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行书的智慧与文化命脉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9207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古老且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历经三千多年,以各样的风貌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当我们的文明还处于时空的襁褓中时,作为早期萌芽状态的书法便诞生在华夏民族母亲的摇篮中,由古之结绳记事的蒙昧到仓颉造字“感天地、泣鬼神”,中华文化的演进根植了书法惊人的智慧与文化命脉。那么什么是书法的灵魂呢?它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本是妙不可言,当其流于笔端,楷篆隶草行异彩纷呈,文字的书写美达到极致,在笔墨中显示出各种不同的美,书法的灵魂就这样缓缓地厚积薄发地沉淀着,成就了书法艺术。
  《兰亭集序》:魏晋书法艺术的灵魂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作品写于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文辞先交代了这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的活动是“修禊”。所谓修禊是古代春秋两季都会举行的一种濯除不洁的节日,时间在阴历三月上巳日,即三月初三,具体的办法是临水洗濯,冀以祓除不祥之气。而这次与会者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群贤少长者谁?单从《天章寺碑》中所列与会者可看出,这次聚会的规格很高,虞谷为山阴令,孙统曾为鄞县令、余姚令,王凝之后来也官至会稽内史,华茂为前上虞令,谢藤为前余姚令。王羲之的六儿一女皆“列坐其次”。从与会的主要成员来看,兰亭集会表面上是以王羲之为首,以世家大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与名士(孙绰、孙统等)为主要参与对象的一次游宴娱乐活动,但实质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对时局的一种悲凉祷告和精神寄托,看似得过且过的及时享乐,其实是内心抑郁和痛苦排遣的一种方式。他“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但由此美景而联想到动荡不安的东晋王朝,笔锋一转,心情开始由“天朗气清”骤然转为对生命无常的探索。人们的生活方式或在隐居斗室畅谈平生抱负志向,或纵逸洒脱,爱己所爱,憎己所憎,不受时事所囿。好静也好,喜动也罢,但高兴的事情总是转眼即逝,此时的王羲之已经五十一岁,刚是“知天命”之年,发出如此感慨,令人无限沉思。王羲之强烈的生命意识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其个体生命气质的激发与超越,以及人格的超凡拔俗与思想的卓尔独立。
  关于这件事的实质,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卷七中曾有更为深刻的点评:“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本是一场看似畅游山水的闲适聚会,没想其实质是游宴之乐背后的沧桑。羲之的好朋友殷浩北伐败北许昌,这样一来,桓温为了削弱与自己抗衡的殷浩,开始以此弹劾独揽大权。王羲之去官,结束了自己的从政生涯。讲到这幅作品时把王羲之的身世进行梳理,便可知从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到去官后的游山玩水、弋钓、服食、采药等活动,王羲之自身折射出魏晋士人的普遍生活方式,以及面对动荡时局和生死问题时采用的“以药镇惊、以酒消愁、以游恣乐、以赌言欢”的生活态度。从王羲之年少时经过的“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从王导、郗鉴的离世到殷浩北伐惨败遭流贬,从祖墓被挖掘到修复,从中原地区被迫南渡到南方等等,这一切都是王羲之无法摆脱的社会环境,而且这种恶劣而悲惨的遭遇,无疑给王羲之的一生带来无穷的折磨和伤痛。这样,便可从《兰亭集序》等书法作品中对王羲之及其作品有立体而全面的认识。魏晋风度讲究的士大夫精神从此时期开始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所以“托杯玄胜、远咏庄老、喜好饮酒、不务世事、隐逸为高”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让人心怀畅达的《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唐代书法艺术的灵魂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写于侄子颜季明在内的颜氏一门三十余人惨遭毒手的背景下。此篇为麻纸 墨迹,“至德三年”九月三日,颜真卿写下这篇祭文。再过数日就到重阳节了,适合赏景游玩、吃重阳糕、登高望远、观赏菊花、饮菊花酒、遍插茱萸等活动,如此欢快的节日,没想到是“遍插茱萸少数人”,在这个时节写下诗篇,最易与时景相浸染,悲伤的情绪顿然营造得淋漓尽致;文中第二行中,颜真卿把“从父”改为“第十三”,颜真卿不自称从父,而是称呼“十三叔”,这样就把自己和颜杲卿家族等同一家人,季明也就如同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般。虽真卿用简单而普通的“清酌庶羞”来祭奠侄子,但情浓意长。如此有前途的族中骄傲者,没想到会遭受毒手。当笔锋一转写到“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时,涉及罪魁祸首,颜真卿的心情顿然无法平静,“何图”两个字突然放大,心情随之出现了转折。意思是怎么会想到安禄山等逆贼敢起兵谋乱犯上。最终用妙计取得了土门大捷,收复了军事要塞井泾,即土门。但在如此良好的军事形势下,却“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真卿写了两遍“贼臣不救”,虽然涂去了一句,但这是杲卿和季明等被杀的直接原因。真卿写到此加重了“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这沉痛的八个字。书写越到最后,颜真卿的情绪越不可控制,看似随意的倾斜造型和严重的涂抹修改,正是顏真卿情绪的真实流露。对凶手的指控到了悲愤的程度,对同僚的卑鄙之心有着莫名的愤慨,而更多是对侄子的哀悼和惋惜,不禁让人双泪沾襟。当泉明去寻尸骨时,得到的是未完整的残体,这让真卿如何不黯然自伤。援笔之际,悲愤交织,不能自已。颜真卿此文此书,凛然正义,文辞书法皆可嘉。全篇用外拓笔法,浑厚的笔画,墨色的自然变化,即使是那被修改过的涂涂抹抹处,也让人感动,似乎能感触到颜真卿的呼吸和温度。
  《寒食帖》:宋代书法艺术的灵魂
  苏轼的《寒食帖》,就其书写背景而言,产生于“乌台诗案”事件,当时朝野喧哗,除了和苏轼政见合者上书求情,包括已经赋闲于金陵的王安石在内的一些新法推行者也发出“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的劝谏。苏轼虽未被处死,但在狱中一百零三天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并受监视。团练副使是团练使的副职,也正是在黄州时期,苏轼写下著名的《寒食帖》。这不是“山中无日历,寒暑不知年”的隐居生活,也非洒脱到不计时间成本的岁月挥霍。苏轼对来黄州的时间记忆很深刻,数落着艰苦难熬的岁月,不觉已经三年了,这是对三年无情岁月的感叹和惋惜,怀着满腔热情想为国家效力,没想却被贬在这荒凉的黄州。而寒食则为清明前的一天或两天。寒食节是禁火的,禁火的日子更让心情悲凉的苏轼平增几分凉意,可谓身心俱寒。紧接着发出对这无所作为的岁月的感叹,感叹这时间并不因人的心性而转移,“年年欲惜春”“今年又苦雨”在书写时“年”字占据近乎三个字的空间,苏轼对时间的珍惜和此时碌碌无政务的生活状态,截然成了非常鲜明的矛盾对立点。一个“苦”字,一个“瑟”字,让遭遇的苦途遇上了这多雨的萧瑟岁月,是谁在契合且加重了心灵的这份寂寥?让人不禁望而动容。一个“卧”字,犹如苏轼“石压蛤蟆”似的书迹,把自己的愁容和病态一股脑全盘托出。诗的结尾,苏轼用拟人的手法比喻这悲凉场景,把“白须”和“少年”弥合在一起,是如此的不协调,但其前提是“病”。苏轼此前也才华横溢,官运亨通,“乌台诗案”后已经是“有病”之身,即使能被召回京城,那也已经是遭受了莫大的伤痛,犹如少年已有白须般,身未老,心已衰。诗后段从“雨”引入,春江水开始涨潮欲到家门口,但“屋漏偏逢连夜雨”,春雨来势凶猛,不可阻挡。苏轼所居之所变成了孤岛中的渔舟一般,“蒙蒙水云里”。此时的苏轼“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得到,只有“寒菜”,即“芸苔”之别称,此菜在春季采收,有散血消肿之功效。当然,苏轼深谙食疗之法,但这里吃“寒菜”即使所烧之芦苇也是湿的。苏轼所书转换多变、顺手断联,精准地传达出那滞涩苦闷的情感体验,书写出真正的生命体验。
  如上对三大行书的书写文化历史背景、书写内容以及书写时作者的心情状态的描述,这样就把三幅作品立体呈现出来,天下三大行书虽皆是“草稿”之书,但所以流传后世,奉为圭臬,不仅因书家是最上乘的书法大家,更是因为书家的文化修炼境界,最不修饰,最在用心,用文化人格书写出中国书法艺术人格!
  文化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当今书坛丑书满天飞,主要是都把书写技巧作为创作法则,缺乏文化的浸润。真正能使书法升华为艺术,必须要将文化思想融入情感,变为创作的灵魂。所以书法是人的一种精神价值,表达的美是文化赋予共同的人格取向。书法在时光空间的隧道里穿梭,以它不变的中国文化基调,衍生出形态万千的生命风采,使中华文明的不同演进历史立体起来,书法孕育于文化世界里,又长于文人生活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中国文化,而文化是书法生长的沃土,繁衍的根,发展的灵魂!
  作者系四川省广元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其他文献
大学语文是高校公共课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以及文字鉴赏能力。目前在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语文的授课模式较为枯燥,而学生对于公共课的学习又缺乏兴趣,使得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成果略有不足。通过研究体验式阅读在高校大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深入了解文字内涵,从而在阅读中感悟文字魅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文字阅读能力。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期刊
《礼记·大学》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要通过阅读逐步树立诚意正心、追求真理,有家国情怀、为人类造福的远大志向,又要通过读书、学习和实践,去接触、探究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改造世界的本领。因此,我提倡要加强科技图书的阅读,提高科学素养。而先阅读一些高质量的科普书籍,培养起兴趣阅读是首要的一步。  科技阅读需要科普的助力  如果你翻
期刊
“村里草地很少,几乎都是荒漠。封面设计要以克青孜的景色为背景。”  “好,编辑团队也是这个思路。顺利的话,本月就可以下印厂了。”  这是笔者与邵祥理就《行走克青孜:一位中央国家机关援疆干部驻村记录》一书封面设计进行的简短对话。两个从未见面、各持己见的人,最终在封面设计环节达成了一致。  邵祥理是中央国家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干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2
期刊
要谈碎片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问题,我认为要从灵性的成长角度来看;而要谈灵性的成長问题,则要看看大多数世俗人生的状况。世俗人生多注重功利,呕心沥血,孜孜矻矻,苦苦索求的无非是功名利禄,无非是权势与地位。但是功名利禄的世界竞争太过激烈,也太过无常,过于消耗人的精力,令人往往心生倦意、不知所从,于是常人就一头扎进享乐里,美食、美色、美景等皆可为享乐的资源。等到在美食、美色、美景里稍稍舒缓了一下紧张的情绪,常
期刊
以托妮·莫里森、汤婷婷等作家为代表的美籍非裔和华裔女性作家叙写了少数族裔在屈辱和压迫下的身份认同问题,极大地改变了少数族裔文学的边缘化处境。而在《无声告白》这部作品中打破了第三世界妇女在理论话语中的一个盲区和误区。在很长的时间里,西方女性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白人女性,而后殖民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关注的重点是第三世界男性,第三世界妇女的独特身份和特征则被忽略了。华裔女性受到男权社会的挤压,又因族裔特质而
期刊
学界对于《呼啸山庄》这部经典的讨论几乎集中在欧肖、林敦和希克厉三家的纠葛上,但不论是情节、叙述,还是人物、主题等分析,都鲜少提到作为第一叙述者的管家耐莉·丁恩和老神棍约瑟夫。可是在艾米莉·勃朗特精心营造的这个封闭叙述环境和复杂的叙述结构里,耐莉和约瑟夫各自承担了不容忽视的角色作用,一方面是女管家的不可靠叙述视角,另一方面是看似完全抽离于山庄事务的伪教徒形象,二者在相互拉扯中,恰到好处地把关于“人性
期刊
《21世纪的伊朗:政治、经济与冲突》一书汇集了十多位作者的研究成果,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视角对伊朗进行解读,很多见解独到,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伊朗和伊朗问题。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伊朗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国家,拥有令人骄傲的辉煌历史,也有过灾难深重的经历。这些历史元素经千百年之沉淀,潜移默化地镶嵌到伊朗人的基因中、流淌在血液里,并通过其性格特征和特殊表达传递给世界。  伊朗是一个
期刊
2020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华夏大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也带领团队四处奔走,略尽绵薄。也是在这时,我与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结缘,并结识吴锋耀院长。吴锋耀,主任医师,教授,广西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被《中国卫生》杂志评为 2016 年度医院管理创新人物。  南寧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传
期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新型的社交软件“微信”出现在公众视野。2019年,微信官方发布“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度活跃人数高达11.5亿,比2018年同期增长6%。由此可见,微信使得人与人在虚拟的空间里互动更为频繁。微信朋友圈的“打卡学习”也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小学生“阅读打卡”为例,最常见的有“亲子阅读打卡”“21天阅读好习惯养成”“百日阅读计划”等。本文基于出现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国家之一,不仅开凿时间早,且沟通流域广,其规划严密、工程艰巨、技术精湛都在世界运河史上可圈可点。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交通动脉,也是滋养南北的生命线;不仅培育了充满生机的特色文化,还反射出古代中国的兴盛图景。2014年我国大运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开启了大运河的新篇章,引发我们去思索大运河的历史、大运河的文化,以及大运河的未来。  2019年7月2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