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是一项宪法权利,社会保险是公民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最主要的一种途径。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中华人名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程上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关键词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吴洲、罗兴坤,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6-173-01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险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呈现发展的态势,大致历经了城镇社会保险政策探索改革阶段、城镇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改革阶段、城乡社会保障政策协调发展阶段三个主要阶段,并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2010年10月28日,随着全国人大公布了《社会保险法》,这一关乎每一公民福祉保障的“民生基本大法”在立法路上蹒跚踟躇了16年才诞生并即将施行,也就意味我国的社会保障即将拥有自己的法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将进入法制轨道。在国家立法层面上确立了国家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它以法律规范化的形式建立起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包含了对保障范围的统一、局部修改、创新观点等内容,这是对社会保障体制的革新。
  正是这部法律的出台,解决了长期以来社保范围模糊、规定凌乱的难题,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法律基础,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在当前的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无论是程序上,还是管理体制上,抑或操作过程的合理性上,涉及了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家对《社会保险法》充满期望的原因之一。
  1.社会保障的范围到底包含哪些项目,各自的规定怎么统一的,这个问题是社会保障建立过程中,一直让大家迷惑的,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解释来阐明。
  2.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管理及监督。随着乱征费的发生、挪用基金的大案屡屡出现等被曝光,这个节点就成了社会所诟病的主要对象,急需国家采取措施来修复。
  3.保障效果的区域化约束。随着社会的流动节奏越来越快,固定区域的保障已经严重制约了保障的效力。
  4.实现保障的难度大、程序繁杂。在获取保障的时候,申请程序繁杂,过长时间的审查,等到结果的出来,可能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其中老百姓所付出的费用可能已超过取得的保障费用。
  三、《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新法的出台对当前制度作出了一些修改或新规定,解决了一部分存在的问题,符合我国目前“老龄化”的国情,并考虑到了在现代城市化的进展中,最为突出的农村、农民工问题。例如异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上的创新,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同时还用法律责任保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实施。许多学者及社会民众都从正面上认可了新法的积极意义,认为它在解决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上是明确的。
  1.《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障的范围,统一了保障的规定,做到了各种保障依据出自一法。
  2.《社会保险法》在引人关注的社保基金事项上作了严格规定,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对于第三方监督机构的价值作用和法律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规制:(1)、与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这是我国过度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方监督机构要能够独立的行使其职责,不受政府的干预,就必须与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分离。(2)、同时独立于保险人和投保人。断开与其两者的利益链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的价值功能。(3)、在确立第三方监督机构独立的法律地位的同时,还要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其行使职能提供合法的“外衣”。
  3.《社会保险法》对全国统筹社会保险也作出了规定,并首次确立了异地养老和医疗保障。在社会的积极反应和学者的积极建议下,社会保障终于突破了区域限制,走向了全国统筹,这是新法出台的最大革新点,为以后的社会保障建设扫除了区域限制这一重大阻碍。
  4.《社会保险法》对保障费用的缴纳与支出作了较系统的规定,将其中的个人与单位义务予以了明确,并强化了单位的责任。保证了社会保险费用征缴的顺畅,有助于减少偷漏保险费用的发生。
  四、结语
  《社会保险法》的里程碑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其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例如实现保障的程序与条件需要进一步简化、对全国统筹的具体操作缺乏规定、对保障标准的划分还不够明确……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理论、实践和法制上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一起案例涉及到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说起,论述了它的定义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强制第三者责任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区别,最后提出了构建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的配套措施,以期对我国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关键词机动车强制第三者责任险 商业第三者责任险 受害人 被保险人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057-03    
摘要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不断扩张,以BOT模式参与柬埔寨等周边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广泛采用。柬埔寨是次区域国家中首先以单行立法的方式规范境内BOT投资项目的国家。本文以期通过对柬埔寨现行BOT合同条例的探究和解析,从而减少和避免对柬埔寨进行BOT投资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BOT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特许权  中图分类号:D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
摘要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全国自上而下开展了五个五年普法活动,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实践表明,以往的普法教育存在主体范围过窄、对象确定错位、内容脱离实际、成本分担失误、评估办法呆板、目标本末颠倒六大问题。  关键词普法教育 实证研究 普法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30-02    我国经过实施多个五年普法计划,一大批公民
摘要即将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所涉深度和广度在历次刑法修正案中首屈一指,其中对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引起了广泛热议,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甚至高过了13个死刑罪名的取消,以及醉驾、飚车入罪等问题。仔细分析修正案(八)的相关条文,发现其中仍存在一定弊病,要健全我国老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实现对老年人权益的充分保障,还需要立法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老年人犯罪 死刑 刑事责任  作者简介:李黔豫,法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考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实施情况良莠不齐,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在利用教育部高教司“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查阅国家级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情况,并在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的基础上对建设高校思政课实践教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员流动,城乡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农村户口的未成年人进入城镇上学、生活已是普遍现象,然而他们在城镇上学、生活期间遭受人身损害致残,其残疾赔偿金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还是农村标准,就目前有关法律的规定已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难以彰显法律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城镇农村未成年人残疾赔偿金  作者简介:林庆云,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齐晖,福建福民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
摘要破产重整,通俗地说,就是指将要破产或已经有发生破产的迹象但是还有挽救希望的企业,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调对企业进行重组以避免破产的发生。按常理,破产重整应该会带来多赢局面以保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所以现在越来越多资不抵债的ST公司将重生的希望寄托在破产重整上。  关键词重整 管理人 股东 会计处理  作者简介:胡成金,贵州大学法学院2008级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
摘要纵观世界多国的信息公开立法,立法目的是几乎所有信息公开法律规范均需明确的首要、基础性问题,因为这既决定了信息公开法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后续的信息公开实践以及争议解决;这也代表了信息公开立法的宪法基础,直接决定了信息公开立法的正当与否。对立法目的,以英美和日韩为代表存在诸多争议,主要是日本学者围绕着知情权还是人民主权的争论而引出的立法定位之争,这些争议表面看似无用,实则彰显着一国在法治实践中是
摘要本文对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做了简要的分析,比较了传统的四要件理论和新兴的三阶层体系,意在强调四要件理论对中国司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也阐述了三阶层体系的部分可借鉴之处,而不是全盘照搬。本文从介绍理论的特征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学术界最新观点为主,并适当阐述作者的态度,希望能为我国四要件理论的繁荣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犯罪构成 四要件 三阶层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作为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刑法以强制性刑罚限制或剥夺公民的某种权益,如其滥用则后果不堪设想,故必须辅以宪法性界限加以制约,以保障人权不被肆意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和酒驾入罪,是对刑法的宪法性界限的突破,破坏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也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相悖。而这种行为也仅是简单地将社会矛盾转化为法律矛盾,妄图转移视线,并未注重分析其本质着力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