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课堂 定格唯物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一的唯物史观,在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来客观、理性地理解历史知识。因此,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概念和作用,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来看待发展中的人的作用,并希望以此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唯物史观;高中历史;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6-0065-02
  引 言
  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唯物史观能够让高中生掌握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举一反三,对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1]。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唯物史观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理性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进而得出理性的决策。
  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分析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观点来分析历史进程。
  从我国的历史进程来看,每一次生产关系的变化绝非偶然,而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
  例如,在学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提问:“如何看待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来分析这一历史进程。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让其明白,原始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人们要通过集体劳动才能获得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资,因此原始社会中没有剥削和压迫,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劳动关系,人们平均分配消费品,成就了人类社会初期的大同社会。但是随着生产力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此时,社会分工得到了发展,劳动生产力也得到了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的加剧让一部分人脱离了生产,开始成为剥削者,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被剥削者。从此以后便有了阶级,而社会政治制度也就自然而然地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相比之下,社会资料不再如原始社会那样按需分配,人与人之间也变得不平等起来。
  从表面上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多了压迫和剥削,少了温情和公平,这是由比原始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决定的。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历史向前发展的表现。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进程能够确保高中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二、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评价发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引导学生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评价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2]。
  例如,在学习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章的内容后,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内涵进行归类,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思想;汉代的独尊儒术、君权神授;明代的存天理、灭人欲;清代的“天下为公”意识等,并将其归为社会意识的范畴。同理,学生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的井田制、周王室逐渐没落、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被破坏;汉代的国力增强;明代的佛道思想流传,致使“三教合一”的趋势越发明显;明清之时商品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等,归为社会存在的范畴。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归类,以表格的方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交流思想和演变(见表1)。
  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和对比,学生很快便能够非常明确地发现,无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下移、众多思想林立,还是明清时期的理学思想盛兴、“天下为公”思想的出现,实际上均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这样就能让学生明确,如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的统治名存实亡这一社会客观存在,导致了诸侯国中各学派快速发展,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形成。反之,这些思想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样,我们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当时各家學说百花齐放,每个学派的代表者都带着自己的学说四处游说,希望被当时的执政者采用。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如秦孝公采用了法家思想进行了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最为著名的孔子曾带着儒家学说周游列国,当时多国统治者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贯彻在自己的统治中,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由此可见,我们所看到的历史现象可能蒙着一层“面纱”,而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上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方能比较明显地看清历史发展的本质,才能了解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从而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
  三、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评析历史事件
  时过境迁,历朝历代的史书会对当时的典型历史事件进行书写[3]。中国有句俗语:“回头看,是善是恶,自有人评说。”这句话其实非常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历史虽然已经在时间的洪流中渐渐隐去,但人们对其中真相的探析并未停止。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唯物史观来评析历史事件,能避免使高中生人云亦云地看待典型历史事件的发生,也避免了高中生价值观的偏离。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来对“为什么清末时期以光绪皇帝和戊戌六君子为代表的戊戌变法会失败”这一问题进行评析。首先,在清末时期,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批有志之士均希望通过变法或者变革来力挽狂澜,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先驱者。对此,高中生对当时中国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这种现象表示肯定,但其变法的结果是必然还是偶然,学生在进一步分析中应形成更为明确和客观的看法。因为在晚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发展状况并不理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弱小,远不如封建经济的力量强大,因此当权者仍然为代表着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慈禧。此时,上层建筑为戊戌变法,但经济基础是封建阶级,这样的变法结果走向失败就是历史在发展中的必然。
  在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高中生在评析历史事件时首先应考虑这一事件产生的经济环境,这样才能站在客观公允的角度对历史事件本身进行评析,也才能从中找到不足之处,从而汲取经验教训。
  四、以“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来看待发展中人的作用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指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之所以能够有别于动物成为人,是因为劳动;其二,强调了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了人自身。由此可见,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价值,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在历史进程中,人的作用并非万能的[4]。正如恩格斯所说,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需要认识并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人要成为社会的主人,就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历史发展中,一切倒行逆施的行为都不能促进历史的发展,同样,历史的发展也不会因为个人的作用而发生本质的变化。
  例如,在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思想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对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价值的取得和实现”,来客观公正地评判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毛泽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法比拟的成就,然而这一切并非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同样也并非由个人单独的力量所决定。
  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观点才能正确地看待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结 语
  總之,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教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唯物史观为高中历史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探究之路上的必备方法,是高中生学会正确看待历史事物、正确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5]。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唯物史观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的思维,为其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孙莉.高中历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8.
  陈霞.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4):66-67.
  王曦萍,张利军.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8(07):92-93.
  杨德志.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史实正确评价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03):54-57.
  田学林.突出唯物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J].学周刊,2018(18):123-124.
  作者简介:叶仙(1983.10—),女,浙江义乌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教育的理念也发生着变化,教学目标从注重知识技能培养迈向知识技能与情感思想并重。“立德树人”的提出,更加凸显了在当前社会中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为此,文章将以《故都的秋》一课为例,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策略  传统教育中往往将知识以及分数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
期刊
摘 要:文章就语篇教学前,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对课文思考设计了阅读理解和类似概要写作的短文语法填词测试。旨在让日常教学与高考接轨平常化,重点训练学生把握关键词句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把握重要词块,语块,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等,从而有效提高解题技巧,为今后高考获取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阅读理解;限时训练;答案解析;概作比较;短文填空  一、阅读理
期刊
摘 要:几何直观是指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从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的呈现顺序出发,留下更多的探究思维的痕迹,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借助图形创设;重视图形运动;运用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0072-02  引 言  《义务教育
期刊
摘 要: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学生应该对我国的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金石之美呢?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了“篆刻金陵”活动,使篆刻走进南京市中小学地方特色课程,同时在全市180所中小学进行推广。这样的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促进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篆刻;传统艺术;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4
期刊
摘 要:加强师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与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同时就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希望借此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效课堂;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2
期刊
摘 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作业设计要基于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要想让作业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作业的设计是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基于此,本文以译林版英语5B 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探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
期刊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运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不断追寻具有家乡味道的课程文化,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课程的生命力。  关键词:乡韵课程;探究;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3
期刊
摘 要: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时运用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与分类进行学习,有助于其从直观上对图形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使其建立起形和数的辩证关系,形成动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几何图形;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断开拓创新,为幼儿的体能训练开辟了一条锻炼身体、获得快乐、提升能力的新途径。很多幼儿园开始尝试户外混龄体育活动,让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同一个区域内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  关键词:乡村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 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
期刊
摘 要:历史故事教学作为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无论教育部门,还是学校、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历史故事的应用。鉴于此,本文以历史故事为对象,针对如何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历史故事;历史课堂;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