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滋润孩子的心灵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及教育家,都强调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熏陶和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语文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人文科学,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不仅仅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同时更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审美教化功能的重要途径。
  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之作。对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我们的传统教育,一般都是通过对故事的梳理、人物的赏析,之后结合写作背景总结为:小说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目。
  用这样的思路,教者上了《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学生们也很顺畅地跟随着我的教学思路,一步步地总结出了小说的主题。教者随机向学生抛出了一个角色体验问题:“如果你是于勒的兄弟姐妹,某年同样也在船上碰到了靠卖牡蛎生活的于勒,你将会怎么做?你会像菲利普夫妇那样做吗?”抛出这样的问题,我满以为,学生们会满腔爱心,说如何如何关爱于勒,甚至把他带回家……
  结果,第一个举手的男同学,冷静地回答说:“我会和菲利普夫妇一样,赶快躲避于勒。”
  这个答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不甘心地问。
  “因为,如果把这样的兄弟带回家,纵然他很贫苦,很令人同情,但他肯定会在经济上拖累我的家人。我得保证我家人的利益。”
  肯定还会有胸怀同情的孩子的,教者心想,于是又接着点了下一名学生。
  “我也不会把于勒带回家的。因为这样的一个‘败家子’,万一又再次挥霍钱财、祸害家庭可怎么办啊!”
  希望找到那缕关爱的暖阳的笔者,只能牵强地问:“那有没有谁,愿意把于勒带回家的呢?”天啊!下边的学生一片摇头!
  为什么?为什么我面前最纯真、最可爱的孩子会这么理性?这么冷静?难道真的是金钱的阴影笼罩住了他们的心?不!不是的!否则在小雨住院期间,他们就不会主动轮流上医院为小雨补习功课;否则在老师声音嘶哑之时,他们就不会偷偷地在老师的桌上放一盒润喉糖;否则在学校爱心义卖会上,他们就不会那么慷慨踊跃……所有的种种回忆,都清晰地说明,孩子们还是犹如那清晨的露珠一般纯洁透明,还是犹如那山涧中的清泉一般灵动清澈。
  那教者该怎么扭转乾坤呢?对,仍然要从菲利普夫妇身上入手。
  “菲利普夫妇的生命起点是怎样的?在他们可鄙的言行下,有没有值得我们同情原谅的地方?”这个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都能立即联系文章开头部分,体会到菲利普夫妇心酸的生活状态,并对其做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趁热打铁地问道:“是啊,菲利普夫妇虽可鄙但也令人同情。他们拮据的生活逼迫他们做出抛弃亲兄弟的做法。而我们呢?我们的‘生活起点’又如何?我们对一个改过自新的于勒应该抛弃、拒绝吗?”水到渠成,孩子们终于又燃烧起了爱心之火。
  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点点滴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乃至于对国家、对社会真正负责任的表现。
其他文献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四大基石,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并长期培养学生这四方面的能力。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1.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辞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所听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
期刊
笔者有幸观摩过若干优秀青年教师执教儿童诗的课堂,感觉执教者在教学中对语言训练的设计、情感因素的挖掘、朗读感悟的指导、生活情境的创设、文字意境的呈现等方面确实做足了文章,设计得堪称完美,唯独在解读时对文体样式和风格关注甚少,教学儿童诗和教学叙事类文体、写景类文体等一般无二,课堂上总是少了一点特别的情致——那是儿童诗独有的内在气韵和魅力。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文本,除了它蕴含的丰富内容和充沛情感之外,
期刊
《诺贝尔》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百折不挠”里的一篇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我抓住文章的6~9自然段展开教学,重点从“毫不气馁”一词展开,通过三次想象,学生对诺贝尔的了解较为深刻,体会到了那种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片段一】  师:诺贝尔为了发明“诺贝尔爆炸油”,他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实验室化为乌有,此时他的家人或朋友会对他
期刊
整体设计说明:本单元共10个课时,第1、2课时为整体预习课,第3、4、5、6课时为基础阅读课,第7、8课时为整合阅读课,第9、10课时为拓展阅读课。  第1、2课时 整体预习  【学习内容】  《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新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期刊
我们所说的“浅文”,一是指文字浅显,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没有文字、语句上的障碍的文章;二是指主题思想单一,作者的思想情感容易把握的文章。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墨子也提出“子深其深,浅其浅”。能选入教材的“浅文”蕴藏着“平淡中的不平淡”。遇到这类文章,学生容易一览即过,长此以往,养成一种学习的惰性。所以教师对这一类课文,定要合理而深入地挖掘,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捕捉更多的信息。那么如何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  【教学目标】  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1.揭题,齐读。  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  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  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期刊
最近,季殿玉老师的写字教学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七十多岁的已退休十多年的老教师,却退而不休,一如既往地活跃在一线教学的讲台上,在写字教学的园地里精耕细作,奉献自己宝贵的经验,真让人肃然起敬。联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在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写字教学有所弱化的倾向,觉得请季老师这样的专家多方呼吁,多向引导,真的是很有必要。季老师讲的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  一、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事纷繁,变幻莫测。移步换形,亦峰亦岭。语文教学诚然应该求其真,但何者为语文之“真”,又何以达到语文之“真”?  康德说,人不能认识物自体。最近物理学界的狂欢,不仅是广义相对论被直接验证,更是因为看待宇宙有了崭新的方式。曾经,人们以为物理学的大厦已完整建立,后世物理学家只需修修补补。如今,因为引力波的发现,天文学或起革命性的变化。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存在着根本性
期刊
为了上好《诺贝尔》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等,可课堂上的我仍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某个环节岔开去,影响下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内心渴望将一节行云流水、完美无瑕的课展示给听课老师,以至于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一节课上完了,发现学生仍在原地踏步。  当听完周雨明老师那淡定自若、风度儒雅的《诺贝尔》一课时,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少了一份从容、一份淡定
期刊
2015年11月21日上午,我听了来自台湾的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瑞华老师的专题讲座《穿越〈大鼠〉细思辨——听说读写的美好遇合》。在这个专题讲座中,张老师以她自己的文言文教学课《大鼠》为案例,向与会者谈到了台湾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张老师教学《大鼠》一课,共用四个课时,前三课时张老师主要解决读、译文言现象归纳、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关键句等问题。第四课时,是在前三个课时基础上的一节面向台北市的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