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325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
  李应南同志始终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宗旨,把爱民之情深深地渗透到民政部门每一项工作中。
  在湖南娄底,“应南书记”是全市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对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南同志的爱称。从李聚奎将军家乡走出来的李应南同志,在三十二年的时间里,历任县级娄底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主管党政群的副书记,勤勉工作,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戴。2001年10月升任为地级娄底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在民政局七年来,李应南同志始终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作为宗旨,把爱民之情深深地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倾注到每一个对象身上。娄底市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最近4年,市民政局获得省市授予的48个单项工作先进荣誉称号,2005年、2006年、2007年又连续三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四年被中共娄底市委授予“好班子、好队伍、好业绩”三好单位称号。
  
  低保优抚 建设网点优化服务
  
  李应南出生在农村,担任过乡镇主要领导职务,深知基层工作的艰辛、百姓生活的不易。他上任后不久,就率市低保处负责人对涟源市、冷水江市的低保工作进行了检查,抽查了冷水江市铎山镇王家村、金竹山实业有限公司的低保工作。在他的积极争取下,近年来,娄底市先后将城乡低保、乡镇敬老院改扩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等项目列入了市政府为民办的八件实事。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10个社会救助文件,涵盖了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以低保救助为主,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教育、住房救助为辅,以慈善救助、临时救济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慈善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慈善活动。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全市先后投入3600万元,对58所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800人。五年来,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2亿元,城乡大病救助资金1534万元,累计下拨救灾款1.3亿元,修复灾民住房7.5万间,新建灾民新村15个共350户,3.5万人次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救助。
  娄底市是革命老区和兵源大市,优抚对象较多。作为市双拥办主任,李应南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时刻放在心上,竭力做好军地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全市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的优待标准大大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李应南的重视下,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全部被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使这个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若干规定》,保障城镇退役士兵高质量安置。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安置工作会议上,娄底市民政局介绍了先进经验。对光荣院住院老人,李应南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李应南总要到全市4所光荣院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光荣院老人的心坎上。近年来,全市共筹资400多万元,对4所光荣院进行了维修改造或整体搬迁,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
  有一段时间,娄底中心城区4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地简陋,服务功能不强,李应南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采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在娄底市中心城区开展了社区建设年活动。市、区两级投入社区工作经费650万元,社区功能用房建设资金436万元,从市直机关抽调200多个单位的人员,扎实开展了中心城区联点帮扶社区活动,完成了46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场地的新建改建工作,新增社区服务网点600多个,新增从业人员7000多人。各社区居委会以此为依托,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把养老托老、文体娱乐、助残康复、拥军优属、婚姻服务、义工服务等群众需要而市场又无法满足的服务融入社区服务之中,真正实现家门口便民利民的服务。
  
  
  思路独特 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多年来,李应南始终坚持努力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先后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关于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理论文章,有的还得了奖。2004年,他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娄底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执政为民、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娄底民政工作理念,确定了“深化改革、二次创业”,重点实施“建立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优抚安置体系、基层民主政治体系、民间组织管理体系、社会福利工作体系”五大战略的娄底民政工作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他写了《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服务群众》一文,要求全市民政部门乘十七大的东风奋发有为。
  同时,开始实行对各县市区民政局和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市民政局所属的11个企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条件都比较差,民政福利服务设施与服务对象的需求不相适应。据统计,2001年,11个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总值仅1888万元。有近200人的康复医院和残疾人为主体的市福利厂,因生产经营效益差,厂院几乎面临倒闭,闹事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李应南提出了抓班子带队伍、抓改革促发展的民政事业单位发展思路。局党组决定,凡局属事业单位班子成员的任职,一律采取聘用制,任期届满后,进行公开述职评议,再决定是否续聘。科室负责人等中层干部,一律公开竞聘上岗。人事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使局属事业单位出现了干事创业的勃勃生机。
  大改革带来大变化。市康复医院2002年通过调整班子,启用能人,几年时间打了个翻身仗,当年的年业务收入95万元,去年已突破720万元。市福利厂充分利用商业地理优势,盘活闲置资产,使全厂136名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通过争取帮助,全厂职工交纳养老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面对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一现状,李应南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设的市殡仪馆悼念厅、市军供站服务大楼、市救助站救助中心已竣工使用;高标准、高质量的市社区服务中心、市福利院、市康复医院门诊大楼已开工建设;民政福利设施明显改善,据2006年统计,局属单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390万元,比2001年增加9510万元。在固定资产的增值部分,市财政投入627万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市场运作的利润收益达到8133万元。此举不仅全面改善了民政办公条件,还极大地提升了民政服务水平。
  
  近年来,通过在娄星区石井乡大跃村、松江村开展扶贫帮困结亲活动,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和公务员行为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近7年来,市民政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共干部职工548人,无一集体上访,无一违法违纪、犯错误受处分,民政信访无一积案。现在全局上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成为主流,形成齐心协力的良好氛围。
  
  廉洁勤政 严以律己身先示范
  
  打铁先要本身硬。李应南积极当好班长,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带头实干,在制度上带头遵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市民政局接待费一度较多,自2002年开始,李应南带头节约过紧日子,严格执行接待费开支审批制度,每年仅接待费一项就节约14万多元。他坚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不定期的个别谈心活动,及时沟通思想,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巩固团结和谐的成果。他注意调动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的积极性,积极支持副职在其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是有关人事任免、基建工程招标、项目申报、专项资金分配等重大事项都集体讨论决策。几年来,凡经局党组或局务会研究决定的事项,没有一项复议或“流产”的,局党组研究调整任命干部45人,其中局属单位一把手和科长(室主任)17人,都在组织谈话后全部到岗到位。
  严于律己、廉洁勤政是李应南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为了掌握民政工作的第一手材料,李应南下基层调研次数较多,但他每次下去都是轻车简从,就是省厅来人,李应南也很少陪餐。在评先评优时,尽管局里的同志多次推举他,他都坚持不受。作为一局之长,不少人为办事把李应南当成公关的目标,有不少人给李应南送礼,但他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凡是符合规定的,能办的事一定办,但坚决不收礼。几年来,他先后交局纪检组清退的红包礼金41.42万多元,始终坚守住一名国家公务员职务廉洁性的法律道德底线。
  
  
  情系故里 一枝一叶尽显精诚
  
  我赶到娄底市民政局采访李应南同志的时候,领导和同志们热情地接待了我,并告诉我李应南局长已经去了他的家乡。我立即赶往乡下找他。
  在田垅里,记者看见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正和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察看水稻的苗情和红薯、玉米等长势长相。良田翻金浪,清泉润人心!村里公路通车的那一天一大早,李局长就同爱人和孩子把各自的存款共三万元送回家乡。改革开放以来,他的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洋房鳞次栉比,但在新洋楼建筑群中,尚有几间土房,那是应南书记的家。参加工作三十二年来,李应南从未有时间回过老家,1994年应南书记在偏远的山村里处理一个上访大户的积案时,他的慈母未及时得到治疗撒手人寰,他也因为信息不灵没有回去。今年,他本想拿多年积蓄来翻修老房子,最终还是把钱捐献给村里修公路。
  应南书记告诉记者,作为全市的民政局长是光荣的,职责是神圣而重大的。党中央和胡总书记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和“亲民、爱民、安民”的重要指示,就是我们民政部门的指南针。“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要做得更好!”
  民政工作,事无巨细,但事事重要,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国家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生活的大计。民政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拨动着党和百姓的心灵之弦。在李应南同志的身上,在每个民政干部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看到了他们的浩然正气和满腔热情。在结束采访之际,我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他文献
草木始萌动,神州春意浓。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各族各界的2154名全国政协委员又一次聚首北京。会议期间,他们建言献策,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团结成就伟业,民主凝聚力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大家肩负着察民情、听民声、达民意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提案和建议,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畅所欲言进行了审议。    医改再成热议关键词
期刊
2009年6月18日,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林纸分会和中国造纸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2009”,在苏州凯宾斯基大酒店举行。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从全球发展趋势和中国机遇的大局出发,着眼于林浆纸一体化和清洁生产实践的细节思考,共同回顾了中国造纸业发展壮大的60年历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国造纸企业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两千多年前,在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上,有一座古都。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代以来,就是祖国南疆的政治要地、军事重地和商贸集散地,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震惊中外的清朝金田起义的策源地,涌现了石达开、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黄彰、罗尔纲等一批杰出人物。它历经沧桑、多次易名,自秦代在此设立桂林郡,汉武帝时改称郁林郡,唐代又改为贵州,为郡治和州府
期刊
重庆市梁平县是渝东北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曾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各项殊荣。全县辖33个乡镇,面积188980公顷,活立木蓄积为248831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3%。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以及森林工程的相继实施,全县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一大批以林生财的后续产业相继崛起,为林农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殷切希望。油茶产业就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绿色“星宿”,吸引了众多业主和林
期刊
1—5月 出口同比增长65%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大幅衰退背景下,厦华彩电依靠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良好的服务,出口大幅逆市增长,今年1-5月份,厦华出口量同比增长65%、出口额同比增长25%,遥遥领先于业界。  厦华电子总经理吕镜松告诉记者,目前,厦华在手的订单计划已经排产至10月份,生产线基本上是24小时流水作业,为此,厦华今年因订单增加扩产需要预计将新增约
期刊
柏广新,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他始终践行“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人生价值观,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他还潜心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科技研究,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在高举企业绿色宣言旗帜的同时,他还默默谱写着绿色诗行。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真诚的森林歌者,聆听了一位森工集团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塑造。    企业文化是什么    绿色中国:柏董事长,您好!早就
期刊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央召开的首次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系统研究新形势下林业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动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
期刊
在2009年6月6日纪念《绿色中国》创刊五周年座谈会上,绿色中国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兼总编辑黎祖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他向与会的领导和相关单位的代表及各界朋友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接着就《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年来的工作进展、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打算作了简要的汇报。  在谈到绿色中国杂志社五年来工作的主要进展时,黎祖交说:  《绿色中国》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
期刊
沙漠一直被视为生命的禁区,人类在防沙的同时也在寻求各种有效的方法治沙。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首次在我国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他认为,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16亿亩(当时的数字),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极干旱不长植物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有些降水,有植物生长,有的还长多年生植物。目前人们对沙漠和戈壁获取的只限于特产的药材,但也只采不种,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发展沙产业,在“不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过后,总会留给人们一些深刻的集体记忆。  以“绿色奥运”作为首要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留给人们最深刻的集体记忆是:绿色如此美丽!  “绿色奥运让北京更美”,中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这一客观评价,让人们记住了绿色的环境之美。为办成绿色奥运,北京向世界兑现了7年前申办奥运时的全部绿色承诺。如今的北京,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建筑更怡人了,街道更整洁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