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砖为砚淳朴凝重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案头,有时摆上一、二方古砖砚,古香古色,顿使陋室生辉。望着砖上文字图案,让人凝思遐想,仿佛穿越历史时空隧道,望见2000多年前,一群泥瓦工正在辛勤劳作,秦砖汉瓦初坯正从他们手中制成,宫殿寺庙一座座崛起……忽而大厦倾覆,一切都埋入地下……为何古砖砚有如此神奇?这还得从砖砚的形成、发展说起。
  砖砚是指以古砖为材料刻制的砚台。传世的砖砚多为秦砖、汉砖、晋砖。秦汉魏晋砖年代久远,上多有图案文字,构成独特的古朴美和装饰美。砖的两侧或背面多有模印,有的是纪年文字,记述制造年代、地点、制作者姓名;有的是吉语铭文,寓意子孙后代吉祥如意;还有人物图像等,纹饰古朴简约,历史信息丰富厚重,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这些砖以澄泥法制之,质地坚密细润,宜于制砚。史书记载,用澄泥法造砖瓦,始于秦汉,兴于三国,历经两晋南北朝,连绵不绝。秦汉时期,帝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所用砖瓦,由官府督办,专门加工烧造。泥土经精心淘洗,采用澄泥工艺,烧制出的砖瓦坚实细腻,是制砚的好材料。清代朱栋在《砚小史》中说:“阿房宫砖砚为蜜腊色,肌理莹滑如玉,厚三寸,方可盈尺,颇发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建筑制作的砖瓦更加精细,如三国时魏国曹操建造铜雀台,所用砖瓦、土料经过澄滤,加拌胡桃油、黄丹、铅、锡等添加剂烧制,质地非常致密,坚实如铁,不易破裂。用之为砚,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胜于当时陶砚。唐宋时期,秦砖、汉砖、晋砖大量出土,文人雅士看到这些砖块古意盎然,坚细耐磨又取材方便,稍加雕琢,即成佳砚。砖砚开始出现。清中晚期直至民国初年,金石考据之风盛行,许多文人对与铜器铭文、石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砖文字情有独钟。那时古砖出土量少,而嗜砖砚者甚众,所以价格昂贵,有时一砖值数十两银子。他们不惜重金搜购,磨刻成砚,竟成风气。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古砖砚斋”。阮元、张廷济各蓄汉晋八砖,即以之名其斋馆,一曰“八砖吟馆”,一曰“八砖精舍”。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十分喜欢砖砚,其书斋收藏砖砚甚多,曾作诗曰:“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民国时期曾任总统、世称海内藏砚第一人的徐世昌,八方收集古砖砚,还雇请砚工,将其所藏古砖瓦琢为砚台。清宫藏砚中最早的是汉砚,《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卷一列的是汉瓦砚,卷二列的就是汉砖砚,共四方,分别为:汉砖多福砚、汉砖石渠砚、汉砖虎伏砚、魏兴和砖砚。笔者也收藏几方古砖砚,现列举如下,以祈教正。
  (一)长方元康铭砖砚(图1、2)。该砚长19.5厘米,宽13厘米,厚6厘米,大致长方形。面琢随形砚堂,中间稍下凹,留边框,上有斜纹;左上角开挖逗号形砚池,稍深。左边侧浮雕篆书阳文:“元康四年X”,最后一个字磨损不清,但从残字遗留右上角来看,似“作”字。右边侧不规则,中间稍鼓出。前边侧残留图案部分线条。底平,布满从两个圆心向外辐射的条纹。看得出,左边侧文字和背面斜纹为制砖时模印。砚堂、砚池为后来(约清代)刻制。中国历史上,元康年号有二:一为西汉宣帝刘询年号,元康四年即公元前62年;一为西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元康四年为公元294年。到底是汉是晋,有待考证。该砖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左右,却依然坚实致密,灰黑泛黄,古朴美观。更可贵的是,铭文清晰,断代有据,墨汁渗透,包浆开门;文字苍劲沉稳,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制成砚台后高古淳朴,简约凝重,历史气息浓厚。
  (二)永和八年晋砖砚(图3、4),长16.5厘米,宽16.5厘米,厚5.5厘米。砚呈方形,中间下挖圆形砚海。高起边缘上布满鱼鳞纹。左边侧模印隶书阳文“永和八年晋砖”;右边侧保留原砖皮,无花纹,只有不规则竖线。前边侧中间为阳线圆圈,两头交叉纹;后边侧光滑平直,为刀切状,露气孔,显示这是一块长砖切下一截,雕琢成砚。背平,布满鱼鳞纹。历史上称“永和”年号的有五个朝代:一是东汉顺帝刘保,从公元136年至141年,头尾长5年;二是东晋穆帝司马聃,从公元345年到356年,头尾共12年;三是十六国时后秦姚泓,从公元416年到417年,前后只有2年;四是十六国时北凉沮渠牧犍,从公元433年到439年,前后七年;五是十六国时闽太宗王鏻,只存在公元935年一年。综上所述,这方砖砚只能是东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和八年,即公元352年,也即壬子年。这自然会引发人们想起王羲之和他那旷世杰作《兰亭序》。《兰亭序》开篇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修禊事也。”原来这方砖砚与王羲之为同一时代,又与写《兰亭序》为前后年,这更加重了这方砖砚的文化含量和历史地位。砖砚全身黑灰色,坚硬如铁,包浆深厚,形制简练,花纹古朴,文字似隶又似篆,传承着秦汉书法艺术特色,极具年代感。配以红木底座,愈显古香古色。
  (三)王公卿百子千孙砖砚(图5、6),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4.6厘米。砚面开堂池,高起的边框前宽后窄,上有斜纹。左边侧阳文篆书“王公卿百子千孙”模印。文字上下与砚面堂池相反。前、后、左边侧为古砖原边墙,右边侧切割平整。可见此砖砚为古砖切下头部一段。背平,靠右边三条横竖直线垂直相交,分出四块斜线纹。据网上有关文章讲,此砖为山西大同出土之汉砖,后加工成砚。这方砖砚为笔者前些年在山东青州博物馆前古玩店购得,当时全砚灰黑滑腻。为看清古砖模样,买回后用火退去砖上腊渍,还古砖原有浅黄色,柔和明亮。砖砚切面虽露出古砖特有气孔,但仍十分坚密细润。全砚墨锈土锈交杂,浑厚凝重,古意盎然。
  (四)长方如意池抄手砖砚(图7),长23.2厘米,宽15.5厘米,厚6.3厘米。 (下转页)
  (上接页)面开堂、池,砚堂宽大平展,围双阳线,前边弧线,后无墙。弧线和双边线之间左右两角各浮雕花瓣纹。砚额开挖三个墨池,中间如意形,两边桃形。背雕长方形复手。砚为整块古砖琢制,坚硬厚重,灰白泛黄,线条挺拔,花纹简练对称,稍显粗犷。砖砚上无年号,应是宋前古砖,明代砚式。全砚墨迹渗入,为使用砖砚。
  (五)瓶形抄手砖砚(图8),底长22.5厘米,面长21厘米,最宽处13厘米,高6.6厘米。砚面有起边,呈瓶状。砚堂从后向前倾斜,到前部斜度加大,下陷成砚池。砚堂中间因长期磨损而下凹。左右边侧后部直下,刻门字形阴线;前部弧形内弯,刻双阴线圆圈。前边侧分五层从上到下外撇,一、三、四层阴刻竖纹,二层刻斜纹,五层为横线。背复手式,左右边侧后部和前边侧落地,成三足。这似一长方古砖刻制而成,线条粗犷简约,形制奇特,民俗味浓。全砚黑灰色,质地坚密细润,土锈墨迹交集斑驳,为使用后入土。
其他文献
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奉调回延安,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军事队队长。 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1943年秋,王树声在中央党
上新世中期3.6Ma前后是全球和东亚季风环境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被认为是青藏高原发生强烈构造运动的时期。一些学者认为高原隆升是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发生变化的原因,然
大同盆地中生代及后期经受强烈构造活动改造,中生界残缺不全。本文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大量野外露头踏勘基础上,通过古流向、镜下薄片、砂岩骨架碎屑成分、物源、沉积
贵州盘县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保存了大量完整精美、数量丰富且分异度很高的海生爬行类化石,混鱼龙是其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本文通过形态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方法,详尽地描
本论文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震及相关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的盆地构造背景分析,通过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沉积特征研究,系统总结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
赞皇变质杂岩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段东侧,区内变质岩石分布于河北省井陉-鹿泉一线以南、赞皇全县、元氏-高邑-临城-内邱-邢台一线以西的太行山东麓低山区,是洞悉早前
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由不同时代的岩浆弧、岛弧增生楔、海山、蛇绿混杂岩及微陆块等地体拼贴形成,地壳的水平增生和垂向生长是其区别于经典的陆-陆碰撞型造
本文利用油气成藏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西北缘、盆地腹部和西南部车排子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并且结合研究区
着重介绍矸石回填机研制中关键的问题──如何将矸石输送到运动的抛填输送机上,阐述了矸石回填机移动过程中自动调偏机构的解决思路和实现。
月壤中普遍存在的由太空风化作用产生的纳米金属铁会改变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特征,从而影响UV-VIS-NIR多光谱遥感的准确解译。本研究根据月壤中纳米金属铁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