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四川琉璃厂窑陶瓷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琉璃厂窑是四川邛窑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它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环路南三段以北、琉璃一街以南、老成仁公路以西、小沙河以东约30万平方米的地区。80年前这里是华阳县仅有20户人家的一个小村,如今离它不远的周边地区已是高楼林立,现代化大厦鳞次栉比,尚具农村模样的琉璃村老街(图1)不久将消失得无影无踪。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起,就不断有人在琉璃厂窑址“挖釉”。1933年3月,在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任职的美国人葛维汉先生,首次对琉璃厂窑进行了一次非正式发掘,并于1939年发表了《琉璃厂窑》英文报告。1936年,琉璃厂窑像邛崃十方堂窑一样,遭到过军阀的狂挖乱抢。1949年以后,文物考古部门对琉璃厂窑进行过几次认真的调查,并收集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与标本,已故的陈万里、冯先铭先生等人都曾到过琉璃厂窑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琉璃厂窑址群始终未进行过正式全面发掘。
  由于琉璃厂窑过去未进行过正式发掘,许多未解之谜,始终没有肯定的答案。例如关于它的烧造年代,至今仍有不少人沿用上世纪三十年代葛维汉“北宋末……到元初”的过时说法。陈万里、冯先铭二位先师经分析已有实物及资料之后,于1960年指出:“琉璃厂从晚唐以至明代一直没有停烧过,这样历史悠久的一个窑场,是值得予以清理的。”1979年,丁祖春先生根据窑址和墓葬出土物的比对,指出“它的上限在唐、五代,下限在明末”。笔者曾多次到窑址观看,并仔细察看了因起坟、盖拆房以及“找宝”等被人私下挖掘的坑洞,通过窑址东、西不同位置遗物的比较而发现:在东部原一工厂区域,因曾削去一两米的表土,故容易找到早期遗物。根据这一思路,笔者在当地居民私挖的地坑堆土中,看到了隋代标本。还看到大量具有横系、竖复系、短流、短颈、圆腹、饼足等唐早中期特征的瓷片标本(图2)。因此,笔者认为琉璃厂窑的始烧年代应是隋至唐初。图3是一把隋至唐初的琉璃厂窑彩绘无柄壶,它的器形与画法跟青羊宫窑同期器物十分相似。青羊宫窑和琉璃厂窑同处于锦江、府河之畔,在时间上二者有明显的承继关系。隋唐时期,成都迅速扩大,地处护城河附近的青羊宫窑顺势迁至下游,建立琉璃厂窑,是合乎情理的。其实,目前见到的琉璃厂窑唐代器物是很多的,图4是唐代琉璃厂窑黑釉无柄壶,短流、圆腹、无柄、双耳,这是典型的唐代器形,邛崃十方堂窑唐代也有许多类似器形,只是胎、釉不同。图5的琉璃厂窑箕形(风字)砚,也是典型的唐代器物。从晋到唐,四川青羊宫窑、横山子窑、十方堂窑、琉璃厂窑等有许多瓷砚制品,其中,晋代流行三足砚,南朝流行多足及辟雍砚,隋唐流行辟雍和箕形砚。图6的唐代褐彩大酒坛,从前被误认为是邛崃十方堂窑制品,近来经跟琉璃厂窑窑址出土标本比对,它是唐代琉璃厂窑器物。该大酒坛高48.5厘米,最大直径44.5厘米,反映出大唐川酒之盛气,同时,打破了“唐代无大器”之说。琉璃厂窑直径或高度大到半米左右的器物甚多,这正是琉璃厂窑的一大特色,在全国诸窑中独树一帜。图7的唐代刻划彩绘纹大盆为四川博物院藏品,直径45厘米,是唐代琉璃厂窑代表作品,应为琉璃厂窑兴盛期之作,也就是说,琉璃厂窑开始于隋末唐初,兴盛于唐至五代,而非兴盛于宋。图8是琉璃厂窑花釉腰鼓残件的复原品,跟其他窑口唐代此类器物几乎相同,定为唐代应无异议。图9的唐代绿彩单耳杯为郭天庆先生的藏品,它的单耳为唐代常见的复式竖耳,彩绘为唐代常见的如意纹,应定为唐代,而北京故宫收藏的一只琉璃厂窑单耳杯定为宋代。而图10的双鱼纹大盆(北京故宫藏),直径46厘米,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琉璃厂一带的征集品,北京故宫把它也定为宋代,其实成都修建三环路时,出土了许多这样的大鱼盆残件,从胎、釉及其他技术特征来看,定为唐代更加合适。
  唐至五代时期,琉璃厂窑陶瓷丰富多彩。图11是一把晚唐至五代的褐釉斑彩执壶,这种所谓“斑彩”实际就是把白色化妆土画(或沥)于深色胎体上,外罩一层褐釉烧制而成。这种采用化妆土制作图形的装饰方法,在四川战国至西汉的岷江上游文化的陶器中就已出现,直至南宋,四川诸窑屡见不鲜。图12是一把划花绿彩执壶,它跟前述的唐代刻划彩绘纹大盆有异曲同工之感,可谓我国早期的素三彩。图13的黑釉高足杯表明,唐、五代时期琉璃厂窑的乳浊黑釉技术已经成熟,为五彩斑斓的窑变釉器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图14的窑变釉盏代表着这一时期琉璃厂窑烧制窑变釉的新水平。这种窑变釉技术经岷江传至眉山青神坛罐窑和乐山西坝窑,并由西坝窑发挥到了极致。
  两宋时期,四川比较安定、富庶,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多汇于此,琉璃厂窑的釉色与造型更加多样,只是红褐色胎体几乎一成不变。图15是胡维忠先生收藏的宋代划花绿釉洗,釉色温润,划工十分流畅。图16是一只刻有窑家姓氏的灯盏,琉璃厂窑器物内壁、外沿或足圈内有文字或符号者较多,尤其是足圈内有字或符的,多达四五百种,可谓我国较早的商标。其中也不乏有年款者,图17为“绍圣三年五月”铭文残盏。耿宝昌主编《邛窑古陶瓷研究》一书304页的“宣和四年”铭文盏,也是典型的宋代琉璃厂窑制品。
  琉璃厂窑的狮子、犬、羊、猴等动物造型较多,多为捏塑。图18的褐釉捏塑犬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可谓千年艺术佳作。图19的宋代盘龙罐上有一条巨龙,似乎在蜿蜒蠕动,透出令人起敬的威猛。唐宋时期,琉璃厂窑类似的盘龙罐较多,最大者高达38厘米,最小者高度只有五六厘米。小者可当水盂,而那些较大者,装盛什么都不方便,大概就是陈设器。宋代是一些瓷器由实用器转变为陈设器的时代,最典型的就是贯耳瓶,晋代产生的竞技贯耳瓶,唐代还是投壶实用器,宋代的陶瓷贯耳瓶就是陈设器了。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代官、哥、汝、定、龙泉等窑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瓶、炉等,当时就已是陈设器了。
  唐宋时期香道盛行,因此,琉璃厂窑的炉、薰、插较多,图20所示的褐釉斑彩大炉,宽22厘米,但炉膛较浅,不像敬神、敬祖焚香之用,更像用于燃以香料的香道。可以想像,在绿茵流水之畔,飘出阵阵清香,知己相聚,探寻修身养性之理,该是何等的惬意。
  图21为宋代琉璃厂窑省油灯。一提起四川的省油灯,就不能不先说一下陆游(公元1125-1210年)。他曾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见《陆放翁全集斋居中物纪事》)陆游于公元1170年入川任夔州通判,公元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1173年夏被任命为蜀州通判,后又被调到嘉州,年底又回到蜀州,1174年10月陆游被调到荣州摄理州事,公元1175年陆游应范成大之邀任其幕中参议官。陆游在成都及周边工作、生活多年,对南宋时期这一带的社会状况与习俗相当了解。我们都知道,邛崃十方堂窑的省油灯主要产于唐到五代,距离陆游在四川生活的年代相差两百多年,而琉璃厂窑的生产年限为隋末至明末,因此,陆游使用的省油灯应是琉璃厂窑的产品。琉璃厂窑生产省油灯的时间跨度很长,四川文物考古部门及收藏界收藏的南宋时期的省油灯,几乎都是琉璃厂窑的制品。最近乐山西坝窑也发现了一只宋代黑釉省油灯,是迄今已知的唯一例外。此前历年来有关省油灯的数篇文章,几乎都把唐代十方堂窑的省油灯跟陆游联系起来,看来是需要商榷的。
  图22的宋代三彩将军坐像,是高邦荣先生的藏品,高43厘米,造型极为生动。川窑宋代三彩陶器较多,这样硕大、精细者实为罕见。
  关于琉璃厂窑烧造年代的下限,笔者在窑址西部多次看到过明代琉璃瓦。在明嘉靖二十一年下葬的太监丁祥的墓碑中说“屡命于琉璃厂董督陶冶”。1933年版《华阳县志》记载:“琉璃厂,明世官烧琉璃地也。”这些正是琉璃厂地名的来由,无疑,明代琉璃厂窑曾为官府烧造陶瓷器物。如果从隋末的公元618年开始,到明末的公元1644年停烧,历时1026年,可称为四川盆地中烧造时间最长的古瓷窑了。
  此外,琉璃厂窑还生产白釉瓷,在窑址,红褐胎白釉瓷片随处可见。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在窑址不断发现跟定窑、磁峰窑相似的白瓷片,最近笔者在窑址唐代地层中发现了跟邢窑十分相似的白瓷片。众所周知,杜甫(公元712-770年)留给后世的“大邑烧瓷”这个千年悬案,至今尚无破解的头绪。
  期待在考古部门的正式发掘中,弄清琉璃厂窑更加全面真实的面貌。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明代《十六罗汉风景图》(四条屏)工笔重彩画购自美国宝龙拍卖会,回流归国后,收藏于西安一文物公司的文物商店。此图内容围绕居于隽秀空灵山中的罗汉形象展开,图中佛教法事活动的场面宏大,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与山水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绘制水平极高。因为无款,大家都在对如此旷世巨作的身世猜测着,探究着……送拍人提供的原始资料记载,此画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名称为《仇英十六罗汉风景图》,此
期刊
无心插柳    大约在1992年左右,那时我正发“文物高烧”,每逢周六和周日就往香港著名的荷里活道、街跑,而且每每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可以说,当时这两条街上有多少古玩店、各店经营哪一类藏品,我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殊不知一次无意间发现一个极为隐蔽的小商场,其入口处位于一阶梯中部,阶梯的上方为荷里活道,下方为水坑口街,恍若一个“工”字形。因为偏僻及不显眼,路人很少经过,故一般没有注意到这里原来还别有洞
期刊
我是一个一只脚在体制内一只脚在体制外的作家。这是我自己为自己选择的艺术道路。这样做的目地,一是给自己一个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写作角度,二是使自己的作品尽量长久一点。  从华文圈的读者反映来看,我还算一位不太蹩脚的作家。但是有一天,我在写作之余,突然迷恋上了书法和绘画。我把自己的这种沉溺于笔墨归结为中国古文化人的那种恶习。  《文心雕龙》中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这意思是说,文学创作已经不能表达心
期刊
我与漫画的结缘,源于著名漫画家、与我同属武大校友的方成先生,也因此有幸结识“漫坛之首”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京城的世纪之交,受方老的影响,我一度对漫画十分“迷恋”。方老与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先生关系密切,经方老介绍,我与廖老生前有过少许交往。方老所在的《人民日报》社是新中国漫画的中心,旗下的《讽刺与幽默》更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漫画界最重要的阵地。通过方老的“纽带”,我与《讽刺与幽默》主编、漫画家徐鹏
期刊
明代早期的画坛,许多优秀画家被召至内廷,为皇家服务的宫廷绘画昌盛一时。创作虽然活跃,但严酷的文化专制下,画家们功力深厚却偏于工整,画法多样却少见新意。浙江籍著名画家戴进也一度应召入宫,因遭谗言很快就离开了。山水人物全能的高超技法和皇家的认可,为他确立了民间画坛领袖的地位。戴进创立了以江浙为中心、影响大江南北乃至全国的浙派画风。  戴进传统渊源上主宗南宋院体马远、夏圭画风。以他为代表的浙派这些民间画
期刊
竖泼法是画家为改变自己山水画创作理念的一种在艺术上近乎于非理性的大胆尝试,目的是使水墨的运动得以无限扩张。画时一纸悬壁,水墨纵流,泼于无态,止于有形。《雷雨倾山乡》就是这样一幅极度表现自我创造力的作品,在状如随雨自天而降的大片水墨浸染下,山与树全部模糊成一个个浓浓淡淡、黑黑白白的清明雨象,应和着声无着落的雷鸣,出入房舍,环村飘荡,神秘中透出无尽的季节喧嚣。画家近年创作的“西藏厚土系列”,则显示出他
期刊
记得上学时,在传播学课上,老师讲过一个经典案例,是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广告,画面是一个美国的豪宅内,清晨,在空旷的大房间里,一对衣着保守整洁的老夫妻坐在大餐桌的两侧正安静地吃早餐,气氛冷清沉闷,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此时在房间的深处响起清晰的电话铃声,老夫人用餐巾擦擦嘴,步履蹒跚地走出了画面,一会儿,她又重新坐在餐桌前,默默地用餐巾擦拭着眼角,老先生放下手中的刀叉,略带惊讶地看着她,老夫人抬起头看着
期刊
特色是画家的艺术生命,个性是作品的标志符号。王光远是中国当代画坛名家,专攻画笑佛,成就卓越,特色精品之作甚丰,形成了独特的画风,得到了艺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被公认为画笑佛国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画笑佛之最的典范名家,在中国画坛上独自树起了一面画笑佛的旗帜。  黄宾虹大师曾在《宾虹论画》中说:“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德艺双馨的称谓也许有司空见惯之泛滥,然则王光远却用他质朴善
期刊
编者按:中国的玉器文化兼具物质美与精神美,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如何让这门艺术以持续的生命力传承下去?本文以皮影文化在玉雕设计中的应用为案例,分析现代玉雕设计中的题材设计意识的演变及其必然性,以及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玉雕设计中,这一应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玉雕也实现了现代人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符号。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对琢玉技
期刊
西安市博物院曾在西安地区征集了一批明代玉带,有的属出土件,为研究明代玉带提供了实物资料,现介绍六件镂空玉带和一副素面玉带如下:  长方形龙纹玉带(图1) 长7厘米,宽4.5厘米。白玉。呈长方形,镂空雕,外有边框,内雕刻腾空龙,巨目长嘴,呲牙,双耳,鬃须向上飘,体盘旋呈“S”形,上刻鳞纹,四肢挥舞,大爪开张,下有山石,上有飞鸟,表示在山林上空奔跃而升,下层有几何纹底,具有立体效果。西安交通大学东出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