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网红现象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治理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群体热衷于接纳新事物,因此网红受到了不少大学生的追捧。由于监管不到位,加上网红群体盲目逐利,网络上散播不良言论、发布低俗视频的网络红人不在少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造成了负面影响,模糊了大学生的金钱观,颠覆了大学生的职业观,拉低了大学生的审美观等。剖析其原因,既与部分大学生抵制能力差、意志不坚定,容易被不良诱惑影响有关,也与学校缺乏引导、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网红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密切相关。基于此,应从学校、政府、媒体及网络红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规范网红现象,从而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创设良好的网絡环境。
  关键词:网红现象;大学生;价值观;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04-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融媒体视阈下‘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效应及治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JX2020D472
  网红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之一,出现于21世纪初,多利用网络小说等作品吸引关注从而走红,如郭敬明、韩寒等;随着新浪微博、腾讯QQ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一些草根网红出现,多以猎奇行为博取关注,如芙蓉姐姐等;融媒体时代,网红经济井喷式发展,网红的类型也更加多样,有美妆网红、带货网红、美食网红等等,泛娱乐性更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更大。大学生社会阅历少,价值观不成熟,容易被网红的言论及网红现象营造的社会环境所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规范网红现象,进而发挥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成为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1]。
  一、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一)模糊了大学生的金钱观
  在网红经济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网红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化发展趋势。许多网红背后都有专门的公司运作和资本支持,而网络红人则是被幕后资本推到前台的一个“傀儡”。网红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或在发布的视频中,大肆炫耀的昂贵首饰、名牌手表、豪华汽车等,往往并非个人资产。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假象迷惑,从而产生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形成畸形的金钱观。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攀比之风盛行,奢靡消费、超前消费变得普遍。部分大学生花光零花钱之后,甚至选择校园贷,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对大学生的学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颠覆了大学生的职业观
  面对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受网红现象的影响,其职业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专心学习,勤练技能,就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毕业之后找到满意工作;但是在网红现象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看到了网红的一夜成名和光鲜亮丽,以及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就可以赚到盆满钵满的现状,这对尚未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打击极大。而不少学习成绩较差、对求职感到恐惧、对就业感到迷茫的大学生,也萌生了成为网红的想法。在大学生群体中,“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个别大学生甚至中途辍学,选择成为一名专职网红。
  (三)拉低了大学生的审美观
  网红经济本质上是流量经济,流量越多,收益越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不再专心打磨作品,反而走上了流量路线,以各种夸张的表演、庸俗的手段,博取网友的关注。例如,有些美妆博主通过整容的方式让自己变成“锥子脸”,一时之间热度大增,其他美妆博主也争相效仿,进而在网络上营造了一种畸形的审美观念。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上的病态审美所误导,花费大价钱购买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不仅降低了审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超前消费理念的盛行。
  (四)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观
  在网红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学历低、文化素养差,无论是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还是在发布的视频里,都夹杂着不堪入耳的脏话;还有的网红为了直播效果,随意吐槽、诋毁他人,以此标榜自己的“个性”“率直”。大学生如果长期观看这类网红的直播或视频,会受的影响,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出口成脏”,或将随意点评、贬低他人作为一种乐趣,造成道德滑坡。另外,网红现象助涨了大学生重享乐、轻奋斗的思想,长久地沉溺虚拟网络,容易逃避责任,对国家时事政治等现实新闻漠不关心,导致社会责任感淡薄[2]。
  二、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效应的原因
  (一)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
  网红本身是一种新鲜事物,对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另外,网红类型多样、类别齐全,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如旅游、美食、游戏等。如果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成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弱,或者缺乏理性思辨能力,就容易被网红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所影响。例如,有些网红大肆宣扬享乐主义,易导致大学生在学业上不思进取,整天沉迷游戏;有些大学生只看到了网红的一夜成名,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学技能、找工作,总是梦想自己也一举成功。
  (二)互联网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网红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群体,在现有的互联网监管法律体系中,对网红行为的约束和监管机制还比较匮乏。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网红利用法律漏洞,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博取关注、获得利益。同时,新媒体平台与网红形成利益共同体,对网红在视频直播、发布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不良言行,持放纵态度。平台监管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网红利用低俗手段获利的嚣张气焰。例如,某些网红因为在直播中发表不当言论被封杀,几个月后换了一家平台又重新直播。由于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弱,难以形成威慑和约束,网络环境进一步恶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效应[3]。
  三、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效应的治理措施
  (一)学校方面:加强引导,宜疏不宜堵
  网红现象中的热点问题往往会引起关注热议,高校要重视这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舆情问题,及时介入并把控话语权。要坚持以疏导为主的原则,做好正面引导,将网红现象转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关注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热点信息,对青年群体热议的话题有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与大学生拥有共同话题,进而因势利导,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另外,基于网络红人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持续升温的态势,高校可搭建宣传平台,发挥大学生主力军优势,积极鼓励他们发出“青年好声音”,利用官方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打造校园网红。要挑选那些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竞赛上获奖的,或者创新创业的,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弘揚社会正能量的优秀学生,宣传其事迹,引导本校学生向其看齐。
  (二)政府方面:强化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为了规范网红直播平台,加快推进立法、执法、文化、监察等部门的互动合作,建立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系统,要建立一支专门负责各大高校网络监管的网警队伍,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平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管。如果发现某些网红存在不良言行,应立即封禁相关视频,防止大范围传播。同时,应细化对网络文化的立法,用法律约束网红群体的言行举止。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杜绝低俗行为。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落实实名制账号审查和“黑名单”惩治管理,严格规范网络红人的账号管理。如网络红人有违反道德等不良行为,即刻拉入“黑名单”,严禁其再次在任何网络平台重新注册。
  (三)个人方面:塑造网红正能量形象
  网红群体的知名度较高,个别网络红人的粉丝数甚至达千万。因此网红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对社会的影响。网红应当肩负起一名公众人物应当具备的责任,切实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品位,传播正能量。例如,在视频直播时,要考虑到观众中有青少年,必须注意言行,不说脏话,也不得出现吸烟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发布视频时,要对内容进行审核,避免夹杂不当言论或炫富、挑动矛盾等倾向;在参加业务活动时,要恪守职
  业道德[4]。
  四、结语
  现阶段,由于缺乏完善、严格的监管机制,加上大学生自身具有猎奇心理和跟风心理,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如拜金主义盛行、存在功利心态、审美趣味降低等,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对网红现象引发各种负面效应进行治理迫在眉睫。政府、学校、媒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实现对网红群体的严格监管、科学引导,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网红也要提升自我修养,提升个人品位,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能量形象。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提高大学生对不良诱惑、腐朽思想的抵制能力。
  参考文献:
  [1] 钱晓蓉.网红时代下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13):72-73.
  [2] 杨莹,曹进希.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红”现象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探析——以西安“不倒翁小姐姐”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05):235-236.
  [3] 陈佳丽,何云峰,白中英.网红对大学生价值形塑的负面效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7):55-58.
  [4] 林媛媛,金美彤.刍议融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公关世界,2020(20):104-105.
  作者简介:姚怡薇(1993—),女,吉林吉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跨文化传播受诸多因素影响,由文明禀赋决定的语境文化是跨文化传播实现有效沟通的“解码器”。本文以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论这一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框架,以CGTN网站俄语频道的文化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对俄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的语境文化差异,并得出启示。在短视频时代,可以通过培养多语种主持人、优化翻译手段、丰富形式与内容等途径让中国故事适应不同的语境文化,架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梁。  关键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步入新征程。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我国出版“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与动因,总结过去几年的经验,并分析其可行路径,以期为今后出版“走出去”的路径提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出版“走出去”;对外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062-03  回望过去,中国出版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我国出版
摘要:弱传播理论是对舆论传播规律的提炼,本文将弱传播理论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基于弱传播理论视角存在的网络活动特性,透视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流价值传播沉重化、亚意识形态活跃化、网络群体影响扩大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巩固不到位的问题,根据弱传播理论中的“弱定理”“轻规则”“次理论”“主体论”和“时间论”,探求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径。  关键词:弱传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社会逐渐将关注的视角转向女性,各行各业的产品围绕女性而诞生。出版物也概莫能外,女性题材图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大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关注的热点,个别热点话题类图书销量达百万册,甚至数百万册。本文借鉴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近十年(2010—2020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畅销书,以之为样本,探究女性题材图书出版的发展脉络和现状,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思
摘要:标题在新媒体推文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其标题特征对提高推文传播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微信公众号推文为例,收集了高阅读量推文的标题文本数据,采用计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标题长度、词频、词性分布、文章阅读量变化趋势四个角度对高阅读量推文标题的特征进行探讨,获得标题长度、词性分布比例、高频词汇组成、不同细分主题标题的特征差异与推文阅读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优化推文标题提供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新媒体以蓬勃之势迅速攻占媒体市场,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媒体时代,各类信息真假难辨,部分信息散发者恶意抹黑党和政府的形象,企图制造不稳定因素,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媒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此,地方党报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增强地方党报的舆论掌控力。本文分析地方党报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地方党报把握舆论阵地的意义以及如何把握舆论阵地。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步走向深入,成渝双城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就现阶段的探索现状看,媒体依旧未能深入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个独立的虚拟空
摘要: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速度加快,使得社会思潮冲突进一步加剧,高校学生对社会多样化的认识更加深入,由此,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级分类监测、分析、研判、预警,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前提,维护高校教育教学稳定。  关键词: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10-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山西省哲学社
摘要:本文立足于城市形象传播的学术视域,以实地田野调查方式,从枳文化、榨菜文化、江城文化和涪陵现代特色旅游四个方面探讨涪陵城市形象有效传播的路径,旨在弘扬涪陵本土文化,提升涪陵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枳文化;榨菜文化;江城文化;现代旅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2-0120-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
当前,新媒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形势,不仅吸引了广大的受众,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新媒体的运营隐患也逐渐增多,尤其是社交软件更为突出.新媒体基础设施升级催生新供给,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