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生态文化环境的现状进行研究,探究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更好的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性的文化断根和消费主义的出现使得人类生态环境面临着威胁。相关的研究所依靠的是生态理论,该理论吸取了东方和谐思想的精髓,成为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文章中将研究方向放在了对于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生态批评的发展与基本特征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上,主要注重的是对于生态文化的整合和优化,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生态关学;精神生态;消费主义
  一、生态文学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生态文学在生态文化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生态文化所指的是对于生态的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等。从政治方面来说是指注重环境保护制度发挥其该有的作用,而从经济方面来说是指物质生产的技术形式转变、能源形式转变等等,尽量较少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程度。生态文化在精神形态层来说就是指提升全民的生态意识,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的促进各个领域的综合进步。
  生态文学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其所处的现实情况是人类与自然的不断对抗,人类试图征服自然而产生的,这就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的合理化,使得双方能够和平相处。这也就成为了生态文学所呼吁的内容,不少生态文学作品都将现实状况进行扩大化,预测了人类未来征服的恶果,以及由此产生的困境,以此来说服人类能够重视和自然的融洽,更好的促进双方的和平相处。因此,生态文学的内容并不是一味的艾欧写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大自然的奇妙,而是有特定的写作目的。文学文本当中重点阐述了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重大困境,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告诫人们要与自然重归于好,共同建立起和谐、美好的世界,探索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方向。
  二、生态批评的基本特征
  从我的认识来讲,我认为生态批评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生态批评主要探讨的是文学当中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人与自然世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更好的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生态批评在文学批评中所使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使其成为了一个专业术语,并收录进了西方文论术语词典。
  第二,生态批评的含义能够从生态文化的层面去进行解读,就像传统文学经典一样,能够从中阐释出生态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和美感。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之间的审美联系。
  第三,生态批评要在艺术创作当中始终将人的主体性放在重要位置上。换而言之就是不能够将人类为中心立场,也不能够将自然为中心立场,这两者都是太过绝对的表述。其中心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积极主张转变人类的“自我意识”,使其向“生态意识”发展。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同生同死的,人类不能够去无所顾忌的征服自然,而应该和自然和平相处,更好的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
  第四,生态批评也将文学研究和生命科学结合起来,这两个方面的融合使得文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从这个层面对文学进行研究,更加注重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研究,使得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了依据,也为生态文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三、生态批评对当代文论的意义
  (一)人类性价值中断与东西方前沿话语整合
  生态批评文论是站在了生态学的角度去进行研究的,主要探讨了其与宇宙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更深一层来说是指“人类性价值中断”,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人类,不论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传统的“价值中断”使得人类的意识出现变化,人类对过去其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都进行全盘的不认可,也就出现了所谓的“追新逐后”的“唯新主义”。因而使得人成为了没有根基、没有来源的人,人这一概念回到了原始的状态,于是寻家、归家、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精神追求。
  (二)生态文化聆听物种灭绝的警钟
  西方艺术家和美学家的相关研究和作品也对生态文化和美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大量的作品反映出了工业社会席卷后的问题,使得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也对艺术当中这些年来出现的卑污和血腥的抵制。这种生态美学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然而问题的本源是:自本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物种将近5400余种在人类活动下提前灭绝。现在社会当中的人类学会了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从来不考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人类对各种动物都不留情面的大肆屠杀,为了获取动物的皮毛任其尸身腐烂。人类在工具的辅助下能够具有轻而易举的杀死动物的能力。并且随心所欲的掠杀物种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无节制的做法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规律,使得自然界的生物链断裂,最终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这也就是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类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我想,为了自己的欲望去杀害动物的人类是世界上最可恶的物种了。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类的本领增加,其占有欲也会增强,就会导致其无节制的疯狂虐杀,从而加深自然与人类的矛盾。善待动物的吁求在新时代越来越多。
  (三)生态文化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新导向
  莱德菲尔德则提出了生态美学意义上的“文化寻根”,这与普通意义上的寻根文学又有所不同,普通的文学寻根注重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俗,以及被遗忘的特色文化。而生态美学上的文化寻根则是指对于人类原始文明的追溯,引起人们对现有文化的反思,将人类的发展引向正确道路。因此,西方20世纪后期的寻根文学所体现的也是西方民间思想的内涵。
  (四)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我们以日本著名学者江本胜的实验为例:在桌子上放置一杯水,选取较为柔美的音乐进行播放,一段时间后将水拿去检验,我们能够发现水分子的颜色极美丽,也很有活力。同样,我们也将这杯水放到重金屬音乐当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说水分子,我们能够发现水分子的结构发生了类似癌变的变化。众所周知,人的体内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那么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嘈杂的环境中其结果可想而知。同理可知,非艺术成为喧宾夺主的政治波谱,那么真正的艺术就会被逐渐边缘化。
  结语:
  我们应当站在理性的角度,对西方的现代文化和后现代艺术都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更加冷静的去思考我们的未来,将人类的长远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中精神融合起来,更好的减少误会。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相互促进世界的整体进步。在文化生态创新方面,要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和自然和平相处,减少生态失衡问题的出现,让整个世界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文学的环境伦理学:生态批评的意义[J]. 王宁. 外国文学研究. 2015(01)
  [2]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J]. 陈凯.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4)
  [3]生态现象学[J]. U.梅勒,柯小刚. 世界哲学. 2014(04)
其他文献
【摘要】: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蝴蝶君》自上演后就引起了剧烈反响,为他赢得了美国戏剧最高奖——托尼奖。男主人公的悲剧结局使得该剧被视为对经典歌剧《蝴蝶夫人》的颠覆,打破了传统认知下的东方刻板形象。本研究将借助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分析《蝴蝶君》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黄哲伦;《蝴蝶君》  Ⅰ.作家与作品  当代美国知名剧作家黄哲伦1957年出生在洛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欲望活跃与文化焦虑共存的文化语境下,探寻日常个体的生存状态与主体意识一直是张欣关注的焦点。《狐步杀》关注到欲望追逐不断地冲击着都市人的心灵,对高洁人物的操守和追求让位于强势的物质追求,社会人物价值取向和追求发生改变。本文重点论述柳三郎这一人物,从他身上验证张欣笔下欲望主体的特点。  【关键词】:欲望;都市小说;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狂潮的推进,在强劲的消费主义引导浪潮
期刊
【摘要】:《妻妾成群》是苏童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揭示了在男权社会的文化秩序中,女性被动的处境,性的压抑导致的心理变态,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敌意与残害”。其中,作家营造了一系列绝妙的植物意象,如花园墙角的紫藤、张狂的菊花、满地落叶、一叶浮萍等,这一系列“花”的意象中,呈现出某种隐含的意义,以花喻人,花的命运暗示人最终的宿命。  【关键词】:花;紫藤;菊花;落叶;浮萍;意象  三太太梅珊与四太太颂
期刊
【摘要】:《匠人》是申赋渔的最新力作,讲述了作者的家乡——申村中一个个手工艺匠人及其家族的命运故事。本文以其中一篇《剃头匠》为中心,分析作品中的民俗叙事,探究作者如何将人物塑造与民俗叙事紧密结合来传递深层次的思想寄托。  【关键词】:民俗;民俗叙事;剃头匠;故乡  一、民俗及民俗学意识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
期刊
【摘要】:黄继树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方面。他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在历史题材小说和纪实文学创作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黄继树的历史题材小说取材叙事真实、人物塑造客观、叙事手法不断创新,并形成了其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黄继树;历史小说;艺术成就  黄继树的文学创作道路是曲折而艰辛的,但是,黄继树不怕困难,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历史题材
期刊
【摘要】:群文文学不外乎就是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如今打工诗歌在群众中影响极高,打工诗人崭露头角。对群文文学鉴赏也是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群文文学;传统文化;诗词;鉴赏  一、群文文学诗歌的特征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是重要的抒情文体,诗言志,是人们对诗歌的普遍认识。志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是通过客观的描绘,而是主观的表达,抒情是诗歌本质的审美。 
期刊
【摘要】:《老人与海》主要表达的是对硬汉形象的赞美和人文精神的推崇,主要内容就是描写了一个老渔民捕鱼的冒险故事。在《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鲜明的体现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因此文中主要就是根据小说情节进行主人公人物形象的解读,揭露其中人物形象代表的更深层含义。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物形象;解读  海明威的作品都比较传奇,其在不同时期塑造的硬汉形象都有不同的特点,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更
期刊
【摘要】:后殖民主义的一个关键词语“他者”绝好的阐释了二元对立的思想。本文旨在说明文学作品中是怎样描述“他者”的,通过《鲁滨逊漂流记》、《喜福会》的分析,将封印在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思想再一次重现和分析,揭露了帝国主义通过这一对立来进行殖民统治,以致对心灵进行奴役。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他者;二元对立  后殖民一词的最早出现在80年代中期学术期刊中由阿什克罗夫特·格里菲思的著作当中。到了90
期刊
【摘要】:对鲁迅《祝福》主题的解读与评论,随着这些年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深入而有所区别。在过去的话语模式下,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与被奴役者的形象,小说也是企图通过展现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旧的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但是这种观点究竟能不能代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解读还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本文就是从祥林嫂的死因谈起,进一步探讨鲁迅最真实的想法。  【关键词】:祝福;悲欢;隔膜  《祝福》这篇小说是
期刊
【摘要】:纳兰性德天生赤诚淳厚,为人纯任性情,有着一颗“真切自然”的词心;他重视发挥词体固有的审美特质,表现真切、自然的人生感受,并且倡导高扬性灵的文学主张,以抒发真实情感为第一要义,从而取得了情真自然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纳兰性德;纳兰词;情真自然  作为“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的人生与创作充满了戏剧色彩: 身为满族人, 却痴迷于汉文化;他是清初第一才士,却又是千古伤心词人。纳兰词由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