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实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有效策略探究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uns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出具体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运用恰当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迁移训练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在教学语文这门课程时应注重方法,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读通读透 感悟文本
  一直都说“语文课上,琅琅的读书声是最美的声音”。没错,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应如此,应该尽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这种活跃的气息。所以在语文课堂上首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读,用多种方式读出自己的感悟。但实际上,一节课下来,学生朗读的时间却并不多。如课堂一开始的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检查发现,实际上很多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为了按时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实际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或者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或者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重,义愤填膺的。其实,表达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读起来更富感染力。
  读出对文本的感悟之后,还应放手让学生去说,说读后懂得了什么,说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读后自己的体会,说学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字、句、段、篇的品读和赏析,使得他们的听、说、读、写、思等多个方面得到训练。
  二、紧扣教材 导在点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在指导阅读的时候,教师必须做好“导”的工作。“导”要导在点上,讲求一个“准”字,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指导。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抓关键词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核心。从关键词入手,以点带面,往往很容易就抓住了文本的精髓,使文本的结构变得更清晰,内容变得更简单。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概括理解文章的大意,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文时,笔者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4自然段和8、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则一带而过。抓住第4自然段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一句,让学生通读全文,探讨作者提到哪些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了?再抓住文段中“可怕”、“说不出的滋味”联系前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情。第8自然段,作者用一个排比句“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赛跑,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完成了”把他所做的事情表达出来。用排比句来叙事写景,能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紧凑。这里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用法也知道了它的好处。第9自然段,笔者就抓住了“受益无穷”这个词,让学生讨论作者受到了哪些益处?为什么会受益?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就这样,整节课抓住了这些重点的词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上,理解更到位,领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果,切实提高了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二)归类点拨
  对结构相似的文章,只要把开头的句、段、章讲清楚,再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其余的句、段、章学生通过自读理解。
  例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每段开头都是用满含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使用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笔者引导学生“读——初知大意;思——克服困境;议——生生交流;悟——领悟精髓”。然后,学生按照这四步方法自学“小金花”和“大嫂”部分。这样的点拨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插图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图文并茂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两幅插图。这些插图颜色鲜艳,卡通式的风格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尤其是中低学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插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为学生理解课文服务。
  三、调动积极性 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设疑自问
  例如: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在教《月球之谜》时问:“对着悬挂在高空的明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们马上就来了兴趣:“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和月兔吗?”;“我们人类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吗?”“月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探索的热情高涨。
  (二)创设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并播放配乐。学生从真实、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很容易入情入境。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南方的孩子并没有什么机会去领略到草原的美好风光,单纯地从文字的描写很难令他们深切地体会。这时候借助多媒体,给他们再现大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特点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令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三)小组互动学习
  恰当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各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我们研学后教课堂的重要目标。即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研学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紧扣课文难点,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上册课文《钓鱼的启示》时,笔者让学生就“是否该把钓到的鱼放回去?”的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反应都相当热烈。
  四、迁移训练 巩固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通的,要真正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还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相类似的课文中去。
  课堂中的教学只是一个点,要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前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预习课文。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所获的新知识去探索未知知识,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预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在课前解决,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在突破中学到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学生这种课前自主预习,课内解决重点难题的意识将被带到课后,在广阔的阅读空间中去自主阅读、训练、运用。
  同时,教材只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载体。我们凭借教材这一“例子”,设计语言训练目标,从文本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可以概括类化、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迁移训练,并举一反三。通过这样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训练,由仿写到运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课文中,这样的训练点很多,如:1. 句式迁移训练,安排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各种句型的仿说仿写。2. 描写方法的迁移训练,通过学习文中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学会并能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3. 文章结构、写作顺序的迁移训练,如,写事的文章一般会按照时间顺序写,写景的文章更多的会按照空间方位顺序写。
  教学中对文本片段、写法精心指导阅读,进而迁移到写作,效果事半功倍,而且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彩兰.教给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0(03).
  [3]蔡春玲.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05).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是汉字与中国独特审美结合而成的一种独特艺术,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独特审美境界。笔者对小学书法教育的内涵、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完善书法教育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并对忽略传统文化的教育现象进行了思考,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气息,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功能;小学书法教育;中华民族文化  书法拥有汉文化的共同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小学教育阶段多为教育的起始部分,应重点开展书法
【摘 要】基础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伟大历史使命。但长期以来,只要提到创新就是那些高深的、复杂的创新性思维,令人望而生畏。教师也不知从何入手,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能力。其实,高中阶段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必强调“无中生有”,完全可以降低为“改善变形”,可以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渐进式培养;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学生慢慢领会创新的意义,通过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直至解决
【摘 要】让“童趣”走近课堂,是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充满“童趣”的生活情景,可让课堂“妙”起来;创设充满“童趣”的教学游戏,可让课堂“乐”起来;创设充满“童趣”的童谣儿歌,可让课堂“活”起来;创设充满“童趣”的多媒体教学,可让课堂“奇”起来。  【关键词】童趣;数学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似乎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充满了数字、计算、图形、公式等等。特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教师要有效开发和整合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更加要求要结合地方特点、学生实际等开发课堂教学资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本文阐述的就是笔者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拓展教学资源的一些方法以及整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的途径的探讨。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资源;有效开发;整合运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与弱,除了自身的思维能力限制外,与教师如何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堂高效高质的数学课,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师的悉心引导。有效的教学情境将使数学课堂彰显魅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情境;有效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
【摘 要】当前小学生浮躁心理的存在不是个别现象,这种心理与时泛滥,已成为对社会,特别是对小学生危害极大的一种不良心理。如果对学生的浮躁心理不加以疏导,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因此,研究分析当今小学生浮躁心理的成因以及寻找有效的对策,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浮躁心理;有效对策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整天想着吃和玩,就连作业也只是为
【摘 要】“研学后教”的新型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提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它强调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在“研学”“后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学后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改革  “研学后教”的新型课堂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个体生命的扩展,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延伸。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从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以读促思、激活探究知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质疑  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完成上述任务,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只
【摘 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遵循小学数学的学习规律,采用“情境、自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情境;自主探索;开放教学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 要】如果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提问能力,就谈不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提问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