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的渗透

来源 :当代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
  1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1.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1.2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 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 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
  4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能够转轨、教学能力是否能够提高,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是否合理,即成也教师、败也教师。为此,我校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扎实开展校本研修,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 建设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思想转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纪, 学习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群体的显著特征,我校积极开展“学习型学校建设”活动,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起始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历史的第一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的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主抓重点,巧施点拨;传授学法,自主学习;传授学法,自主学习;总结归纳,提炼升华,上好起始课。  【关键词】历史;起始课;方法  学生初次接触历史,多为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但并不晓得采取什么学习方法,从何处入手,情感郁积于心,不知所措,正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窘况,教师
期刊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求知、思考、解惑中不断尝到成功的快乐与愉悦,并伴随孩子在快乐中学到新知,在愉悦中健康成长。面对枯燥的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自己从教三十年的几点浅见。 
期刊
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进行阅读,阅读理解能力差,读不出要点、读不出问题,从而不能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严重缺失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四个方面观点:  1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努力去阅读,才会孜孜不倦
期刊
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如何,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水平、基本能力和心理状态。但会不会考试,有没有应试策略与技巧,无疑对成绩产生很大影响。下面就考前策略、应试技巧、怯场转移三个方面,用歌诀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对每位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各位心想事成。  1 考前策略  临考复习重安排,集中精力抓基本。  重做原题找错误,实现思维连贯性。  排除一切杂念,加强精神准备。  降低求胜动机,提高理智水平。  善事必先
期刊
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全身的细胞都开始紧张,紧张到饭吃不好,觉睡不好。参加咸阳市小学英语教坛新秀评赛活动,真的不同与以往的任何一次赛教活动,以前都是提前准备,而这一次却是第一天随机抽课,第二天就上讲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孩子,权威的评委老师,强大的对手……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可是既然接受了任务,既然拥有了这个机会,我必须勇敢得上。  反反复复地翻看教案教参,不停地上网查询资料,一遍又一遍地观
期刊
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意发掘学生创造意识的某些因素和特点,积极加以培植、引导、鼓励,以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备课时,不仅要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内容,而且要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努力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正是开启学生思维门扉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可以这样说,疑乃学问之始,创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调查和反思,我们之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陷入了一个“应试”的误区。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的启发下,我琢磨着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审题,提出尝试要求。(2)学生尝试习作(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写)。(3)教师指导,讲评。(4)学生修改成文(包括学生自己修改和小组合作修改)。(5)教师批阅,评价。其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作文
期刊
长期身处“薄弱”的学校里,虽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此生无愧,但是天天与“学习困难学生”在一起,看到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放弃,看到他们受家长的打骂、同学欺侮、老师的冷眼与推卸,看到那一张张字里行间写满了带着泪痕的“差”字的作业、试卷、报告单……我也无奈,我也困惑,那家长的鞭子不是抽在孩子的皮上,而是抽在我的心上。就是前一天,改完学生的期末试卷,面对那些二、三十分的差生的成绩,我的心情十分沉
期刊
时下,实实在在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导学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已逐渐成了主流,并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确实能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给学生学法,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积极展示,勇于争辩的学习态度的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落实导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在于教师把握好自身的角色,不做教学活动中的主演,只当好导演,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全都“动”起来,人人争做学习活动中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