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致命弱点(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hy6266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高症(高处不胜寒)、恃强凌弱 、本应如何如何、英雄主义、本垒打选手、口无遮拦、迷途羔羊、精英心态、和事老、悲观主义者、叛逆者——斯波克先生(为电影《星际旅行》中的人物,他拥有明察秋毫并记住一切的神奇能力)
  
  和事老
  
  “和事老”是真正的“冲突规避者”和“息事宁人者”,他们因为惧怕与人发生冲突的后果而常常造成管理不力的局面。通常情况下,他们缺乏以非防卫的方式或者非激进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争论从而佐证自己观点的技巧。至少,他们对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缺乏自信。一旦与他人发生了冲突,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将与争论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入正常化。
  他们的“商业职业兴趣”(BCII)常常表现为:通常缺乏或者极度缺乏通过语言、思想以及企业中的控制机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兴趣;通常对技术的应用、数理分析、理论探讨、概念性思考以及创造产品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面兴趣甚浓。
  他们的“工作回报价值观”(MPRP)常常表现为:始终不看重甚至非常轻视权力和影响力;通常高度看重或者极为擅长应对心智挑战;通常极为善于自治或者极为看重自治的价值。
  他们的“个人职业能力”(MPAP)常常表现为:几乎无例外地,对权力的认识能力较低甚至非常低能;通常非常擅长批判性思维,极富创造力和数理分析能力;通常缺乏或者非常欠缺自信、沟通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那些具有这种致命弱点的人而言,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这种心态只是缺乏说服他人技巧以及谈判技巧有效训练的结果,并不是一个人根深蒂固的个性使然。所以,和事老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得当的训练迅速得以提高。
  
  恃强凌弱
  
  “恃强凌弱者”经常威吓他人、操控他人,而且常常要摧毁横亘在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旅途中的人和事。事实上,他们的目的是要让他人屈从于自己——如果自己需要对他人横行霸道才能解决工作中的某个疑难问题,或者想得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结果时,他们可不会慈悲为怀。
  此外,这类人倾向于以“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二元判断来观照所有的工作。在他们的头脑中,任何工作的局面与环境都是对抗性的。那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是的,就是要得到蛋糕中的最大份额(如果不能得到整个蛋糕的话)。无论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打交道,还是与自己的同仁以及自己的上司共事,莫不如此。恃强凌弱者总是让办公室环境恶名昭彰。
  这类人不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地。他们固有的侵略性和“全神贯注”使他们无法从周边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所以,当他们管理某些项目的时候,当他们领导某些团队的时候,或者当他们担纲整个组织重任的时候,常常举步维艰也就不足为奇了。高层领导者理应具备的“前进两步、向旁边跨出一步、向后退三步”的领导策略和技巧,总是因为超越了他们自身的能力而让恃强凌弱者觉得力不从心。
  最后,恃强凌弱者总是难以从对组织有利的角度来观照有关的事情。比如,如果某项工作需要整个组织全力以赴,或者当他们可以独吞某个项目的嘉奖时,那么,毫无疑问,恃强凌弱者会独自把持整个工作。
  尽管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过,恃强凌弱者却无法避免与某些“强大障碍”的遭遇和碰撞。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如何圆熟地绕过抵抗和阻力,所以,他们终究会遭受彻底的溃败。如果结果不可收拾的话,这种恃强凌弱者的职业生涯也将被彻底摧毁。
  有这种致命弱点的人具有如下共同表征:
  他们的“商业职业兴趣”(BCII)常常表现为:对掌控企业几乎总是怀有很高兴趣;通常拥有很多的企业家特质;对与人交换看法以及指导他人工作几乎总是兴味索然;通常,对通过语言和思想来影响他人不感兴趣。
  他们的“工作回报价值观”(MPRP)常常表现为:几乎总是看重或者极为看重权力和影响力、自主权的价值;常常非常看重别人的赏识;几乎总是轻看或者极度看轻与他人联系的价值、利他主义的价值以及职位的高低。
  他们的“个人职业能力”(MPAP)常常表现为:在权力导向型的工作以及行动导向型的工作中,几乎总是有很强的能力或者能力超群;通常拥有通过杠杆作用扩大影响的较强能力或者出众能力;通常拥有较强的自信或者坚定的自信;参与团队工作的能力较差或者奇差。
  
  本应如何如何
  
  “本应如何如何型”的人(诸如“我本应该成为竞争对手的”以及“我本应该成为合伙人的”这类人)圆睁双眼盯着成功,但是,却不能忍受理想成果的迟到。他们只钟情于那些声名卓著组织的顶级职位,而且马上就要得到。这种人对艰苦的工作缺乏耐心,不能忍受到达顶级职位必然要经历的寂寞。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而是因为做基础工作意味着他们就要接受尚未到达职位顶峰这一事实的不体面和羞耻。
  “本应如何如何型”的人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位高权重,因为他们对羞耻以及失败的恐惧,他们甚至不肯迈出冲击“职位顶峰”的第一步。相反,他们只是站在“山脚”喃喃自语,同时也告诉他人,他们本可以抵达极顶的—如果他们愿意的话。
  这种类型的人从职业生涯发展的初期就对显赫的成功和他人的赏识充满渴望,根本看不上并不怎么显要的成功。同时,他们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不会听取他人的建议,也不会花时间去学习。对他们而言,寻求帮助、听取别人的建议以及学习只能向他人表明,他们离“本该取得的成功”还很遥远。
  因为对工作和成就抱有这种心态,因为他们如此惧怕羞辱和失败,所以“本应该如何如何型”的人永远不会行动起来。此外,他们还可能对周边那些勇于尝试的人评头品足,而当他人看穿他们的心理时,常常觉得这类人令人厌恶。因此,这类人会渐渐丧失工作机会,与他人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他们会错失一个又一个机会——只能在下一个项目或者下一个工作机会中陷于同样的境地。
  有这种致命弱点的人常常拥有如下共同特征:
  他们的“商业职业兴趣”(BCII)常常表现为:对掌控企业几乎总是没有多少兴趣或者毫无兴趣;几乎没有多少或者极度缺乏企业家的特质;通常对人员管理和关系建立以及通过语言和思想来影响他人缺乏兴趣或者毫无兴趣。
  他们的“工作回报价值观”(MPRP)常常表现为:几乎总是看重或者极为看重别人的赏识、威望和声誉、生活方式、安全感;常常非常看重多样化的价值;几乎总是轻看或者极度轻看职位的高低、权力和影响力、与心智挑战的价值。
  他们的“个人职业能力”(MPAP)常常表现为:通常缺乏自信或者毫无自信可言;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几乎总是较差或者很差;在权力导向型工作中的能力以及在行动导向型工作中的能力几乎总是较差或者很差;迅速思考的能力、关注多项工作的能力、参与团队工作的能力几乎总是较差或者很差。(未完待续)
  
  编译 鲁刚伟
  
  蒂莫西·巴特勒博士和詹姆斯·沃尔德浦博士是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专家,他们分别是哈佛商学院MBA职业发展项目现任和前任负责人,也是职业领袖职业测评项目的创始人。迄今为止,这一先进的商业职业自我测评项目已被全球300多家顶尖MBA学院和企业所使用。著有《哈佛职业生涯设计》、《别与成功擦肩而过:十二项你必须克服的职场弱点》。赖滢如女士是Career Solutions. Ins.的执行总裁,职业领袖测评系统在大中国区的独家代理人,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同时为哈佛商学院职业咨询师。
其他文献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而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啻是通过节食减去5磅体重。我们在各类网站收集安排时间的建议,我们读David Allen的新书“ Getting Things Done”,但就像过新年时发的宏愿一样,这种规约逐渐减退,我们仍然生活僵化,工作疲于奔命。而对于今年一月刚刚晋升为美国施乐公司(XEROX)的首席技术官索菲亚·梵德洛克来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却远远不止于此。她不仅要负责全球5个实验室
期刊
(案例)    32岁的范女士是北京某开发银行的部门经理。从大学毕业进入这家银行以来,她有时候每天要连续工作16个小时以上。当上部门经理后,她甚至经常每周在办公室里待上120小时。“这一数字除以5(天),是24。1天只有24小时,因此我不得不牺牲周末的时间。”她强烈地感受到压力的存在,不只是“会议很晚才结束,而早上又要交报告”、“需要协调各种关系”、“必须控制好局面”这样的压力,也不只是“必须去幼
期刊
“在工作上,我们最好把自己看做是下雨。雨水只会一滴一滴地落下,而不会自问:我滴落的声音是否悦耳?青草鲜花们是否喜欢见到我?雨水只会一味地下落,数亿的雨滴,一滴一滴地下落。”—Jakusho Kwong 美国  下面这个说法也许听起来有点儿荒谬(但的确是事实):你越是在乎结果,就越难创造结果。因为你脑子里想的不是当前的事情,而是遥远的未来—你担心的是结果,仿佛篮球运动员为了赢得比赛而目不转睛地盯着记
期刊
美国的梅约诊所(Mayo Clinic)是世界最大的也是最佳的医院之一,医院创始人梅约父子从诊所的创建伊始就把“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先”作为诊所的工作守则。早在1800年左右,人们就尝试着将医生们聚集在一起工作,这样患者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完成检查、诊断、治疗全部事宜,开创了综合性医院的先河。从此,创新也就成为了梅约诊所基因的一部分。  梅约诊所最新的创新是让医生像创意师那样思考,从而把看病变得轻松有趣
期刊
2001年9月11日,在世人惊异的眼光中,世贸中心缓慢地、沉痛地瓦解在烟雾灰尘当中。所有处在悲恸和惊愕中的美国人反应一样,他们拿起手机,拨打电话,只为倾听自己亲人和朋友的声音。他们互相鼓励,城市中最高建筑的空缺被交错的信号填满。  战斗机飞行员、警察、消防队员、医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各自的岗位,他们没有时间追悼刹那消失的美好时光,他们和那些困在世贸楼上仍旧互相支持、鼓励的人一样勇敢并义无反顾。人们或
期刊
一方面,我很盼望在劳动的名义下享受旅游的权利,一方面,我害怕旅游比劳动还要伤筋动骨。于是,我选择把假期放在巴厘岛的海水上漂流——我要把自己不端正的肩膀、肥大的臀部、劳损的脊柱放在按摩床上,摆得像精巧的祭品。我要把自己的疲劳奉献给你,巴厘岛!  我怕所有观光客形成汹涌的潮水,所以我要尽快攻占巴厘岛,找到那个别人都尚不太知道的世外桃源。  当然,我们都害怕这个奉献给众神的土地Kirana(这是 Bal
期刊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一书记载了一件趣事。某伯爵在觐见伊丽莎白一世时,非常尊敬地向女王深鞠一躬。谁知,刚弯下腰,他便放了个臭屁。伯爵对这一突发事件惊恐不已,遂远走他乡7年之久,期冀女王能忘却自己的失礼。返回英格兰后,他又一次被引荐到女王跟前。女王对他说:“伯爵先生,我已经忘掉那个屁了。”  无论如何,当众放屁都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美国畅销书作家马克·雷纳是个讽刺大王。他侄女小时候曾说过一句在他看
期刊
佛家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各种各样的忧郁症和焦虑症困扰的时候,一种被称为“绿色关怀”的环保主义心情被倡起。快乐、愉悦、享受、从容,各类专家挖空心思督导现代人学会快乐工作,愉悦生活,却忽略了成年人都是世界观、人生观相对稳定的个体,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方式和态度。快乐与享受的能力,是从胎儿期和童年期培育的。  为此,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纯棉作家赵婕掷地有声地提出,我们应当重新获得这
期刊
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是谁?问一问你的美国同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可能都知道答案,因为保罗是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 Longfellow )笔下的不朽人物。朗费罗在他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里,这样开篇道: “听,孩子们,你们会听到,保罗·里维尔夜半骑马而来。”但是,在你的这些同事当中,学历史的不算在内,有多少人知道威廉·道斯(William Dawes)是谁呢?这两个人,同是在1775
期刊
要清楚我们自己现在是富人还是穷人很简单,只要分析一下自己的收支流程就可以明白。我们的支出方式将对我们的资产产生重要影响。到底我们的钱是怎么不见的,我们的钱是怎样使用的,决定到底你是一个富人还是一个穷人。  如果你每个月所赚的钱,从收入进来之后,都被支出不见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你是一个穷人。为什么?因为你的收入只够你的支出。你不断地工作,但每个月赚来的钱都花了,没有机会累积你的资产。在这种收入等于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