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偏差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云风在《对探究性学习认识偏差的分析》一文中,阐释了教育理论界在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大肠癌中ING1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及正常大肠粘膜中ING1及p53蛋白表达.结果在52例大肠癌组织中ING1蛋白表达较正常粘膜明显减
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谈论中国文化是一个相当令人痛苦的话题,这种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问题本身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早已远远超出几乎所有学术先驱者们最大胆的猜想,所
黄鹤、樊环在《语文教材:追寻时代性与典范性的平衡点》一文中指出,跟以往的教材相比,课标教材中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大大减少,选文内容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实际上,随着现代信息技
目的 研究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第一亚型(MCT1)反义表达载体转染肿瘤细胞对其细胞内pH(pHi)调节、乳酸转运及生长性质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穿孔法将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基因反义
2005年第3期《语文教学之友》刊载了任动老师所写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不宜选入教材》一文,文章认为:“这篇文章虽然人物形象鲜明,艺术价值颇高.但主人公鲁达有严重的性格缺陷,他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动”越来越多,其中,有令人欣喜的“动”,也存在大量不合时宜的“动”。范国强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
词语是意义和声音的结合体。一个词既有特定的意义,又有特定的声音,写作中在选用词语时,既要重视词语的意义,也要注意词语的声音。高尔基说:“语言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可见,词语用得好不好,除了看表意是否准确无误外,还要看声音是否和谐。如果所用词语与左邻右舍的词语在声音上没有交错变化,即便语意表达得十分准确,也谈不上语言美。  王力先生在《略论语言形式美》中说:“回环
上<黔之驴>一课,课堂正进入预设的环节--让学生写一写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许多同学都站在老虎的角度,说自己明白了不要被庞然大物吓倒之类的道理.有一个同学却站在驴子的
先看两个例子:  (1)看到手机里都是他的消息我快要发疯了。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很黏的人!于是我决定采取行动,跟他说:我手机要去修,近期别短我。可不知咋回事,一天后他又开始了,我决定不再理他。(www.blogcn.com)  (2)我想找5月份去拍写真的JM结伴同行,我只有周六有空,平时上班周日上课,如果哪个JM周六去的话短我吧,一起去。(www.51sheying.cn)  这里有“短我”的说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