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是培养学生多种素质的重要场所,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性作用。通过开展小学家校共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获得优良的品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为此,小学教师应重视开展家校共育。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家校共育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两方面入手,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小学教学;家校共育;现状浅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341
众所周知,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师可以引入家校共育模式,即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联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并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组织性相应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家校共育现状
(1)家校共育内容单一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師和家长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价值观的营造等等,从而导致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注重个人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未来的成长。
(2)家校共育缺乏协作性
本文中家校共育是指家长与学校协作,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不能协作的状况。
从家长而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不能非常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校的表现。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认为学校以及教师应对学生负责,因而常常存在“甩手掌柜”的心态,也不注重参与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中。
从学校方面而言,教师无法从家长那里,较为全面,且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作业的完成状况,即有些家长由于过于疼爱孩子,常常为学生做作业。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不畅性易造成家校共育效果差的状况。
(3)家校共育缺乏协调性
本文中的家校共育协调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主要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学生只有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此部分内容。学生的年龄小,对家长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在实际的家校共育中,部分家长并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致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并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他们过于注重孩子的感受,从而导致整体的家校共育效果差。
2、小学家校共育策略
(1)丰富家校共育内容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即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本文中家校共育内容中,教师主要将其分成以下三部分。
部分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真正懂得帮助他人以及接受他人帮助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
部分二,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入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部分三,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发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调整,从而打造具有时效性的家校共育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协调家校共育关系
在协调家校共育关系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真正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让家长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与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在家校共育中,学校可以完善相应的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真正让家校共育更为具有着力点,提升家校共育的质量。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促进家校共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以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为例,家长可以运用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作业布置内容,并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的作业,并之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作业完成状况,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3)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本文中的家校共育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组织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并在与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心理建设,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第二方面,构建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交流平台,让家长提出相应的宝贵意见,真正反映学校管理的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为提升家校共育,创造条件。第三方面,树立榜样机制。在要去学生做到某些事情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先做到,并为学生树立相应榜样,真正让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更为积极地进行相应活动,激发学生从事该活动的斗志。与此同时,教师以及家长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结合学生心理以及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引导,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个人的问题,并更为积极地进行解决,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榜样机制。
总而言之,在开展家校共育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应从自己找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在家庭的状况,并注重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从而在此过程中,获得家长的配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氛围,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个人的问题,了解个人的优点,从而在消除学生“各种小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英.家校共育环境的构建策略[J].江苏教育.2017(15)
[2]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6(03)
[3]路盛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 凝聚家校共育合力[J].中国德育.2017(01)
关键词:小学教学;家校共育;现状浅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8-341
众所周知,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师可以引入家校共育模式,即通过教师与家长的联手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并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组织性相应的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增强他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小学家校共育现状
(1)家校共育内容单一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師和家长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的思想素质,以及价值观的营造等等,从而导致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注重个人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未来的成长。
(2)家校共育缺乏协作性
本文中家校共育是指家长与学校协作,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家校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不能协作的状况。
从家长而言,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不能非常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校的表现。与此同时,部分家长认为学校以及教师应对学生负责,因而常常存在“甩手掌柜”的心态,也不注重参与到家校共育的活动中。
从学校方面而言,教师无法从家长那里,较为全面,且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作业的完成状况,即有些家长由于过于疼爱孩子,常常为学生做作业。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不畅性易造成家校共育效果差的状况。
(3)家校共育缺乏协调性
本文中的家校共育协调性的缺乏主要体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主要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学生只有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此部分内容。学生的年龄小,对家长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在实际的家校共育中,部分家长并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致使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并不听从教师的安排,他们过于注重孩子的感受,从而导致整体的家校共育效果差。
2、小学家校共育策略
(1)丰富家校共育内容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即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本文中家校共育内容中,教师主要将其分成以下三部分。
部分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真正懂得帮助他人以及接受他人帮助的重要意义,从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
部分二,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课程,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入亲子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
部分三,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发现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调整,从而打造具有时效性的家校共育课程,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协调家校共育关系
在协调家校共育关系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真正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真正让家长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陪伴;需要家长与学生进行深层次地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到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在家校共育中,学校可以完善相应的沟通机制,促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真正让家校共育更为具有着力点,提升家校共育的质量。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学校可以运用现代通讯技术,进行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高效沟通,促进家校共育管理质量的提升。
以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为例,家长可以运用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作业布置内容,并通过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的作业,并之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作业完成状况,进行相应策略的调整,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3)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本文中的家校共育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组织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并在与家长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心理建设,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第二方面,构建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构建相应的交流平台,让家长提出相应的宝贵意见,真正反映学校管理的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为提升家校共育,创造条件。第三方面,树立榜样机制。在要去学生做到某些事情时,教师以及家长应先做到,并为学生树立相应榜样,真正让学生在榜样的作用下,更为积极地进行相应活动,激发学生从事该活动的斗志。与此同时,教师以及家长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结合学生心理以及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引导,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个人的问题,并更为积极地进行解决,促进学生思维的完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榜样机制。
总而言之,在开展家校共育的活动中,教师首先应从自己找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沟通机制,了解学生的在家庭的状况,并注重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从而在此过程中,获得家长的配合,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学校氛围,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相应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知个人的问题,了解个人的优点,从而在消除学生“各种小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小英.家校共育环境的构建策略[J].江苏教育.2017(15)
[2]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6(03)
[3]路盛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 凝聚家校共育合力[J].中国德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