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俗话是“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而现在这句话可以变成:“是金子就要拿到好莱坞发光”。
美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经常遭人诟病,但好莱坞对美国本土之外有才华的电影人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新生派到90年代的拉美电影人,只要才华过人,好莱坞就不会放过。
对于想进入好莱坞的电影人来说,各类电影节是展现能力的最佳舞台,除了能将作品本身送到台前以外,还可以在电影节期间碰到更多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像《通天塔》的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黑帮暴徒》的导演加文・胡德(Gavin Hood)这样的奥斯卡奖得主,在举起小金人的同时,也收获了进入好莱坞的机会。
通常,四处搜寻潜力新人的经纪人,比奥斯卡的评委们更加先知先觉,每年那份50-60人的提名名单正式公布之前,经纪人们就已经选好了目标,更有一些已率先签下了合约。提名名单算得上是一份指导,但是用经纪人的话说,必须更周全更广泛地在全球范围搜寻新人。
在国际市场,柏林、戛纳和多伦多是美国五大演艺经纪公司搜寻新人的重要地点。UTA公司的里奇・克鲁贝克(Rich Klubeck)认为,先下手为强。他代理的客户包括2004年曾以《勇往直前》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德国导演法提赫・阿金(Fatih Akin)和2008年以《大牌明星》拿下戛纳金棕榈奖的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我们会同国外发行公司、国际制作人和电影节导演们进行接触,与他们越早接触,越有利合作。”
ICM公司的经纪人罗伯特・拉泽也认同这个观点:“在电影节看到感兴趣的电影后,我必须一定要在‘大批人马’赶到前与对方接触。”拉泽前不久刚刚在多伦多电影节签下了新晋以色列导演、拍摄《黎巴嫩》的塞缪尔・毛茨(Samuel Maoz),拉泽说,现在的电影节到处都是电影人和经纪人,他们都在迫不及待地寻找合适的签约对象。他曾经和某位电影人约在一家餐馆商谈合作事宜,结果没谈拢,那位电影人和他告辞后直接绕到餐馆的另一张餐桌前坐下来,开始同另外一家公司的经纪人谈起合作。
除了经纪人们在电影节上争先恐后寻找海外新生力量以外,各大好莱坞经纪公司也开始互挖墙角。2007年凭借《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去年就将代理经纪公司从CAA换成了UTA。
WME公司旗下一位代理经纪人也承认,最近几年经纪公司对国外电影人的热衷程度越来越高:“以前,这些非美国本土电影人制作出的电影,多被归为独立电影,并不赚钱,也不算商业片。”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比如最近的一部电影《旅行者》(The Tourist)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部电影由多纳斯马执导,翻拍自法国电影《逃之夭夭》,不但得到了法国Studio Canal影片公司的资金支持,还网罗了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两大影星,“这么大的阵势,绝对不能说是独立影片了。其实,在路易斯・莱特里尔(Louis Leterrier)、让-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和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这些又会拍电影又会赚钱的导演成为好莱坞新锐以后,非美国本土电影人的电影已经完全是商业片的模式了。”
也并不是所有非美国本土的新生力量都有被“请”进好莱坞的价值,克鲁贝克说:“我们寻找的目标是明确的,需要有完全不同于别人的风格和声音。”在这之中,某些类型片更加吃香,比如拍摄惊悚片和恐怖片的导演,尤其受好莱坞的欢迎。
不过,随着拍电影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惟一乐于接受新人的地方了,只要一个拍摄项目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不管是来自欧洲还是来自其他美国之外的地区,都会有公司愿意与之合作。何况,至今还有不少电影人出于对类型片的排斥,对好莱坞抱有怀疑态度,刻意与好莱坞电影公司保持着距离,比如今年的两位热门导演:拍摄《预言先知》(A Prophet)的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和拍摄《成长教育》(An Education)的罗勒・莎菲(Lone Scherfig)。
克鲁贝克也承认:“有很多电影人都对以‘美国模式’拍电影的路子有些担心。”
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部分非美国本土电影人习惯的拍摄模式是:杜绝一切外来干扰,包括电影公司高层、投资人及制片的意见。这种做法虽然能够保证电影的质量,但却与如今好莱坞的拍摄风格背道而驰。某位经纪人就说:“他们的才华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有时候是矛盾的,有时候他们无法完成心中的想法,对于这些电影人来说,创意控制比赚多少钱更重要。”
不管现在的情况如何复杂,未来,电影圈重叠,多国多地区电影产业和文化互相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毕竟,要想在国际电影市场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只圈在美国这一个地方“闭门造车”是没有前途的。地球都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何况电影产业。
注释
文中提到的美国五大演艺经纪公司,分别是CAA(创新艺人经纪公司)、WM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ICM(国际创意管理公司)、UTA(联合艺人经纪公司)以及Endeavor经纪公司,其中CAA横跨娱乐、演出、体育等领域,掌握了最多的经纪人、明星、运动员和场馆资源。2009年4月份,WMA公司并购了Endeavor经纪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WME成为CAA强劲的竞争对手。
美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经常遭人诟病,但好莱坞对美国本土之外有才华的电影人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新生派到90年代的拉美电影人,只要才华过人,好莱坞就不会放过。
对于想进入好莱坞的电影人来说,各类电影节是展现能力的最佳舞台,除了能将作品本身送到台前以外,还可以在电影节期间碰到更多与业内人士交流的机会。像《通天塔》的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黑帮暴徒》的导演加文・胡德(Gavin Hood)这样的奥斯卡奖得主,在举起小金人的同时,也收获了进入好莱坞的机会。
通常,四处搜寻潜力新人的经纪人,比奥斯卡的评委们更加先知先觉,每年那份50-60人的提名名单正式公布之前,经纪人们就已经选好了目标,更有一些已率先签下了合约。提名名单算得上是一份指导,但是用经纪人的话说,必须更周全更广泛地在全球范围搜寻新人。
在国际市场,柏林、戛纳和多伦多是美国五大演艺经纪公司搜寻新人的重要地点。UTA公司的里奇・克鲁贝克(Rich Klubeck)认为,先下手为强。他代理的客户包括2004年曾以《勇往直前》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德国导演法提赫・阿金(Fatih Akin)和2008年以《大牌明星》拿下戛纳金棕榈奖的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我们会同国外发行公司、国际制作人和电影节导演们进行接触,与他们越早接触,越有利合作。”
ICM公司的经纪人罗伯特・拉泽也认同这个观点:“在电影节看到感兴趣的电影后,我必须一定要在‘大批人马’赶到前与对方接触。”拉泽前不久刚刚在多伦多电影节签下了新晋以色列导演、拍摄《黎巴嫩》的塞缪尔・毛茨(Samuel Maoz),拉泽说,现在的电影节到处都是电影人和经纪人,他们都在迫不及待地寻找合适的签约对象。他曾经和某位电影人约在一家餐馆商谈合作事宜,结果没谈拢,那位电影人和他告辞后直接绕到餐馆的另一张餐桌前坐下来,开始同另外一家公司的经纪人谈起合作。
除了经纪人们在电影节上争先恐后寻找海外新生力量以外,各大好莱坞经纪公司也开始互挖墙角。2007年凭借《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去年就将代理经纪公司从CAA换成了UTA。
WME公司旗下一位代理经纪人也承认,最近几年经纪公司对国外电影人的热衷程度越来越高:“以前,这些非美国本土电影人制作出的电影,多被归为独立电影,并不赚钱,也不算商业片。”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比如最近的一部电影《旅行者》(The Tourist)就是很好的例证。这部电影由多纳斯马执导,翻拍自法国电影《逃之夭夭》,不但得到了法国Studio Canal影片公司的资金支持,还网罗了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两大影星,“这么大的阵势,绝对不能说是独立影片了。其实,在路易斯・莱特里尔(Louis Leterrier)、让-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和费尔南多・梅里尔斯(Fernando Meirelles)这些又会拍电影又会赚钱的导演成为好莱坞新锐以后,非美国本土电影人的电影已经完全是商业片的模式了。”
也并不是所有非美国本土的新生力量都有被“请”进好莱坞的价值,克鲁贝克说:“我们寻找的目标是明确的,需要有完全不同于别人的风格和声音。”在这之中,某些类型片更加吃香,比如拍摄惊悚片和恐怖片的导演,尤其受好莱坞的欢迎。
不过,随着拍电影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惟一乐于接受新人的地方了,只要一个拍摄项目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不管是来自欧洲还是来自其他美国之外的地区,都会有公司愿意与之合作。何况,至今还有不少电影人出于对类型片的排斥,对好莱坞抱有怀疑态度,刻意与好莱坞电影公司保持着距离,比如今年的两位热门导演:拍摄《预言先知》(A Prophet)的雅克・欧迪亚(Jacques Audiard)和拍摄《成长教育》(An Education)的罗勒・莎菲(Lone Scherfig)。
克鲁贝克也承认:“有很多电影人都对以‘美国模式’拍电影的路子有些担心。”
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部分非美国本土电影人习惯的拍摄模式是:杜绝一切外来干扰,包括电影公司高层、投资人及制片的意见。这种做法虽然能够保证电影的质量,但却与如今好莱坞的拍摄风格背道而驰。某位经纪人就说:“他们的才华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有时候是矛盾的,有时候他们无法完成心中的想法,对于这些电影人来说,创意控制比赚多少钱更重要。”
不管现在的情况如何复杂,未来,电影圈重叠,多国多地区电影产业和文化互相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毕竟,要想在国际电影市场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只圈在美国这一个地方“闭门造车”是没有前途的。地球都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何况电影产业。
注释
文中提到的美国五大演艺经纪公司,分别是CAA(创新艺人经纪公司)、WM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ICM(国际创意管理公司)、UTA(联合艺人经纪公司)以及Endeavor经纪公司,其中CAA横跨娱乐、演出、体育等领域,掌握了最多的经纪人、明星、运动员和场馆资源。2009年4月份,WMA公司并购了Endeavor经纪公司,合并后的新公司WME成为CAA强劲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