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消失的门店:新零售引力法则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di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3月,大卫·贝尔的新书《不可消失的门店:后电商时代的零售法则》出版,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后电商时代的新零售法则。他认为,定位消费者的位置对零售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消费者在哪里?他们居住在哪个社区?他们和谁共同生活?拥有实体门店和在线服务的零售商,如何提供全面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实体门店的位置如何与周边环境形成强大的社区网络?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贝尔教授破解了如何持续对消费群体产生整体而持久影响力的难题。
  为此,《清华管理评论》独家采访了贝尔教授。

位置,理解新零售的关键


  TBR:传统观念里,零售业的位置非常重要,所谓“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您的新书英文名为“Location is Still Everything”,顾客所居住的地理位置,对于其选择网上零售店,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确实颠覆了大家对当今零售业的印象。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而互联网的特性就是“世界是平的”。请您讲讲,为什么现在,位置依然是一切?
  大卫·贝尔:在最开始的时候,如果我开店的话,位置非常重要,我们会非常认真地考虑我们应该将店铺开在哪儿,在不同的地点之间开店,他们的销售业绩差异会非常大,所以对于传统零售行业来说,我称之为零售0.0时代,店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在网上开店,我称之为零售1.0时代,这不是店的位置,店在云端,而是消费者的地理位置问题。我在书中提到美国一家著名的婴童电商diapers.com,它们在网上销售婴儿用品。假设你有孩子,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纽约,那么你线下购物是非常方便的,有很多的超市、便利店供你选择,你可以去那里购买婴童用品。但是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纽约,而是搬到了费城的郊区,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那么,即使你还是面对同一个diapers.com,此时diapers.com對你的吸引力非常大。因为你住在郊区,附近的便利店很少,如果你选择去便利店,可能需要开车出去,还需要30分钟的时间。所以,在零售1.0时代,位置指的是消费者的地理位置,而不是网店的位置。

  到了下一个阶段,也就是零售2.0时代,它是线上、线下融合的阶段,这时候仍然需要关注地理位置问题,但是这次关注的不再是线下实体店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关注消费者的地理位置,而是体验的位置,也包括你所举办活动的位置。这种体验,可能是在线上,也可能是在线下。
  这些举办的活动,指的是它给客户带去什么样的信息,让顾客能见到多少好的产品,能为顾客带去多少好的服务。展示厅则是在线下展示与网上同款的商品,让客户获得满意的体验,并愿意回到线上来购物,例如,你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想要购物的需求,只是到商店来,获得很好的购物体验。例如你来到特斯拉汽车的展示厅,只是为了了解特斯拉汽车,获得一个很好的体验,而不是说你要在这里买东西,你在特斯拉的体验店,是不能购买特斯拉汽车的。你要买特斯拉的话,还得回去在网上购买。这就是我们说的零售2.0时代。
  TBR:刚刚您也讲到,这是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时代。那么,哪些东西适合在线下,哪些东西适合在线上,有没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遵循?
  大卫·贝尔:线下非常适合你去触摸、感觉、体验,以及去学习了解这个商标、品牌的历史。
  线上非常适合查询商品价格、信息浏览,视频满足感等。这样就可以给出线上线下的比较清晰的区分。
  TBR:您始终强调,线下的位置,对线上的零售会有影响。我特别想知道,作为消费者,他在线下的位置,以及他在线下的行为本身,到底是怎么样能够作用于他的线上的购物行为?
  大卫·贝尔:我想用两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设想一下,我居住在美国的一个小镇,比如说爱德华州,我想买一双鞋,线下的鞋店可能只有一到两家,我的选择非常有限,根据我的研究,如果消费者的线下选择十分有限,互联网会成为一个替代产品,他们的购买行为会越来越多地转向线上。
  第二点,想象一下,在这种比较大的位置,就我个人来说,我生活在纽约市,在纽约市,我对网上购物的需求就不会那么强烈,当然也只是一个相比之下的程度。但是,我需要信息,我需要知道城市里在发生什么,去看哪一场百老汇的表演,去哪一个酒吧或者是去哪个博物馆,所以地点对于消费者和因特网的使用产生很有意思的影响。对于相对小、局限的地方来说,互联网成为一个购物选择的代替方式。然而对于大城市来说,互联网成为了人们信息的补充来源。
  TBR:您说的可能是美国的情况,大城市的人更多地线下购物,乡下的人们更多地依赖互联网。然而在中国,哪怕是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家也越来越倾向于网上购物。这和先生您说的有一定的出入,或者是说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和美国不同?
  大卫·贝尔: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消费有一个绝对和相对之间的差异,对于像生活在纽约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居民来说,的确他们线上消费可能更频繁,但是根据我们的研究,有一个网上消费和整个收入比例的关系。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小镇居民,网购花费占自己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大城市。因此,我们就称之为地理阻力,也就是说在小城市,在购买的时候,会由于选项的限制,产生地理的阻力。

“搜索阻力”与“位置阻力”


  TBR:您在书中提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因为有万有引力存在,我们每天出门下楼都需要乘坐电梯,而不会直接跳出窗外,“走捷径”到马路上去。那么,在现实生活中,零售业的万有引力指的是什么?阻力又包括哪些?   大卫·贝爾:引力包含两个方面,零售商的体量(规模大小),产品的功能是否有吸引力。零售的规模越大,它拥有的商品越多,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越强。亚马逊有很大的规模,有非常丰富的商品,好的价格,快速运送,所以亚马逊对消费者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第二个方面就是距离或者阻力,亚马逊有一键下单、引入快速购买,消费者仅需要按一个按钮,这样就无限制地缩短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了阻力。
  但是,有些时候,就算是在线上,信息太多,你输入一个商品,给你挑出来很多很多跟它相关的搜索条目,你无法去取舍,网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有些评论也是真假难辨,需要你去甄别,而且你也很难依靠线上的描述就清晰地知道商品本来的样子。所以,线上也会带来一些购买的阻力。
  TBR:线上信息那么多,零售商如何帮助消费者克服这种阻力,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或者怎么样让商品更快速地与消费者见面?
  大卫·贝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比较一下传统的零售和现在的零售。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每一个市场,它都有两个阻力:搜索阻力和位置阻力。
  所谓搜索阻力,就是我们需要去努力找到各方面的信息。20年前,我们要买一台电视,需要一家一家商店地去比对价格。如果这家店的售价是1000美金,那么我们就要决定是购买它呢,还是去下一个商店看看是否会更便宜点。所以你需要去搜索信息。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提出了一个数学公式,就是顾客会一直搜索,直到他在搜索上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他在商品上所获得的收益,他才会去购买。互联网、APP,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搜索阻力。
  第二个阻力是位置阻力。如果我出生在小城镇,我想去购买东西,那么我的选择非常有限,因为线下门店非常有限,通常只有1-2个小店,我的购买可能性就会被限制。有了互联网之后,即使我住在一个小城市,就譬如美国的爱德华州,我在网上可以获得和纽约一样的购买可能性,我可以网上下单,并快递到家,所以互联网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搜索阻力,也减少了位置阻力。
  许多新的互联网商人,他们利用互联网减少搜索阻力与地理位置阻力。譬如,我的鞋子、裤子、衣服都是在Farfetch.com上购买的,这是一家非常著名的买手电商,大约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500余名设计师的产品在这上面出售,我的这双华伦天奴的鞋子是产自意大利,快递到我在纽约的公寓,我不太可能飞到意大利去买它,Farfetch.com减少了这种地理阻力。

  很多新的互联网从业者,譬如TripAdvisor,官方中文名叫猫途鹰,它是全球知名的旅行社区,汇聚来自全球旅行者的2亿条真实点评,覆盖超过190个国家的酒店、景点和餐厅,还有丰富的攻略指南和推荐,帮助消费者计划和预订完美旅程,TripAdvisor APP同时支持强大的离线下载和本地服务功能,是出境旅游“必备工具”。同样减少了搜索阻力和位置阻力。
  互联网减少了地理阻力、搜索阻力,但是同样制造了新的阻力,例如我需要等待快递,网上有很多商品可供选择,以至于我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我不能触摸、感受到真正的产品。
  在新的零售时代,有很多新人尝试去解决这种阻力,譬如美籍华裔谢家华(Tony Hsieh)创立了一家美国卖鞋的B2C网站Zappos,如今已成长为网上卖鞋的最大网站,甚至超过了Amazon。在网上卖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样的鞋子适合你,所以你可以预定5双鞋子,然后留下1双合适你的,剩下4双可以退回,这4双退回是免费的。后来亚马逊将Zappos.com收购了。
  顾客不能在网上感受到实际商品,虽然零售商也可以在网上做一些模特的展示什么的,但是毕竟顾客不能感知到商品的实际尺寸以及穿上去的感觉,谢家华用他的办法解决了互联网引入的另一个阻力。

  TBR: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对消费者而言,可能一方面是减少了搜索阻力,因为我可以在线上很容易就找到我所需要的商品。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搜索阻力,因为商品实在是太多了,消费者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实际上很难。对商家而言,怎么样才能让商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找到?
  大卫·贝尔:他们可以减少商品的分类。典型的线下商店通常会非常大,存储很多商品,几乎是全线的商品。但是对于线上来说,你需要减少商品总量或者类别,这样,消费者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商家可以通过推荐引擎,获得更多的推荐,从而更加简洁、更自然地获得顾客。
  TBR:您刚刚讲到了“搜索阻力”和“位置阻力”,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您能给我们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吗?
  大卫·贝尔:我觉得“阻力”是零售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在零售中有着很多的效率问题,比如说支付、物流、产品的发现等等。这次,我想举一个例子,是我朋友创立的一个公司,在新零售中,你有能力去解决一个新的、小小的问题,并且将它规模化。传统的经济当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券的问题,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券,我们会收集,剪下来,最后到商店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带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阻力,我们要去把这个券搜集起来,并且要剪贴,然后记住带上这些券,这一切是我们使用的时候形成的阻力。我朋友发明了一个放心的方式,就是用苹果手机去扫描这些券,并且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
  我刚刚走进清华经管学院大楼的时候,看见墙上有很多诺贝尔获奖者的照片。在几百年时间里,很多的经济学家一直在研究阻力的问题,那就是说你有信息,我没有信息。我需要用多少的努力才能够完成我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位学者叫做乔治·史蒂夫,他之前写过一篇经济方面的文章,对阻力进行了研究。“阻力”这个概念在很多市场都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你的企业能够消除这个过程中的阻力的话,我相信一定能够非常的成功。

新零售引力法則


  TBR:新的零售引力法则是什么?
  大卫·贝尔:传统的零售引力法则是:你去“A地点”或者“B地点”购物,取决于这两个地点的相对人口,以及它与你的相对距离。这个地方越大,它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越强,因为它拥有的物资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多。它与你的距离越远,它对你的吸引力就越小。
  我的理念是,零售商要想赢,需要做两件事,才能做到对消费者有吸引力:价格、服务、商标、故事,分类,以及漂亮的线上网站,伟大的故事。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解释了相应的阻力等概念,例如位置阻力,以及搜索阻力。
  新零售法则,因为中文版是这么翻译的。在我的书里面,提出了GRAVITY(引力)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包括我认为最重要的6个新零售商应该具备的条件,或者应该理解的一些规则。这个缩写是为了让大家容易记住。
  TBR:关于GRAVITY法则,我知道它是英文单词Geography(地理)、Resistance(阻力)、Adjacency(相邻)、Vicinity(近区)、Isolation(隔离),Topography(地形)、You(等你来创造)的首字母的合成。那么,我很好奇,这六个英文单词,您是按照它们的重要性来排列的吗,还是基于别的什么规则排列的?
  大卫·贝尔:在我写这本书之前,我读过一些其他的商业书籍,其中一本我很喜欢,它的框架非常简洁——STEPPS,很容易就记住了它的主要思想。我也想要这样的框架结构,我就找到了GRAVITY,这个词又暗合了我的理论。在零售业,最重要的是你的商业体量,巨大的程度,再一个就是你在接触顾客时,所产生的阻力,刚好这两个元素又是零售引力法则的两个很重要的元素,所以就用了这两个字,在此基础上,将框架结构建立起来,它其实是有逻辑的,相当于是一个逻辑架构。

零售业的变与不变


  TBR:以前的零售业可能商品比较少,现在更多的是网上购物,支付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用微信、支付宝,等等。这是我作为普通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零售业的变化。您作为零售业的专家、学者,在您眼中,零售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变的又是什么呢?
  大卫·贝尔: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一些特定的基本商品,例如书,虽然它的本质没有变,但是它在线上(电子书、网上购书)与线下销售(实体书店)的差异巨大。有些商品它们很天然地适合在线上销售,另一些商品,比如那些需要被消费者感知的,像衣服等,则可能需要更多地假以时日,探索更好的技术,才能在网上更好地被销售。
  零售业最大的变化在于,比如我从来不亲自去沃尔玛超市之类的地方,购买诸如餐巾纸、桶装水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我只需要直接登陆亚马逊,点点鼠标就可以了,而且免费快递到家。这是最大的变化。有一些商品天生是为网购而生的,它们被放到网上,我们不再需要去线下门店购买了。
  第二个变化,一些诸如衣服和家具之类的产品,原来在网上销售很困难,现在也可以拿到网上去销售,它拓展了适合在互联网上销售的边界,原来我们只能在网上买书,一些比较规范的东西,现在我们也可以在网上买衣服、甚至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
  第三个变化,实体商店的角色变化非常大。想象一下,15年前,如果有100人到你店里,那么那天就有100人从你的店里获得信息,最多110人能够获得信息,因为可能其中10个人会告诉丈夫/妻子。在新零售时代,如果有100个人进入了实体店,如果有一位女士有1000个粉丝在社交网站上,她拍照,拍视频,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这样,她的1000个粉丝就都能看到这条信息。相比于传统的零售业,实体商店就远远放大了这种宣传效果。
  TBR:您刚刚讲到零售业的三大变化,那么,不变的东西在哪里呢?
  大卫·贝尔:我认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在零售业的世界里,最基本的东西,譬如我们每天都需要吃的食物,我们穿的衣服,这些最基础的生活必需品,都在改变(它们的销售方式改变了,原来是在线下购买,现在可以用手机去订购日常用品,用手机购买,然后有人送到家里)。没有什么特别一直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有不变的,那也是像7-Eleven这样的便利店,它们的经营模式未变,即使你是在走进店里之前,用手机预订了咖啡。便利店的经营方式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零售业的制胜法宝


  TBR:请给我们分享一下你最为难忘、感觉最棒的一次零售的体验?
  大卫·贝尔:我最难忘的一次消费体验是在纽约的一家意大利店,这家店本身恰好也是来自意大利的。这家店提供了非常棒的食物的体验,他们把餐厅和烹饪学校、还有超市等结合在了一起,消费者可以实地感受到食物的质感,并且进行购买,虽然这家店很贵,但我还是经常去。食物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个元素,绝大部分的超市给我们的体验并不是很好,这家店给我的体验是革命性的,它是完全基于体验的一个商店。
  TBR:在当今这个时代,零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获得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规则?

  大卫·贝尔:他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可以检查当前进入他们门店,访问他们网站的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打算做什么,然后,我要怎样去做才能减少他们的购物阻力,给客户更好的购物经验,打造更好的品牌。有一个Blue Apron的美国公司做数据分析,例如,一个美国人去到超市,买了12个鸡蛋,很多的马铃薯、西红柿,他其实就是想做一个法国沙拉。问题是,他挑选的这些东西,如果仅仅是一个人吃一顿晚饭的话,份量显然太多了,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匹配,Blue Apron根据你吃饭的人数,将这些归纳为2人餐、3人餐等,如果你想做某种食物,网站会直接给你计算2人餐、3人餐需要的食材的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了了解消费者行为的简单的例子。

不可消失的门店与零售业的未来


  TBR:在未来,相比较现在而言,您觉得门店的数量会增加还是减少?门店的功能会不会发生改变?
  大卫·贝尔:门店会少,且规模变小,然后功能会改变,主要功能是给客户更好的体验。例如,在美国,你如果想去买车,传统的汽车销售,你就需要去试驾,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车子,但是如果你想买个蓝色的车子,它没有,那么效率就会很低。新的销售汽车的模式是特斯拉,只有一辆车在一个小房间里,你可以摸摸车子,和销售员谈,你感受,你看录像,然后你到网上去购买,也就是说实体店数量变少,规模会变小,但是实体门店以客户体验为驱动模式。
  TBR:请给我们描述一下零售业的未来?
  大卫·贝尔:零售业的未来应该是着重客户体验,高效率,少浪费。同样也需要引入C2M方式,也即客户向制造商提需求,未来的零售业应当是着重客户体验,更加个性化,更高效率,因为传统零售业目前太浪费了,想想家乐福,那么多的产品放在那里,常常有很多香蕉坏了被扔掉,传统的零售经济是浪费的。所以我认为未来零售业应当是着重客户体验,更个性化,更高效率。
其他文献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  ——稻盛和夫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领导者不断尝试着去探索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良方。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效用被东西方学者所看重。日本管理学大师野中郁次郎与哈佛大学教授竹内弘高结合日本企业案例系统地阐述了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并强调知识对企业竞争力的积极作用。知识作为企业资源,被看作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基于这些理论,我们不难得出企业领导在
期刊
IBM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一个关于创造力的调查。该调查覆盖了来自60个国家和33个行业的1500多名首席执行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企业而言,创造力比严谨的态度、纪律的管理、企业的信誉甚至对未来的远见,都更为重要,它能引领企业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成功的方向。但与此同时,全球只有不到50%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们的企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充满易变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
期刊
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都表明,核心能力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而如何构建核心能力却经常成为企业实践的难题。作为中国民用航空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中国商飞公司在“第二块屏幕”建设中所体现的知识管理,为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第二块屏幕”是中国商飞公司在技术中心、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等机构中全面推广的、旨在构建员工专业能力的知识管理工程,包含“建立电子图书馆、打造场景化知识应用平台
期刊
50年前,两所美国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之间信息交换协议(TCP/IP)的临时之举播下了互联网经济的种子。革命性的技术往往带来颠覆性的社会效果。这也是人们为何痴迷于刚刚问世不久的区块链技术的原因。  作为比特币金融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区块链本质是一个网络化结算数据库。因为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逆改和匿名的技术属性,它被认为可以更好地解决双重支付的信任危机。区块链使用一系列算法证明机制来保证安全可靠的网络交
期刊
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数字化浪潮,从低技术含量、低价格竞争的粗放型经济,转变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型经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如何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积极主动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创新的颠覆者而非颠覆对象,成为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应对的挑战。  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有能力在快速变化中,成功应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这需要企业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行动(见图1):识别出有价值的技术,寻
期刊
在一个不创新毋宁死的时代,没有一个组织会忽视创新之于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如何从创新中获益?如何从创新中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企业实践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一直以来的核心命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大卫·梯斯先生的“创新收益框架”和“动态能力理论”,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深刻的解读,为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价值。  笔者有幸获得大卫·梯斯先生的邀请,
期刊
现在说到旅途中订房,大家能想到的无非是以携程、去哪儿、Agoda、Booking、Airbnb(爱彼迎)等为代表的网约平台。这些平台虽各有千秋,其本质上都还是基于传统互联网的模式。携程主打服务牌,呼叫中心员工约15000人,即便半平台化也当作自营产品一样把控,对供应商严格苛刻。去哪儿从机票检索平台起步,发展成为比价平台,学生和工薪族较为偏好。Booking和Agoda,类似携程和去哪儿,属于竞争合
期刊
在合作创办Nest Labs之前,托尼·法戴尔和马特·罗杰斯有过这样的对话:  “托尼,”马特说,“我想开一家公司,而且想和你一起开。”  “那你想做什么?”托尼边吃午饭边问。  “我想开一家智能家居公司。”  “你是个傻瓜蛋!”托尼用响亮有力的声音说道,“没有人想买智能家居,那都是为极客设计的。”  “你知道的,”托尼说,“我现在刚好在太浩湖上造房子,这是我的梦想之家。我想让家里充满我喜爱的东西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变迁,经济发展,世界瞬息万变,唯创新不破。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企业如何以创新谋求发展?学者们从爵士乐和戏剧即兴中给出了答案:每场爵士乐和戏剧都是一场即兴演出,演出内容随着人和事物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正是这种多变的即兴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如果爵士演奏者或是戏剧演员能够一边即兴创作一边创新,组织中的个人或团队是否也应该能做到?更进一步,即兴能力的发挥要想取得
期刊
三月的“两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更科学的规划:提高质量与核心竞争力。为此,战略思路将更为关键。在做好基于效率和品质的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如海尔张瑞敏所提倡的:发现“第二曲线”,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越”,这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新选择。  为此,本期特别邀请了我国知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撰稿,重点探寻企业持续领先的經验,实现“基业长青”的中国解答。春花女士用清秀雅致的文字,描绘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