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白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本文拟就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及方法作初步的探索。
  1 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教学就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学生处在“心理防互”之中,口不敢言,手不敢动,惴惴不安,甚至反抗对立,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同时它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生物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其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1 自主感知
  2.1.1 课前尝试。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过程要求做到读、思、记相结合:即读所学内容,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考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练习”等,自己先行解决问题;记,即记下要点、疑点、难点。
  2.1.2 课初交流。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知识结果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在下一节课的开始,笔者引导学生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交流:(1)关于这一知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3)再自学一遍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4)你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在面临一个新课题时,不是由教师设计好复习题或准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有选择地针对新知识,唤起脑中的知识储备去同化新知,为新知的建构准备了合适的“土壤”。
  2.2 自主探索
  2.2.1 以问题为中心。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的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
  (1)现实性。呈现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到“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2)开放性。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3)探究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
  2.2.2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教师要注意:
  (1)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2)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
  (3)让学生体会学科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如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物学现象,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如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插图是生物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以图释文,在图像中收集相关重要信息等等。
  2.3 自主拓展
  教学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学生的课内兴趣向课外延伸,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事物,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课堂上,要时常给学生留一些“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留心生活、关心社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身自觉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与加强,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主旨所在。
  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我们应努力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自然的各个方面。可以说世界有多宽广,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有多宽广。体现传统美德、高尚情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俯拾皆是。教师能抓住这些内容,入情入理地讲解、讨论,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受感染,必能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使人格得到升华。可以说语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人生、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大平台,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快乐的成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主要从下面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课程理念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所必备的因素,进而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体育教师教学努力地发展所必需的几个阶段。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能力;多元化    The carefully examining of gym instructor t
期刊
【摘要】 课后“再度设计”,及时分析、总结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对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刚开设不久的通用技术课教师,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反思的方式探讨了课后“再度设计”应体现出成功点、失误点、疑惑点、思维点、感悟点,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水平。  【关键词】 课后“再度设计”;体现点;必要性    
期刊
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学生的 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激活、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发现”,产生新颖、独特的观念和产品;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协作能力等才会得以培养和发展,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优化。本文以《梯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7页)为例,谈一谈优化教学过程的做法和体会:    一、 设
期刊
【摘要】 “误尽苍生是语文”是对语文最大的批评,中学语文教学不尽人意,甚至频频遭到人们的非议。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究竟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那么多人关心、讨论,那么多大家进行指引的语文教学却仍步履维艰,难以迈出这个“失误”的怪圈?本文对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探讨,渴求能切实对现状有所改变,特别希望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找到一点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反思;改变   
期刊
小学语文新教材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地享受,从而达到陶情养性,美化心灵的目的。    一、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美、欣赏美    教师应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和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生活、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教师应根据儿童爱想象的特点,引导学
期刊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 “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我们的教育应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 起着优化作用。在珠心算的教学活动中,在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的情况下
期刊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目前教育界正在探索与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
期刊
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但在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现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问题,不谈学生,不研究学生“学”的问题。这所谓的“重教”并不符合教学管理规律。重教轻学的教学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牛不吃草强按头”,造成“厌学”现象严重,“教”也成了低效甚至无效劳动。与之相反的是另外一种情形:课程改革了,教师“解脱”了,课堂教学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这样的“重学”,也并没有把握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