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对“时间倒错”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分析了明清小说中“时间倒错”的两种特殊形式:补叙和插叙。另外,文章还兼叙了补叙和预叙、插叙和倒叙的差别,试图厘清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明清小说 时间倒错 补叙 插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叙事作品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常常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这种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时间倒错常常是由叙事中的“预叙”和“倒叙”完成的。在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顺序的文章中,对于预叙讨论已经很多了,倒叙也涉及了一些。然而,中国古典小说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叙事顺序,远不是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提到的预叙和倒叙所能涵盖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文艺学家们早已注意到这些特殊的叙事顺序,总结并归纳了它们的作用。比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就谈到:“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载叙,有豫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在此总结的十八种叙述方法和我们今天对叙事顺序的理解虽有偏差,但却可以推断古代文人们早已认识到了叙事顺序和叙述方法的丰富复杂。热奈特在分析叙事时间时也强调,“留下时间倒错这个笼统的术语指两个时间顺序之间一切不协调的形式,我们将看到这些形式不完全歸结为倒叙或预叙”。
   一 补叙
   补叙是为了补足情节和意境的完整性,而使时间超出现有的叙事中心,伸展到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的叙事手法。
   补叙在形式上和预叙有相似之处,也形成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不一致。但具体分析,二者仍存在一定差别。补叙往往是叙事时间超出了现有的叙事中心,伸展到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当主要事件叙述完之后,仍有余波需要补充交代,就用到了补叙。例如“三言”中,《张廷秀逃生救父》在叙述完张廷秀历经曲折救下父亲,一家团圆的主要事件后,结尾写道:“廷秀生得三子,将次子继了王员外之后,三子继邵爷之后,以表不负昔年父子之恩。文秀亦生二子,也将次子绍了褚长者香火。张权夫妇寿至九旬之外,无疾而终。王员外夫妻亦享遐龄。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孙科甲不断。”
   这段补叙正是为了补足情节的完整而作的交代。此类补叙在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中较为常见。再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的结尾写道:“那秦公活到八十余,端坐而化,遗命葬于本山。此是后话。却说秦重和莘氏,夫妻偕老,生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这既是对故事情节,也是对意境完整性的补充。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同样如此,有时出现的“此系后事,表过不提”,这类带有预叙性质的叙述,往往属于补叙。
   《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补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听信小沙弥门子的一番说辞,胡乱断了甄英莲的案子后,作者补叙到:“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说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此类补叙将叙事时间伸展到了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叙述的不是故事的主要事件。
   杨义先生认为,“补叙是由于篇幅过短而不足以称为预叙。”本文对此还有补充。虽然补叙和预叙在篇幅上存在一定的差别,然而,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决定补叙和预叙不能混为一谈。从上面所举实例来看,补叙因为将叙事时间伸展到了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提前讲述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跟预叙相似。但是,补叙仍不能完整地划分到预叙中去。原因有两点:
   首先,预叙在提前叙述之后,后文一定存在相关情节相呼应。例如,《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游历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子,在后文中都一一映证,这曲子是对故事主要人物的命运及结局的预叙,故事的发展是按照这段预叙的暗示进展的。而补叙虽然在时间上伸及到了后面,但往往补叙之后没有相关的情节来呼应前面的预叙。
   再比如,《红楼梦》第百十九回中,王熙凤死后,贾琏外出期间,刑夫人欲将巧姐远嫁外藩,平儿用计帮巧姐躲过这一劫,贾琏回家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心里愈发敬重平儿,打算等贾赦回来要扶平儿为正。有人认为此处提到的“扶平儿为正”属于预叙,其实这里的叙述远不能算做预叙,因为后文没有叙述验证此事是否成行,还只是贾琏心里的打算而已,不符合预叙的呼应原则。
   另外,补叙往往是对主要人物远离叙事中心的归宿或结局以及次要人物远期下落的一种补充说明。如前面举的《张廷秀逃生救父》中张廷秀一家的归宿、《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和莘氏的结局,以及《红楼梦》中的关于门子下落的补叙。从以上例子中也可看出,补叙的位置常常出现在文末或是文尾,而预叙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位置,预叙需要后文中的相关情节来呼应。这也可视为补叙和预叙的区别。
   补叙和预叙都有时间倒错的因素,但严格来讲,补叙和预叙又有篇幅和映证上的差别。所以补叙不能算作预叙,补叙往往使叙事时间的容量增大,叙事更具完整性和主体感。补叙对于情节的转换链接与前后文的关联照应,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对叙述中省略、遗漏的事件的补充,常常起到交代、补足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补叙和某些明清章回小说评点中提到的补叙是不一样的。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总评中写道:“看他叙新野,又叙荆州;叙荆州,又叙东吴和许昌,头绪多端,如一线穿,却不见断续之痕。尤妙在叙孔融处补叙祢衡往事,叙荆州处详叙王粲生平,偏能于极忙中著此闲笔。”再如在第七十二回总评中写道:“有补叙在后者,其人既死,而举其未死之前追叙之,如操之恶杨修是也。”此二处的补叙明显是指倒叙,与在此讨论的补叙有区别。
   二 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离开主线即主要事件的叙述插入另一相异的叙述,亦即金圣叹所说的“横云断山法”。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说,插叙中插入的部分与上下文的时间不一致,也构成了时间倒错。插叙中插入的叙述因为不影响也不削弱全文的叙述安排,就其分量来说,只是一个片段,因此,它对叙述的主要事件即主线常起着补充、解释、说明、交待等作用。
   明清小说中的插叙以作者直接交代性的插叙居多,作者为了适应情节发展需要,随时插入一些相关人物、场景的叙述。前者如《水浒传》第九回中,叙述了林冲与李小二别后重逢一段,林冲刚到牢城营就偶遇李小二,作者在此插叙了李小二在东京多亏林冲照顾、帮助的旧事。李小二在后文中是个关键性的人物,正是他提醒林冲小心陆谦等人,让林冲在山神庙逃过一劫,从而坚定了林冲水泊梁山的信念。对李小二“过去”的介绍和林冲与李小二相遇,对于林冲的性格转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者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二先生游西湖时插入的有关西湖美景的细致描绘。对于西湖的这段插叙在《儒林外史》中有其特殊作用,西湖诸多美景于前,马二先生却无心欣赏。后文中附庸风雅、热衷功名的假士子所谓的西湖诗会也是发生在这里。类似于这样的场景插叙,世界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的详细介绍。
   插叙有时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回忆展开。比如,《三国演义》二十一回中曹操回忆到讨伐张绣时,途中以望梅止渴之计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问题。此处的插叙离开了曹、刘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事件,插入了一段曹操自炫式的回忆,目的是想佐证自己是当世英雄之一,对于曹操性格的表现至关重要。此处的叙述插入在曹操、刘备关于英雄的讨论之中,叙事线索发生了偏离,不是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应该视为插叙,而非倒叙。
   此二类插叙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是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故事、展示人物性格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插叙虽然在时间上形成了对过去事件的叙述,但这类事件是远离当下主要事件的,严格来讲,不能算作倒叙。另外,叙述者在此有明显叙事线索的转移,并非对同一事件的倒叙。再者,从篇幅上来看,这类插叙大多是三言两语、不完整的概述,尚不构成倒叙。
   关于插叙,有研究者也曾认为是倒叙的一种,“所谓插叙就是把叙事时间倒转,追溯往事,但由于篇幅过短而不足以称为倒叙。”理由是插叙在时间关系上形成了回溯,形同倒叙。但笔者仔细分析了明清小说中的种种插叙,其与倒叙仍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倒叙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事后叙述,没有叙事线索的转移,是对同一事件的追溯,叙述并未离开主线。例如,《水浒传》第四十八回解珍、解宝兄弟二人奉命捉大虫,毛太公设计陷害解珍、解宝两兄弟,栽赃诬陷其抢掳家财。倒叙道:“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正是因为毛太公提前把大虫弄走了,而不知情的解珍、解宝兄弟前去索要大虫,才给了毛太公陷害他们的机会。这里的倒叙是对前因的补充,是延续解珍、解宝兄弟的叙述主线,叙事线索没发生转移。
   而对比《红楼梦》第三回中关于袭人的插叙却大有不同,前文讲述林黛玉进贾府见过宝玉,宝玉得知林黛玉也无玉,发怒将通灵宝玉摔到地上,贾母一番哄骗才将此事平息。随后贾母将林黛玉的住宿安排妥当后,要求袭人陪侍在外面的大床上。在此插叙了袭人的本名、“袭人”名字的由来、袭人从贾母之婢到寶玉之婢的经历。后文继续讲述林黛玉因宝玉摔玉之事而淌眼泪,袭人劝慰黛玉,无需将此事记挂于心。此处对袭人的插入式的介绍是离开现有的叙事线索的,看似与主要事件无关,然而,此段插叙对于展现袭人性情以及宝玉和袭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后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由此得知,插叙的事件很多时候是离开叙事主线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它常常离开主要事件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联系不紧密甚至是看似无关的叙述,叙事线索有明显转移。
   总而言之,插叙和倒叙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倒叙的内容是整个叙述主线的一个有机环节,一根链条,而插叙则是主要事件发展之外的相关部分,不是主线的环节、链条,其作用大多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上下文的意思;倒叙是将某几根链条、环节的位置往后移,而插叙则是即兴介绍、诠释与交代;倒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线,插叙的作用是为了使叙述更清楚明白。
   明清小说中的插叙除了对叙述的主线有补充、解释、说明、交代的作用,还起到了引起故事发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故事的作用。古人也早就注意到插叙带来的作用,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的《水浒传》有“横云断山法”也是插叙的表现,这样的插叙除了断开主要情节,造成文章跌宕起伏之外,也为了打破较长行文中的沉闷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们不但注意到了插叙,而且更为关注插叙带来的叙事效果,毛宗岗所谓的“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都是从效果上来说的,就是他所谓的“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坠,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及错综尽变,后世稗官家鲜能及此”。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有多种文法,非他书所曾有,有倒插法,谓将后边要紧字,募地先插这前边。如五台山下铁匠间壁父子客房,又大相国寺岳庙间壁菜园,又武大娘子要同王干娘去看虎,又李逵去买枣糕,收得汤隆是也”。正是因为插叙的运用,中断了既定的叙述线索,插入一段内容相异的事件,从而打破了行文中的沉闷感,使叙述显得抑扬顿挫又跌宕有致。
   显而易见的是,认识明清小说的时间倒错,对我们认识明清文学的叙事艺术,吸收利用古典文学的精华和养分有着深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 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齐鲁书社,1991年版。
   [5]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金圣叹批评〈水浒传〉》,齐鲁书社,199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富盛名的表现主义剧作家,其作品专注于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以及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心理纠结。本文所介绍的《安娜·克里斯蒂》便是其着力于揭示命运的神秘性和不可抗拒性的一部作品:故事着力描述了船长克里斯的女儿安娜的堕落和新生的人生跌宕以及船长家人祖祖辈辈的不幸遭遇,充分了展现了命运的不公和不可预知性。奥尼尔在文中运用了多种丰富的意象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自己迷茫的悲剧命运
期刊
摘要 《天边外》是美国著名戏剧作家奥尼尔的代表之作。在这部秉承传统悲剧观念的现代悲剧中,奥尼尔以现实主义等表现手段将美国社会现实条件下的孤独灵魂和扭曲心灵描绘得惟妙惟肖,更将其本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下的失落、在东西方文化碰撞后的窘迫挥洒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尤金·奧尼尔 现实主义 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形式”,
期刊
摘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它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现实生活。主人公列文是一位开明地主,在面临农村危机时,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是由于其性格中的缺陷,导致他在面对爱情与生活时,充满了软弱与困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也是列夫·托尔斯泰本人人格精神的写照。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人格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
期刊
摘要 《星座》是有岛武郎在完成现实主义文学名作《一个女人》后,渴望走出低谷、重建自己文学的心血之作。作品描写了19世纪末期,北海道札幌农学校学生的青春群像,试图探讨在日本近代化这一特殊的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生命如何成长、如何结实、如何凋零等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文学角度出发,对《星座》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在小说中,作者冷静地直面现实,用理智诠释现实、谛思人生,寻求自我内在的精神觉醒和对
期刊
摘要 《欲望号街车》是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而剧中女主角布兰奇·杜波伊斯是美国戏剧作品中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作为旧南方女性的代表,她自久以来引起了诸多的关注和争议。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剧中的女性形象,并探求其深刻的内涵及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因素。  关键词:女性主义 《欲望号街车》 南方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期刊
摘要 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幻想》通过预感一次“死亡”,预感了每个人死后将发生的事情以及对生者的影响。整首诗充斥着悲伤和孤独的气息。这首诗探讨了人类共有的话题——“死亡”。死亡给人们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逝者失去了生命,生者承受着亲人离去的悲痛。本文通过对这首诗的剖析,阐释了死亡使生者经历的孤独、回忆、祈愿的过程,告诫世人当遭遇无法解决的磨难的时候,都要相信无论那种磨难多么折磨人
期刊
摘要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巨作,塑造了杜丽娘这一热爱青春、追求自由的经典女性形象,其中人性解放和女性觉醒思想在其创作时代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剧作在创作语言、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都体现出“陌生化”的现象,折射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  关键词:《牡丹亭》 陌生化 俄国形式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牡丹亭》是明代著名戲曲家汤显
期刊
摘要 以Close Reading的方法来分析美国女诗人露茜尔·克里夫顿的“Sisters”一诗,我们可以看到,整部作品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多声部的集体合唱。这一“合唱”的内容以含蓄多义的方式涵盖了许多内容,女性主义运动、反种族歧视运动、反贫富差距运动等一系列社会或文化因素所追求的“平等”都在这一诗中得以体现。尽管这些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本意,但就作品的文本而言,其包含了无尽的解释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去十九号房》中的身份危机。由于父权社会里以空间区隔为基础的性别分工的存在,苏珊被束缚在私人空间里贤妻良母这一单一角色中。当她对这一角色产生逆反、逃避心理,又不能走向公共空间建构出一种富于建设性的新身份时,就只能走向毁灭。苏珊的悲剧主要源于私人空间里单一的贤妻良母角色而导致的身份危机。  关键词:性别 空间 女性主义地理学
期刊
摘要 魏晋独特的历史环境为儿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天才儿童,他们或发言玄远,或机智幽默,或沉着冷静,或善于应对……构筑了一道奇特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后人所追慕。他们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族教养息息相关。  关键词:天才 魏晋 儿童 早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魏晋是中国天才论达到顶峰的时代,当时社会极度重视和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