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11~13日,笔者作为江苏省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对象赴北京师范大学访学,期间听了该校实验小学朱凌燕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李时珍》一课。这节课引起了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及京派、苏派教学风格的思考。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教学?笔者以为,阅读就是通过有声的朗读或无声的阅览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事物特点、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阅读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提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李时珍》一课主要讲述了李时珍立志为穷人治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编写《本草纲目》的事情,表达了李时珍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课文后列了两道思考题:第一,《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第二,第四自然段写了哪几件事?找出主要的几个词语。
下面是朱凌燕老师的教学过程,共有五个环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李时珍特别喜欢学医。(学生围绕下列内容进行了交流: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父亲一时想不出的药方,他能及时说出古方。)
(2)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标注记号。(旧药物书的缺点有: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不详;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准。其中,“不全、不详、不准”,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概括得出。)
(3)为了完善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几件事?用刚才的方法在第四自然段中标注。(组织学生交流,归纳出:采药、品尝、访问。在此基础上,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出示自学提示:默读李时珍写书过程的三件事,在感受深的词语下面标出“△”,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时珍?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组织交流。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如“山高路远、严寒酷暑、亲口品尝”等,并播放下雨、下雪的视频,补充李时珍品尝“曼陀罗”药的文字资料,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5)默读第五自然段,用一个词说出对李时珍的印象。(结合“二十七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等数字,品味“伟大”一词。)
《江苏教育》杂志主编张俊平等专家将京派教学风格概括为:扎实、严谨、稳健、厚重。笔者以为,朱凌燕老师的课体现了京派教学风格,而这节课所体现的教学风格又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相融合。
朱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教给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包括: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他发现了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的缺点,通过采药、品尝、访问来完善旧药物书,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本草纲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培养了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等。这样的训练过程扎实、严谨。教学过程不急不躁,显得稳健;教学内容丰满,显得厚重。
听了北师大实验小学朱凌燕老师的课,笔者想到了江苏的课以及苏派教学风格。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专家认为苏派教学风格是:清简、灵动、精致、厚实。反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苏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重视写字指导,重视品悟人物特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重视教学设计的精巧。当然,现在还重视品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笔者以为,京派与苏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下面以《李时珍》为例:
一、 教材编排方面
个人以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要比苏教版难一些。《李时珍》编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主要采用了叙述的方法,逻辑性很强;《李时珍夜宿古寺》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法,抓住了师徒的对话,故事情节更浓些,文本更生动些,在理解上相对容易些。就是同一个文本,两种版本安排也不同。如《装满昆虫的口袋》,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北师大版同样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可见,北师大版教材的难度要大于苏教版。笔者以为,北师大版教材更加符合“跳一跳,够得到”的理念。当前,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教师觉得教学难度增大了,因为不少课文学生读了一两遍就能理解,这就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因此,不少课堂教师所教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或学生能够顺利学懂的。而北师大版教材因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就能容易地捕捉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即比较容易确定教学内容。
二、 朗读指导方面
苏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视朗读指导。通常情况下,朗读占课堂教学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有的甚至达到一半时间。苏教版教材,几乎每课的练习都有朗读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但不等于所有课文都要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并不适合于所有文体,比如说明文、议论文。《李时珍夜宿古寺》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而《李时珍》一文主要是叙述,不宜提“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朱凌燕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是以默读、自由读为主,是符合文本特点的。这样的课,如果让江苏的教师上,会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且花的时间不会少。这是需要警惕和正确对待的。
三、 写字教学方面
苏教版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都安排了描红,教材还编写了与课文相配套的仿影、临写作业本。江苏省对写字教学是十分重视的。现在,几乎在每天的小学语文课上都安排了写字指导与练习环节,这就将2011年版新课标规定的“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要求落在了实处。北师大实验小学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写字练习与指导这一环节。笔者以为,这个环节是需要补上的。时间从哪里来呢?应减少教学内容分析的时间,减少非主要内容的教学时间,如:让学生用“不怕……不怕……”句式说话,过渡句的认识,李时珍尝“曼陀罗”药这一补充内容的阅读与分析等。
四、 能力培养方面
苏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视对人物特点和情感的深入感悟,即更加注重品悟关键字词的“微言大义”,往往使人产生“过度”之嫌。这需要警惕。朱老师的课务实、简朴、稳健,课上,没有过多地挖掘人物品质的伟大,而是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激昂的情感抒发,从容,沉稳,但学生学得扎实。苏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对提取多种信息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就是一个“读”字。事实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用一个“读”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剩下朗读指导与练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朱老师所执教的《李时珍》,在思维能力训练上是扎实的。
五、 教学设计方面
苏派与京派教学风格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于苏派更灵动,更精致。苏派追求教学设计的精巧与细致,特别讲究教学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课堂诗化倾向更浓些。这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派教学设计更简朴实在些。朱老师在《李时珍》一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紧扣“《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来展开,操作性很强。这种教学设计几乎适用于所有教师。事实上,过于精巧的教学设计,不同教师执教,教学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当然,不管是苏派,还是京派,都要注意教学中的问题不能由教师包办,问题应该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即问题的产生不仅要基于文本,更要基于学生。
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教学?笔者以为,阅读就是通过有声的朗读或无声的阅览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事物特点、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阅读教学就是教给学生提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李时珍》一课主要讲述了李时珍立志为穷人治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编写《本草纲目》的事情,表达了李时珍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课文后列了两道思考题:第一,《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第二,第四自然段写了哪几件事?找出主要的几个词语。
下面是朱凌燕老师的教学过程,共有五个环节: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李时珍特别喜欢学医。(学生围绕下列内容进行了交流: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父亲一时想不出的药方,他能及时说出古方。)
(2)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标注记号。(旧药物书的缺点有: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不全;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不详;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不准。其中,“不全、不详、不准”,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概括得出。)
(3)为了完善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几件事?用刚才的方法在第四自然段中标注。(组织学生交流,归纳出:采药、品尝、访问。在此基础上,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总结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出示自学提示:默读李时珍写书过程的三件事,在感受深的词语下面标出“△”,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时珍?用一两个词语写一写。(组织交流。抓住这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如“山高路远、严寒酷暑、亲口品尝”等,并播放下雨、下雪的视频,补充李时珍品尝“曼陀罗”药的文字资料,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5)默读第五自然段,用一个词说出对李时珍的印象。(结合“二十七年”、“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等数字,品味“伟大”一词。)
《江苏教育》杂志主编张俊平等专家将京派教学风格概括为:扎实、严谨、稳健、厚重。笔者以为,朱凌燕老师的课体现了京派教学风格,而这节课所体现的教学风格又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相融合。
朱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教给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的信息包括: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他发现了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的缺点,通过采药、品尝、访问来完善旧药物书,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本草纲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培养了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等。这样的训练过程扎实、严谨。教学过程不急不躁,显得稳健;教学内容丰满,显得厚重。
听了北师大实验小学朱凌燕老师的课,笔者想到了江苏的课以及苏派教学风格。国家督学成尚荣等专家认为苏派教学风格是:清简、灵动、精致、厚实。反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苏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重视写字指导,重视品悟人物特点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重视教学设计的精巧。当然,现在还重视品悟文本的表达方式。
笔者以为,京派与苏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下面以《李时珍》为例:
一、 教材编排方面
个人以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要比苏教版难一些。《李时珍》编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主要采用了叙述的方法,逻辑性很强;《李时珍夜宿古寺》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法,抓住了师徒的对话,故事情节更浓些,文本更生动些,在理解上相对容易些。就是同一个文本,两种版本安排也不同。如《装满昆虫的口袋》,北师大版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北师大版同样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可见,北师大版教材的难度要大于苏教版。笔者以为,北师大版教材更加符合“跳一跳,够得到”的理念。当前,使用苏教版教材的教师觉得教学难度增大了,因为不少课文学生读了一两遍就能理解,这就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带来了困难。因此,不少课堂教师所教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或学生能够顺利学懂的。而北师大版教材因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就能容易地捕捉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内容,即比较容易确定教学内容。
二、 朗读指导方面
苏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视朗读指导。通常情况下,朗读占课堂教学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有的甚至达到一半时间。苏教版教材,几乎每课的练习都有朗读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面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但不等于所有课文都要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并不适合于所有文体,比如说明文、议论文。《李时珍夜宿古寺》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而《李时珍》一文主要是叙述,不宜提“有感情地朗读”。因此,朱凌燕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而是以默读、自由读为主,是符合文本特点的。这样的课,如果让江苏的教师上,会有不少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且花的时间不会少。这是需要警惕和正确对待的。
三、 写字教学方面
苏教版教材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都安排了描红,教材还编写了与课文相配套的仿影、临写作业本。江苏省对写字教学是十分重视的。现在,几乎在每天的小学语文课上都安排了写字指导与练习环节,这就将2011年版新课标规定的“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要求落在了实处。北师大实验小学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写字练习与指导这一环节。笔者以为,这个环节是需要补上的。时间从哪里来呢?应减少教学内容分析的时间,减少非主要内容的教学时间,如:让学生用“不怕……不怕……”句式说话,过渡句的认识,李时珍尝“曼陀罗”药这一补充内容的阅读与分析等。
四、 能力培养方面
苏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重视对人物特点和情感的深入感悟,即更加注重品悟关键字词的“微言大义”,往往使人产生“过度”之嫌。这需要警惕。朱老师的课务实、简朴、稳健,课上,没有过多地挖掘人物品质的伟大,而是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教师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激昂的情感抒发,从容,沉稳,但学生学得扎实。苏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的能力,但对提取多种信息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就是一个“读”字。事实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仅仅用一个“读”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剩下朗读指导与练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朱老师所执教的《李时珍》,在思维能力训练上是扎实的。
五、 教学设计方面
苏派与京派教学风格的一个较大区别在于苏派更灵动,更精致。苏派追求教学设计的精巧与细致,特别讲究教学环节之间的起承转合,课堂诗化倾向更浓些。这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派教学设计更简朴实在些。朱老师在《李时珍》一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紧扣“《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来展开,操作性很强。这种教学设计几乎适用于所有教师。事实上,过于精巧的教学设计,不同教师执教,教学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当然,不管是苏派,还是京派,都要注意教学中的问题不能由教师包办,问题应该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即问题的产生不仅要基于文本,更要基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