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哲学中的“道德”的理解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在社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个人在生活中要有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要求,道德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规范和约束作用,让我们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可以很好地规避错误。但是,哲学中所将的道德和现在社会所说的道德是有所不同的,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在这里的美德我们暂且理解为道德;而在老子那里,他认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个人,对“道德”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应该在不同的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理解道德问题,逐渐去把握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 美德即知识 经济
  一、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认为“无知就是恶”,人们作恶不是因为品行不端、生来就恶,只是因为他们缺乏知识,缺少如何正确去做的知识,所以在苏格拉底这里,道德就是一个知识的问题,不是品行的问题。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说:“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們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去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事都是道德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行为就都是智慧。”[1]苏格拉底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美德是具有相当大的智慧的,包括具有美德性质的行为也是具有大的智慧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拥有大智慧,就必须要首先修炼自己的道德。
  当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应当是仅仅是学习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之后,要懂得如何用知识去做事情,即用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做到与美德、道德一致,做到知行合一,如果我们在学习知识之后,仅仅把他当做知识,不去做,也就失去了我们学习知识的意义,那道德从何谈起,那美德即知识也就失去了其意义。而且美德即知识就是会使人向善的,通过学习知识,我们会明确如何去做,应该怎么做,那我们在行动时心里有个标杆,会使人向善。由此可见,第一,美德也就是这里所说的道德就是关于知识的美德,道德归根结底就是关于知识的问题,从不是品行的问题。第二,道德也是通过知识规范来形成的,知识是使人向善的。
  二、老子和孔子中的“德”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说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2],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真正具有“上德”的人是不表现为外在的道德的,这才是实际上的有“德”;那些具有“下德”的人,认为要把“德”表现出来,不能失去“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也就是说,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天天把自己有道德的事迹,把自己的德行挂在嘴边,说自己做了多少有道德的事情,相反,那些每天把自己有道德的行为挂在嘴边的人,处处彰显自己德行的人,是没有道德的。
  孔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大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孔圣人,有一个事例可以明确地体现出来。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遇见一个奴隶,就问他是哪国人,奴隶就说是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子贡就花钱赎回了他的身体,带回了鲁国。鲁国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激动,就说要给子贡奖赏,但是子贡拒绝了国王的奖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生气,把子贡给严格的批评了一顿,说;“你这样做,让以后的人该怎么去做?如果下一个人也买奴隶回来,国王要给他奖励,他如果接受,就会有人说,你看子贡没要奖励,你要奖励了,你的道德水平果然跟圣人有区别”,这样会产生多么负面的影响,无形之中给做好人好事的人制定了一个相当高的门槛,如果是这样,以后再有买奴隶的,大家就都不要钱了,长此以往,就不会再有人买奴隶了,就会给社会带来极其糟糕的结果。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曾经在河里救过一个溺水的人,那人为了感激子路的救命之恩,就送给他了一头耕牛。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非常高兴,并说道子路做得好,以后就不怕有人溺水没人救了。这两则故事明显的体现了孔子观点,如果你做了好的事情,不接受别人的奖励,而是默默无闻,久而久之,就没有人去主动做好事了。
  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一个认为真正的“德”不需要外在的表现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德”;而另一个则认为“德”是需要表扬,需要回报的,这样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三、马克思的道德观
  (一)道德是社会经济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就是说是由社会经济所决定的。经济是影响道德的关键因素,道德的发展是与经济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人们会根据不同的的经济水平不同的条件做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准则。不可能脱离经济只谈道德,因为道德就是产生于经济关系之中的。比如,在美国,手工劳动的报酬相比我国来说是很高的,所以说相对的,他们的手工业者的身份地位会相对比较高,这就是与他们的经济关系挂钩的。相反,在我国,我国的农民工为什么地位相对来说暂时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的劳工工资水平目前还是比较低的。因此想要提高我国农民工的社会地位,首先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应该是个基础、前提。
  “经济利益是影响道德最主要因素,道德的发展是紧紧围绕经济的发展轨迹,它发生在一定的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经济联系之中”[3],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会出现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了多样化;社会分工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粗放走向了分工细致,因此就会产生诸多的问题,产生各种不同的矛盾,因此,道德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二)道德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道德是变化的。道德作为一种意识,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道德会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化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道德会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在原始社会,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生存,所以在那个时期一定不会重视道德,甚至不会提到道德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生存已不再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问题,慢慢就会形成道德的约束问题,而且道德是逐渐的、潜移默化的形成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现代社会,有男生夸赞你的美貌,人们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前者可能就会认为这个人一点也不礼貌,但是后者可能就会说一句谢谢,这就是道德在不同时期的衡量标准是不同的,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己也在不停地发展,所以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是随着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四、哲学中的“道德”给与我们的人生启示
  首先,在现代社会,道德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会规范我们的行为,警示我们的作为,给我们一个正确的指导,但是道德问题中存在着好的道德和消极的道德,对于消极的道德,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看待它,然后渐渐在社会发展中慢慢的去完善它。现如今的贿赂官员、腐败贪污,教师虐童等事件,严重地逾越了道德底线,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对于好的道德,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的去践行它、实现它。
  其次,我认为道德问题不是仅仅用嘴巴说出来的道德,应该是做出来的道德,用道德来宣扬道德是不正确的,仅仅宣扬而不切身的去做,如同摆设。就像上文提到的要关注农民工问题,问题出现是博得了很多的眼球,关注再多,不切身的去解决的问题,仅仅停留在宣扬上,问题始终是得不到解决的。所以,对于道德问题,我们要身体力行的在实踐中去做到、去实现。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道德所表达含义的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反映了在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分析问题时,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历史条件去解决问题,并且也可以分析之前的情况,来逐渐把握现实问题。
  道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规范,但是它仅仅是一种规范,不要把它过分的推到一种崇高的地位,因为道德归根到底就是为社会服务的。当有人不遵守社会秩序,我们可以用道德制约他;当有人想打破某一种界限,我们可以用道德约束他,就如孔子的弟子子贡他不想要奖赏的时候,虽然当下没有任何负面的影响,但是他的这种做法,长此以往,人们就会放弃带回鲁国的奴隶的这件事情,慢慢地对当时的社会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样说来,这样的道德就是有损社会发展的,就不是为社会服务的。
  道德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出发点,这是与我国的政策相一致的,同样也是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民族凝聚力、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品格的优秀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品德是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也是我们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立场。
  参考文献
  [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老子:《道德经》[M],第三十八章
  [3]辛明霖:《马克思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D],2019年,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王琦(1996-)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不仅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传统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甚至影响人们的生存和思维方式。数字化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计算规则与参数的设定来实现设计的生成、发展与调控,实现设计的最优化,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与精准度以及后期落地可行性。其应用十分广泛,数字设计将现实和虚拟融合,为建筑设计拓宽了表现形式与表现空间,为建筑师提供了建筑新思路,对当代建筑产生
期刊
天女何疏,遗此仙肴!夫小笼汤包者,比安期之素枣,逾方朔之白桃。或有幸子,得窥其庖。庖丁脍肉,易牙操刀。玄冥蓐收,甘咸适调。抟面揉油,修清辉之月。割条判块,散微熠之星。拥糜合饼,松入泠雾之抱,水襄矮芦之汀。而乃驱河东之豕,御大宛之骢。旋则云凝楚岳,氣起沣城。霭然腾燧,飘然驾风。闻者指动,过者空嚼。  若夫毗邻小肆,围案老饕。始陈笼以列屉,气郁郁其如涛。倏捉盖以开视,泄洞庭之漪潮。瞻皓阁乎悬圃,发赤麂
期刊
摘要:安徽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广泛的地域影响、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对象。高校作为研究与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主动承担起发展民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本文以安徽民俗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为视角,努力挖掘其中优质的文化资源,融合现代文明中先进的思想理念,探寻在高校课程中传承桐城派家训家教思想的现实路径,为安徽民俗文化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施工企业生产和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企业的施工生产效益,因此解决企业的党建工作问题是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的有效举措。本篇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施工企业;党建;问题与对策  一、施工行业特点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各施
期刊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正式提出以来,全体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初中音乐教学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教学体系上的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发展新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打下音乐基础,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音乐教学;教育新思路;教学意义
期刊
摘要: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探寻一种物质十分丰富、生活极度幸福,文明高度发达的理想生活。康有为借鉴了“三世说”和小康大同说,并借鉴西学中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大同理想,将大同理想的思想体系成书于《大同书》,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故本文将对于康有为《大同书》中呈现出的平等、人伦、政治、社会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幸福 ;平等 ;理想社会  一、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形成与来源  康有为的大同理
期刊
春天,总有那么几日,极冷,却不招厌。  常听老人们说一个词,叫“倒春寒”。近天冰雨霏霏,日黯风瑟,想必是了。三两个身体健壮的小伙,想凭着几块“疙瘩肉”,去对抗春寒;或有面容较好的姑娘,私料春风当有怜惜,而单裙翩行,皆遭制裁。  春寒无情,只将冷雨颗颗掷下。  我素敬畏春寒。若见阴云,不待雨来,便早早请出秋衣伞具,并姜汤热水以侍之。或是缘此,记忆中的春寒多有美好。  很多美好,都需要少些无谓对抗,多
期刊
摘要:在世界发展史上,王朝和王室的兴亡更替也是复杂而激烈的。皇室长期存续是极其罕见的事情。作为皇室的典型,日本的天皇制度自日本建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天皇对日本国民有着重要的意义。神道和天皇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化和政治起到了特定的效用。本文试图分析古代日本天皇制存续的缘由,并探究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天皇和神道;正统性;启示  在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形态的君主制,分别为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积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够营造一个全新的乡村环境,使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逐渐完善乡村地区的基层文化服务制度。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助于实现对当地文化的深入挖掘,达到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效果,达到了既定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目标,使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本文通过说明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价值,同时编制出乡村振兴战略背
期刊
人总是与“吃”密切相连,我们每天都生活都脱离不了这个“俗”事。正因为两者的密切关系,饮食便是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或是地域的特性乃至文化。像是西餐,简洁直接,大块的肉、大片的蔬菜亦或内容都露于表面的披萨饼,都展示了西方人的直白与简明。而中国人更多的是内敛与含蓄,包子、饺子或馅饼,都是皮里见馅,讲究的是“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回归北京而言,“吃”不止于一种简单的充饥作用,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上的享受,精神上
期刊