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方法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贯穿新教材的一根“红线”。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象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导学方式”。我对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导学方法认真地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阐述如下。
  
   一、自由论坛,激发兴趣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新教材的导学,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发言,发言时间为一至三分钟。学生围绕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台演讲,讲一段感受最深的人或事,并说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与原因。如,我在教“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这节课时,要求学生上台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尊严的人或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上台发言,由于讲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人或事,所以学生讲得真实生动,有真情实感,启示也说得特别深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为导入新课成功地进行了铺垫和引路。
  
   二、自设问题,学习探究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在导学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要好得多。因为,教师直接提出、告诉给学生的问题,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并不好,课堂效率并不高。人们不是常说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有价值得多,那么我们为什么只说不做呢?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创新。否则新课程改革就会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大脑的开发,对人思维的锤炼,对人技能的培养,对人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所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成果交流,深化提高
  
  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探究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我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富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对照他人寻求的问题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促使自己再次探究学习,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创设情景,促进成功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比如,我在执教《礼仪美化生活》一课时,把教材《爸爸的生日》这则材料,将学生分成几组,一些同学演“爸爸”,一些同学演“女儿”。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充分感受到浓浓的父女情谊,女儿为有一个勤劳而艰苦奋斗的爸爸而流泪,爸爸则为有一个懂事又孝敬父母的女儿而流泪。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家庭生活的真、善、美,陶冶了情操,锤炼了人格,悟到了人生真啼。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今后人生事业的成功。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是:自由论坛,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习探究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创设情景,促进成功是目的。课堂导学应当是丰富多彩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具体的导学方法。这里,我们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对体育的校本课程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是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课程研究平台,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通过校本课程,营造健康宽松氛围,促进教研组创新发展。通过校本课程,挖掘教师潜力,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通过校本课程矛盾的不断出现与问题的不断解决,将教研组从教学型转变为科研型,成为“一专多能”体育教研组,加速学校体育发展。  关键词:
教学实践中,每走一段路,我们应该回头看,对每个教学环节、细节进行冷静客观的审视、反思: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是否真正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都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实践中我们应执着地保持清醒的反思状态,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随着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等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和职责,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程度高、综合协调强、牵涉部门多、难度极
伴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不断放开,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贡献的税收越来越多,税收占国家财政来源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税制改革也不断与经济相匹配。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5月1日在全国推行“营改增”政策,这代表着长达20多年的营业税将彻底告别历史的舞台。“营改增”政策是根据我国特殊的经济情况制定的,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国税机关作为增值税的主要征收机关,尤其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跨世纪的人才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小学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大多企业为了促进自身更加良性发展,对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做出了改革创新与优化.这其中需要的大量信息支撑,使得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更严峻的
2020年3月17日上午9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一起诈骗案备受媒体关注,因案件中的被告曾是国内著名的偶像“制造大厂”——乐华娱乐的训练生黄智博.而这位1998年
期刊
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守住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客观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语文教育经验,要能够在探索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但也应明确其只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全部。本文从作者思考的三个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多媒体教学的不足;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三方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