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盲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导入”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盲校的语文教学来说,导语的设置更是重要的。因为盲生缺乏或没有视觉经验,对颜色的感知,对表情的理解,对景物的想象等都存在困难。所以说,再漂亮的挂图在此也起不了作用。视觉的缺陷,就要靠听觉来补偿,即依靠所听到的语言来理解课文。这就完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导语,在一节课的开始将学生深深吸引过来,全身心的投入课文情境之中。在盲校语文教学中究竟该如何设计导语呢?在教学实践中,以下五种方法比较常用,因为它容易被学生接受,效果也不错。
  一、通过向学生描绘更广博的画面导入课文
  在讲《海上日出》一课时,可如此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景观都是非常美的,它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感,江海的浩瀚奔腾,高山的巍峨险峻;那迷人的海市蜃楼,千奇百怪的钟乳石,或者那涓涓溪流,天边的彩虹晚霞等,都显示了大自然的奇特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现象的文章《海上日出》,让我们共同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有步骤的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这样的导语,不仅点出了课题,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吸引了学生——太阳出来时究竟时什么样呢?更多更美的画面的介绍,让学生的思绪投入到广博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让他们的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动。《火烧云》一课也可以如此设计。
  二、分析课文题目导入课文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写人叙事的,此类课文该如何设计导语呢?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启发学生抓住此类课文的主要特点,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此设计导语导入课文。如《饲养员赵大叔》一课,可如此设计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饲养员赵大叔》。看过题目之后,我们分析一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还是记事的文章?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写人的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那么这篇课文是通过哪些语言和行动来塑造了怎样一位饲养员的形象呢?”
  如《老水牛爷爷》一课,“看过题目之后我们是否感到奇怪?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称号呢?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老水牛爷爷名字的来历,反映他的品质。” 再如《避雨》一课,此文也可通过对课题的分析导入。“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文章记的是什么事?文中写谁在哪避雨?在避雨时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文章的题目是文学内容的精髓。通过问答形式,对题目分析的透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变得容易了。同时,它又能分析出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
  三、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
  有些课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熟悉当时的具体情况,就有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所以,适当的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再见了,亲人》,但是这些背景的介绍,必须要准确、真实,注意思想性。
  四、借助直观教具,设疑留下悬念导入课文
  通过教师叙述事情的有关部分,不是十分重要的部分,留下具有深刻意义或疑难的部分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与学习的主动性。 如《草地夜行》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茫无涯际的草海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红军老战士为了救助一个落了伍的年轻战士,坠身草海,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虽然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虽然那是一句普通的简短的话,可这些留给小战士的,却是一片光明与无限的思索。
  在讲《跳水》一课时,由于盲生无法理解桅杆、横木与甲板的位置关系。所以在讲课之前,教师一边叙述课文主要内容,一边让学生触摸实物。随着教师的讲解:“当这只猴子将孩子戏弄到最高一根横木上边,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危急时刻,孩子的性命将如何呢?(前面叙述语言语气要平缓,继而变得严肃,最后一句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这样,随着老师声音的抑扬变化,学生很容易被吸引过来。同时,留下悬念深深的思索,而这正式课文的核心所在。
  五、习作例文课的导语设计
  习作例文都是针对小学生而做的。文中所叙事情或人物的語言、动作、思想等与学生有很大的一致性。通过分析同一题目下的不同内容来导入课文,既拓宽了同一问题的写作思路,又利于学习作者的写法。所以,习作例文课的导语设计可通过学生的叙述导入。
  如《今天我喂鸡》一课,就可以如此设计导语:“同学们家里都养过鸡吧,你们喂过鸡吗?你们是怎样喂鸡的呢?(如果有视力的学生有过体验,可让他们讲一讲)你们在喂鸡的过程中感受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喂鸡的,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导语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导语,在整节课堂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导语都要体现文章的重点,要因文而定,因文而用;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导语,都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导语都要精练。这是制定导语时要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我校针对这种情况,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
期刊
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也极大程度的推动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因此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21世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一、认真钻研教
期刊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動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
期刊
小学数学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一,它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青少年年龄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创造生动、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和谐的发展。它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中求乐,乐中求知,中求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
期刊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
期刊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毋庸置疑,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这也是当前课堂有效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老师对“情境创设”所追求的真谛未必都能了然于胸,我们时常能看到另外一种风景,老师为公开课表演而创设花哨的情境,结果导致没有实效。这样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期刊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动手实践的活动及充满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动情境,有助于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笔者在文中通过结合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性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等三种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
期刊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如果他的大脑思维离开了敏捷、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呆板、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何谈他已具备了能经受世纪风雨洗礼,能为“四化”再创辉煌的优良素质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
期刊
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而数学学习学法指导是教育者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贴近生活,品味数学的“好玩”  教师要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创设贴近孩子知识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与孩子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身边事情入手,从孩子关心的事情做起,孩子就会感到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