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伟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荣伟
  1964年生,祖籍山东青岛。198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基础教研室主任。
  
  


  生于山东,长于海西,作为一位女性,李荣伟似乎从小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不凡的经历:幼赴千里之外,壮结一画之缘。作为一位女画家,李荣伟似也不免要在遥遥古道中寻觅文化真谛了。
  也许就因为如此吧,我从李荣伟的画里怎么也看不出流行的所谓女性意识。话又说回来,性别是一个标准吗?我以为不是,文化才是一个标准。但这也曾激怒过一些人,并告诉我说文化才就是有性别的!我说,好吧。我只能由其自言自语了,因为我还是认为,文化是标准,尤其对于画画而言,文化更是标准。
  在画画这件事上,作为标准的文化,就是把形色化成笔墨,把笔墨交织串连成文,还要把自己化进去,把大千世界也化进去。谁要不懂化、不懂文,谁就拿他都没辙。以文化作标准,其目的是让画画变得既不煞有介事得过于严肃,也不像模仿儿童似地一味装葱而显得太无聊。画画实际上是容许社会性的人借用一套大人先生的工具和意义来暂避大人社会的冗累,让一个希望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有滋有味地做下去的这么一件事。它可以包含许许多多的玄妙,却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玄学;它就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但非得完全彻底地摒除现实的俗气方能做好。许多所谓的画家不懂这些,总以为可以通过各种世俗的门径让自己大红大紫之后,便能堂而皇之地受到艺术史的垂青。可历史会告诉他:没门。哀哉!
  感叹归感叹,可我还是相信有人懂。李荣伟女士就是一个。
  读她的画,我第一个印象是色杂五彩、形简笔柔,第二个印象是意态悠远、平常自然,第三个印象是气清质华、品汇中和。
  


  很显然,李荣伟对复杂、混乱的东西不感兴趣。在她的画面上,读者看不到谨细的刻画,也看不到满满当当、脏拙不堪的堆砌。她以温柔的情致将手中的毛笔闲适地摆弄出含蓄的锋芒,将勾勒变成涂写,但绝不故逞强技。因此她笔下挥洒出的形象也往往各归其类,各有程式。竹现元人之相,梅蕴白石之格;牡丹依旧雍容,水仙不减淡雅;荷败则由其自谢,桃放而溢其丹彩;杂什朴野,当静处其位;人物,合唐韵汉风。其取材不一而足,其用色也颇具特点。与不拘泥于形象细节相一致,她不会使用传统式的以纯色层层积染的手法,而是将她在学院中早已熟悉的复色技艺化入毫芒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类似西法而适合挥写的设色手段。并不是说这方面是她完全的独造,但至少这种方法在其画面中的运用是与她的用笔品性相协调的。
  李荣伟在她的画面上很少题诗弄文,往往只署名字,至多点出标题。我曾仔细端详过她的落款,应该说其用印也佳,布置也当,而其书则弱于其画。我明显地感觉到,她是以一种有涵养的中国人常常表现出来的谦逊来面对她营造的画面,同样她也以这个态度来向喜爱她的观众做个妥帖的交待,既未强己所难,亦不迫人掉首。这反倒衬托出李荣伟深具内在的闲适、雅正与悠远,自然而然,便多了一份难得的画外之态。一个秉持这种意态的人,会是一个故弄玄虚、自作张扬、不知体格、不明情理的人吗?当然不会。她只能是一个居中守和的正品,气质清华也自不必言。
  这不禁让我想到她的款名。李荣伟常以原名为章,别署“蓉苇”、“融玮”。以国人有强调名正言顺的悠久传统而言,在中国,一个作者的署名往往是珍重其事而别具深义的。细寻思,她所用的名字“荣”、“蓉”、“苇”、“玮”,甚至于她的姓氏“李”,每个字的本意均指向草木花石一类再普通不过的事物,故而她以这些字眼落实到画面之上以作为自己的记名符号,我想她一再强调的是极平凡的花草之情,以及对美玉般石性的吸收与容纳。这一系列举措作为持续的行为,本身就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并促动了我的想象:在天地的尽头,春雨英飞,夏暑草长,秋凉水冽,冬雪石刚,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运化无方。这里面包含了她的品味和志向,也含括了她的观念与情思。通过这样的途径及方式,李荣伟明白无误地传达了她与伟大的古代传统连贯一气的信息。
  


  读至此,我愿以小诗为本文作结,并祝李女士将有大成:
  长成海西头,故土在山东。
  形色结缘法,笔墨写花虫。
  蓉苇有清性,玉石无浮风。
  平常致闲远,信步古道中。
  (陆 军《平常致闲远—读李荣伟女士画作有感》)
其他文献
[摘要]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剧情是围绕女主人公薇奥列塔而展开的,剧中绝妙的唱段使她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第三幕《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音乐会的经典曲目,而对于歌剧中咏叹调演唱时情感的把握以及技巧的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运用收集资料法、举例法、比较法,对该咏叹调进行较为详细、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  [关键词]威尔第;《茶花女》;《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歌剧  一、
期刊
[摘要]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1984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当前对我国歌唱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视节目,也是我国音乐界中的一项重要赛事,是很多新人走入乐坛的一个重要台阶。近年来,我国很多海外同胞也不断回国参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这项大奖赛对青年歌手的重要影响。青歌赛对于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开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美声唱法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美声声乐作品在我国的传播。本文以青歌
期刊
郭西元  又名锡元,曦元。1947年生,山东诸城人。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深圳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文人画研究所所长,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旅游联谊中心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认真”没饭吃      亚明老师诙谐,谈到画画和做人,说画家人品重要,做人要认真,但话锋一转说画画不能“认真”,他的意思是指画面僵、死、无生气意趣,特别“文革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声声慢》为例,从中探讨在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情绪问题,从作品实例出发展示音乐审美的重要性。同时简要论述标题音乐在音乐审美中的作用,并对自己的观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审美;情感;情绪;表现;标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6-0098-02  [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郑发奋(1973-),男
期刊
王和平  1949年生于福州。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为福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家协会副主席。    人要保持悠闲的心情极难。1500多年前,有人买了一座山,在那里住着以养闲情,可见其难。心无牵挂才能致高远。“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元代,有位画家倪瓒住在太湖之滨,他将财产交给兄长,
期刊
[摘要]卢奇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是20世纪意大利享誉国际的作曲家,他的《序进 Sequenzas》系列共十四首,其中《Sequenza IXb》是一首萨克斯独奏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该作品的相关音乐分析研究,以接受美学的角度与方法,揭示对以《序列九号》为代表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影响下的音乐作品的音乐理解问题。本文认为,完成这一类多元化且标新立异的音乐作品的“音乐理解”,是作曲家、演
期刊
一、“民间音乐家,在轻纱胧月下”  谈及“民间音乐家”,不禁使人怀想阿炳。怀想阿炳,在夜下,二泉旁,用饱经沧桑的琴奏出生命的绝响,如泣如诉,为人动容。黑暗的世界早已被心中那轮明月照亮,熠熠生辉。他在所处的动荡岁月,留下了宝贵的沉淀哲思;聆听阿炳,他那“走心”的旋律,似乎在启迪我们,是时候该静下来,抛开浮躁,来“晒晒月亮”了。话说阿炳,他只是个盲艺人,只是个乞丐,杨荫浏先生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平凡的盲人
期刊
[摘要]  《原野》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歌剧趋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弄臣》是意大利19世纪末里程碑式的西方歌剧代表作。两者都带有鲜明男性演唱风格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法、文献考察法和笔者的个人体验,对两部歌剧中男性角色的演唱进行分析,梳理了中西方歌剧中男性角色演唱的异同,论证了中国歌剧男性角色演唱需要在学习西方歌剧演唱特征基础上保持民歌和传统戏曲融入的演唱特征。以多维视角展开的比较分析,对歌剧演唱
期刊
王吉田  祖籍河南南阳。197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从事行政工作。1992年转调教育系专心从事中国画写意花鸟教学至今。
期刊
韩长生  1957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范系。199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西安文理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      大写意强调一个“写”字。中国古代画家大多书画兼长,当他想要“解衣盘礴”地抒写胸臆时,选择了书法的途径“写”,而不是“存形莫善于画”的画。“写”首先强调的是“骨”,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说:“怊怅述情,要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骨”是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