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受苦难,终得幸福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大的赢家,横扫8项大奖。电影讲述了身为贫民窟的年轻人贾马尔·马里克虽历经磨难,却执着于爱情,并最终与爱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电影本身的含义是希望、乐观,并旨在表述连命运都没有给予任何機会的人,也可以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
  关键词:苦难 梦想 幸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正如《旧约·诗篇》中所说:“悲痛可能会持续一整夜,但是快乐会跟随黎明而到来。”缔造了一代经典电影《猜火车》的导演丹尼·博伊尔在2009年上映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部以主人公经历磨难并终得到幸福的电影。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围绕一个《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讲述了主人公贾马尔·马里克贫苦心酸而痛苦的成长历程,影片中又不乏希望与温暖。主人公贾马尔过五关斩六将,答对两天的电视大赛中的十二个问答题,获得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档电视节目的最高奖金——2000万卢比,并和心上人终成眷属。贾马尔,这个印度孟买贫民窟里长大的年轻人,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只是一个给人端茶倒水的服务生,怎么会答对一连串令专家学者也一筹莫展的冷僻问题呢?
  影片以警察对贾马尔的刑讯逼供开场。拘捕他的理由是他涉嫌在参赛中作弊,罪名是欺诈。当时正是贾马尔答到最后一道题的关键时刻。之后影片以倒叙的方式,以回顾答题过程、被警察审讯过程和贾马尔个人经历三段情节并列叙述,一步步揭开问题的答案。
  
  一 经受磨难 与亲人离散
  
  在警局,贾马尔在解释为什么能完美答对每道题的同时,贾马尔的成长经历也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那些答案伴随着贾马尔充满血、眼泪和恐惧的人生轨迹,见证了贾马尔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艰辛坎坷。
  电视节目中有个问题是“教义中描述的罗摩神右手里握着的是什么?”,这是贾马尔遇到的第三个问题。这时候,电影画面折射的,正是贾马尔幼时,母亲死于穆斯林和其他宗教拥护者的杀戮中。当那些狂热的教徒拿着木棒一下下敲打在这些无辜的平民身上的时候,罗摩神右手握着的东西,就正好是贾马尔心里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弓和箭。这个问题没能难倒他,是因为他的家庭正是在宗教冲突中被摧毁,母亲被印度教徒活活打死,而当时他只是个大约7岁左右的小男孩,贾马尔和他的大哥沙里姆便开始过上了拾荒的生活,并认识了拉媞卡,他一生的挚爱,这也是肮脏龌龊的贫民窟生活留给贾马尔对人生的唯一留恋。
  三个无家可归的年轻人被一个乞丐集团收容,每天以乞讨为生。但是乞丐集团的头目却想弄瞎他们的眼睛以增加乞讨收入,于是他们逃走了。然而在他们爬火车时拉媞卡却因意外失足而没有爬上火车,而当时的沙里姆却主动放弃了拯救拉媞卡,使她再被乞丐集团的人抓去。两人逃离乞丐集团之后,在火车顶上游荡,在车厢卖东西,或者从车顶顺着绳索爬下来偷盗,兄弟俩在泰姬陵附近暂时住下来,贾马尔假装内行去当导游以给游客提供导游服务为生,而沙里姆则与街头混混趁机偷取旅客的财物。
  但是贾马尔对拉媞卡的思念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最终他说服沙里姆一起回到孟买寻找拉媞卡,机缘巧遇,让贾马尔遇到以前一起在乞讨集团的朋友,并找到了拉
  卡,但不幸乞丐集团的头目赶到,沙里姆趁机杀死了乞丐集团的头目,拯救了贾马尔和拉媞卡。随后沙里姆为了生存加入了孟买贫民窟流氓帮派,而且残暴地霸占了拉媞卡。当贾马尔成人后,找到了一份在电话服务中心的工作,帮别人端茶倒水,而这时贾马尔也趁机找到了沙里姆,也找到了已经成为流氓帮派老大女人的拉媞卡,而当两人欲私奔之时拉媞卡却被沙里姆残酷地抢了回去。
  这部影片有几幕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一群贫民窟孩子在所谓的“私人领地”里玩球却遭警卫驱逐的一幕。即使是贫民窟,周遭也是被钱权瓜分的土地。当孩子们在贫民窟土黄色泥屋间,破落的小土泥巷中奔跑逃避警卫的殴打时,奔跑的贫民窟的孩子,尽管看似寻常的贫民窟儿童的生活插曲,孩子们也感觉充满了乐趣,但逃避的缘由又怎能不发人深省。当贾马尔和哥哥沙里姆从车顶顺着绳索爬下来偷盗时,看见车厢内一同龄的孩子在亲人的照料下有吃有喝时,而他们兄弟二人却早已失去了双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富差距所滋生的罪恶,贫富差距所滋生的不公,世界罪恶之源,钱权的追逐和交易,宗教冲突,带来多少的血泪,不公,善与美的堕落!谁也不会忘记,在地下通道那个童音清亮的盲孩,唱着圣歌,他接过贾马尔递过去的一百美元,他告诉了贾马尔那张钞票上的人物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并听出了这个好心的路人是曾经的同伴,他抚摸着贾马尔的脸庞说:“那么说,现在你是一个人物了,贾马尔,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被拯救了,而我不太走运,这是唯一的区别。”这段情节也让人痛心。
  身为大哥的沙里姆一次又一次拯救了弟弟,也一次又一次摧毁了弟弟的爱情。大哥沙里姆在一个远离文明、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很快学会了各种生存手段,明白了棍棒与霸道的竞争规律,懂得了仁义与友爱的文明法则在这里毫无意义,他开始抛弃道德,因为他觉得那是一种不实际的东西,是无情的生存竞争中的一种障碍物。贾马尔一直在电话服务中心做茶水小弟这样的营生,但他却对少年时的女同伴拉媞卡念念不忘,最终为了找到她,他上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电视节目,希望那个喜欢此节目的拉缇卡能看到他。同样生于贫民窟的那种环境下的贫苦孩子,二人的意识形态差别如此之大?他们性格迥异,一个温和善良,一个野蛮粗暴,一个为了梦想而追逐,一个在现实中拼搏打滚……这些最基本的品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踏上了不同的命运之途。导演丹尼·博伊尔以这样的背景设定他的人物,鲜明地表明了他的人物认同感和审美意义,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他的意识形态的鲜明倾向。你能充满怨恨地随着脏水走向毁灭,也能在信念的指引下找到梦想。
  
  二 终得幸福 实现梦想
  
  贾马尔的经历最终征服了警方并获得了信任,警方认为贾马尔的故事“虽然怪诞,但貌似有理”,于是放他回去继续参赛。拉媞卡果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贾马尔,沙里姆此时也幡然醒悟,给了拉媞卡车钥匙与电话,催她快去找贾马尔。最后一个问题是“请说出三个火枪手的名字”,贾马尔并不知道,于是他使用了电话求助。电话打给他的兄长沙里姆,接听的却是拉媞卡。贾马尔听到她的声音固然兴奋,但可惜拉媞卡也答不上这个问题。于是贾马尔猜了一个答案,可喜的是他猜对了!顺利过关,眼看就能把最高奖金2000万卢比收入囊中,全印度的平民都为之疯狂,同样贫穷的人们纷纷挥手为他呐喊助威,把他当作“贫民窟的英雄”。而此时沙里姆为了能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与黑帮老大同归于尽。那天晚上,贾马尔与拉媞卡终于在火车站相见。他们忘情拥吻,有情人终成眷属。影片的最后,火车站站台,贾马尔依旧执着地等待,女声柔美的轻哼再次流泻而出,贾马尔走向拉媞卡,他们此前的生命时光飞快地纷飞成无数的画面,那么漫长,却又那么仓促,滑过去了……
  影片中贾马尔多次回忆起拉媞卡的脸庞,虽然往日的伤疤犹在,但终究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这正是导演暗示着贾马尔和拉媞卡的爱情虽然存在在这个很不美很不酷的世界上,但在命运之外,人仍然有选择乐观的权利。
  已故新西兰研究员理查德·坎曼曾指出:在探讨幸福时,可以忽略客观生活环境对他所产生的作用。贾马尔在极端恶劣的社会生活环境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享受着生活,这都源自于他对心上人拉媞卡的执着爱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爱让贫民出身的贾马尔阅历如此丰富,但不变的惟有贾马尔那颗善良、正直的心,和对爱情、正义、幸福的坚强信念与渴望。贾马尔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个人的梦想,赢得两千万卢比也只不过是贾马尔实现自己愿望的手段而已。获奖显然是某种偶然,但贾马尔,以及和他同命运的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千万贫苦民众悲惨遭遇的多舛人生,却是无从选择的和不可回避的必然。与其说幸福在于得到我们想要的,还不如说幸福在于珍惜我们已有的。贾马尔单纯而执着地坚守着已有的爱情,哪怕不知拉媞卡身在何处,而他的大哥沙里姆却为了金钱势力不惜付出人性及生命的代价。
  电影本身的含义是希望、乐观,旨在表述连命运都没有给予任何机会的人,也可以战胜困难并取得成功。在现今的金融危机下,一个既残酷又温暖的电影故事让世界人民感到了温暖,也点亮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张久宣:《圣经后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
  [2] 王树英:《印度文化与风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 姜玉洪:《印度文化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简介:马莹莹,女,1980—,山东日照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文体学,工作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哈萨克族爱情长诗大多诞生(定型)于封建社会这一异化与反异化斗争激烈的特殊时期,在这些诗歌中,爱情并非是人类虚设的东西,追求美好的爱情,是人与异化社会的抗争。从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讲,哈萨克文学中爱情题材的发掘,尤其是悲剧主题的深化,悲剧意识的增强,是更深刻的“人的觉醒”。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体育文学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运用艺术手法,形象化地反映体育的艺术,是文学与体育两者的结合。其对我国体育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文学发展概况的分析,预测了我国体育文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文学 体育 体育文学语境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文学与社会、与生活都有割裂不开的联系。体育文学是以体育为题材的文学,是社会体育生活的反映
期刊
摘要 《春怨》是唐朝诗人金昌绪仅存的一首诗作,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歌色彩,至今已有多种英文译本,均出自名家之手。本文分别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中外翻译大家Fletcher和许渊冲的译作,从形式美、音韵美和意象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评析,以探讨古诗英译中风格再现的问题。  关键词:春怨 风格 翻译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古代诗歌被誉为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数百年来
期刊
摘要 林语堂先生的许多译作在英语世界脍炙人口,而《浮生六记》是其最见功力的代表作。《浮生六记》描写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涉及的领域极广,其中出现了大量的文化词汇。本文从人名地名、称谓方式、度量衡几方面对其译本中特定文化词汇的翻译进行了赏析。  关键词:《浮生六记》 文化词汇 翻译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    林语堂先生是蜚声海外的著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他翻译介绍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期刊
摘要 广西忻城土司《教士条规》教化的启示体现在崇儒学、讲性学、慎言行与人才的教化,体现在博读经史、尊师益友、为善改过与人才培养,体现在善于参悟与解读、勤于笔耕与著述等几个方面。怎样发掘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忻城土司 教士条规 教化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广西壮族忻城莫氏土司衙门的宗法建制以及从族谱中查到的《力田箴》、《官箴》、《分田例议》、
期刊
摘要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论语》的哲学文本性质决定了翻译时应遵循的原则——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论语》 翻译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一 《论语》的文本性质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文体类型属语录体。孔子对弟子提出的众多问题的
期刊
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连,英语种族隐喻包含了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打上了深深的历史发展烙印。本文结合实例,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英语种族隐喻的特征和类型,探讨了种族隐喻性贬语形成的战争、宗教、种族歧视等历史原因。  关键词:种族隐喻 类型 文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英语中,人们发现一些表示国别或民族的种族专有名词或其所构成的习语不能直接从字面意义理解。这
期刊
摘要 古人反复喟叹的“诗能穷人”现象,无疑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这不仅是因为社会对痴于诗艺的作者的不接受,更是因为作者本身为了诗艺而脱离了社会。实际上这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在社会层面的显现。  关键词:诗 人格 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能穷人”这一命题始于晚唐孙樵。孙樵《与贾希逸书》云:  “杨雄以《法言》、《太玄》穷,元结以《浯溪碣》穷,陈拾遗以《感遇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资源。现在,如何更好地对传统图案传承及应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侧重于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把握传统图案的“实质”,通过具体的例证探寻对传统图案传承应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图案 传统图案 符号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一 从符号学角度重新认识    在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当今纷纭复杂的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化作了梳理,对文学理论和其他学科理论的“杂糅”现象作了分析。此外,文章还对文学理论的“普遍价值”作了探究,揭示了文本分析理论的式微的原因,并对文学理论的出路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文学理论 理论的跨学科 理论效价 阐释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经典教材《文学理论》中,作者韦勒克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