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舞向自由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读《邓肯自传》,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南京晓庄学院读书时。那时候,人们的视野刚刚随改革开放而打开,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其中外国文学作品特别受年轻人青睐。这本书是我那些年躲在寝室的床围里,废寝忘食夜读书籍之一。
  邓肯是美国舞蹈家,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舞台上赤脚表演的艺术家。她创立了一种基于古希腊艺术的自由舞蹈而首先在欧洲扬名,其后在德、俄、美等国开设舞蹈学校,成为现代舞蹈的创始人。邓肯不仅是一位划时代的舞蹈家,而且是一位罕见的才女,《邓肯自传》是世界文库中为数不多的舞蹈家作品之一,它记录了邓肯为舞蹈争得与其他艺术的平等地位而奋斗一生的过程。她的舞蹈思想通过这部自传更是傳遍了世界各地。人们被她自然的舞蹈追求、自由的舞蹈精神所打动。
  在自传中,邓肯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邓肯有主见,极富行动力,正如她所说:“我从来就无法理解,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为什么又不去做。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我从不犹豫。尽管这有时候给我带来打击和灾难,但至少我尝试过了。”
  这本自传还讲述了邓肯在音乐、哲学、绘画、戏剧方面的才华,读之会不时地为她渊博的才学拍案叫绝。这取决于她曾经的刻苦学习——饿着肚子在大英博物馆读《雅典之旅》,在卢浮宫里翩翩起舞,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流连,在罗丹博物馆里体会雕塑的深刻内涵……
  邓肯的成长经历,不仅在当时,在如今也是值得青年人借鉴。而对于她的成长,有一个人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人就是她母亲。
  邓肯曾感叹:“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意识到他们给予孩子的教育,只是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邓肯的母亲有四个孩子。她没有通过强迫教育,把子女变成平庸的人,而是顺应孩子的个性特长,尊重孩子的爱好,支持孩子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奋斗。
  由于母亲的缘故,邓肯兄弟姐妹四人的童年生活是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中度过的。每天晚上,母亲坐在钢琴旁,一弹就是几个小时。邓肯5岁上学,当她因为在学校说了没有圣诞老人的话而被老师责罚时,母亲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坐在身前,为她朗读了鲍勃·英格索尔的讲演词。邓肯6岁时,召集了六七个街坊的孩子在家里,教他们挥舞手臂。母亲回家看到,问邓肯在干吗,当听到邓肯说是办舞蹈学校,就坐在钢琴前为她弹奏乐曲。当邓肯长大后打算离开旧金山,去追寻舞蹈梦想,母亲虽然有困惑,但乐意跟她到任何地方去。在芝加哥、纽约,在伦敦、巴黎,她曾陪着邓肯饿着肚子流浪街头,也曾在没有床的工作室,凑合着在木箱上睡觉,还接连几个小时地演奏肖邦、舒曼和贝多芬的乐曲。
  邓肯母亲的这些做法,对正在为教育孩子苦恼、希望孩子获得成功的当代家长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启发。
  不知不觉,读书到尾声。合书思忖,久别重逢的这本书,仍能让我如此沉迷,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魅力。
  经典在于有深刻的思想,更在于独特的不可替代性,正像邓肯的一生。一本书如此,一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莎士比亚说,生命的丰盈在于慈悲和爱心,它能使平凡人成为不朽的灯塔。  近日,一对普通夫妻的故事暖哭了无数网友: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16年来在露天小巷里,给癌症患者家属提供炉灶和厨具,患者家属每做一道菜只收取1元炉具费,大家称这里为“爱心厨房”“抗癌厨房”。  万佐成说:“能让患者家属更方便地护理病人,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我们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病人和家属重拾信心的笑容。”  想吃啥菜就到这儿来做 
期刊
2017年10月10日早晨6点,还在睡梦中的李莉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刚摁下接听键,电话那边就传来一阵阵痛哭声……电话是李莉母亲打来的,她带来了一个小时前李莉父亲因病去世的噩耗。  放下电话,李莉来不及多想,迅速坐上了回老家石家庄的车。在车上回忆了许多关于父亲的往事之后,李莉才突然回过神来,自己还未向所工作的绿地证券公司请假就提前离开了。她记得员工考勤制度有规定:所有人员请假,需提前在审批系统
期刊
不喜欢做孩子  “关于我的年龄,外界一直有些争议。”拉格斐在拍摄他的纪录片里说道,“我的出生大约是在1933年到1938年之间,具体是哪一年,我也不知道。”因为母亲出于某种隐秘的理由,烧毁了拉格斐的出生证明,再加上拉格斐喜欢保持这种神秘感,所以直到他去世,依然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年龄。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拉格斐出生于德国汉堡,父亲卖炼乳,母亲在牛奶厂工作。因为战争原因,拉格斐的童年在德国边境的乡
期刊
一  2017年7月,一段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的视频,使一家餐厅一夜成名,日均客流量达1000人次。它就是位于北京的失重餐厅,凭无人点餐、无人上菜、无人收银的“三无”特色,受到食客的热捧。  进店入座,用平板电脑点好菜,扫码付款,短短几分钟后,食物就会沿着半空中的双螺旋轨道,完好无损地送到食客面前,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17秒钟,这就是失重餐厅炫酷的服务方式。  “失重”的创意来自于德国的“机械小霸
期刊
江蘇水碧于天、如诗如画的城乡风貌,令人瞩目、振奋人心的发展成就,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奋进姿态,让众多从江苏走向世界的江苏人豪情满怀,面向未来信心倍增。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作为东部沿海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成为全国范围经济增长最快省份之一。江苏省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称,以绝对值计算,自1978年至2018年,江苏GDP总量增长了3343倍。在此背景下,江苏涌现了
期刊
1953年,斯蒂芬?佩里的父亲杰克?佩里作为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带领一批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与中国开启了贸易对话。2018年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佩里,称赞他的父亲撰写了一段中英友好的佳话。  走在父辈的道路上  1972年,24岁的佩里跟着父亲来中国。“在我们搭乘的飞机上,恰巧有前往中国访问的马耳他总理。当飞机在上海机场降落时,欢迎的鼓声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能量和热情。”在
期刊
我怀念那个憩息在美丽沼泽上的五彩鲜艳的半透明房子。住在里面,黑夜只是一瞬间,白昼漫长而绵绵不绝。巨大的云朵在天空飞快地移动,房子里也跟着忽明忽暗。  我家床底长满了青草,盛放着黄花,屋顶上停满了鸟儿。那些鸟儿的小脚印细碎闪烁地移动着,清晰可爱,给人“叽叽喳喳”的感觉,虽然它们并没有叽叽喳喳地叫。我们在帐篷里愉快地生活,不时抬头看看半透明顶篷上那些调皮有趣的小脚印。它们浑然不觉,放心大胆地在我们头顶
期刊
我离开家乡才知家乡与我的关系深重。我对自己走出去,感觉到高兴,有距离,能更多认识自己和原生地。我用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我生长的土地。它在我的觉悟里,在我的日子里。这些年我不间断地借助写作、阅读了解和体会它。  时间越久,越理解了生长和断裂合为一体的一些意义,那个过程,有许多不可逆转的因素,无论悲喜,无可动摇。  在家乡,劳动和土地,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声息和渲染。尊重劳动和土地,尊重那段时间里
期刊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海外华人纷纷捐资捐物援助祖国。大洋彼岸的美国,两名中国女飞行员李霞卿和颜雅清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场慈善募捐之旅。  从1939年3月至7月,她们驾机飞行超过15000公里,造访了美国40余座城市,最终抵达纽约。她们的故事,在美国引起了巨大关注,她们不仅为中国筹集了大量善款,也向海外传递了侵华日军非正义的舆论声音。李霞卿作为这场飞行活动的策划者,更是被誉为“东方蜻蜓
期刊
抚今追昔,拉开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序幕的是一位被大多数人忘记名字的先行者。百年前,他开启了具有革新意义的留学教育大门。中国文化的走向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的涌入中国,也因此跨入一个新阶段。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放眼世界,敢为人先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的贫困农家。  容闳7岁时,父母将他送往免费提供食宿的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学习英文。  18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