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明斯《巨屋》的狂欢墓地式叙述策略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巨屋》作为卡明斯的代表作品,是一个充满先锋派气质的战争题材小说。作者创新性地采用了墓地狂欢式的叙事手法,用一种另类的角度戏谑、狂欢、旁观和嘲讽战争,体现出了在一战条件下法国的官僚思想和階级任意地摧残人们精神,禁锢人们思想,践踏人们人性的事实。小说戳穿了一战时声称的保护人类民主,而实际上却是在随意地践踏人类民主的悖论。作者虽然深陷监狱中,却在狱中用精神摆脱了牢狱的束缚,找回了自己,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解放。
  关键词:《巨屋》 狂欢墓地 E·E·卡明斯 个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巨屋》简介
  与众多的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战作家海明威、多斯·帕索斯、波伊德等作家一样,《巨屋》的作者E·E·卡明斯也是一个天性对压迫、专制和战争及其厌恶的作家。但是,与其他作家具有的谴责、咒骂和哀叹不同的是,卡明斯意识到光是进行谴责、咒骂和哀叹是不能够对专制政权造成威胁的,他决定不像堂吉诃德那样直接去与专政统治进行斗争,也不会向他们屈服,而是采取了将自己立于战争之外,用一种旁观、狂欢、戏谑和嘲讽的态度去面对战争,去思考战争,利用精神方面的武器去冲破监狱的束缚,从而使得自己的个性得到解放,道德得到完整。作者这种独具匠心的叙事和表达自己个性方式被精辟地定义成“狂欢墓地”式叙述策略。
  《巨屋》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者因被定义为反对战争而被法国政府关押三个多月,以及在这个三个多月监狱生活的情景。与在哈佛大学教书的父亲一样,卡明斯也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毕业以后他来到了纽约,专心研究诗歌。自从1917年4月7日,美国对德国进行宣战以后,卡明斯同许多有梦想的美国青年一样加入了支持国家战争的队伍中,进入了国际红十字协会,随后被派往法国做救护车司机。法国在卡明斯的心中一直是世界艺术的中心,他满怀憧憬和抱负地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但是,没过了多长时间,卡明斯就被捕了,原因是同他一起开车的朋友威廉·斯雷特·布朗在寄给美国家人的信中表达了对战争和法国政府的不满,卡明斯也因此受到了牵连,被关进了监狱。卡明斯与朋友一起被关进了一个位于法国西北部的拘留营(就是巨屋),给他们定的罪名就是反对战争、诬陷法国政府和不将德国作为自己的敌人。在巨屋里的看守给卡明斯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看守的贪婪、腐败、愚昧和官僚都深深刺痛着卡明斯的心灵和对法国的梦想。而监狱中的那些被拘留的男男女女们却将拘留所称为“快活山”,这给卡明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虽然被关押在“巨屋”,但是从这些人种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和思想的解放都激励着卡明斯。
  二 没有表现战争的战争文学
  虽然《巨屋》没有描写在战场斗争的士兵,没有描写战争中死伤的平民,但是对于战争后方的描写却是对战争情景的一种有力补充,这部文学作品通过对战争后方法国的描写,充分表达了“战争象征着官僚体系对人道主义毁灭的观点”。《巨屋》表现了战争的特性就是,不管是哪一方,不管是战争的前方还是后方,统治阶级都会在战争中压制一切反对的声音,践踏一切独立的意志。与海明威等人的作品表现战争中的军官与士兵的压迫与被压迫的表现方式不同,卡明斯将描写的重点放在了法国的监狱头领、审判员、狱吏等与监禁在监狱中的普通民众的对抗与反对抗上。卡明斯的这种表现方式更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辛辣的穿透性,使得多位作家,如Marilyn Gaul将卡明斯的《巨屋》归为与海明威等战争小说同一层次的战争题材文学。劳伦斯甚至认为《巨屋》“具有其他战争小说所不具有的道德深度和艺术完美”。对卡明斯而言,“巨屋”就是战争的缩影,所有一切在“巨屋”中发生的,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也都会时时发生。
  三 狂欢墓地式叙述策略
  Stanley Cooperman给《巨屋》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就是“war parody”(战争戏仿),在这场戏仿中激烈和愤怒的词语被精神的快活所代替。《巨屋》中的主人公C是一个丑态的英雄角色,一个衣着破烂,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自得其乐,完全没有对自己丑态感到羞愧感的人。C将散落在粪池中的玫瑰、金色的头骨拣出,形成自己和监狱中人们的“快活山”,这就是“墓地狂欢”。
  这样悖论式的描述不仅出现在对主人公的描写上,在他对被捕的看法和对“巨屋”的描写上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在形容拘留所“巨屋”的时候,将它说成了是自己一生之中去的最好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完美的、令人神往的地方。C真诚地感谢上帝能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欢乐的场所,这样一个到处是污秽和骷髅头的快乐圣地。关于这段描述,Samuel Hynes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卡明斯的无罪被捕和他在“巨屋”中的遭遇和见闻,使得他对战争和统治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得他已经超脱了哈佛和战争等事物。正是由于卡明斯在被剥夺了人生自由和尊严受到了无限的践踏之后,他才能够从之前束缚他的社会、宗教、伦理和政府等一切事物中挣脱出来,进入一种纯粹的境界,才能够使他怀着一颗毫无杂质的心境去完成自我心灵和思想的救赎。正是基于以上观点出发,卡明斯才将作品描述成一部诙谐轻松的监狱生活的小说。
  四 宣扬个性与独立的作品
  卡明斯描述的C的救赎之路并不像《天路历程》中描述的一样,后者是基督教徒通过自身的历练,最终达到向往的天国,而卡明斯的救赎则是个人对心灵和思想的救赎,他追求的是独立的意识和个性的心灵。卡明斯的个性与独立指的是人人都享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但是战争中的统治阶级则剥夺了人的这种权利,因为战争期间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是在教育人们放弃自己的个性与独立,做到随时为国家牺牲个体的思想境界。当整个国家和社会将精力和教育都放到了这种宣扬“伟大”的精神时,必将会使得个人的个性与独立受到践踏。卡明斯曾经说过,战争就是将信仰个人的个人主义者变成真正个性,将那些非真正的人变成非人。在审判过程中,当卡明斯受到审判官质问是否愿意驾驶飞机在德国的上空投下导弹时,卡明斯的回答是不会,这也就充分显示了卡明斯的个人主义思想,如果他背叛了自己的思想,回答了愿意,那么他将获得“自由”,不会被监禁。因为在审判长看来,一个热爱法国的人是不可能不以德国为敌的,一个不以德国为敌的人是不可能热爱法国的,根据这一观点,卡明斯被拘押了。   这种给卡明斯定罪的论点体现出了法国统治阶级歪曲意识形态、禁锢思想个性独立的思维方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明斯心中的个人主义和思想的解放在他人生中的地位,就算失去上了身体上的自由,肉体受到了摧残,也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在卡明斯被拘押在“巨屋”,身体受到虐待、精神受到统治阶层摧残的情况下,他并没有产生绝望和灰心,反而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解脱,重新找回了自己,重新使得自己获得了个性独立和思想自由,他将自己形容成了一个“伟大的罪犯”,反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一种喜悦感。卡明斯的言语之中还表达了对抓他进入“巨屋”人和对法国政府的感激,这种悖论式的感激充分体现了卡明斯找回自我时的喜悦心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不仇视德国、不以德国为敌在当时是一种极其不爱国的行为,是要受到舆论严厉批评的,但是考虑到卡明斯表达这种姿态是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姿态,是为了抵抗僵化、腐朽的意识形态,那么卡明斯这种不畏牢狱之苦,追求个人主义信念的行为就是让人值得骄傲的行为。卡库曼称这种行为是“对负面行动的骄傲”,他认为具有这种行为是反英雄人物的主要特性,如帕索斯筆下的安德鲁斯和海明威刻画的亨利等人做战场上的逃兵、搞各种小动作,正是他们在思想上已经达到一定境界,开始追求自己个性的表现,这与卡明斯的思想不谋而合。
  五 讽刺法国当局
  卡明斯在宣扬自己个性独立和思想自由的同时,也批评了法国政府肆意践踏人民权利,乱抓无辜的丑陋行为。就因为晚报到了一天,一位来自比利时的志愿者就被当局抓起来,以逃兵罪对她处以十年监禁的惩罚。就因为自己是德国人,一个妇女就受到了无情关押,土耳其人也“顺其自然”地被抓进了“巨屋”,而波兰人也就“合理合法”地受到关押。另外,当时的法国政府可以以战争为借口,对任何要求个性解放和思想独立的人进行逮捕,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不管是什么种族的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言行稍微与法国政府相悖就会遭到牢狱之苦。因为叛国罪基本无法证明一个人是否犯了罪,因此被当局“合理”地利用了。就这样,法国政府将战争从国外转移到了国内,从战场转移到了“巨屋”内,将战争的对象转向了自己的民众。法国政府利用叛国罪的名头和“巨屋”拘留民众来达到自己稳定后方、为获得保卫世界人民自由和民主战争的胜利而做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当时的法国政府不仅将这些无辜的民众以讽刺的罪名抓到“巨屋”里面,而且也将这里变成一个人间地狱。“巨屋”中的看守和官员就是地狱中的魔鬼,在他们外表文明、衣冠整洁的背后是贪婪的人性,内心的丑陋和人格的底下,他们代表的是统治、迫害、强权和禁锢。在这些人的统治下,监狱成了一个真正的地狱,在其中的任何一个小的过失和错误都会遭到这些人的严厉制裁,轻的会被罚吃坚硬的面包,重的则会被关进阴暗潮湿的禁闭室。一次,由于一个女囚犯的吵闹影响到了狱长的休息,狱卒们就将这个女囚犯的铺垫点着了,屋里迅速弥漫了乌黑的烟气,屋内的两个女囚犯立刻晕死了过去,另一名女囚犯因为大声求救而被打得快要死过去。
  在监狱长和狱卒的眼里,这些囚犯已经没有任何的尊严、人性和社会地位,甚至自己的姓名,这些人活着只是一个存在,没有任何意思。但是,在卡明斯的眼里,这些人却反映出了人性的最基本、最原始和最自然的本真。
  在《巨屋》中描写最细致的四个人是“流浪汉”、“祖鲁”、“白法衣”、“黑人让”,这些人都具有基督圣徒般的思想,他们具有高尚人性,善良的性格和孩子般的天真,他们不能侃侃而谈,没有权势,象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就是通往“快活山”的人。同样受到卡明基赞扬的还有监狱中的四个妓女,她们饱受摧残,无权无势,生活充满自信。她们虽然在肉体上受到了蹂躏,但是思想上却是干净的。从这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敢、纯洁美好、坚强和拒绝向看守屈服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卡明斯。
  卡明斯这种悖论式的人物描写实际上是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力。干净整洁、衣冠楚楚的狱长和狱卒,浑身肮脏不堪、毫无人格尊严的囚犯在作者的笔下描述成了与表面差距甚大的形象。狱长和狱卒被描述成了邪恶的动物,肮脏的囚犯被描写成了圣洁的圣徒。要体味出作者的用意就必须要以卡明斯的思想去观察、去思考,去重新审视这个社会,这场战争。
  六 结语
  《巨屋》将自传与小说、事实与虚构、叙述与政论、事件与人物混合到了一起。作品没有描写在战场斗争的士兵,没有描写战争中死伤的平民,但是对于战争后方的描写却是对战争情景的一种有力补充。作者用狂欢墓地式的叙述策略,表达了个性与独立指的是人人都享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但是战争中的统治阶级则剥夺了人的这种权利的观点。卡明斯在宣扬自己个性独立和思想自由的同时,也批评了法国政府肆意践踏人民权利,乱抓无辜的丑陋行为。卡明斯利用“巨屋”内的狱卒和囚犯描述的差异,体现出了他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发人深省。
  参考文献:
  [1] 徐艳萍、杨跃:《谈E·E·卡明斯诗歌中的“变异和突出”》,《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 陈晓铃:《卡明斯诗歌的变异》,《龙岩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
  [3] 徐芳:《美国现代派诗歌中的偏离现象》,《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张雪,女,1977—,四川达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职业英语教育,工作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钟敏,女,1978—,四川德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职业英语教育,工作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户外服饰有一个巨大潜能市场,户外产业正处于蒸蒸日上时期,其未来发展趋势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但国内户外服饰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发展受观念、技术、设计、研发、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为满足消费者与市场需求,本文试图以东北地区户外服饰发展为视角,对东北地区户外服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近一步分析研究。  关键词:户外服饰 功能结构 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东
期刊
摘要 正负形是图形构成的一种常见构成方式,本文探究的是正负形作为图案作为款式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特殊魅力,从平面设计的正负形到服装作品的正负形的设计方法,正负形与服装设计的视觉中心的关系,利用正负形强烈的视觉效应,去提取正负形的设计元素,将正负形与服装的款式、面料、流行色相结合,设计更好的服装作品,现今服装审美情趣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正负形在服装设计的应用使服装设计作品更具独特性格,能够提高服装的艺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文化的研究视角对通过徐州汉画像石和邳州剪纸两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本源文化情结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明珠和奇葩。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在各自的创作动态、艺术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无论艺术形式如何丰富多彩,无论民间艺术特点如何精彩纷呈,民间艺术的核心和灵魂还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 
期刊
摘要 走进贵州省,人们不仅会被这里明山秀水的风景和醇厚质朴的民俗所吸引,更会对少数民族百态千姿、多彩瑰丽的服饰发出由衷的赞美。无论是刺绣、挑花、织花还是蜡染,各种制作和装饰手法均以日常实用为主要应用目的,服装本身就是劳动创造的艺术品,它的和谐美由表及里,来自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于人们乐观、豁达、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人们的刚毅、顽强、不畏苦难的性格。  关键词:贵
期刊
摘要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出现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原始状态,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设计吉祥心理的融合。这些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悠久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展现了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本文从设计创新的源头为出发点,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所体现的内涵为背景,对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剖析,并阐述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期刊
摘要 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优美精炼、充满哲思,一字一句都饱含着她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传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关怀。二十余年从军、从医的经历造就了她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从毕淑敏的个人阅历出发,结合其经典作品,分别从女性独立价值意识、生命关怀意识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毕淑敏 艺术特
期刊
摘要 “红色经典”作品风行于“十七年”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而且发行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深远,其形成的独特叙事模式也引起了广大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以“红色经典”叙事模式的形成原因的探究为视角,通过对比分析“红色经典”的叙事模式和“左翼”文学经验,来总结和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规律。  关键词:“红色经典” 叙事模式 “左翼”文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 “红色经典
期刊
摘要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各民族之间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文学接触。在此背景下,陕西当代作家陈忠实对外国文学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其中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卡彭铁尔和马尔克斯的阅读和接受最具代表性,并直接促成了《白鹿原》的创作。这对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陕西当代文学 陈忠实 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学接触日益频繁,
期刊
摘要 为更好地研究体育文学的价值和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法,从写作群体、创造题材、文学功能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文学在不断地探索中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并从满足精神需要、感染教化读者、推动社会和諧健康发展等层面产生了极为广泛又深刻的社会价值,同时指出了体育文学是推动体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发挥体育文学对人类审美领域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拓宽体育文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指导性强。  关键词:体育文
期刊
摘要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各自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表达方式,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理解两种文化在文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处理,是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美国小说Gone with the wind(《飘》)为例,从生物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处理。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