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指导课怎么上啊?我真不知怎么教哎。”“真搞不懂这些学生怎么回事,写出来的作文没几句通顺的。”“改作文改得我头疼!”……语文老师凑到一块儿谈论教学时,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提文头疼”,学生也是“谈文色变”。这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关于习作教学,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习作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通过多媒体提供素材,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可是,我们的学生写作素材太贫乏了,作文千篇一律:写父母大多是“冒雨为我送伞或半夜送我去医院”;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或带病为学生上课”;写同学往往是“帮助生病的我补习或把伞借给我,而自己却冒雨回家”……事例老套、虚假,哪有真情实感?习作课上,尽管老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之感。怎么办呢?我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效果挺不错的。
案例一:我教五年级第六单元时,主题是“父母之爱”。放学前,我和同学们聊天:普天下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说说你从哪些细微之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话题一抛出,孩子们就踊跃发言,说得很感人。说着说着,很多同学默默流泪了,我更是泪流满面。作为一个母亲,我知道養儿是多么的不容易。接着,我布置任务了:每个同学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一边洗,一边听父母说说你成长中的故事。亲子之间说说心里话,坦诚交流,并且要发图片或视频到班级微信群里,和大家共享。那天晚上,班级群里精彩纷呈:图片、视频,家长的感言,孩子的心得……甚是温馨、感人!
第二天,我利用这些图片、文字,配上音乐,制作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大家看。同学们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着。我请同学们先分组交流活动感受,再全班交流。接着,请大家动笔写写“父母之爱”。孩子们马上拿起笔,静静地写,终于有点文如泉涌的感觉了。这次习作,大家写出的就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习作进步挺大。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习作有了兴趣。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我设计的方法很巧妙:让学生先实践,再交流,最后写作。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能写出真情实感了。多媒体当然是功不可没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习作,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二、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改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还指出:关于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于是,我决定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么指导他们修改习作呢?我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特点,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
具体做法是:学生写作,我巡视,发现了一些好的片段或典型问题后,马上把它投影出来,然后全班学生一起来赏析和点评。这样学生就能取长补短,及时改正,利于后面的写作。我也及时地获得了学生的反馈,便于指导学生。
等学生初成作文后,我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哪些地方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不好?该如何改?并让写得好的学生来说说是如何构思的。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接着,我就把学生的作文本子发下去,让每个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后,从习作态度、习作内容等方面写下50字左右的自评。自评完后,把作文本收上来,再交叉发下去,学生互改作文。我全程参与,指导学生从亮点、不足等方面入手,写上评语,并要求签上修改人的名字。
最后,我再次浏览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选出优秀作文、进步作文和优秀评改者,并对这次习作做个全面的总结。我发现:学生剖析自己的习作也是很到位的呢。例如:彭兵同学在自评中这樣写:“我觉得我的这篇习作有了很大进步:字迹工整了许多,字数也达到了,而且我试着用了一些成语,感觉文章生动了一些。我挺高兴的!看来老师说的没错,用心写,每个人都能写好。”
另外,学生评改起别人的作文来,也有板有眼的呢。例如:琪琪在菲菲的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后写了这样一段评语:“我觉得天下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每个妈妈爱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我的妈妈很爱我,你的妈妈肯定也是爱你的!我希望你能理解你的妈妈,用心去感受妈妈对你的爱吧!”可见,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的过程中,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老师在现场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时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方法激励学生迎难而上,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佳作分享,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范文
小学生的习作往往从模仿开始。模仿别人怎么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甚至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等熟悉了写作的套路,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同时,人人都渴望被欣赏、被肯定。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全班同学共同阅读,欣赏。由于阅读方便、快捷了,使更多的佳作得以传阅,更多的学生得到激励,真正实现了佳作共享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将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融入小学习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习作教学生机勃勃。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关于习作教学,要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如何将信息技术服务于习作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的做法。
一、通过多媒体提供素材,为学生习作打开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可是,我们的学生写作素材太贫乏了,作文千篇一律:写父母大多是“冒雨为我送伞或半夜送我去医院”;写老师就是“挑灯批改作业或带病为学生上课”;写同学往往是“帮助生病的我补习或把伞借给我,而自己却冒雨回家”……事例老套、虚假,哪有真情实感?习作课上,尽管老师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之感。怎么办呢?我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效果挺不错的。
案例一:我教五年级第六单元时,主题是“父母之爱”。放学前,我和同学们聊天:普天下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说说你从哪些细微之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话题一抛出,孩子们就踊跃发言,说得很感人。说着说着,很多同学默默流泪了,我更是泪流满面。作为一个母亲,我知道養儿是多么的不容易。接着,我布置任务了:每个同学回家为父母洗一次脚,一边洗,一边听父母说说你成长中的故事。亲子之间说说心里话,坦诚交流,并且要发图片或视频到班级微信群里,和大家共享。那天晚上,班级群里精彩纷呈:图片、视频,家长的感言,孩子的心得……甚是温馨、感人!
第二天,我利用这些图片、文字,配上音乐,制作成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大家看。同学们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着。我请同学们先分组交流活动感受,再全班交流。接着,请大家动笔写写“父母之爱”。孩子们马上拿起笔,静静地写,终于有点文如泉涌的感觉了。这次习作,大家写出的就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习作进步挺大。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习作有了兴趣。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我设计的方法很巧妙:让学生先实践,再交流,最后写作。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能写出真情实感了。多媒体当然是功不可没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习作,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二、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改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还指出:关于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于是,我决定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么指导他们修改习作呢?我利用多媒体方便、快捷、直观、形象的特点,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
具体做法是:学生写作,我巡视,发现了一些好的片段或典型问题后,马上把它投影出来,然后全班学生一起来赏析和点评。这样学生就能取长补短,及时改正,利于后面的写作。我也及时地获得了学生的反馈,便于指导学生。
等学生初成作文后,我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哪些地方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不好?该如何改?并让写得好的学生来说说是如何构思的。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接着,我就把学生的作文本子发下去,让每个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后,从习作态度、习作内容等方面写下50字左右的自评。自评完后,把作文本收上来,再交叉发下去,学生互改作文。我全程参与,指导学生从亮点、不足等方面入手,写上评语,并要求签上修改人的名字。
最后,我再次浏览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评选出优秀作文、进步作文和优秀评改者,并对这次习作做个全面的总结。我发现:学生剖析自己的习作也是很到位的呢。例如:彭兵同学在自评中这樣写:“我觉得我的这篇习作有了很大进步:字迹工整了许多,字数也达到了,而且我试着用了一些成语,感觉文章生动了一些。我挺高兴的!看来老师说的没错,用心写,每个人都能写好。”
另外,学生评改起别人的作文来,也有板有眼的呢。例如:琪琪在菲菲的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后写了这样一段评语:“我觉得天下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每个妈妈爱孩子的方式都不同。我的妈妈很爱我,你的妈妈肯定也是爱你的!我希望你能理解你的妈妈,用心去感受妈妈对你的爱吧!”可见,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的过程中,习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们老师在现场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时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方法激励学生迎难而上,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佳作分享,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范文
小学生的习作往往从模仿开始。模仿别人怎么谋篇布局,怎么遣词造句,甚至怎么看待事物、评价事物。等熟悉了写作的套路,然后才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创作。同时,人人都渴望被欣赏、被肯定。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写得较好的作文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全班同学共同阅读,欣赏。由于阅读方便、快捷了,使更多的佳作得以传阅,更多的学生得到激励,真正实现了佳作共享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将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融入小学习作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习作教学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