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与活动一直以来占据着主要地位,是幼儿园教学的左膀右臂。此二者在有效结合后,更有助于发挥出功效,使儿童在现阶段成长的同时,也能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什么才是更为科学的手段,值得被深入探讨。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探究
考虑到幼儿园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天性贪玩,且尚不具备基本的理论思维能力。因此《纲要》中也指出,针对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在利用好儿童的天性、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儿童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知识以更具“彩色”的方式呈现在儿童面前,便于儿童认知。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
一、明确儿童需求,创设活动环境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要明确儿童的需求,并以此来创设活動环境。首先,教师要对班级上的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小朋友的兴趣爱好、认知情况等。然后在根据这些条件,创建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的活动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活动区域,在区域内放置常见的动物拼图、动画拼图等,也可以摆放一些积木、魔方等小玩具来锻炼小朋友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不过要保证游戏的难度符合小朋友的年龄,并且拼图等玩具要对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对于“小猪”的拼图,教师便可以同时摆放“动物猪”与“小猪佩奇”两种猪的拼图模型。一方面动画中的角色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引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朋友们通过对动画的喜爱,来更好地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二、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应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这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分清生活中的游戏与教学中的游戏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生活中的游戏,像网络游戏等,会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反作用。这也使得游戏二字被附加了很多负面的认知。学校与家长都在要求孩子不要触碰游戏,或者是在触碰后不要沉迷游戏。但是教学中的游戏和生活中的游戏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小朋友们年纪尚小,对很多事物都会抱有新鲜感,有着求知欲的同时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既然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游戏,就要保证一定的游戏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很可能小朋友们还没有发挥出想象,理解到游戏设定的内涵后,就感觉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因此,教师不但要对游戏的层次有所把握,对游戏的时间也要有所把握。例如,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游戏时间。一般情况下,小班为20分钟左右,中班和大班则为20-30分钟。其次,在游戏时间上也要有一点灵活性。如果游戏较难或者游戏反映超过预期,小朋友们因此出现无法完成或者学习氛围火热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延长游戏时间,意在让所设游戏真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区域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区域活动。《纲要》指出,儿童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无论是区域活动还是课程游戏,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游戏感知生活,不断提高小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引导小朋友们节约用水时,教师便可以先组织小朋友们玩耍。待小朋友们玩累了想要回屋洗手喝水、休息时,教师便可以事先关闭水闸。小朋友们回到水房,准备洗手,却发现水龙头里没有水,便会思考水去哪里了?然后教师在打开水闸,让小朋友们继续洗手。之后,小朋友们洗完了手,回到屋子里后,教师便可以向小朋友们提问:如果没有了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此一来,小朋友们实际经历了一次没有水的窘境,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便会开始思考水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应该节约用水。
四、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应该进行有效地引导。新课改后,一直在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在将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主要起到协助与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尊重学生。当发现学生认真进行活动时,则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打破学生的专注度。而当发现学生出现困难时,则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出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外,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要给出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做得好的事,主动给予认可;而学生做的不好得事,也不要盲目批评,而是像个伙伴一样,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让学生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活动环境;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区域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感知生活,为日后更为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3):33-33.
[2] 苗超.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2016(28):41-41.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教学;区域活动探究
考虑到幼儿园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天性贪玩,且尚不具备基本的理论思维能力。因此《纲要》中也指出,针对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意在利用好儿童的天性、好奇心与求知欲。从儿童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知识以更具“彩色”的方式呈现在儿童面前,便于儿童认知。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
一、明确儿童需求,创设活动环境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要明确儿童的需求,并以此来创设活動环境。首先,教师要对班级上的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包括小朋友的兴趣爱好、认知情况等。然后在根据这些条件,创建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同时还能学到知识的活动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活动区域,在区域内放置常见的动物拼图、动画拼图等,也可以摆放一些积木、魔方等小玩具来锻炼小朋友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不过要保证游戏的难度符合小朋友的年龄,并且拼图等玩具要对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对于“小猪”的拼图,教师便可以同时摆放“动物猪”与“小猪佩奇”两种猪的拼图模型。一方面动画中的角色能够起到很好的吸引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朋友们通过对动画的喜爱,来更好地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二、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应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这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分清生活中的游戏与教学中的游戏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生活中的游戏,像网络游戏等,会在学生的教育中起到反作用。这也使得游戏二字被附加了很多负面的认知。学校与家长都在要求孩子不要触碰游戏,或者是在触碰后不要沉迷游戏。但是教学中的游戏和生活中的游戏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小朋友们年纪尚小,对很多事物都会抱有新鲜感,有着求知欲的同时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需要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既然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游戏,就要保证一定的游戏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很可能小朋友们还没有发挥出想象,理解到游戏设定的内涵后,就感觉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因此,教师不但要对游戏的层次有所把握,对游戏的时间也要有所把握。例如,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游戏时间。一般情况下,小班为20分钟左右,中班和大班则为20-30分钟。其次,在游戏时间上也要有一点灵活性。如果游戏较难或者游戏反映超过预期,小朋友们因此出现无法完成或者学习氛围火热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延长游戏时间,意在让所设游戏真的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区域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丰富区域活动。《纲要》指出,儿童要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无论是区域活动还是课程游戏,都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小朋友们能够通过游戏感知生活,不断提高小朋友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引导小朋友们节约用水时,教师便可以先组织小朋友们玩耍。待小朋友们玩累了想要回屋洗手喝水、休息时,教师便可以事先关闭水闸。小朋友们回到水房,准备洗手,却发现水龙头里没有水,便会思考水去哪里了?然后教师在打开水闸,让小朋友们继续洗手。之后,小朋友们洗完了手,回到屋子里后,教师便可以向小朋友们提问:如果没有了水,我们该怎么办呢?如此一来,小朋友们实际经历了一次没有水的窘境,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便会开始思考水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应该节约用水。
四、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还应该进行有效地引导。新课改后,一直在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在将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主要起到协助与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尊重学生。当发现学生认真进行活动时,则不要过多地打扰,以免打破学生的专注度。而当发现学生出现困难时,则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出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外,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要给出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做得好的事,主动给予认可;而学生做的不好得事,也不要盲目批评,而是像个伙伴一样,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让学生觉得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探究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活动环境;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区域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通过活动学习知识、感知生活,为日后更为系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符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讨[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3):33-33.
[2] 苗超.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2016(28):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