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从满目疮痍、积贫积弱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三、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从封闭半封闭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复苏……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惊人跨越。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人民币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1000倍!从62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了整整28年的时间;从1000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则用了21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元到突破6万亿元,却只用了9年的时间。令人振奋的数字,印证了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
让人民都吃饱饭,是中国历朝历代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2008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增长64.7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710亿米,增长36.6倍;原煤由0.32亿吨增加到27.93亿吨,增长86.3倍。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呈迅猛扩张之势。
工农业产品产量位次大幅前移,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居世界第二十六位,原油仅居第二十七位,发电量仅居第二十五位。经过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居民用于吃和穿的开支占到全部生活费支出的80%,农村居民更高达90%以上。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了37.9%和43.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属于富裕型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面实施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东部率先崛起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相继实施,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2008年,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4万户,实有个体工商户2917.46万户,外资企业43.29万户……
回首历史,六十年来天翻地覆,中国已经在人类的历史上,用巨笔谱写下了人类崛起的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心振奋,经济发展,国运昌隆,东方巨龙正踏着豪迈的步子,迈向世界舞台;和谐的中华民族也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从纵向比——1952年,5亿多人口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如今,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
从横向比——1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2008年GDP折合成美元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人均GDP由1952年的119元人民币上升到1978年的381元后,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1000倍!从62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用了整整28年的时间;从1000亿元增长到1万亿元,则用了21年的时间;而从1万亿元到突破6万亿元,却只用了9年的时间。令人振奋的数字,印证了我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
让人民都吃饱饭,是中国历朝历代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如今,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
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2008年与1949年相比,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增长64.7倍;布由18.9亿米增加到710亿米,增长36.6倍;原煤由0.32亿吨增加到27.93亿吨,增长86.3倍。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等一大批新兴电子产品产量也从无到有,在改革开放以后呈迅猛扩张之势。
工农业产品产量位次大幅前移,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居世界第二十六位,原油仅居第二十七位,发电量仅居第二十五位。经过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城镇居民用于吃和穿的开支占到全部生活费支出的80%,农村居民更高达90%以上。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了37.9%和43.7%。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属于富裕型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面实施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东部率先崛起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相继实施,区域结构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2008年,全国实有私营企业657.44万户,实有个体工商户2917.46万户,外资企业43.29万户……
回首历史,六十年来天翻地覆,中国已经在人类的历史上,用巨笔谱写下了人类崛起的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心振奋,经济发展,国运昌隆,东方巨龙正踏着豪迈的步子,迈向世界舞台;和谐的中华民族也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