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阅读教学最美的生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i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不少语文老师在追求“有效”“高效”的课堂时,将其窄化为“效率教学”,误以为在40分钟的时限内,容量越大越好——一个环节赶着一个环节、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目不暇接、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一个问题提出马上就小手如林……学生跟着教师的快节拍一路奔波,匆忙中是走马观花搬的虚华,热闹背后是轻飘的浮躁。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过一句话:“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西洋语言讲究的是规律和逻辑,而“人治”的中国语言讲究的是直觉感悟,追求韵味和精神。这韵味、这精神往往隐藏在语言文字的背后,需要学生切己省察、反复涵咏方能领悟个中三味。因此,语文课需要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更需要默默地读、静静地思,这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失的一种生态。
  一、静静地读——潜心会文 圈画批注
  读书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学生应该针对一定的问题,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画批注,来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1.仔细阅读,你明白了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2.仔细阅读,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这是体会性的要求。3.仔细阅读,你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通过圈画批注,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里,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请看孙建锋老师教学片段:
  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课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时间六分钟
  生:(学生默读课文,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机锋万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六分钟过后)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惟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与“游人”的换位,看出冰心奶奶的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在一般的人看来,这群孩子是顽皮的、令人讨厌的,而冰心却把他们看成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生3: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生4:冰心奶奶说我们是天使,是太阳,是花朵,是春天。我们感谢她的比喻,感谢她的提醒。是天使,我们要释放可爱;是太阳,我们要释放光明;是花朵,我们要释放美丽;是春天,我们要释放明媚!(热烈鼓掌)
  师:你正在释放着可爱、光明、美丽和明媚,不仅是我,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
  生5: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在这句话的下面划上破折线,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鼓掌!)
  生6:花是美丽的,也是柔弱的;花是美好的,花期却是短暂的。生命柔弱似花,生命短暂如花,我们应当怎样延续美丽的花期呢?
  师:了不起的是你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花期,谈人生。你的问题值得我在内的每一个人珍视与探究。我愿意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时时警策!
  这样的课堂就是静水流深!表面是宁静的,但思维在涌动,情致在扩张,想像在流泻,激情在燃烧……试想,如果没有学生长达六分钟的静思默想、潜心涵咏,哪有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精彩发言呢!
  二、静静地思——让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主动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如果不给学生静悟的机会,匆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只会干扰思维的多向性,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学生就不会真正地感悟。我们常见课堂上出现短暂静默时,老师总是那么着急,或者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者用暗示的语言,非得让学生马上说出感受。其实此时就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地咀嚼品味与思考,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最后一节,同样的问题“参观的人只是与樟树合影吗?”,两位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引导方法。看见课堂一下子静默,久久没有学生举手,第一位老师连忙暗示:“这里的树不仅仅是树啊,它还代表谁?”省却了思考过程的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举手,作出了“参观的人看起来是与树。实际上是与宋庆龄合影”这样肤浅的回答,老师很满意。第二位老师则高明多了,学生静默,他不着急,微笑着说:“这样的问题,确实有点儿难度,浏览一下全文,老师相信你们会找到答案的。”一片静默以后,学生还是未能举手。老师继续微笑:“作者明明在介绍宋庆龄,为什么偏偏要写樟树呢?拿起笔来,再次圈画描写樟树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描写樟树的语句中,你们能读到什么?”这时的课堂真静,老师来回巡视,偶然与学生作短暂的交流,看不出丝毫的着急。而学生都在认真地圈画,静心地思考。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对刚才的问题作出了很有个性的解答,这时的课堂动感十足,气氛热烈。要是没有静思默想,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浅层滑行,思维不深入,就摘不到丰硕的思维之果,学生就会陷入一味读、读、读的倦怠之中。
  三、静静地听——让思维之花因撞击而璀璨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但学生的思维水平、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课堂教学应尊重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都动起来,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制造“静场”,给那些思维速度稍慢的学生以较充分的空间。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吸纳别人的观点,博采众长。弥补考虑问题的不足,使之萌生更多灵感,触类旁通,从而闪烁智慧的火花。听是语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被许多老师忽略了。在许多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同学的发言,不听老师的点拨引导,只顾自己“倾情表白”。必须纠正这种现象,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美国有句名言,“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维护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们的课堂也应如此,不要轻易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其次,要规范课堂发言的基本格式。可以以“我对某某同学的发言,什么什么我是赞同的,什么什么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为基本格式,让学生学会在认真倾听,认真思考后再作交流。再次,要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和多主体性。在课堂上,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应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还可以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如教学《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称她们是在逆境中成才的典范?”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用笔圈画有关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静思默想后,让学生挑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交流。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怎么体会到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学生经过交流,在倾听中,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三姐妹不懈的努力和敢于冲破旧势力的精。文本中的语言和人文精神,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在静思默想和倾听中,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促进他们的生命成长。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性。
  四、静静地写——让心灵的溪水悄悄流淌
  课文即学生模仿习作的蓝本,因此老师们都竭力找寻读写训练点,让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学会表达。由于写的环节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课堂气氛会显得很沉闷,这又成为部分老师心中的大忌。为了既体现新的理念——笔练,又能节约课堂时间,小练笔就成了一种摆设,一种衬托。短短几十秒钟的虚晃一枪,马上就进入热热闹闹的讨论交流,实际效果谁都心知肚明。
  其实读写结合真的很重要,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交叉,协调发展,其收效是唯“读”唯“悟”所不能比拟的。是的,练笔需要一定的时间,那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在阅读课的最后阶段,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留足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笔,表达他们最真切的感受。
  有位特级教师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一年后,我与老人又相遇了,大家都很激动……由于前期的品读、讨论、感悟很成功,学生有了感情积淀,练笔已是水到渠成。老师安排了足有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课堂很静,一片沙沙声中,老师极具耐心地巡视,不时与学生低语或静看。学生写好了,老师心中有了底,请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同学上讲台,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同时还要求听的同学作适当的记录,待会儿评价别人的发言。听听那些学生的发言,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家”——就是把学生视作课堂主角的老师。在他们看来,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获,课堂上安排个三五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静写,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给孩子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细细地品读,静静地感悟,默默地思考:让课堂张弛有度,既要有动态,也要有静态,一切根据学情而定,一切从效果出发。只要我们的老师坚定课堂是学生的理念,切实做到“目中有人”,不随波逐流,少些浮躁,少些花哨,让静思默想成为课堂最真最美的生态!
其他文献
本文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的综述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拓展重要他人的研究内容,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依旧积极的同伴关系和学校教育中教师作用的弱化以及偶像
对于现如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和披荆斩棘的哥哥们来说,除了事业、爱情和家庭,怎样保持匀称的身材也是迫在眉睫.减肥不是女士的特权,男生也不希望成为中年油腻男.越来越多的人
期刊
一、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强调要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和探究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改变了以往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但是当前的教学过程还存在几个误区。  (一)人文性挤占了知识性的地位  随着人文
在我国目前经济转轨换型时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经济利润,忽视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各种劳资关系矛盾日益凸现和复杂化。若这种状
面对中考议论文的宽泛,话题的灵活。考生往往感到困难,感到无话可说,文章难以深入,但只要我们会认真地探索就一定有章法可寻,就能找到它们的基本模式。现在我们就从议论文话题分解的角度来看几种模式。  如果以“坚持”为话题,你可以提出哪些观点?  大家往往习惯于围绕“坚持就是胜利”这个单一的话题展开论述,最多延伸到“持之以恒”、“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观点。如果我用话题分解的方法,比较一下情况有什么
期刊
国内外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层出不穷,涉及包括海关在内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我国的预算制度改革开始于1999年,作为中央单位,海关自2001年开始试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政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妙笔生花。然而,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造成作文教学这种令人遗憾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作文教学的评价环节上,我们老师往往喜欢凭借自己的喜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习作,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
期刊
一、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  “有法可依”是现代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不完善,大学生劳动就业立法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的现实状况,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尽快制定《就业保护法》、《反就业歧视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就业法律,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劳动法》等,以构建完备的保护大学生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体系。《就业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影响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的许多方面,与政府检验检疫工作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国家重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觉,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在语文阅读中的语感积累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