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对根的情意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悠悬铃,挺拔高耸,
  沐雨听风,叶的心语。
  ……
  在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操场上,有一棵高大的悬铃木,远远望去仿佛一朵绿色的云。这棵树,根叶相通,情意相连,就如同我与师父丁谷怡校长之间的缘分。
  根正——内心的方向
  1987年,我从无锡师范学校毕业,怀着少女的梦想踏入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大门。初识知名特级教师丁谷怡校长,就被她那极具个性的魅力所吸引:大气、睿智、果敢。大气,是指她快人快语,为人豪爽,胸襟宽广;睿智,是指她知识渊博,教学技艺精湛;果敢,则是指她雷厉风行,大将风范,极有气场。我的个性与丁校长截然不同,但她却偏偏选我做了她的徒弟,我想,可能在几次仅有的接触中觉得我很认真,有点灵气吧。
  做丁校长的徒弟是很幸运的事,不仅因为她教艺精湛,声名远扬,更重要的是她教你如何为人为师,筑牢人生信念。师父经常找我谈心,聊工作、话生活。她说:“你是附小的老师,应该感到荣耀,要倍加珍惜,努力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同行称颂的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首先就是师德高尚,人生要有目标,心中要有定力,爱与责任相伴。一个人的方向正确了,路才不会走偏。”她是这样教导我的,自己也是这样践行的。
  每天7点,雷打不动,师父准时到校,巡视校园的各个角落,关注教师和学生,日日如常,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工作再忙,课堂里也有师父的身影,推门听课是她一贯的作风。深入一线,潜心指导,悉心培养,甘当绿叶。
  大型公开教学、师生汇报演出、方队精彩展示……学校亮点工作凸显,她是策划师,也是总指挥。
  进课堂、亲实践,从《青蛙的眼睛》到《美丽的大公鸡》,师父每年的精彩呈现是我最期待的学习机会,精湛的教学机智,灵动的师生对话,独到的教材解读,无不令人赞叹不已。
  “个人是小家,集体是大家,只要有困难就找丁校长。”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做好服务,温暖人心。
  点点滴滴,种种细节,师父以她的人格力量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恪尽职守、待人真诚、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由此,我也不断告诫自己:清白为人,踏实做事,沉下心来教学,静下心来研究,宁静致远,静待花开。
  师父是“根”,而我就是“叶”,根的正直决定叶的方向。师父以她的言行為我树立了人生坐标,让我在正能量的引领下向着阳光灿烂的地方发芽、生长!
  根深——绿叶的滋养
  建校一百多年来,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终围绕“乐学教育”,不断追求和创新,而“乐学教育”的点灯人就是师父。20世纪80年代,在她的带领下,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为全国7所愉快教育实验基地之一。学校通过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形成了“五性一心”目标体系和“爱趣美优”实践模型,基本建构了注重兴趣导向、激发情感体验、驱动学习内因、获得快乐动力的小学“乐学教育”模式。在“乐学教育”的征途中,我有幸成为探索者和实践者,一路走来,得到了师父的精心栽培和精神引领。
  每年的大型公开课横跨省内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慕名来到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习“乐学教育”经验,作为年轻一代的我每次都承担教学任务,颇感压力。师父对我说:“你不是孤军奋战,背后是一个团队,师父会帮你。”有了师父的一锤定音,我心里安稳多了。为了上好《初冬》这篇课文,我反复钻研教材,多次试教,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父及时给我指出:“乐学课堂要从学生情感、兴趣出发,才能上得有情有趣,还要关注大量阅读的妙处。语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这一课,从整体设计到细节处理,她一字一句斟酌、把关,还巧妙地把绘画、音乐引入课堂,让我的公开课展示获得了掌声和鲜花。师父还提出:“一课带读一篇,一单元带读整本书,只有大量阅读,语文素养才会提升。知识是一个整体,课程边缘要模糊,打通学科,横向贯穿,各科渗透,培育全人。”这些理念在当时是一种创举。正是因为具有这样超前的敏锐眼光,我们学校的语文才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领航学科。
  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参加江苏省小学语文阅读评优课大赛。当场抽签,晚上备课,第二天上课,这是考验真功夫的。为了取得好成绩,比赛前,师父随堂听课一个月。那一个月,是我一生中最受折磨与煎熬的时光!我时常苦思冥想,挑灯夜战。而师父对我的要求极其严格,每次评课,优点总是轻描淡写,缺点却是浓墨重彩,对不满意的环节,还要求我一遍遍地读文,一遍遍地修改,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地推翻重来。短短一月,胜读十年书!正是在这样的锤炼中,我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课堂的宏观驾驭和细节的艺术处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最终在这次评优课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后,我还上出了一系列好课,如《黄山奇松》《碧螺春》《槐乡五月》《春联》等,并参加了首届东南亚华文阅读教学展示活动。当荣誉和桂冠接踵而来,我向师父表达无限谢意的时候,师父总是淡淡地说:“谢什么?这是你努力的结果,为你的进步高兴!”我知道,平实而又朴素的言语背后,是师父对我浓浓的爱。
  在师父的悉心栽培下,我的语文教学逐步形成了审美风格,但在特级教师评选上却屡屡受挫,因为缺少自我的提炼和总结。师父告诫我:“阅读和反思是提升自我的良方,上好课还要读好书、写好文,只有把读书和写作结合起来,专业成长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于是,我读教育原著,广泛涉猎,勤于笔耕,师父还亲自帮忙修改、指点迷津。2008年,我终于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师父以她深厚的知识涵养和智慧的教学艺术给予我丰富的营养,滋润、培育、扶植,使我这棵小苗逐渐长大,经历风雨,开阔眼界,积累沉淀。
  根茂——生长的力量
  1995年以后的25年间,师父退而不休,怀着一份对教育的执着情怀,又创办了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小学、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两所民办学校,移植、实施“乐学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扩展影响力和辐射力。就如树根向四周延展、伸长,变得肥茂而丰硕一样。   我与师父虽然分开,但情缘未解。每年春节,我都会去看望师父,向她汇报思想和工作,她总是静静地听、爽朗地笑。每次,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师父不止的思考、不老的童心和不停的追寻。
  2006年,我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正值“乐学教育”的深化研究时期。从哪里入手?如何深化?一时还没有头绪。师父告诉我:“‘乐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人’就是儿童。我们要认识、关注儿童的特点,从儿童需要出发,开发真正被儿童喜欢的课程。以前,我们对‘儿童’研究得还不多。”寥寥数语,却使我茅塞顿开。在时任校长钱阳辉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研读有关儿童的名家大作,研究儿童的文化特征、发展原理和认识规律,从“乐学教育”走向“乐学课程”的开发,建构了“三维六品”课程目标和“三类六型”课程体系,系统而整体地推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了专著《聚焦乐学课程》。当师父看到这本专著时,欣慰地说:“‘乐学教育’不停步,探索后继有人!”
  2008年,我走上了学校副校长的岗位。这一年,正是师父从教五十周年,学校为她举办了简单而又隆重的庆祝会。会上,师父和我们忆校史、述今朝、筑未來,谈到“乐学教育”,她饱含深情地说:“‘乐学教育’是附小一面鲜亮的旗帜,也是我们矢志不渝追求的理想境界。从‘乐学教育’到‘乐学课程’,学校始终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后浪推前浪。但追求没有止境,要着眼前瞻研究,找准时代脉搏,建立问题导向,不断深化前行。”在师父的殷殷期望下,学校从“乐学课程”又走向“乐学课堂”,重构师生关系,重组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情态,重构教学过程,改革教学评价,形成了“高情感、活思维、深对话、舒展开、新支撑”的“暖认知”乐学课堂特征,该成果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特等奖。
  2017年,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正式成立“乐学教育研究所”,我担任研究所秘书长,负责乐学研究的活动安排。由此,我与师父的交流更多了。师父对乐学教育研究所寄寓很高的期望,她认为:乐学教育研究所应该成为研究分享中心、师生发展中心和示范辐射中心,并朝着儿童为本、快乐课堂、文化立校的更高境界迈进。我们设立了实验班,通过中层互派、教研互动、主题论坛等活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智慧的碰撞。“乐学教育”在不同体制的学校中一脉相承、薪火相传。
  “乐学教育”是师父一生的教育梦想。如今,师父虽已到耄耋之年,但信念未变、情怀不改、青春依旧。这份信仰、这份坚定,也赋予我成长的强大动力,使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根的呵护,叶的深情,
  乐学天地,百年树人。
  ……
  (乔炜,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银奖、无锡市五一岗位明星。)
其他文献
在一堂数学课中我安排了几道习题,进行校对时,出现了“意外”。  习题:如图1,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用a、b表示△AGE的面积。     图1图2  这道习题课前已经布置,很多学生已经完成,我便想简单地校对一下,以便抓紧时间校对下面的题目.我叫学生A回答.学生A很高兴第一个被叫到,眼睛放出光芒,兴奋地说:“延长BA和FE,延长线交于点H.”(我根据学生A的描述画出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整体培养。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本文试从情感、情感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入手,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阐述。从中我们不难读出,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小学生写作的起源点;让学生拥有“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是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提倡自主写作,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需要表达和交流的思想、情感,是实施作文教学改革,改变作文难的关键。   大
期刊
摘要:《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教学,引发了我对好的语文课的思考与追问。好的语文课,一定是自然而然、不动声色、轻轻悄悄地,给儿童学语文留下美好的印记、念想和憧憬;一定是扎扎实实地品词析句,在语言文字的朗读、理解与想象中,让儿童学语文更有新鲜感、获得感以及学习的张力与灵气;一定是为儿童的思维进阶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学习支架,从而真真切切地促进儿童的理解、表达、运用;一定是让儿童亲历语文学习,尤其是在
期刊
无锡教育界始终活跃着这样一个身影:她从教六十载,伴学一甲子,心怀一方梦,手擎一盏灯;她历经时代风雨砥砺,栽得门前桃李芬芳;她用自己的智慧与执着、胆略与气度、理想与实干,不断书写着无锡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她是一个智者,一个勇者,一个博大的学者,一个精力旺盛、永远在创新探索的教育家。她就是我敬仰的恩师——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校长丁谷怡。对于如今依然奋斗在教育工作岗位上恩师,我怎能不心生
期刊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特征表现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有一定的热情,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的主动精神,敢
期刊
摘要:《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这部长达50万字的著作,提出了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情境建构论,分别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关系,以及情境教育与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问题,并创造性地提炼出“情境驱动模式”。不仅指明了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情境教育的基本原则,而且对于当今世界的创造力培养理论也是重要的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育儿童创造力情境驱动  创新离不开人才
期刊
作者简介:邹丽(1969-),黑龙江人,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ARCS动机模型在高等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09b408)    【摘要】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以ARCS动机模型为理论基础,从该模型组成的四要素入手,即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
期刊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指出了教学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远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此表明教师如何适应远程教育中的新角色。   【关键词】远教;教师;职能转换     1 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網络教育,它是一种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方式,它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
期刊
摘要:听丁谷怡的课,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她对以学生为主体,以“精练”“乐练”为两翼的语文课堂训练运行机制的娴熟把握以及她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精练”强调练重点、练难点、练关键;“乐练”强调练在情趣,练在全体,练在当堂。其特点在于:以练做导,化讲为练;“认知”在训练中深化,“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训练中水乳交融。这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