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的教学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合唱,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乐感,帮助他们增强对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就当前合唱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课堂都选择了固定曲目作为排练内容,并不重视创新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和广大学生也逐渐对合唱重视起来。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的改革步伐愈发加快,针对这一现状,选择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合唱教学作为研究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合唱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困扰,在音乐合唱课程的开发中,不能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课堂活动需要多元化。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让学生欣赏经典歌曲,练习演唱。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合唱活动,也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使得小学生对合唱形式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在合唱活动中,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能掌握合唱中相应的技巧。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教学难度大,学生掌握合唱技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吸收各种合唱技巧,这对小学生在今后的合唱活动中产生很大的打击,小学生合唱热情不足。因此,在核心素养观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认识合唱教学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并通过合唱练习使学生运用音乐技巧。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小学生才会更加重视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音乐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体系,让小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调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十分单一。因此,老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环节,老师可以进行音节和音控的训练。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合唱合作意识有待提高,他们在合唱练习中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耐心。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排斥合唱练习,对合唱练习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唱训练。通过简短的练习,学生可以在合唱中获得愉悦感,进一步增强对合唱的信心。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让学生一起进行高音演唱和多声部演唱,从而为合唱中团结协作奠定基础。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因此,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团结合作的理念。许多音乐曲目都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编创的方式来对多声部的节奏进行解读,使学生掌握声乐的节奏感,提高合唱能力。
3对学生合理分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首先要注意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为了保证分层的科学性,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掌握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音乐乐感等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除了对学生基础情况和特点加以考虑,还要对学生自尊心进行全面考量,不仅要对学生合理分层,还要注重保护学生内在自尊心,避免学生在分层中受到心理挫伤。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乐感、音乐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可以划分学生为三个层次:音乐基础和乐感差强人意的学生划分到丙组、音乐基础稳定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划分到乙组、音乐基础扎实且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生划分为甲组[1]。
在分层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们这样的分组并不是优劣之分,而是要让他们融入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层次当中,实现相互鼓励和逐步进步。同时,学生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逐步提升和进步过程中,这个组别划分也会进行一定调整,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对学生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和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推进。
4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逐步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还要结合具体组别学生的差异,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提升。对于音乐基础比较扎实,且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的甲组学生,要设置高要求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要具备一定挑战性,充分发挥学生内在音乐细胞,挖掘其内在音乐潜能,促进学生深度发展;对于音乐基础稳定且学习态度认真的乙组学生,着重设置普遍性目标,使其进一步巩固音乐基础,保持音乐学习态度的长久认真,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向甲组转移;对于音乐基础薄弱且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习,着重设置基础教学目标,使其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获得成功自信,并在逐步牢固的掌握基础性音乐知识同时,促进音乐能力的有效提升[2]。对于学习态度散漫的学生,要注重加强学习态度目标制定,使其在高效达成学习态度目标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在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鸿雁》这首歌教学中,针对丙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了解一定歌曲背景的基础上,掌握音乐演唱旋律,培养其语感;针对乙组学生,可以让其背唱这首歌,并且可以独立演唱《鸿雁》;针对甲组学生,可以让其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并在熟练演唱第一段曲谱之后,进行填词演唱。
總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需要音乐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来调动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和热情,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自信地投入合唱中来,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9(8):46.
[2]殷明明.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J].北方音乐,2020(12):132-133.
该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800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合唱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困扰,在音乐合唱课程的开发中,不能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相对单一,课堂活动需要多元化。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让学生欣赏经典歌曲,练习演唱。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合唱活动,也不能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使得小学生对合唱形式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在合唱活动中,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能掌握合唱中相应的技巧。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教学难度大,学生掌握合唱技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吸收各种合唱技巧,这对小学生在今后的合唱活动中产生很大的打击,小学生合唱热情不足。因此,在核心素养观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态度,充分认识合唱教学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并通过合唱练习使学生运用音乐技巧。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小学生才会更加重视各种形式的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音乐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体系,让小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调能力
在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十分单一。因此,老师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环节,老师可以进行音节和音控的训练。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合唱合作意识有待提高,他们在合唱练习中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耐心。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排斥合唱练习,对合唱练习缺乏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合唱训练。通过简短的练习,学生可以在合唱中获得愉悦感,进一步增强对合唱的信心。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让学生一起进行高音演唱和多声部演唱,从而为合唱中团结协作奠定基础。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符合核心素养的理念。因此,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团结合作的理念。许多音乐曲目都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编创的方式来对多声部的节奏进行解读,使学生掌握声乐的节奏感,提高合唱能力。
3对学生合理分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首先要注意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为了保证分层的科学性,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掌握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音乐乐感等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除了对学生基础情况和特点加以考虑,还要对学生自尊心进行全面考量,不仅要对学生合理分层,还要注重保护学生内在自尊心,避免学生在分层中受到心理挫伤。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乐感、音乐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可以划分学生为三个层次:音乐基础和乐感差强人意的学生划分到丙组、音乐基础稳定且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划分到乙组、音乐基础扎实且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生划分为甲组[1]。
在分层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们这样的分组并不是优劣之分,而是要让他们融入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层次当中,实现相互鼓励和逐步进步。同时,学生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逐步提升和进步过程中,这个组别划分也会进行一定调整,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对学生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基础和特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保证分层教学的顺利推进。
4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逐步提升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之后,还要结合具体组别学生的差异,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具体教学活动,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提升。对于音乐基础比较扎实,且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的甲组学生,要设置高要求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要具备一定挑战性,充分发挥学生内在音乐细胞,挖掘其内在音乐潜能,促进学生深度发展;对于音乐基础稳定且学习态度认真的乙组学生,着重设置普遍性目标,使其进一步巩固音乐基础,保持音乐学习态度的长久认真,奠定坚实基础逐步向甲组转移;对于音乐基础薄弱且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习,着重设置基础教学目标,使其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获得成功自信,并在逐步牢固的掌握基础性音乐知识同时,促进音乐能力的有效提升[2]。对于学习态度散漫的学生,要注重加强学习态度目标制定,使其在高效达成学习态度目标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在花城版五年级上册《鸿雁》这首歌教学中,针对丙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了解一定歌曲背景的基础上,掌握音乐演唱旋律,培养其语感;针对乙组学生,可以让其背唱这首歌,并且可以独立演唱《鸿雁》;针对甲组学生,可以让其声情并茂的演唱这首歌,并在熟练演唱第一段曲谱之后,进行填词演唱。
總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需要音乐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来调动小学生的合唱兴趣和热情,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自信地投入合唱中来,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佚名.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J].中华少年,2019(8):46.
[2]殷明明.基于合唱的小学音乐训练探究[J].北方音乐,2020(12):132-133.
该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20-800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