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项目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包括:合理制订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与学风建设等内容,并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A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比例,建立大二、大三学生进入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制度,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制订了“3 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形成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技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为系列的、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通信工程专业 项目分析
  1.合理制订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优化A程体系结构
  该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较为严谨,课程之间关系前后联系紧密。对于本科生来讲,最基础的课程包括:数理知识、电子电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以此为基础课群,才具有充分承受向上搭建更高层次平台的能力。专业平台课包含:信号与线性系统、高频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交换技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和FPGA原理与应用。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应充分保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平台课的教学学时。
  2.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
  以《通信原理》为例,探索精品课程的建设模式。它是通信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之一,也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以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也是移动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后继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课程体系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3.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建设
  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研究方向众多。为使实验室建设符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紧跟学科发展的方向,必须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专业实验室应以电子与通信技术基础实验室建设为中心,以关键技术或自身技术优势扩展专业实验室建设,以科研带动综合实验建设。
  4.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制订“3 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培养具有优良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技术标准与技术发展趋势;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掌握信号信息处理、传输、交换、无线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产品和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经验;能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设计、研发、运营、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按本方案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可达到见习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工程师技术资格。
  5.制订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符合时代特征的有效学风建设方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同时,社会中也出现各种功利主义思想,快速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各种好与不好的影响。“90后”大学生自信张扬,勇于表现。但对目标任务专注度不够,在目标的选择上常盲目不切实际,且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充分,耐心不足,做事比较浮躁,经常虎头蛇尾。此外,当今社会发展节奏快、竞争激烈,“90后”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挫折感,进而失去奋斗目标。
  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总体是好的,但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学风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学习不够刻苦;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缺乏钻研精神;考试存在作弊现象。经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学风建设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每位教职工在本职工作中都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需重点突出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三支队伍的重要作用。
  二、成果创新点
  1.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探索精品课程建设模式。
  2.制订以工程师素质培养为特征的“3 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
  3.多支点、多层次、系列化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4.制订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学风建设方案。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已制订较完备“3 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并联系新实习基地,且少部分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开展实施得较顺利,效果显著。但总的来说,此方案受学校外部条件制约大,是本项目实施难点,进展预计不会顺利,要做好循序渐进、长期完善、逐步实施的准备。
  2.进一步对项目实施过程、取得成效与不足进行全面细致总结,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撰写成教改论文进行发表。
其他文献
商品砼系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组份按一定比例,在集中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专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砼拌合物。它实现了砼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的优点。因此,商品砼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工程中使用商品砼而出现质量问题与事故的现象也很多,尤其
期刊
摘要:从我国现代化城市整体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则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规划 建筑 设计方案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  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  性学科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湛江地区中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介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防渗处理方式等关键技术作出了分析以及总结,同时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方法的观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灌浆处理 防渗方法  0引言  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现辖雷州、廉江、吴川三个县级市和徐闻、遂溪两个县以及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个区,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期刊
摘要: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计价模式和控制的有效性是工程项目的关键,并且随着改革深入,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道路工程设计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对目前的工程设计阶段的计价模式作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并对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做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工程设计计价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路桥等工程建设项目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而工程设计阶段又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关键。一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具体介绍了高速公路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并提出新的进洞方案,此方案可减少对山体及植被的破坏,同时更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  【关键词】浅埋偏压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坍方,由此带来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工期延误等是无法估量的。通常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多见于变质岩性。变质岩岩性主要
期刊
摘要: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电气工程在整栋建筑物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其安装施工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电气工程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并且论述了了电气安装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和电气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审核。  关键词:电气;安装;管理;工程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事业发展迅速,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对建筑中电气安装工程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是因为电气安装工程是建筑工
期刊
摘要: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度当中,做好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对于协调施工中的各方行为,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具有范围广、要素多等特点,尤其是政府投资工程,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是项目管理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人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特点出发,详细论述了协调管理的特征,并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和本人对这一课题的理解详细论述应该如何保证协调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以期能够对协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路桥的上部构造中。桥梁工程采用现浇连续箱梁结构,主要优势在桥梁线形美观,整体性良好,  随着桥梁施工工艺的不断革新和施工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浇连续箱梁结构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已经成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因此,本文对桥梁的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改进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打下基础。  【关键词】桥梁;
期刊
摘要:对现浇混凝土工程建设中楼板出现了裂缝的原因和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因分析 控制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工程技术和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中也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然而在人们对混凝土大量的使用,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使用了混凝土后楼板产生了裂缝,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针对这些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建筑物是否渗水漏水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如有效的解决建筑物渗水漏水问题成了建筑修缮中的难题。文章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从工程施工方面分析了导致建筑物外墙墙体渗水漏水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在修缮中防止建筑渗水漏水的建议。  关键字:外墙渗漏;原因;解决方法      0引言  建筑工程中的防渗防漏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管理人员找到了许多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