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至上与人的觉醒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哈萨克族爱情长诗大多诞生(定型)于封建社会这一异化与反异化斗争激烈的特殊时期,在这些诗歌中,爱情并非是人类虚设的东西,追求美好的爱情,是人与异化社会的抗争。从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讲,哈萨克文学中爱情题材的发掘,尤其是悲剧主题的深化,悲剧意识的增强,是更深刻的“人的觉醒”。
  关键词:哈萨克族 爱情叙事长诗 人的觉醒
  中图分类号:J538 文献标识码:A
  
  哈萨克族是以豪爽慷慨而著称的民族。哈萨克族有很多类似“父母留下的财产有一半是朋友的”、“要把积蓄的财富视同洪水”这样的俗语,然而一直以来,拥有大量牲畜就是拥有大量的金钱与特权,哈萨克谚语“巴依不满十五岁称老爷,穷人年过半百还叫小人”就是这种现状的反映。尤其在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逐渐增强,金钱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伴随着金钱对人的异化日益加剧,人的觉醒也在日益深化,异化与反异化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爱情长诗的深刻主题。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或那种艺术的出现。”哈萨克族爱情长诗大多诞生(定型)于封建社会这一异化与反异化斗争激烈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这些诗歌中,爱情并非是人类虚设的东西,追求美好的爱情,是人与异化社会的抗争。因此,从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讲,哈萨克文学中爱情题材的发掘,尤其是悲剧主题的深化,悲剧意识的增强,较之其它题材和主题的表现,是更深刻的“人的觉醒”。
  
  一 英雄史诗与爱情长诗的区别
  
  在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哈萨克族的爱情长诗与英雄史诗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并将二者比喻为一只饱经沧桑的大鹏的两只翅膀。的确,哈萨克著名英雄史诗如《阔布兰德》、《阿勒帕米斯》、《康巴尔英雄》等作品中,娜孜姆、库尔特哈、古丽巴尔芹等女主角,为史诗增色不少。同样,在《克孜吉别克》、《阔孜少郎与巴艳美人》、《萨里哈与萨曼》等爱情长诗里,如果没有与女主角相爱的托列根、阔孜、萨曼等英雄,长诗也肯定会黯然失色。但是英雄史诗与爱情长诗之间还是有着根本的不同,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二者产生的时間不同。哈萨克族以爱情故事为主的民间叙事诗的创作与形成晚于英雄史诗的年代。它比较多的是在一个民族的形成和稳固之后,在民族统治强化时期出现的。如果说,英雄史诗所反映的是氏族与氏族、部族与部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的话,那么,爱情叙事长诗所反映的则多是民族内部阶级关系的矛盾,因此总是带有压迫与反抗的性质。
  其二,二者的主人公不同。哈萨克英雄史诗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人物始终是男性——代表部族利益的首领或者英雄。尽管英雄史诗中经常提及英雄身边的杰出女性,并且也赞扬她们在危急时刻对英雄的帮助,但是归根结底她们是作为英雄的陪衬而出现的。爱情长诗则不同,爱情长诗中的主角是一个个美丽善良、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尽管诗中都有一个男性主人公,但是这些男性的英勇、坚定、叛逆都是为了服务于表现女主人公的执著专一的需要而出现的,而且他们的身份大多是普通牧民——他们是女性主人公的陪衬。在英雄史诗当中往往有一个“英雄美人”的模式,而在爱情长诗中则往往运用的是“美人英雄”的模式。
  其三,二者的风格不同。英雄史诗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英雄们在其伴侣的帮助下最后克服难关、战胜敌人,与人民一起共享美好生活,诗歌用这种大团圆的结构来表现人类的勇气与力量,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肯定,对民族的一种确认,英雄史诗是献给部族英雄的激情昂扬的战斗凯歌。爱情长诗则不同,它大多是悲剧的结局,诗歌的女主人公渴望一种建立在爱情而非财富基础上的美满爱情,但在封建牧主们的联合绞杀下,均以失败告终,男女主人公往往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长诗艺术地表现了人们对个性与自由的追求,对压抑迫害人性的买卖婚姻的痛恨,它旨在唤醒人们奋起抗争,所以不用浪漫主义的虚幻结局去麻痹、安慰人们。爱情长诗是为那些不惜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普通牧民而咏唱的婉转低回的哀伤挽歌。
  最后,二者的创作手法不同。英雄史诗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英雄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某种神秘的外力战胜敌人,以此彰显民族精神,强化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内聚力。而爱情长诗则主要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刻揭示现实制度的不合理,通过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激发人们奋起抗争的决心。
  
  二 爱情长诗的“美人英雄”模式及其进步意义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恩格斯也说过:“由爱情而结合的婚姻被宣布为人的权利。”
  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游牧经济方式,残酷地注定了哈萨克妇女作为私有财产而被相互交换的命运,她们永远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还带有原始群婚制遗风的“安明格尔”婚制甚至沿袭到近代,它规定儿子可以妻后母(不是亲生母亲),孙子可以妻后祖母;祖父虽未死,孙子亦可以妻后祖母;叔父死,侄子得妻叔母;兄弟死得妻其嫂。《汉书·西域传》记载,武帝时,汉以细君公主妻乌孙昆莫,昆莫年老,乃命其孙岑陬收继细君为妻;细君死后,汉复以解忧公主妻岑陬,岑陬死,其叔父大禄之子翁归靡复妻解忧,翁归靡死,岑陬的儿子泥靡又妻解忧。解放前哈萨克流传的俗语说“即使妻子和丈夫离婚,也不得离开部落”、“哥哥死,嫂嫂是遗产;弟弟死,弟媳是遗产”。这反映了哈萨克妇女的经济地位,几千年的习惯势力使广大哈萨克妇女完全失去人的尊严和自由。
  有感于现实婚姻屈从于家长对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婚姻当事人尤其是女方失去了自主择偶的自由,爱情长诗的作者通过佳人才子、爱情至上的爱情模式幻想弥补这一遗憾。他们在长诗中赋予婚姻当事人自然也包括理想女性“美人”自主择配的自由,他们要在虚构的艺术世界中“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把“人的权利”还给人。
  1 还女性以人的尊严——“美人英雄”的结构模式
  “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哈萨克爱情长诗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在现实中被金钱权利扭曲了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艺术的纠正。现实中哈萨克妇女是作为财产附属于男性的,所以哈萨克族有一句俗语说“不是嫁给老头,是嫁给牲畜”,女性毫无人的尊严。而在爱情长诗中,女性却成为爱情的主角,主动追求理想的爱情。
  《阔孜少郎与巴艳美人》中巴艳的父亲哈拉拜为了畜群卖了女儿:
  “霍达尔救救我的马群,快给我弄点水,你若把我的牲畜送出戈壁,我将把美丽的巴艳许配给你。”
  但巴艳不仅美丽善良,而且是敢于追求幸福自由、争取冲出封建牢笼的女性。她很有胆量,她的思想性格中充满了反抗斗争精神。面对90名富有人家的儿子和拥有堆积如山的财富的霍达尔前来求婚,她毫不动心,坚决反对父亲的贪财和包办,发誓除了阔孜不嫁任何人,阔孜被杀后,她也殉情自尽。
  《萨里哈与萨曼》中萨里哈虽然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可是却具有平等和民主的思想,她抚摸着柔软的青草,轻轻叹息着向萨曼述说:
  “虽说我是吐古洛里的女儿,可心却不把他的毡房留恋。白骨头并不高贵,黑骨头也并不下贱。”
  萨里哈在这场爱情中,始终处于主动热情的地位。当可汗不让她走进萨曼身边时,她在晚上偷偷离开可汗的家,主动来到萨曼的身旁,坚定地唱出:
  “你看那晶莹的星星,永远陪伴着月亮。我愿变成你那镶着银子的腰带,永远系在你的身上。”
  《英丽克与杰别克》中英丽克不满于父亲包办的婚姻,在见到杰别克后,一见钟情,并大胆地向他倾诉衷肠。得知自己怀孕后,毅然决定与杰别克私奔,最后为了爱情双双惨死在族人手下。
  在爱情长诗中,女子始终是诗歌的核心,她们是爱情生活中的主角。女子不再是任人摆布的“物”,而是敢爱敢恨、刚柔并济、鲜活可爱的人。长诗对女性的美丽外貌与内在魅力都给予了充分展示。
  哈萨克爱情长诗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塑造女性外貌、身材的美丽。描绘她们的蜂腰、红润的圆脸、月亮般的白额顶、金眉毛、高鼻梁、樱桃般的小嘴巴,把她们的美貌比作冲破黑暗的太阳,是洒满大地的灿烂阳光,也把她们描绘成在漆黑的夜晚把银光泻向大地的月亮,给黑沉沉的地牢带来光明的月光。对如此美丽的姑娘,许多人都会一见钟情。
  如《萨里哈与萨曼》中对女主人公萨里哈的描写:
  “萨里哈绣花时,蜜蜂都来采蜜。萨里哈走路时,天鹅也为她拍打着翅膀。要说眼睛长得最好的,算是两岁的白骆驼了。萨里哈的眼睛呵,可比白骆驼的好看。都说五色的蝴蝶美丽。都说蜜蜂是能工巧匠,萨里哈可比蜜蜂灵巧……”
  然而在长诗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女主人公的外貌,而是她们的性格。也许是在现实中,女性被压迫、被迫害得太久了,束缚在她们身上的绳索又太沉太紧了,在长诗中女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表现出极为刚烈的个性特征,与她们柔美的外貌恰成鲜明对比。
  《阔孜少郎与巴艳美人》中当阔孜死后,巴艳万分悲痛,长诗写道:
  “风儿撩起我的衣裙,除了阔孜我没有任何思念,去你的包办婚姻,拿走你的钱财,我会说到做到……”父亲哈拉拜劝巴艳不要痛苦,他会为女儿找个富有人家,终身享受。却遭到她严厉的指责,并表示“因为得不到自由幸福,得不到真正的爱情,宁愿拒绝一切。”
  最后她把杀死阔孜的霍达尔推到井下,用石头填起,为阔孜报了仇,自己也在阔孜墓前殉情而死。
  《姑娘吉别克》中当吉别克从拜克江口中得知托列根惨死的消息后,她疾言厉色,深恶痛绝地诅咒:
  “愿苍天将你诅咒,愿毒蛇将你诱骗,只要造物主让我活着,我定让你的亲人遭灾罹难。愿你的头顶降临祸灾,愿亲友不再和你相见,你在世上得到的幸福,愿变成死神降临到你的眼前,你那苦心积聚的财物,愿变成毒蝎将你的全身蜇遍。”
  当强大的卡勒玛克军队侵占了阿克迦依可,好勇斗狠的霍愣汗王威逼吉别克嫁给他,否则就让部落乡亲遭受灭顶之灾时,吉别克毅然决定先假意答应,准备先举行婚礼,然后一过门便饮剑自尽。当吉别克逃出霍愣的魔爪,与和桑司孜拜奔向贾哈尔拜部落,途中又被霍愣截住,桑司孜拜和他进行殊死搏斗时,吉别克策马驰向一座山岗,毅然把骏马的缰绳绕在脖子上,若桑司孜拜战死,她就让骏马拖死自己,宁愿死去也绝不做任人蹂躏的奴隶。
  女性的美丽、女性的果敢智慧成为爱情长诗刻画女性的主要内容,其前提都是将女性视为与男性平等的人,而不是从属于男性的物。在爱情长诗中,女性作为人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 对男性美的重新审视——“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念
  爱情长诗推崇感情和表彰“英雄”对“美人”的忠贞不渝,这是哈萨克爱情长诗的一个重大贡献。
  在传说和英雄史诗中,作者赞扬男性之美,往往是赞扬他们在战场上的勇猛,为部族谋利的大无畏精神,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审美视角。而在爱情长诗中,作者赞扬男性,却往往是落笔于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对女主人公的忠诚,宣扬爱情至上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平民的审美视角。
  《阔孜少郎与巴艳美人》中阔孜聪明、英俊、才貌双全,姑娘们都为之倾倒。当阿依巴斯来给阔孜送巴艳的戒指并转告问候的时候,连阿依巴斯都为这位才貌双全的小伙子动了心。但为了得到真正的自由、真挚纯洁的爱情,他从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冲破一切阻挠寻找千里以外的巴艳姑娘,他不顾母亲等阻挠,发誓找到心爱的巴艳姑娘:
  “我向前纵然纷飞着弹雨,那也阻挡不了我此次旅行,母亲你选来世上最美的姑娘,那也比不上我的心上人!”
  在旅程中,他克服了大自然的威胁,饥饿和困苦的折磨,卡拉巴依、霍达尔等人的阻挠,用机智勇敢战胜了一切困难。为了巴艳,他历经千辛万苦,给狠心的卡拉巴依放牧,为了巴艳,他和霍达尔决一死战,在诗中有这样一段誓言:
  “世上惟有爱恋最令人陶醉,对她的思恋,使人心醉,老天是否将她赐给我?就是我日夜思念的姑娘,现在我已忧愁满腹,天哪,我们何时才能在一起,如花似玉的天仙也不会让我心动,我只要你巴艳姑娘做我的伴侣,我心爱的巴艳姑娘啊,正因为你,我们心心相印,我才这样寻找你,假如这次不能把你娶,我活着还有什么情趣。”
  为了得到真正的爱情和自由,他可以不惜一切,宁愿马群被盗走,骆驼死在沙漠里,羊被恶狼吃掉,因为他追求的比这些更高贵、更宝贵——美好的爱情。
  《萨里哈与萨曼》中萨曼被比作阿尔泰丛林中的一棵青松,比作勇猛的骏马和最好的雄鹰。他不仅敢于拼死去热爱萨里哈,而且敢于提及和抗议这“黑骨头”与“白骨头”的问题。“那时候的草原上,白骨头是贵族,黑骨头是奴隶,黑骨头的萨曼是不能爱萨里哈姑娘的。”然而,在篝火旁,萨曼向萨里哈这样唱到:
  “草原上的牧人,明明都是一样。可汗却为什么把穷人另眼看待?少数人因为有牲畜,自己的骨头也是白的。多数人只有羊鞭,连骨头也被说成是黑炭……”
  他要用自己的爱情冲破这个缺口,要用和萨里哈的结合,打破这条鸿沟。他在这场血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手持短刀利刃和可汗的追兵搏斗。他被敌人用白土迷住的眼睛,刺中了胸膛,却仍不屈不挠。一年之后他虽然因为贫困,死去了祖母,失去了生活的翅膀,可是痛苦的磨炼却使他更加坚强。他重新拿起生锈的腰刀,跨上骏马,踏上遥远的征途,去寻找萨里哈姑娘。诗中描写了他的英雄气概:
  “铁链呵,它只能锁住羔羊,在烈马眼里,它还不如一条缰绳。暴风呵,它只能吓倒小鸟。在花鹰眼里,它是显示本领的好时机。命运呵,它只能吓倒懦夫。在英雄眼里,它是纸糊的牢笼。”
  他与山的恶魔搏斗被巨石压倒,他与河的毒蛇搏斗,巨浪把他卷入河心。他满身伤疤,他又走向了沙漠瀚海,身边只剩下一把腰刀和满头斑白的长发。他被黄沙掩埋,又冲出沙漠,最后找到了萨里哈的尸身,在萨里哈的身边,萨曼毅然殉情。
  《姑娘吉别克》中的男主人公托列根,并不把金钱权势、阶级门第关系作为选择配偶的先决条件,而是把纯洁的爱情放在首位。坚定不移、抛弃一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纯洁爱情。在启程去寻找意中人时,他对匆忙赶来哭泣恳求的母亲说:
  “我是你亲生的儿子,只因心里有个愿望,这才上路出远门。但愿真主赐给福运,让我娶上意中的爱人。”
  后来当他从阿克迦依返回,来年春天要去迎娶吉别克时,他不顾父亲阻拦,只身踏上去阿克迦依克的荆棘之途。最终在荒凉的阔斯窝巴湖岸被情敌暗算,孑然一身、鲜血淋漓地倒下。
  《英丽克与杰别克》中,杰别克看到英丽克后,想起巫师警告过自己的话,说他会为一个额头饱满、皮肤白皙的姑娘而死,他甚至猜想到巫师说的大概就是英丽克,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与她相爱,并带着她逃走,在深山中生下一个儿子。当双方部族的人们找到他们的藏身之所时,他和英丽克骑马出逃,英丽克不幸从马背上摔落被捉,已经逃出包围的杰别克毅然调转马头,回到英丽克的身边,坦然与英丽克一同赴死。
  在爱情长诗中,男主人公的英雄气概表现在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中,他们也是英雄,是爱情的英雄,为了纯洁的爱情不怕牺牲,敢于奋起抗争。如果说英雄史诗中英雄们是远古时代部落首领的化身,史诗集中展示的是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是反映一個民族的觉醒的话,爱情长诗则往往关注于民族内部个体的需要,凸现个性与自由,反映的是人的觉醒。“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爱情长诗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此。
  
  三 爱情长诗的悲剧意识
  
  当人类还处于原始阶段时,是无爱情可言的。“人们一出世就已经结了婚——同整个一群异性结了婚”。这就是原始的群婚制。后来随着氏族制度向前发展,群婚制逐渐发展成对偶婚,男女之间产生爱情才具有可能性。但是,在当时古老的氏族组织仍然是强有力的情况下,结婚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愿意”。
  进入封建社会后,金钱对人们思想的侵蚀使得金钱至上的观念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爱情仍然不能成为婚姻的基础,人们仍然没有根据爱情选择婚姻的自由。因而在古代,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婚姻缔结基本是由家长包办。婚姻的买卖本质使得“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个人的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规定价格的”。爱情从来不能对联姻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播下了悲剧的种子。真诚的爱情追求是对金钱权利对人性异化的一种反驳,当二者力量悬殊时,反异化的爱情追求,其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出现。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就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窥见到一个民族心灵的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文学就是人学”的命题。
  黑格尔曾经说过:
  “悲剧人物的灾祸如果引起同情,他就必须本身具有丰富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正如他的遭遇的伦理理想的力使我们感到恐惧一样,只有真实的内容意蕴才能打动崇高心灵的深处。”
  在哈萨克的爱情长诗中,情人们的爱情大都是悲剧结局。长诗中那些鲜活可爱的男女主人公,他们追求自由爱情、要求获得人的权利,这种呼声是符合历史前进的潮流的,然而无一例外地被残忍扼杀,《奴隶与姑娘》中塔来勒被追缉者杀死,古勒江姑娘毅然跳崖身亡,《阔孜少郎与巴艳美人》、《萨里哈与萨曼》都以悲剧结束。诗中的男女主人公都不屈服于旧的习惯势力,为了人身自由和忠贞的爱情,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我们在汉族的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所看到的结尾那一点浪漫主义的虚幻安慰,在哈薩克族爱情长诗中也很罕见。哈萨克爱情长诗的作者以极清醒的现实主义目光,用那些令人肝肠欲断、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震撼并警醒后人:为了建立合理的、允许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社会制度,还需要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艰苦奋斗。
  
  参考文献:
  [1] 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2]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
  [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 列宁:《列宁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6] 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
  
  作者简介:
  曹晓丽,女,1971—,新疆霍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范学新,女,1972—,新疆阿勒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及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母爱是春风,是人类崇高的感情,也是文学作品中永久歌颂的母题。古典诗歌中以母爱为主题的篇目俯拾皆是,上至最早的《诗经》,下至元明清,母爱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古典诗歌中的母爱与孝行是并行的,“百善孝为先”,孝是为子女者应该首先做到的。母爱是天性,孝行是美德。  关键词:母爱 古典诗歌 孝行 天性 美德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陶侃
期刊
摘要 范梈是元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元诗四大家之一,但史料中关于范梈的记载仅见于《元史》卷一八一《虞集传》后之附传寥寥数语。通过对范梈流传下来的诗文作品的分析解读,以及对与之交往的文人学士的作品的分析,再结合元代的社会政治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思想情况。  关键词:元代诗人 范梈 生平 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范梈(1272—13
期刊
摘要 晚清“学人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清代学风在诗歌中的反映,诗人都是当时学有专长的学人。晚清“学人诗”以学宋为要,具有诗中有学、显示学者式的渊博与厚重以及偏重议论、直接表达学术与人生见解的特点。孙诒让的诗歌具有晚清“学人诗”的共性。从探析晚清“学人诗”入手对研究孙诒让诗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孙诒让 诗歌 晚清 “学人诗” 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09 文献标识码:A    孙诒让
期刊
摘要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古诗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最精美的宝贵结晶,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古诗文的解读要领悟其中的民族精神,让民族精神滋养人们善和美的心灵,给人以人格的影响。  关键词:古诗文 民族精神 内涵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
期刊
摘要 动词与其宾语的搭配,必须受语义条件的制约,否则就会产生语义搭配失当的语病,但在古诗文中,诗人们却往往打破常规,有意去营构种种语义上看似不能搭配,实则极富表现力的特殊动宾结构。这种超常的动宾搭配常见的有:比拟型、颠倒语序型、比喻型、借代型、拈连型、移觉型等。  关键词:动宾结构 语义特征 比拟型 颠倒语序型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現代汉语,动词与其宾语的搭配既要受语
期刊
摘要 初唐诗人开始注意到项羽故事的思想性,将其引入诗歌创作领域,使唐代项羽题材诗歌创作进入萌发期。盛唐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整体艺术手法的成熟为以后项羽题材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中晚唐,由于社会坏境的改变,诗人们在思想意识上与项羽故事产生了契合,加上初唐与盛唐对诗歌艺术创作手法的贡献,使这一时期的项羽题材诗歌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唐代项羽题材诗歌发展到达了繁盛期。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生产能力迅速提高,加上商业化社会不断刺激消费,人们变成了“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的奴隶”,因而使人际关系变成纯物质、纯金钱的关系,甚至导致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危机。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交流与人际交往的渠道。  关键词:体育活动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识码:A    体育,作为“理想的契约竞争关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解脱困境的办法和重
期刊
摘要 “语言游戏论”是20世纪英籍奥地利裔的世界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这一理论作为语言哲学的批判性方法,注重于“自然描述”,致力于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实际使用的语言,因而成为他后期哲学思想的灵魂。考察研究语言游戏论及其方法论,不仅对于深刻把握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真实内涵与实践价值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语言游戏论 维特根斯坦后
期刊
摘要 本文论述了如何采用英语翻译学的多种手段来完善用英语作为目标语言翻译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对那些融入了大量民族文化并且时代较远的文学巨著时,我们是否能够把这些作品的民族特色和神韵以英文这一语言传神般的展现在英美读者面前。  关键词:英语翻译法 文学作品翻译 传神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世界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对具体作家的研究而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问的,例如“莎学”就
期刊
摘要 赵本山的小品作为从东北崛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喜剧小品,其小品可谓是“中国王牌”。考究其成功的原因,与其小品语言的陌生化和寻常词语艺术化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以便探求其小品致胜的原因,以利于今后的文学艺术创作。  关键词:赵本山 小品语言 陌生化 寻常词语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幽默语言艺术家老舍指出:“幽默文学不是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