面的叙事线索以外,《项链》在行文中为最后的结局还巧妙地埋下了三处伏笔。其一在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弗莱思节太太很爽快就答应了;其二在夫妇俩四处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说只做了盒子,没有卖项链;其三在归还项链时,弗莱思节太太并没有打开盒子。这三处分别暗示出项链其实并非很珍贵,而且并非和盒子一套原装的。在这样的伏笔下,假项链的结局水到渠成。
  情节也是莫泊桑刻划人物性格方面的主要武器。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性格的揭示是相辅相成的:情节展示了性格,性格又造成的情节。《项链》中玛蒂尔德本来嫁给了一个小职员,她虽然不甘,日子却是简单而平静。但一封意外的舞会请柬打破了本来宁静的日子,她开始为舞会筹备衣服,向朋友佛来思节太太借项链;故事发展这也算是平常,可不巧的是她偏偏又把项链丢了。为赔偿这条项链,玛蒂尔德因此变成了一个穷苦的妇女,她衰老了,但是容貌换来的是自尊;她终于能够接受了自己的经济地位,花了十年还清了沉重的债务,她有她穷人的骄傲。可就在此时,她又意外地重逢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原来那竟是一串假项链! 骄傲、自尊、十年的辛劳,一下子全都变得不再有意义了。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女主人玛蒂尔德既诚实、善良、守信、刚强、尊重友情,又不安现状、热爱幻想、虚荣、追求享乐。但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玛蒂尔德的性格核心。当然这不是偶然的,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产主义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19世纪 8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玛蒂尔德所处的典型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
  虽然欧·亨利为了生计,为了取悦读者,追求情节上的巧合,编织了一些内容浅薄的故事,但总体说来,他的不少优秀之作,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具有经久不衰的价值。他与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他长期以来倍受各国读者欢迎和喜爱的根本原因。
  如果说莫泊桑在情节构思中追求的是不着痕迹的巧妙,那么欧·亨利追求的是新奇的巧妙。他的小说取材于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场景,却能在其中提炼出生动奇特的情节。情节离奇有趣但却真实可信,这是因为欧·亨利出色地运用了“巧合”和“偶然”来设计小说的情节结构。可以说,情节出奇制胜、独创一格,具有某种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力,是欧·亨利布局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另外,在情节的惯常流动中,在人们以为猜到结局时,情节突然一转,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即结局意出尘外却又理在其中,成为整个情节结构的关键一环。这样独特新奇的构思,巧妙安设的情节,缜密精深的笔法,一唱三叹的结局,正是欧·亨利独有的。欧·亨利巧妙的结尾不同于其他小说,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让读者在费尽心思地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猜测结尾,但是结尾却依旧出乎读者的预料,让人产生一种耳目一新,柳暗花明的感觉。   除此之外,欧·亨利的小说还能给人一种读推理小说的感觉,让读者屏住呼吸,一步一步地接近“事实真相”。如在《最后一片藤叶》中,作者巧合的用飘落的叶子来形容琼西的病情,同时用老画家贝尔的乐观来表现希望的存在,使得读者们不仅为年轻美丽的女画家琼西感到惋惜,却又在暗自嘲笑那位穷困潦倒的老画家贝尔的自不量力。可小说里故事并没有那样发展,作者使得结构明暗重叠,明线掩藏暗线,运用“情节空白”,在情节的进展中始终隐瞒着一些环节,保守着最重要的秘密。第二天早上当琼西拉开窗帘时惊喜的看见,本来已经飘落的最后一片叶子,仍然还顽强挂在枝头没有落下,琼西病愈。篇末谜底揭开,原来这是老画家在雨夜中画上去的一片假藤叶,而老画家自己反倒感染上了风寒而死去,至此小说便达到了高潮,故事也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都是读者根本想不到的,可又是那样的让人感觉在情理之中,老画家用尽生命,来给年轻的画家一个希望,这就是欧·亨利的精髓所在,从中也可以看出,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从刚开始老画家的不自量力,到后面老画家爬上树画上假藤叶,完成巨作,拯救琼西,不得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他的小说里没有那些惊人的故事,也没有应用很多的艺术手法,简单又平常的故事,总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最后的结尾,虽然使读者未曾想到,可又是那样的真实、符合情理。使得人们对他的这种欧·亨利歐式结尾方式表现力和爆发力感到惊叹和赞许,这就是欧·亨利作品欧式结尾艺术魅力所在。
  语言风格
  莫泊桑在语言上力求简洁清晰,准确生动,不带有作家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读《项链》,作者对玛蒂尔德是褒是贬,是肯定还是否定,难以确定,因而读者及评论家对之莫衷一是。他认为作家应该不着痕迹,使人看不出作品的构思,发现不了他的意图。在人物描写语言方面,以“白描”见长,白描式的语言,简洁、明确、朴素,甚至连一个比喻都很难找到,他的语言的美感完全来自于词语本身。他描画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状态和情况有变时采取的最合理的行为、举止、表情等,来揭示人物真实的心理和个性。《项链》中有多处对话描写和行为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微妙地反映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情感的差别。例如在玛蒂尔德去找贵妇人借首饰时,她的恳求感激,贵妇的慷慨大方;还首饰时,贵妇的埋怨;十年后再见时,她的自尊坦然,贵妇的惊讶感动,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十年沧桑的转变。在没有合适服饰参加晚会时,她的委屈,他的安抚;发现丢失项链时,她的绝望,他的坚持寻找;为还项链借钱时他的忍辱负重;为还债劳作时她的坚强隐忍,深刻勾勒了两夫妻患难与共,贫贱相守。
  《项链》中也运用排比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描写了玛蒂尔德对上层生活的憧憬。面对自己的房屋和小女佣人,她幻想着豪华住房和侍应生;面对着晚饭的肉汤,她幻想着精美的筵席。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展开了一幅法国上层奢侈生活
  的画卷。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项链》人物性格凸显,情节发展环环紧扣。
  欧·亨利的小说叙述语调则不像契诃夫那样客观、冷静,而是热烈夸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在小说中不时会以叙述者的口气调侃而表达情感,有时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评论,有时是对某种观点的界定,如在《最后一片藤叶》中潦倒终生的老画家强调自己会作一幅成功的画,让人感觉画家有些自嘲和不自量力。总之,在他的作品中,读者时常可以看到作家的影子。欧·亨利把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二是经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叙述语言非常幽默、诙谐。从《最后一片藤叶》中可以看出,欧·亨利在作品中喜欢使用奇特的比喻、夸张、反讽、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抒发情感和议论、叙述情节。文字生动传神,语言幽默、风趣、活泼,经常使用俚语、双关语、讹音、谐音,在作品的字面含义上常有弦外之音,耐人寻味。欧·亨利还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尤其擅长刻画主人公处于两难境地时的心理活动,把幽默、讽刺、夸张、嘲弄、椰榆等技法熔于一炉,写出世态人情的可笑、可恶、可悲、可怜。欧·亨利也主张小说语言要简单、明白、不加修饰,但他的笔墨却饱含着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者往往读罢良久,被震动的心弦还不能恢复平静。总之,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位作家对当时社会的人、社会生活进行了积极而深刻的思考,通过描写小人物,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在他们看似平静的语言和态度中,实际包含的却是严峻的社会主题,他们从“为世人所看得见的笑料”中看到的却是“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这种创作手法的对比映衬更能激发出更深刻、更丰富的审美感情,使读者通过小说更集中、更全面、更鲜明、更深刻地认识人性的复杂性和典型性。
  参考文献:
  [1] 莫泊桑.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M]. 张波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黄继树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方面。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在历史题材小说和纪实文学创作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黄继树的历史题材小说取材叙事真实、人物塑造客观、叙事手法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黄继树;历史小说;艺术成就  黄继树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是,黄继树不怕困难,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历史题材
期刊
【摘要】:群文文学不外乎就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如今打工诗歌在群众中影响极高,打工诗人崭露头角。对群文文学鉴赏也是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群文文学;传统文化;诗词;鉴赏  一、群文文学诗歌的特征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重要的抒情文体,诗言志,是人们对诗歌的普遍认识。志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通过客观的描绘,而是主观的表达,抒情是诗歌本质的审美。 
期刊
【摘要】:《老人与海》主要表达的是对硬汉形象的赞美和人文精神的推崇,主要内容就是描写了一个老渔民捕鱼的冒险故事。在《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鲜明的体现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因此文中主要就是根据小说情节进行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解读,揭露其中人物形象代表的更深层含义。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物形象;解读  海明威的作品都比较传奇,其在不同时期塑造的硬汉形象都有不同的特点,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更
期刊
【摘要】:后殖民主义的一个关键词语“他者”绝好的阐释了二元对立的思想。本文旨在说明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述“他者”的,通过《鲁滨逊漂流记》、《喜福会》的分析,将封印在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思想再一次重现和分析,揭露了帝国主义通过这一对立来进行殖民统治,以致对心灵进行奴役。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他者;二元对立  后殖民一词的最早出现在80年代中期学术期刊中由阿什克罗夫特·格里菲思的著作当中。到了90
期刊
【摘要】:对鲁迅《祝福》主题的解读与评论,随着这些年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深入而有所区别。在过去的话语模式下,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小说也是企图通过展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旧的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但是这种观点究竟能不能代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解读还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本文就是从祥林嫂的死因谈起,进一步探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  【关键词】:祝福;悲欢;隔膜  《祝福》这篇小说是
期刊
【摘要】:纳兰性德天生赤诚淳厚,为人纯任性情,有着一颗“真切自然”的词心;他重视发挥词体固有的审美特质,表现真切、自然的人生感受,并且倡导高扬性灵的文学主张,以抒发真实情感为第一要义,从而取得了情真自然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情真自然  作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的人生与创作充满了戏剧色彩: 身为满族人, 却痴迷于汉文化;他是清初第一才士,却又是千古伤心词人。纳兰词由心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生态文化环境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更好的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性的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的出现使得人类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相关的研究所依靠的是生态理论,该理论吸取了东方和谐思想的精髓,成为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文章中将研究方向放在了对于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上,主要注重的是对于生态文化的整合和优化,使其更好的
期刊
【Abstract】: Appraisal Theory provides an analytic tool for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two news reports on “the Belt and Road” in both CNN and China Dail
期刊
《陆犯焉识》是华裔作家严歌苓的转型之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爱情故事。主角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公子,聪慧机敏,风流倜傥,会多国语言,颇讨女人喜欢。陆焉识的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因“克夫”名声要被婆婆退回娘家,由于她善哭,大少爷陆焉识心地善良不忍她被退回娘家,在奶奶面前求情,“恩娘”冯仪芳便获得恩准留在了陆家。之后恩娘为巩固其在家中的地位,软硬兼施使陆焉识娶了自己的娘家嫡亲侄女冯婉喻。为
期刊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也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觉和自信。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外交政策;战略意义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含义  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