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和韭菜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雨夜剪春韭,新炊间黄梁”,韭菜入诗竟也有一番韵味,可是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韭菜再平常不过了。
  在老家,母亲有一个菜园子,她辟出六个象棋盘那么大的地来种韭菜,精心地施肥,知足的韭菜就长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妈妈常常会割些韭菜回来,或清炒,或做汤,那时家里穷,如果来盘韭菜炒鸡蛋,那就叫天大的幸福了。
  我们家有一个亲戚,人出奇的懒,一件衣服穿一年难得见他洗两回,他自己有地宁肯荒着也不种菜,没菜吃了就向我母亲讨要,哪怕烂菜叶子也行,母亲当然不好意思把烂菜叶子给他,再说我们家还用烂菜叶子喂猪呢,给他一些次品,他高兴得不得了,拿回去洗洗,煮一碗少油少盐的汤菜,吃得津津有味。母亲不愿他老是腆着脸来讨菜,就劝他种点韭菜。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因为懒人最大的愿望是不劳而获或一劳永逸, 韭菜虽然不能让人一劳永逸,但它可以割了再长,长了再割,如此反复,具有懒人所需要的一次劳作,多次享用的优秀品质。在我母亲的帮助下,那位亲戚还真的捣鼓出不小的一块菜地,全部种上韭菜,于是他就长时间吃韭菜,居然没有在那块地上种过别的东西。
  母亲常常拿那个亲戚来做反面教材教导我要勤劳,不要懒惰成性,否则就会像那个亲戚一样连菜都没得吃。在母亲的教导下,一贯被父亲骂作"长衣大袖,好吃懒做"的我变得勤快起来,总算不让他们太失望,但是常常会冒出很多懒人的想法。例如那时很难吃上一顿猪肉,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嚼着韭菜的我竟幻想猪屁股上的肉像韭菜一样,割了还可以长,我陶醉在自己的美好幻想之中。父母听了我的幻想又好笑又好气,骂我懒虫,猪屁怎么能像韭菜呢,割了猪屁股的肉,猪就活不成了!于是我又异想天开地假设,要是我们家养一头种猪和一头母猪,让种猪不断地跟母猪交配,这样一年就可以生产好多猪仔,我就可以经常有猪肉吃了。父亲听了我的假设曾经很忧心沉痛地对母亲说:“我看这孩子将来是个懒鬼,败家子。”
  我现在并没有变成败家子,但是确实不算很勤快,这一点我老婆可以作证。现在我还是很爱吃韭菜,但是很少吃,因为做韭菜很麻烦,要慢慢地择,还要一根根细细地洗,我怕麻烦,不想做。
其他文献
前一段时间上网阅读“家乡”,读到的竟是一片惊呼声:“农副产品‘撑杆跳’,猪肉领军狂涨一倍!”“猪肉价格一个月上扬14次……”尽管身在蓝睛白肤的澳洲,但却也为之心惊肉跳:“猪肉是咱们华人餐盘中离不了的荤食品,如若追‘星’涨价,所挣‘数数’(钞票)岂不大幅缩水?”  接连几周去购物,都不见猪肉价格响动,于是便把心搁回原处:“这里是澳洲……”是的,这里是澳洲,物价一般不会随便涨价,即便涨价,幅度也不会大
期刊
对于移民父母们来说,子女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无法继承之,这也许是其最头疼的问题了。在父母们心里,中西兼备、外西内中,是最理想的子女的状态,不过,要求从小远离祖籍国氛围、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孩子做到这一点也确实不容易。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双方的理解和包容,站在彼此的立场作一个换位思考,彼此尝试着进入对方的文化观。诚如本文作者所言,“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汇中,求同存异”。     我是在中国改革
期刊
公派留学缘起于清朝末年,亦称为“官费留学”。出于响应洋务运动的号召,1872年一艘载着30名幼童的轮船乘风破浪,穿越广袤的大洋,驶向遥远的美利坚,掀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留学浪潮。清政府随后于1872-1875年先后四次派出了120名幼童官费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特别是1905年科举制度取消后,出国留学成为当时青年人的一种新的追求。后来民国时期局势动荡,留学政策缺乏延续性。新中国成立后,纷纷派遣
期刊
我和老公认识半年便登记,他大我5岁,催的急所以结婚了。乍和一个不太熟悉的人生活一起,很不习惯。新婚不久,我们就因为一件小事吵的不可开交,我还耍孩子脾气,哭着把鲜红的结婚证撕掉了。当老公发现结婚证撕的粉粉碎碎时,气得浑身发抖,转念一想,很快平静下来,竟然顽皮的调侃:“小姑娘,你真可以,我本来准备撕掉结婚证的,你倒行动在我前面了!”我一下子不哭了,难道他有离婚的念头?毕竟是新婚夫妇,因为一点小事就离婚
期刊
深秋的午后,我的车胎爆了,在街边的修车铺里补胎。由于需要一些时间,修车的师傅递给我一张矮凳和一份报纸。就在我耐着性子坐了一会儿,渐渐坐立不安时,我看到街对面的阳光里有一位小青年,他盘腿坐在一张皱皱巴巴的报纸上,双耳里插着耳塞,正摇头晃脑地沉醉在不知什么歌曲里。他面前的地面上摆着一张油纸,上面摆满了磁带、光盘等音乐制品。  我似乎感动于他遗世独坐、满面笑容的陶醉,横穿大街走到他的小摊前。他正俯仰摇摆
期刊
作者简介:于长宽,目前就读于大连育明高中,本次以托福106分、SATl 2270分、SAT2 2400分满分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作为全美排名前十的世界知名大学,斯坦福以20%的低录取率不输于美国其他任何一所高等学府。而这个一直强调自己是个笨小孩的18岁大男孩,把自己取得的所有成绩归功给了自己的勤奋,还有身边亲人、老师、朋友的支持和鼓励。  能被斯坦福录取,无疑我是一个幸运者,运气在其中起了
期刊
刚结婚那会儿,我对将来的生活忧心忡忡,日子怎么过啊?吃饭穿衣怎么安排啊?人来客往怎么招待啊?如今发现自己硬着头皮过了几年的居家生活了,才知道一切都是平淡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车到了山前还真的又看到路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便组成了生活的全部,当然其中的生活也会有许多的尴尬与笑话。  柴:记得刚与婆婆分开独立了门户的那年冬天,一个卖煤球的人说天冷了用煤气罐烧水太铺张了,不如点炉子便宜省钱。一想这过
期刊
从前,有一棵巨大的苹果树。  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在树下玩耍。他爬树,吃苹果,在树荫下小睡……他爱和树玩,树也爱和他玩。  时间过的很快,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每天都来树下玩耍了。  “来和我玩吧。”树说。   “我不再是孩子了,我再也不会在树下玩了。”男孩回答道,“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  “对不起,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把我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这样你就有钱了。”  男孩兴奋的把所
期刊
受访者:雅各布;旅居上海的德国媒体人    洋人恐惧中国的“妻管严”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西北旅行时,中国人见他孤零零的,便好奇打听他是否结婚了,既然有老婆为何只身旅游。英国人很西方化的回答:“我太太有她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令中国人惊讶、不可思议,追问道:“你一人旅行,那谁给你拍照留影呀?”令西方人啼笑皆非。东西方婚恋面临的典型考验是,洋人最恐惧中国式的“妻管严”。中国女人总担心“照顾不周”丈
期刊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存在银行,另五角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虽则是玩笑话,但也说明理财观念在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北京人保守、上海人实际、广州人则前卫。那走出国门之后呢?我们的理财观又是哪种呢?    理财是个全民运动    “理什么财啊?我就那么几个钱!”大多数人都和Henry抱着一样的想法吧?在中国的时候还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