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起父辈的旗帜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半个世纪之久、至今依然保持着热度与鲜度的学雷锋活动,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父辈激情燃烧起的社会实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开启这一伟大实践的推动者,是毛泽东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然而人们也许不曾了解,许许多多关注和致力推动新中国走向前进的普通人一同参与和推进了这一进程。正是这些普通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触发了伟人豪情挥洒为一个普通士兵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撼动中国半世纪的大字。
  时间回溯到学雷锋活动初期的1963年2月,那时毛主席还没有为雷锋题词。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新闻界前辈,签发了《人民日报》用前所未有的两个半版面篇幅报道一位普通战士雷锋的事迹。事后在某位领导点名批评人民日报和那位组稿人宣传因车祸而死的战士、并试图追究组稿者责任时,也是这位新闻界前辈沉稳有力地明确表示,发雷锋通讯是他们的责任,不要有顾虑,一切由他们负责任。
  这就是我们的父辈,他们发现美丽的慧眼是如此清澈,他们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执着与勇气是如此折服人心。
  我们这次专访,自然从这一段令人难忘的父辈的故事开始。专访的对象便是这位令人尊敬的父辈的女儿,如同父辈半个世纪前做了学雷锋活动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一样,半个世纪后,她追奉父亲的信念,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创办了全国第一本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杂志——《雷锋》。
  那位令人尊敬的父辈,名叫李庄,早年参加革命,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创始人之一,曾经担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而他的女儿,名叫李东东,曾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雷锋》杂志编委会主任。
  把雷锋写进历史,让人民记住雷锋
  翟元斌: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纪念日,选择这样一个日子做专访,除了这一层纪念意义之外,还因为今天是李庄老前辈诞辰97周年纪念日,我们向为学雷锋活动作出独特贡献的李老致敬!
  由于比较专注雷锋文化研究的缘故,对于李庄前辈在学雷锋活动历史上所做的特殊贡献感怀在心。特别是前辈面对压力所表现出的从容与担当使人钦佩。如今,凝聚多方面力量、筹备两年多的《雷锋》杂志即将出版发行,这是你与父亲的生命之约,还是开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新格局的责任使然?
  李东东:父亲是在“七七事变”后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1938年在太行山参加革命后,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于是将党的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他先后在《民族革命》《胜利报》《晋冀鲁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工作。党中央从陕北转战到西柏坡后,决定恢复中央机关报,将华北《人民日报》升格改组为中央机关报。父亲由华北《人民日报》编委进入组建班子,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编委、副总编辑、总编辑。
  父亲是我人生的教科书,给与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给了我天天向上的阳光童年,他教我在逆境中唱响《在太行山上》,他一字一句教我如何写作、更教我如何做人。我在一篇纪念父亲报道新中国成立的文章中写道,父亲不仅把新闻的真实写进了历史,更是把历史的厚重写进了新闻。父辈追随着那个时代的洪流,为揭开学雷锋活动序幕设立了一个支点,把雷锋写进了历史,让人民记住了雷锋;我们这代人前行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今已经是儿孙辈眼中的老干部了,红色文化的血脉,雷锋精神的弘扬,正在一代一代源源传承。
  我经常在想,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长久和崇高的敬意;一个普通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们创办《雷锋》杂志的初衷。学雷锋活动要实现常态化、生活化、日常化,仰赖于理论先行、组织动员、科学设计与制度保障。办《雷锋》杂志,就是为学雷锋常态化梳理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科学的组织设计提供一个平台,进而搭建一个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影响的阵地。
  创办《雷锋》杂志得到许多前辈和共和国将军的支持。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和父亲有着非比寻常的深厚情谊,多年来也一直关怀、支持我的工作,应邀担任了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当我向他汇报《雷锋》杂志筹备工作,请求他担任杂志总顾问时,又一次予以支持,指示我们凝聚多方面力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要求和三严三实精神,依法依规办好《雷锋》杂志;特别嘱咐要用雷锋精神办《雷锋》杂志,要热爱这项事业,要有奉献精神。这些,我们都要铭记在心。
  一本杂志,一个时代的体温
  翟元斌:李庄前辈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一书披露,69年前创办人民日报时,大家对“起个好的报名”议论风生。有的提议叫《滏阳日报》或者《晋冀鲁豫日报》,多数人建议叫《人民日报》。李庄前辈坚决主张叫《人民日报》,并说,“人民”涵义好,为人民服务嘛!四个字音韵也好:“人”“民”是平声,“日”“报”是仄声,多响亮!最后大家一致建议用这个名字,张磐石同志报告中央局,很快被批准了。《人民日报》也就成为1948年恢复建立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
  历史总会有某些相似场景出现。今天,为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刊取名,应该也是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智慧吧!
  李东东: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讲,刊名是期刊的第一项基本要素,是核心的著录项目和重要的检索入口,是期刊编辑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说来,刊名反映了期刊的基本属性和它所涉及的特定知识领域,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订购意向和阅读情绪,关系到刊物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收益。
  给新刊取名,同志们颇费心思,先后酝酿了十几个刊名,最后选定《雷锋》。所以选择用雷锋的名字做刊名并得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是基于一个重要的事实:学雷锋活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已经衍化为一种文化现象。雷锋两个字开始脱离了个体身份识别和称谓意义,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抽象为一个精神符号。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2014年3月2日至4 日,以随机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国七个城市的普通民众进行了“弘扬雷锋精神公众态度调查”,可靠的科学数据也支撑了我们的想法。经过多年社会变迁所积淀下来的雷锋精神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雷锋已经成为“中国好人”的典型代表,表征一切美好事物,成为日常道德生活的准则和标准。
  雷锋两个字在老百姓心目中认可度最高,品牌号召力最强。用雷锋两个字做刊名,容易与读者达成情感共鸣与价值共识。《雷锋》刊名既表达对一位士兵忠诚的纪念,又凸显刊物雷锋+的属性和知识涵盖范围。极高的辨识度与凝聚度带来的效应,最终会在刊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得到验证。
  感谢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共同创办,编辑团队有信心担负起以“雷锋”做刊名的新期刊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深入阐释、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讲述新时代雷锋故事,褒扬学雷锋道德模范,交流学雷锋成果和经验,把《雷锋》杂志打造成“主流声音、大众平台、传递温暖、凝聚共识”的有责任媒体,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以权威和深度立刊,以刊网融和制胜
  翟元斌:随着博客、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新兴信息传播形式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凭借其数字技术的优势抢占先机,形成了对传统传播形式的挤压之势。在这种竞争情势下,技术层面的应对固然不可或缺,哲学层面的思考尤为重要。
  李庄前辈在《党报传统与新闻改革》(1989年)一文中,总结了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成功经验,指出坚守党报“指导性、党性、人民至上”的传统,通过改革创新走发展之路。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为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李庄到香港主持记者招待会。美联社记者、《朝日新闻》记者对李庄说,《人民日报》出海外版,我们十分欢迎,我们一定要订。但是无论如何你们不要因为出了海外版而停止《人民日报》在海外的发行。因为我们总是在《人民日报》上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主张,看你们国家的面貌和政治走向。
  当下纸媒如何应对挑战,从中会得到深刻的警示与启迪。由此我想问主任,《雷锋》这样弘扬正能量的主流期刊问世了,应该如何从党报传统中汲取营养?怎样把握纸媒发展规律,采取相应战略调整,发挥自身竞争优势,逐步地、努力地办成一本品牌期刊?
  李东东:
  《雷锋》杂志的属性使她与党刊有天然亲源性。毛主席有句名言,革命要靠两杆子,即枪杆子和笔杆子。党刊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依然是我们今天应该传承、参照、借鉴的文本。你提到的两位外国记者,他们无意中谈到了我们党报的优势。为什么外国人能看出来的一些道理,我们反倒模糊、甚至动摇了,有些人还把自己的优势看成了劣势。
  如今网络的泛化,读者被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弄得真假难辨、不知所云,因此,信息的量化和速度今天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追求真实、权威资讯,才是真正需要的。《雷锋》杂志致力于以内容为王,坚持真实性、权威性,深入调查研究,把好源头关,层层把关,较之网络、较之一些内部学雷锋资料,能更有效地确保事件、人物的真实性和舆论导向的正确。人们可以从一本《雷锋》杂志里,看到最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动态,了解科学严谨的雷锋文化研究成果,把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规律,浏览最全面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结识各地最美好人。无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还是活动者,无论研究者、观察者,都可以从中找到感兴趣领域中最权威、最真实、最深度的资讯。
  《雷锋》杂志与党刊亲源性是一种优势,她所保有的党刊真实、权威、深度、人民至上传统,严谨、客观的报道风格,所拥有的由富有经验的专业编采人员、国内一流雷锋文化研究学者、最具影响的学雷锋团队实践力量组成的编辑团队和公益平台,将赢得读者的信任,凸显纸媒自身的公信力。此外,以《雷锋》杂志为依托,搭建全国权威“雷锋”门户网站,推出“好人雷锋”微信公众号乃至客户端等等,刊网融合,兼具两个优势,《雷锋》一定会获得人们的喜爱。
  雷锋是我们党、我们的父辈、也是老百姓共同树立起的英雄榜样,说的白一点,雷锋是学出来的。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雷锋》杂志将与大家共谋方略,共图大业。
  《雷锋》的生命力又在于“读”——读出《雷锋》,读出父辈和我们世代的追求。
其他文献
【英模小传】 江竹筠,女,四川省自贡市人。同志们出于敬爱,亲切地称她“江姐”。在1947年第二条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江竹筠在丈夫、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一起开展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接替丈夫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酷刑,妄想从江竹筠身上破
期刊
2015年5月13日,雨后的大连海风习习,空气清新。在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举行的“首届渤海校园雷锋文化论坛”上,抚顺市新抚区教师学校退休女教师张玄向与会140名师生倾诉了54年前他与雷锋叔叔通信的鲜为人知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與雷锋叔叔通信的经过  1960年12月11日,抚顺日报发表了某部队优秀战士雷锋的先进事迹后,有不少中小学生纷纷给报社写信,表示要学习雷锋那种大公无私、刻苦好学的精神,
期刊
6月,山峦叠翠,碧空如洗。我徜徉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广场,仰望着高大的纪念塔,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纪念塔以绛红色花岗岩为基座,以白色大理石为塔身,塔身呈五面形柱体,塔顶有五角斗檐,整体雄浑大气,朴实宏伟。塔的背面是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记载,正面镌刻着几个金色大字:“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游人如织,塔前有一队大学生在搞主体团日活动,他们敬献的花圈绶带上写着“英雄是民族的未来”几个醒目的隶书大字。
期刊
助人为乐好人  卢稳子 天津南开区 八旬退休教授自费建自闭症康复学校 12年改变百余孩子命运  刘红权 山西晋中市 民间盲艺人20年保护传统文化助学27个贫困娃 被赞誉“当代阿炳”  肖英 山西晋中市 税务干部19年默默帮扶百岁空巢老人  郝锦荣 山西 晋中市六旬残疾老人开办修表店 几十年如一日回报社会资助失学儿童  郭唐珍 山西 晋中市七旬老人退休不退责 发挥余热18年做好事不间断  董金保 山
期刊
长安街,首都北京的“窗口”。  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中华民族的形象在这里展示。在这里,中华儿女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形象。  北京卫戍司令部警备纠察连官兵,常年巡逻执勤在这条大道上。他们认真履行使命任务的同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以人间大爱温暖着过往四海宾朋,立起中国军人的好样子。  爱的坚守——  “北京的胡同再多,也没咱纠察兵做的好事多”  前些年,一位刚从外地来京的老大爷想找
期刊
农发行陕西省志丹县支行有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女叫强改芬。她是公婆心里的“好女儿”,同事口中的“好媳妇”。她十八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公,用行动谱就了一曲“孝”的赞歌。  强改芬的丈夫是家中独子,1985年,婆婆溘然离世,只剩公公一人,她和丈夫商量想把公公接到县城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身边朋友劝她不要“自找麻烦”,她说公公一个人,她不放心,三代人一起生活虽艰辛,但“上有老,下有小”,三代同堂也是一种
期刊
苏联解体前夕,由于历史虚无主义的盛行,一些媒体发动对苏共领袖、苏联英雄和苏联社会主义历史的抹黑与诬蔑,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给一些地方的民族分离主义以及西方和平演变提供了把柄,搞乱了苏联军队,成为最终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教训十分惨痛。  一 诋毁领袖  社会主义时期的苏联,苏共领袖和苏联英雄因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所做的贡献而得到人们的推崇和膜拜。苏共20大后,赫鲁晓夫出于个人的恩怨,
期刊
现如今发善心、做好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人家不但不领情,反而怀疑你的动机。这确实是一件令人非常尴尬,大煞心理风景的事儿。  前年秋天,在乌鲁木齐到喀什的火车上,我携妻带子与一维族小伙子同坐一包厢。这小伙儿,浓眉大眼,中等身材,虎背熊腰,皮糙肉厚,看起来颇有蛮力。他的饭量更惊人,上车后坐到铺位上不久就吃东西,一块足有三四斤重的馕(新疆的烤饼),不到半天就消灭光了。  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基本上无话
期刊
吴宗霖,现任中国一川(澳门)国际有限公司总裁。作为一位80后企业家,他18岁开始创业,摆过地摊、水果摊,擦过皮鞋,当过厨师,做过电工,做过美容美发,也开过饭店——一路走来,在逐渐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吴宗霖开始孕育一个“爱的梦想”,他说,作为一位80后企业家,要引领爱的潮流,带动更多年轻人把善的事业做大。  9月20日,吴宗霖(右一)代表中国一川(澳门)旗下的珠海传眉心秀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
期刊
2015年12月27日,《雷锋》杂志社联合厦门工行开元支行、美禾支行党支部共同举办的雷锋事迹报告会,在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召开。厦门工行开元支行行长傅安东、党支部书记林民苏,厦门工行美禾支行行长周燕滨,中国将军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朱剑平,厦门雷锋文化艺术馆馆长、《雷锋》杂志品牌主管、“雷锋之花”袁雪雪,厦门雷锋艺术馆顾问杨宗华以及厦门工行党支部党员等30余人参加。  报告会上,袁雪雪通过大量真实的事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