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位需求角度看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职位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实际工作职位对大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指出高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应与实际工作职位的需求相一致,提出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核心能力培养四个方面转变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还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其如何从职位需求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调整和创新。
  【关键词】职位需求;应用性;培养模式;工程管理
  
  从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结构性失衡严重,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其所从事的工作职位的需求不相符,导致大学生在毕业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符合职位要求的毕业生。不解决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难以充分发挥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上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工作职位对毕业生的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符合工作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是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有必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符合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1.应用性人才的内涵
  应用性人才是指那些注重综合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养成,具备较强的宏观性知识结构,运用各方面的学科知识,独立管理完整项目的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比较丰富,宏观类知识有助于他们的视角更广和更高,思考问题的方式更科学和多方位,所以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更全面。
  高校应用性教育的应用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结合;二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能够稳定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
  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职位需求情况
  
  用人单位衡量其所招聘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单位需求实质上是从毕业生是否符合其所从事的职位需求的角度来衡量的。因此,站在职位需求的角度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市场对毕业生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依据。
  1.职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的构成
  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其各职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的一般情况,可以将对毕业生职业技能需求划分为五大类能力,分别是“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1)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指包括绩效监督、协调安排、说服他人、指导他人、谈判技能、解决复杂问题、判断和决策、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内的基本能力。
  (2)理解与交流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理解领悟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包括积极聆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学习方法、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等方面。良好的交流能力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单位的良好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3)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其他的各项能力是搭建在科学思维能力平台之上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包括科学分析、数学解法、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写作等方面在内的基本技能。
  (4)应用分析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强调对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地综合把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并帮助目的达成。
  (5)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五大能力中最表象的部分,旨在考察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可最直观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的评价。
  这五类能力群,包含的技能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均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职业技能需求构成见图1所示。
  图1 企业职业技能需求构成图
  2.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职位需求情况
  不同职位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并且差别较大,这表明职位不同是影响企业对职员职业技能状况评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高校职业技能培养最应具有针对性的方向。麦可思研究院2009、2010年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结果显示:
  (1)理解交流能力是各职位最看重的能力。从不同职位大类来看,理解交流技能仍是各职位大类最看重的方面,在五项基本技能中其看重度均为最高,表明引进会学习、善理解、易沟通的人才已经成为各类职位招聘工作的共识。
  (2)文/理类型职位对基本能力的需求强度不同。理工科类职业明显对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文科类职业对理解交流能力、管理能力的看重度相对较高,而对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要求较低。体现出了不同类型职业对不同技能的重视倾向。
  (3)不同职位对能力的看重度与职位工作内容、职位特点密切相关。各职位除在“理解交流能力”方面均较为看重之外,对其他能力的看重度均与职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密切相关。例如,公司与政府管理类职业对“管理能力”的看重度在所有职位中最高;“计算机与数学类职业”、“安装、维护和修理类职业”和“生产制造类职业”对“动手能力”的看重度远远高于其他类职位;“销售及相关职业”、“法律类职业”等对“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更为看重,而对“动手能力”看重度较低。
  3.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面对的职位要求毕业生应当具有较扎实的建筑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概预算及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能力,能在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工程咨询、房地产开发领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等工作。
  鉴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从职业技能的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位不但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与建筑工程技术有关的“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还应该具备与工程管理有关的“管理能力”和“理解交流能力”,表现为对上述四项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三、基于职位需求的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根据职位需求制定高校教学计划
  从职位需求角度考虑如何制定高校教学计划是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施。为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面下功夫,即根据具体职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设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形象直观的综合能力目标,再将综合能力目标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子能力,并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能力培养体系,依据能力培养体系设定各相应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明确各教学环节与各项职业技能的对应关系,依据职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确定各教学环节的地位,设计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方案。
  例如,如前文所述,各类工作职位对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都比较看重,这就要求教学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对该项能力的培养。鉴于“理解交流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体系各教学环节都应该将该项能力的培养纳入到其教学目标中,充分利用各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
  2.根据职位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及其相关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工作职位对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因此,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在充分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建立符合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是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在满足职位专业技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协调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各专业课程比重,以突出本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职业技能。
  同时,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在坚持课程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建立一种以纵横向并重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在保证重点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优化整合知识点,按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强调职业能力系统的完整性和复合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3.根据职位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的具体实施也应该围绕培养职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展开,建立起以满足工作职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其综合应用为手段、以知识应用为目标,强化应用知识所必须的技能训练。注重“教”“学”关系的辩证统一,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同时,应该完善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紧密合作,对高校而言,具有如下优势:它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效跟踪最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校内实训场地、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能使高校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实际工作职位的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4.根据职位需求注重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
  如前所述,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既包括“理解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这样的基本技能,也包括“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这样的专业技能。对于作为大学生劳动力的生产者的高校而言,应以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为人才培养的最低标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广大企业在员工选取上希望得到既具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的要求。这种现实需求反映到学校教育中,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转换思想,不能只盯学习,只强调学业和专业,而忽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转变
  
  如前文所述,根据现实工作职位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与建筑工程技术有关的“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理解交流能力”。基于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重点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认识,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从专业课程体系到具体教学方案都进行了调整,目的是培养符合实际工作职位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1.突出和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
  ①实践教学体系特色化
  “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工程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和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问题。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从业者将面临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组织、使用维护、风险管理、对外交流等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环境、信息、安全、语言等多领域的各种问题。在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借助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个平台”将管理通用能力与特定技术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达到培养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兼备的人才。
  “学生实训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为保证工程管理应用性人才能力培养,本专业建立了五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生产实习与毕业实践训练。同时,推行双导师制,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施工工地训练等实践活动中,由学校指导教师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共同指导、有机结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
  构建立体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较为有效的途径。譬如,一方面构建起由“教师、专家、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另一方面则是由“情境体验、沙盘演练、软件模拟、顶岗实习、竞赛、案例分析、演讲辩论”等构建起实践平台,从而使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现实与虚拟、理论与实践密切配合,相互融合,相互推进。
  ③实践教学内容职业化
  适当调整、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谋求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资格证书”认定的要求对接。鼓励学生取得项目管理师初级证书,或IPMP资格证书、PMP资格证书之中的一种;鼓励学生取得预算员上岗证书、监理员上岗资格证书、安全员上岗证书和质量员上岗证书。
  2.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理解交流能力”的基本原则是:以课堂引导和训练为基础,以课外训练为补充,以考核、测试过关为杠杆,并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训练,以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强调教师教学与学生自我训练的统一和协调,更注重学生主动地自我训练的原则;常规训练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沟通与表达训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训练形式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外训练。其中,课堂训练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学生轮讲、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环节,具体地训练安排如表1所示。
  
  注释:
  ①麦可思研究院在《2010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对毕业生能力的划分。
  
  参考文献
  [1]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2]杨汉正,常唐喜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
  [3]张玉.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倩.商科高职院校能力型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陈雄鹰(1973-),男,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汪昕宇(1975-),女,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西街中学英语新课改观情况进行观察总结,研究发现:西街中学22名英语老师在课改领导组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在失败中寻求教训,并找出解决办法,让教与学活动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改;新观念;有效教学;新型教师    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整合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习策略,改变旧理念,适应新教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在这几年的课改实验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其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持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笔者几年来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基础上,论述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管理
期刊
【摘要】中药鉴定学课程知识点多而较为零碎,易于混淆,不易记忆。本文针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特点及教师上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策略;驾驭课堂;中药鉴定学    作为一名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师,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而较为零碎,易于混淆,不易记忆,在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一节课怎样有一个漂亮的开
期刊
【摘要】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始于西方的重要学科。本文应时代的召唤,构建出了“去双中心­­—扩大共享”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该理论由接受文化多样性、给人留面子、提高移情能力、扩大共享、平等对话这五部分组成。这一理论主要适用于指导我国主流文化群体与新生代文化群体之间的跨文化人际交际与社会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本土化理论;“去双中心­­­—扩大共享”的跨
期刊
【摘要】以人职匹配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但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人职匹配就业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不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加强大学生人职匹配就业意识教育,从高校角度来看,应当注重人职匹配理论的多元化、动态化,重新构建就业指导体系。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应当培养自救意识、学习求职技巧、参与工作实践。另外,政府部门与企业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职责。  【关键词】职业规划;人职匹配;大学
期刊
【摘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教育教学改革、专题活动指导等方面就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阐明了自己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做法    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面对激
期刊
【摘要】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就业道路上的直接引路人,他们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信念树立和培养、职业岗位选择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充分发挥高校班主任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逐步完善和创新高校班主任就业指导模式和方法,是促进大学生合理、科学就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各所高校在教
期刊
【摘要】在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构建创新的教学环境,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之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大学生创业,但结果不令人满意。据此,为了促使大学生创业取得更好成效,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创业设计大赛为例,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即培养学生参与创业设计大赛,参与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等实践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全局协调能力,同时建议高校应培养“双师型”的实践教师团队,加强创业实践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
期刊
【摘要】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中共十七大提出了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就业政策。本文正是在响应这一国家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和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重点阐述了从事直销成为大学生创业理想选择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直销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和进城农民工规模持续的扩大,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我国的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统计,“十一五”期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