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建立多向互动、强调“做数学”过程四方面入手对建构主义观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6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的认知学习理论,它揭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现今的教学要体现建构性,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传统“教学认识论”中的“简单反映论”,力求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下面运用这一理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有效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动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主动建构新的理解,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引入中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俄罗斯的激战中,中国队面对三届奥运会冠军俄国队毫不手软,在先失两局的绝境下,迅速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奋起直追。最终经过五局苦战,中国队以3:2的总比分战胜对手, 为中国队拿下第31枚金牌。”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二、引导学生参与,保障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呢?建构主义认为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建构主义则鼓励学生先去做,去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如七年级数学中“科学记数法”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太空船先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飞行4圈,约167676km,然后变轨进入离地面343km以地球中心为圆心的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上飞行10圈后返回地面。若地球半径为6400km,试计算‘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在太空大约遨游了多少路程?试将计算结果输入计算器,你的计算器允许输入所有的数字吗?”先让学生动手计算,得到比较大的数,再来考虑如何记这样大的数,怎样记这个数比较合理。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归纳和概括,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三、建立多向互动,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要借助别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课堂中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承认、自由表达的需要,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活跃,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例如,有理数的乘方“做一做”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个同学,两个同学折报纸,另外两个同学记数,做完之后,四个同学一起观察、归纳、讨论。”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智力高低的不同以及思想认识水平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总会有不同。在相互交流中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及时分析其中的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要积极思维,及时筛选并吸收别人有益的东西,整理和组织自己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四、强调“做数学”过程,优化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对教学中获得的信息必须真正理解,重新解释,重新建构,才能真正成为意义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凭着数学活动本身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更要强调“做”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使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更加优化。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操作:“设计包装纸箱。市场上某种型号的肥皂,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3cm,一箱这种肥皂共30 块。请你为肥皂厂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使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 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总之,建构主义以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从而也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教学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成功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积极地面对建构主义所带来的学习和教学革命。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6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新的认知学习理论,它揭示了新的教学认识规律,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现今的教学要体现建构性,最主要的就是要避免传统“教学认识论”中的“简单反映论”,力求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对于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下面运用这一理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有效探讨。
一、创设教学情境,启动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界的相互作用来主动建构新的理解,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学习环境有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和思考,启动学生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引入中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国:俄罗斯的激战中,中国队面对三届奥运会冠军俄国队毫不手软,在先失两局的绝境下,迅速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奋起直追。最终经过五局苦战,中国队以3:2的总比分战胜对手, 为中国队拿下第31枚金牌。”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进入角色。
二、引导学生参与,保障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呢?建构主义认为让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建构主义则鼓励学生先去做,去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如七年级数学中“科学记数法”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太空船先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飞行4圈,约167676km,然后变轨进入离地面343km以地球中心为圆心的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上飞行10圈后返回地面。若地球半径为6400km,试计算‘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在太空大约遨游了多少路程?试将计算结果输入计算器,你的计算器允许输入所有的数字吗?”先让学生动手计算,得到比较大的数,再来考虑如何记这样大的数,怎样记这个数比较合理。这样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师生再归纳和概括,使学生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三、建立多向互动,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要借助别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课堂中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承认、自由表达的需要,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活跃,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例如,有理数的乘方“做一做”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个同学,两个同学折报纸,另外两个同学记数,做完之后,四个同学一起观察、归纳、讨论。”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智力高低的不同以及思想认识水平的不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总会有不同。在相互交流中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及时分析其中的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要积极思维,及时筛选并吸收别人有益的东西,整理和组织自己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促进学生意义建构。
四、强调“做数学”过程,优化学生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对教学中获得的信息必须真正理解,重新解释,重新建构,才能真正成为意义建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凭着数学活动本身具有的生动、直观、形象、鲜明的特点,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更要强调“做”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使他们体验到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使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更加优化。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操作:“设计包装纸箱。市场上某种型号的肥皂,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3cm,一箱这种肥皂共30 块。请你为肥皂厂设计一种包装纸箱,使该纸箱所用材料尽可能少。” 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总之,建构主义以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对教学的整体设计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从而也引起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教学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的改变,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成功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积极地面对建构主义所带来的学习和教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