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装越野是军人面向实战需求,提高部队打赢能力的重要军事体能训练科目,其运动负荷大对人体运动素质要求高,训练时产生疲劳程度深,通过对疲劳产生的不同部位和作用器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疲劳产生成因,并形成有效的恢复方法,以期为提高部队武装越野的训练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武装越野;疲劳;恢复
军人武装越野是高强度大运动量的一种军人体能训练科目,训练产生的疲劳与疲劳恢复是武装越野训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运动训练理论认为恢复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同样重要,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1 武装越野训练疲劳的成因
武装越野奔跑距离远、训练时间长、运动量大,属耐力性运动训练项目,由于训练中军人要依环境的变化改变动作技术和运动速度以及武器装备的重量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它是以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为补充并以力量耐力为基础的一项运动。其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按身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按身体器官可分为: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系统疲劳和呼吸系统疲劳。
1.1 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
中枢疲劳发生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人体在稳定状态下运动时,大脑中的生化变化不大,但人体出现疲劳而机能下降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抑制。在武装越野的训练中,神经递质在人体大负荷运动时其浓度、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受到了抑制从而造成了人体的疲劳。
外周疲劳发生的部位起于神经-肌肉接点,止于骨骼肌收缩蛋白。体现在神经肌肉接点做功能力下降;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肌浆网流通紊乱;代谢产物堆积。在进行长距离武装越野训练时,体内的葡萄糖、脂肪酸、乳酸等物质大量的跨膜运输,钠、钾离子的交换酶活性忙乱变导致膜电位改变,兴奋性紊乱,从而引起疲劳的产生。
1.2 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系统疲劳
武装越野需携带单兵个人武器装备,总重量约4.5千克,对军人的躯干部位和下肢力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训练中骨骼肌力量耐力不足就极易出现疲劳,特别是训练初期,许多参训人员肌纤维较细,所含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较差,这是造成骨骼肌疲劳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武装越野时,骨骼肌难经长时间承受大强度的运动负荷,适应不了各种复杂地形的变化,就会使疲劳持续积累难以恢复甚至出现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武装越野训练中,工作肌肉有氧代谢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心血管系统是在运动过程中,心脏向运动器官提供的充足的血流量,已满足工作肌肉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产物运输需要。人体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由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增加来完成,但心输出量的增加是有生理上限的,当训练中由于运动负荷过大,体温过度升高使运动心率大大加快就会降低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减少,从而引心血管系统的疲劳。另外肌肉组织内血流量的阻力也是引起心血管系统疲劳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军人要背负许多的武器装备不仅增加了运动时的负荷,同时也对军人的身体运动超成了束服,影响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大了心血管内血流的阻力,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2 恢复手段及措施
2.1 武装越野训练中的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中的恢复,主要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采用积极恢复手段及时促进机体物质补充加速废弃物代谢的过程,在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已引起广泛重视,它比传统的训练后的恢复手段,更能及时消除高强度负荷给肌肉系统带来的逆转变化,能迅速恢复肌肉系统内正常的PH值和其它生化值的正常的作用。武装越野训练因负重和运动环境的不同人体的骨骼肌各部位承受的负荷不同,会造成身体局部肌肉不同程度的疲劳,在运动中参训人员应根据情况适时的改变运作技术,变换受力部位,使骨骼肌得以轮换休息,如参训人员所携带的自动步枪,可采用肩枪、背枪、左右手轮换持枪的方法减缓局部肌肉的疲劳程度。
2.2 武装越野训练后的恢复
2.2.1 肌肉的放松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负荷大,训练后骨骼肌疲劳明显。实验明:训练后做整理活動和肌肉的位伸有助于血乳酸的消除,做整理活动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11分钟,而不做整理活动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25分钟。此外在训练后的休息时间常采用的恢复手段包括温水浴-温水刺激,可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水温以42±2℃为宜,淋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2.2.2 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对心肺功能要求很高,因此训练后对其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常采用:负氧离子法。在室内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大量负氧离子,人体吸入呼吸道后,通过神经反射,体液机制对机体产生影响,大量负氧离子进入体内能提高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降低血压,刺激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细胞增加,心搏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疲劳,有助于改善睡眠。中药法。对利用中药来提高机体的能力,抗疲劳的研制,在国内被广泛运用,如人参、田七、花粉、冬虫夏草、银耳、刺五加、灵芝、构祀子、蚂蚁、当归等制成口服液,在训练中长期服用,有增强体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机体能力,使机体精力充沛的作用。
2.2.3 心理恢复
训练中如果参训人员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发生。尤其训练人员的意志品质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训练者在训练和恢复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努力克服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痛苦和厌倦情绪。同时采用积极引导、帮助训练者完成自我暗示法、转移法等方法,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和对待训练中的不利因素,从而恢复正常情绪,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去。
军人武装越野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部位的要全面系统的认识,科学合理地采用有效的恢复方法、手段,要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军人体能训练水平的提升,增强军人体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从而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求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武装越野;疲劳;恢复
军人武装越野是高强度大运动量的一种军人体能训练科目,训练产生的疲劳与疲劳恢复是武装越野训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运动训练理论认为恢复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同样重要,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1 武装越野训练疲劳的成因
武装越野奔跑距离远、训练时间长、运动量大,属耐力性运动训练项目,由于训练中军人要依环境的变化改变动作技术和运动速度以及武器装备的重量对人体的影响,因此它是以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为补充并以力量耐力为基础的一项运动。其训练中产生的疲劳按身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按身体器官可分为: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系统疲劳和呼吸系统疲劳。
1.1 中枢疲劳与外周疲劳
中枢疲劳发生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人体在稳定状态下运动时,大脑中的生化变化不大,但人体出现疲劳而机能下降时,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出现抑制。在武装越野的训练中,神经递质在人体大负荷运动时其浓度、活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受到了抑制从而造成了人体的疲劳。
外周疲劳发生的部位起于神经-肌肉接点,止于骨骼肌收缩蛋白。体现在神经肌肉接点做功能力下降;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肌浆网流通紊乱;代谢产物堆积。在进行长距离武装越野训练时,体内的葡萄糖、脂肪酸、乳酸等物质大量的跨膜运输,钠、钾离子的交换酶活性忙乱变导致膜电位改变,兴奋性紊乱,从而引起疲劳的产生。
1.2 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系统疲劳
武装越野需携带单兵个人武器装备,总重量约4.5千克,对军人的躯干部位和下肢力量提出较高的要求,训练中骨骼肌力量耐力不足就极易出现疲劳,特别是训练初期,许多参训人员肌纤维较细,所含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较差,这是造成骨骼肌疲劳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武装越野时,骨骼肌难经长时间承受大强度的运动负荷,适应不了各种复杂地形的变化,就会使疲劳持续积累难以恢复甚至出现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武装越野训练中,工作肌肉有氧代谢能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心血管系统是在运动过程中,心脏向运动器官提供的充足的血流量,已满足工作肌肉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和代谢产物运输需要。人体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由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增加来完成,但心输出量的增加是有生理上限的,当训练中由于运动负荷过大,体温过度升高使运动心率大大加快就会降低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减少,从而引心血管系统的疲劳。另外肌肉组织内血流量的阻力也是引起心血管系统疲劳的主要因素,在训练中军人要背负许多的武器装备不仅增加了运动时的负荷,同时也对军人的身体运动超成了束服,影响了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大了心血管内血流的阻力,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2 恢复手段及措施
2.1 武装越野训练中的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中的恢复,主要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采用积极恢复手段及时促进机体物质补充加速废弃物代谢的过程,在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已引起广泛重视,它比传统的训练后的恢复手段,更能及时消除高强度负荷给肌肉系统带来的逆转变化,能迅速恢复肌肉系统内正常的PH值和其它生化值的正常的作用。武装越野训练因负重和运动环境的不同人体的骨骼肌各部位承受的负荷不同,会造成身体局部肌肉不同程度的疲劳,在运动中参训人员应根据情况适时的改变运作技术,变换受力部位,使骨骼肌得以轮换休息,如参训人员所携带的自动步枪,可采用肩枪、背枪、左右手轮换持枪的方法减缓局部肌肉的疲劳程度。
2.2 武装越野训练后的恢复
2.2.1 肌肉的放松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负荷大,训练后骨骼肌疲劳明显。实验明:训练后做整理活動和肌肉的位伸有助于血乳酸的消除,做整理活动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11分钟,而不做整理活动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为25分钟。此外在训练后的休息时间常采用的恢复手段包括温水浴-温水刺激,可放松肌肉,安抚神经。水温以42±2℃为宜,淋浴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2.2.2 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武装越野训练对心肺功能要求很高,因此训练后对其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常采用:负氧离子法。在室内通过负氧离子发生器生成大量负氧离子,人体吸入呼吸道后,通过神经反射,体液机制对机体产生影响,大量负氧离子进入体内能提高肺的换气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降低血压,刺激造血功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嗜酸细胞增加,心搏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疲劳,有助于改善睡眠。中药法。对利用中药来提高机体的能力,抗疲劳的研制,在国内被广泛运用,如人参、田七、花粉、冬虫夏草、银耳、刺五加、灵芝、构祀子、蚂蚁、当归等制成口服液,在训练中长期服用,有增强体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提高机体能力,使机体精力充沛的作用。
2.2.3 心理恢复
训练中如果参训人员的态度积极,情绪良好,可以延缓疲劳现象的发生。尤其训练人员的意志品质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训练者在训练和恢复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努力克服由于疲劳而产生的痛苦和厌倦情绪。同时采用积极引导、帮助训练者完成自我暗示法、转移法等方法,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和对待训练中的不利因素,从而恢复正常情绪,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训练中去。
军人武装越野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部位的要全面系统的认识,科学合理地采用有效的恢复方法、手段,要以创新的思维促进军人体能训练水平的提升,增强军人体质,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从而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求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