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随想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f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听到家长说:“孩子非常喜欢上数学课,因为老师善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孩子看来都感觉幼稚的内容,经老师一评,大家都觉得特别好。”
  家长的一番话,使我回想起这样一段课堂对话。那天,我们研究一个问题: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电脑、书法小组,乐乐不喜欢踢足球,林林不是电脑小组的,明明喜欢书法。三人各参加哪个小组?学生们很快就由明明喜欢书法,确认明明参加了书法小组。只有一位学生紧锁双眉,面带疑惑地说:“信息只呈现出明明喜欢书法,并没有说他参加书法小组。”不少人不屑一顾地回应道:“不都一样吗?”大家似乎在责怪他“鸡蛋里挑骨头”。连他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在大家眼中不值一提,小脸涨得通红。此刻,我赶忙接过话头说道:“他分析得有道理,喜欢书法也可能参加别的小组呀。你的想法真有创意!”听了我的评价,大家不由一愣,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不知又有谁在下面嘟哝了一句:“可常理就是这样,要不就没法推断了。”我评价道:“是的!在没有其他线索的情况下,抓住一个条件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想,也是合情合理的。”我没有立即结束话题,而是继续引导:“正因为刚才那位同学的质疑,让我们认识到推理的过程应该是严谨的。看来教材这样写不太合适。哪位同学有兴趣,把我们的争论写出来寄给编写教材的人?”大家情不自禁地为刚才那位“鸡蛋里挑骨头”的同学鼓起掌来。这一次,他的脸因激动而再一次涨得通红。
  飘飘然的同时,两年前的那份沮丧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教学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的我发现,原本一些喜欢学数学的学生开始对数学课无动于衷,对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动于衷,对我费心传授的经验和忠告无动于衷,对学习同伴精彩的表现无动于衷……苦思冥想中我突然醒悟:当教师开始习惯通过经验对复杂的课堂进行简单化处理时,教师的强势将使学生最终选择沉默,甚至放弃思考。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然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为此,我三管齐下: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使有效对话得以保障;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使对话走向深入;加大小组讨论的机会,使对话促进全员发展。在营造对话氛围的过程中,有喜悦、有失败、有彷徨,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令我坚定了方向。
  那天,有位同事借用我的学生上《角的度量》一课。本来一切都很顺利,但课上到一半时,我突然感觉缺少了什么:平日,学生冒出五六个问题是常有的事,可今天却一直没有人质疑。转念一想:也许是授课教师已巧妙地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一一解释清楚了。正想着,一个熟悉的小男孩举起了手。上课教师没理会他。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放下小手,反而执著地举得更高了。教师依然没有理会。孩子的手势只得随着教师的位置变换着,尽力想让教师注意到自己。当孩子终于被叫到时,他不失时机地向教师提出了问题:“刚才您说角的单位是度,我还知道温度的单位也是度,为什么都是度?为什么不换一个单位?”教师有些猝不及防,但还是很老练地说道:“你的知识真丰富。这个问题我们课下再解决。”时隔几分钟,这位学生和另一位学生又做出了提问的手势。教师利用讨论的机会,小声对他们说:“下课再把你的问题告诉我。”可两个机灵鬼没有老老实实地等到课下,而是借着最后谈收获环节抛出了问题:“量角器中间为什么要画一条竖线?”“不用零刻度线对准,是不是也可以量?怎么算?”两个问题很快引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只可惜下课了。课下,我了解到,学生还有许多问题想提出来:如量角器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比钝角还大的角怎么量?既然有度这个单位,老师为什么开始不告诉我们,还让我们从大角量起,又换小角……这位同事的课堂教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以前的我,原来没有对话的教学埋没的是学生最为宝贵的思考习惯。
  
  在一幕幕的回忆中,我不禁感慨:对话使师生共同超越自己,追求对话的结果可谓是“一赢俱赢”!课堂中有效对话来自教师谦逊的胸怀:他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直面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会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课堂中有效对话源于教师启迪的智慧: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与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做出反馈;要善于整合对话中学生生成的新资源。课堂中有效对话来自教师对进与退的把握:能自由地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又能防止自己的见解对学生自由表达可能产生的压抑;能在对话即将结束时,与学生共同梳理对话的内容,概括出高于学生的观点。只有这样有效的对话,才能实现师生双主体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电子教案是同轨教师资源共享的产物,与以往教师手写教案相比,电子教案既便于教师学习同轨教师的长处,查找自己的不足,优势互补,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因此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生搬硬套他人的电子教案,甚至直接拷贝同轨教师的教案,打印好后束之高阁,不再与之“会面”。仅仅把电子教案当做应付学校检查的“挡箭牌”,使电子教案浮于表层,偏离了应有的发展轨道。千篇一律的电子教案使这些教师
寒假前,我的QQ邮箱收到班上小军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这样的:老师,我这次考试是58分,不知道什么原因,周围的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说我学习不好,不和我玩了。我好孤独,我真的太讨厌考试了!  看了这封信,我的心不由地往下一沉。小军是我班上的特殊儿童,个子比同龄孩子矮一截,头上长着枯黄的头发。在食堂吃饭时,他的饭量只是同学的一半。无论体力还是智力,小军都不及同龄的孩子。有一次,小军母亲哭着来找我,
专家讲评  在中小学电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教育性指的是主题和选题的问题,实践性指的是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创新性指的是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问题。从作品载体形态的角度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都体现在作品的构思、设计过程之中。只有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艺术表现力,才可能创造出教育性、实践性、创新性、艺术性皆优的佳品。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每个项目的特点都很突出,教师在
【摘要】傈僳族舞蹈因地区不同而不同,17世纪时的傈僳族人还处于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时代,舞蹈只能以模拟各种动物为主,在后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慢慢傈僳族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形式多样化的民族风俗文化。傈僳族舞蹈以人的主观情感通过人体内在本能的自然表现形态,以美的线条、韵味,辅以美的音乐,美的服饰,来表达人们内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作为反映人们现实中生活、劳作、孕育、抒发情感的手段。  【关键词】傈僳
会议
【摘要】管弦乐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是演奏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管弦乐表演是音乐表演技巧与心理素质综反映的音乐表演活动。对于每一个管弦乐表演者,要想在舞台上有出色的音乐表演(独奏、重奏、管弦乐队合奏),不但需要有扎实稳定的基本功和表演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演奏者在舞台上的发挥,对于管弦乐音乐作品的演出质量和整体舞台的效果
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在《2006~2020年教育信息化社会发展战略》中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7年岁末,北京市召开了首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摘要】高师音乐教学课程中声乐教育相对较为重要,在声乐课程的结构以及教学方法上尤为明显。本文试图通过仇化课程结构、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此来更好地阐释高师声乐教育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高师声乐;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高师音乐教学应受教学对象的声音条件、演唱技能、音乐修养等限制,应在课型结构上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配置。若要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具备较强的综合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内容的综合性、设计的创新性、操作的实践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创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册教材均有对其一定量的阅读要求。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古诗教学进行整合,在知识上给学生补充,在思维上给学生空间,在理解上给学生提示,无疑是引导学生学懂古诗文,解读古诗文乃至吟诵古诗文的有效方法。这不仅能为丰富古诗文精彩的诗文情韵增添新鲜元素,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弘扬优秀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