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跳动和谐的音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课堂和谐了,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高效,才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少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多跳动一些和谐的音符呢?
  
  一、师与生的和谐是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构成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多关心热爱学生,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前,应该说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老师兴致极高,有的学生却兴味索然;老师讲的津津有味,有的学生却听的昏昏欲睡……这固然和初中历史课的学科特点有关,也和一些学生的不遵守纪律、思想品行差有关。但是为什么在同样的课堂里,有的学生却听得那么认真,学得那么刻苦,下课了还要问一些问题?过去我一直认为那只是因为这些学生本来就很好学、很认真,但是面对xx学生的变化,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在刚刚接手这个班的教学时,这位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像课堂与他无关,作业也马马虎虎,本来我对他是不抱有太大希望了,平时上课叫他回答问题也只是用手指指一下,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上,他主动回答了一个他感兴趣的问题,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当时我看到了他惊喜的神情及周围同学惊诧的目光,从此我感到他上课似乎比以前认真了,果然接下来他进步很大,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作业也越来越好,于是我经常地鼓励他。自然他在课堂上比以前也自信多了,课后也不时会来问一些问题。中考时不但历史考得很出色,其它各科也考得相当不错。由此我觉得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价值,而很可能是一些常常被老师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只有注意了这些细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喜欢上你,进而喜欢上这门学科,勤奋好学,最终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
  
  二、教与学的和谐是关键
  
  1 让直观教具走进课堂
  具体的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上仍然占一定的重要地位,新奇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等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加快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如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都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隋朝大运河”时,我们可以用用图示展示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点、四段、五河、五省,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寻找特征,即直观又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在这样直观手段的运用下,不仅使学习活动变得轻松而愉快,而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
  
  2 真实情境中“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一定是靠滑稽的故事,漂亮的图片来调动,学生只要看到一件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就会对此感兴趣。创设情境,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历史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例如,在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导课,教师首先拿出一个现代坦克模型(儿童电动玩具坦克)。并发出模拟、仿真的枪炮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问,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坦克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在哪次战争中首次使用的?通过这样的设问,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语言、实物、声音的配合,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时,学生一定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为这节课的教学设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学生也自然乐学、好学。
  
  3 游戏情境中“玩”历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模仿“梦想剧场”、“挑战主持人”等节目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情节中,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地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洋务运动》一课,挑选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慈禧、顽固派、洋务派,顽固派、洋务派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理由。坚持到最后的就是冠军,并给予奖励。这样,学生不仅情绪高涨,而且也加深了对慈禧、顽固派、洋务派的理解。
  
  4 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如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和同为一家》一课,我们就充分利用了唐朝边疆民族分布图,每讲到一个民族我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贴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说明民族首领及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长安,这样,唐与周边民族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这幅图既增进了师生互动,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收到良好的知识记忆效果。
  
  三、知与行的和谐是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是本学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情进行渗透,完成德育目标。如在讲授辛亥革命时,要通过讲述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j教育学生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仁人志士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反映出中华民族顽强向上的探索精神。并以此向学生进行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自强不息奋勇进取精神的教育。再如中国近代史便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极好素材。爱国将士视死如归、英勇捐躯的惊人之举,志士仁人救亡图存、共赴国难的凛然正气,劳动大众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的无畏精神,这些激动人心的史实。都要把它充分地挖掘出来,并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难、国家强盛、民族独立的重要,由此受到教育、鞭策。
  实践证明,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我想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努力让历史课堂跳动和谐生动的音符吧,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实现多维高效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仍然是男权社会,作为现实主义女性作家的简·奥斯丁擅长刻画人物,虽然其作品都以女性为第一主人公,但女主人公周围的男性角色性格各异,不仅代表了当
随着茶事活动的兴起,茶艺英语教学研究日益备受关注。目前,我国的茶艺英语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过于“小众化”。就整个高职院校茶艺英语课程开设状况而言,问题诸多,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蒌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36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6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油量的93%.其主要成分是三苯基-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代表性家庭伦理悲剧。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角度切入,分析弗氏三个基本理论,即俄狄浦斯情结,生的本能和死亡本能以及
摘要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难点,各种教法改革呈现出了勃勃生机,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究与尝试,尤其在作文评改环节,进行了长达3年的专题研究,主要采取学生自主评改的模式,让学生在批改、评价别人作文的同时,也增长了文章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了作文能力的螺旋上升。  关键词 自主;评改;提升;成效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评改学
分析了<土壤肥料学实验>课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综合性实验教学与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比较,总结了综合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
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意识相对淡漠、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针对中小型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普遍出现裂缝的质量通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苏教版国标《品德与社会》教材,根据课标的课程理念、课程特征、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以单元为结构,较好地体现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何使课堂更具魅力,并向高效课堂发展呢?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观察、调查和相互交流扩大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