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人皆有之。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一、凭借好奇的心理,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而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学生用“想”造出这样一个句子:“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这个句子表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另一位教师听说:一位学生因在生物课上学了解剖动物的方法,十分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死了校长的爱犬。这位教师不批评也不训斥,却要求这个学生画一幅动物的内脏分布图,以示惩罚。结果,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惩罚,画出的图也非常准确,还被挂在生物展览馆里。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了出色的生物学家。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并凭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突破创新的障碍
  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氛围,教师要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点头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鼓励。倾听是认真的听,教师通过仔细听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及时地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还需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弯下腰来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能以朋友之心与你交谈,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觉得教师可以信赖,以此增进师生的关系。我们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三、凭借大胆的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师可能都体会到:在进行习作时,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能放得开、收得拢,内容充实、富于文采;反之,想象力贫乏的学生文思枯涩,写作时就事写事,平淡无奇,不形象,不感人。客观事物是想象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有重点地将教材引入生活,让学生学得生动,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想象。另外,教师还要利用插图及现代媒体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拥有质疑的品质,增强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对于小学语文《第八次》一文,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①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②王子布鲁斯如果见到蜘蛛第七次结网就成功了,他会怎样想?③成功后的布鲁斯懂得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通过质疑,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在相互的交流中也进一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练就学生质疑能力时,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五、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课堂是学生思维最积极活跃的场所,这里经常有着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思维迸发出的火花。这样的火花自学生中来,如果不被发现,则可能自生自灭,不成气候;如被教师发现并给予肯定的鼓励,则学生可能受到激励而发扬光大。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那些在创造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失败与挫折要给予宽容,同时要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创造有所成功时,教师更要巧借学生创造成功的产物,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向新的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问题明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抓得紧、抓得细,抓得巧。抓得牢,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的。所以,在作文中我们要进行多样化的指导,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可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写作佳境。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  一、多动手多练笔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多次的训练,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由此可见,高中生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开放、创新”的过程。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生不仅要把知识装进头脑中,更重要的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知,变成自己的主见和思想。因此,让创新、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 开放 数学教学 学生  开放
期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携妻带子,由于逃难而在成都写的。这首诗是写诗人一方面对春光的无限喜悦,反映了他生活上的闲适;另一方面又想离天这个不宁静的地方,远游吴地。诗人独运其艺术匠心,以凝练,圆润、工整的语言,绘景抒情,融情于景,使诗情与画意浑为一体。  全诗意思是:那翠绿的杨柳,轻枝漫舞,一对黄鹂,悠然其里,和悦鸣声
期刊
英语阅读能力是指阅读英文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在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上,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英语教学应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前职高的教育学思想和方法落后,教师不重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词汇量较少,加上不良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因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在职高学校里学生阅读速
期刊
平行四边形是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之后,对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同时又是为了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甚至高中立体几何打基础的,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平行四边形具有较多的性质,比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以及对边相等等性质。另外,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内错角相等,边延长线也可以引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这些性质在实际解题中均会经常用到,而且这些性质之间可以相互“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
期刊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有助于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遇到与数学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够自然地、有意识地和数学相联系,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因此,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理解数感的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我们应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